中央气象局「妾身未明」 网友建议独立为气象部
▲模拟对白:气象局去哪里比较好咧?
政府组织改造,原属交通部的中央气象局将并入环境资源部,但是又有划入科技部或留在交通部之议,静待朝野协商,外传是因为气象报不准成为「孤儿」,中央气象局局长辛在勤3日表示,目前的状况是「妾身未明」,但绝非是「孤儿」。脸书上有网友叹说,「气象局找不到寄养家庭」,干脆独立为气象部。
政府组织改造推动进程中,体委会、青辅会等单位已率先并入教育部,而农委会林务局还在乔,力保农林渔牧不分家,续留在农委会改制为农业部的希望浓厚,惟独中央气象局尚未确定何去何从,原因并非各方角力,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依规划中央气象局将从交通部并入环境资源部,环境资源部业务区块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水利、矿业、地质、国家公园、森林保育、气象、水土保持及生态保育等,单就气象预报、海象测报不论,气象局的地震测报与地质有关,雨量预测又与水土保持、森林保育扯上关系,气候观察影响环境更大,外界若单就「气象」预报部分来决定整个中央气象局的业务,实在有失公允。
其中最典型的一次是2009年8月间的莫拉克风灾,这是台湾气象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侵台台风,中央气象局曾多次修正雨量预报,尽管当时有「气象王子」吴德荣(右图)坐镇,仍无法平息外界预报失准的指责,吴德荣愤而快定提前退休,并留下「台湾理盲又滥情」的批评,由科技中心主任郑明典接任气象预报中心主任一职至今。
「气象预报不准」成为中央气象局挥之不去的包袱,「东山飘雨西山晴」,一座桥梁一端下大雨,另一端地面干干的,机车骑士雨衣穿穿脱脱的,碰上「春天后母面」的天气,任谁也抓不准老天爷大大的脾气。
在中央气象局网页上,局长辛在勤《给气象局同仁的一封信》中提到,无论社会上正发生着什么事,今天和昨天、明天并不会有什么不同,气象预报的发布仍按时滚动着,这就是气象预报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对气象局的要求与需求,但是社会因着时间一直在改变,需求与要求随着改变,如果气象局跟不上社会的脚步而改变,即将落入空转甚而被淘汰。
辛在勤提到,气象预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科技问题,如何突破科技,寻求更为准确的气象预报,本来就是气象局努力的课题,但气象预报必须能为需求者使用才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气象预报是一种社会服务,服务讲求的形象和品牌,它追求的是需求者对提供者的信任。不过,辛在勤也承认,即使有很大进展,但是没有全面性的正面回响。
郑明典善用脸书互动,曾被限制部分内容
这当中又提到了一点,「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些例如形象的东西」,辛在勤点破中央气象局常被骂的原因。现任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郑明典做了些修正,他善用脸书与网友作互动,除了提供最新气象讯息,连气候型态甚至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气象专有名词,都当成知识性话题与网友交换意见,似乎是为「需求者使用」舖了一条路。
同样的,中央气象局何去何从?网友也相当关心,「气象局成了交通部弃儿,环境资源部不想要,科技部也兴趣缺缺」,「气象局找不到寄养家庭」,有人大骂相关部门太现实了,有功争着要,有错避之惟恐不及。因此有网友说,「没人要就自己独立为气象部好了」也有人大胆建议,「气象局应该升级为太空与地球环境部,加强控管各种自然变异的风险。」
据4日《中国时报》报导,辛在勤提到,气象局不是孤儿,只是「妾身未明」,但无论如何形容,「绝对不是因为报不准!」而且「哪个地方重视气象局,我们就愿意去哪。」气象局是可以去任何地方的「绩优股」,只要政府重视、愿意投资,气象预报的运用将会更好。如同网友建议的,独立为气象部又何妨,至于太空与地球...嘛!还要50年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