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森在“五眼盟友”主办会议上遭冷遇 连个发言机会也没有

(原标题:澳总理莫里森,尴尬了……)

综合澳媒消息,联合国将于本周六(12月12日)举办气候峰会,由于澳大利亚在减排等气候问题上广受诟病,澳总理莫里森没有受邀在会议上发言。尴尬的是,莫里森上周还在国会承诺,他将要代表澳政府去联合国“纠正误解”。

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截图

据《澳大利亚人报》消息,本周末被邀请在联合国线上气候峰会上发言的70位世界领导人中,莫里森将不会是其中的一员。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气候顾问塞尔文·哈特(Selwin Hart)对此解释,因为澳大利亚不符合在峰会上发表演讲的条件,所以没有邀请。

哈特说:“我们不会对个别领导人的参与发表评论。”“峰会的发言席位只会发给目前表现出最大减排雄心国家。“即,宣布实现零排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或制定“有雄心的”计划和政策的国家领导人。

由于莫里森上周刚刚夸下海口,“打脸”的速度之快让他显然难以自持。莫里森努力地对此轻描淡写,自称并未受到冷落的困扰。周五他在堪培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许多国家都没有发言,我的意思是新西兰也没有发言。”

但澳媒指出,澳政府对此非常愤怒,并且把大部分愤怒都转嫁给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约翰逊几周前邀请过莫里森在峰会上发表讲话,但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过于应付了事,所以约翰逊本周放弃了邀约。考虑到英国是澳大利亚的“五眼盟友”,这就更加令人尴尬了。一位政府官员周四对此评价称:“他就像把我们扔到了车底。”

莫里森(左)与约翰逊(右) 图源:《悉尼先驱晨报》

周六即将举办的气候会议将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届时正值历史性的《巴黎协定》五周年纪念日之际,联合国敦促各国发言人为应对全球变暖做出“雄心勃勃”的切实承诺,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步骤。

据澳大利亚特殊广播服务(SBS)报道,莫里森政府最近发布了最新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称澳大利亚几乎可以在不使用《京都议定书》信用额度的情况下实现其2030年减排目标。这种使用旧气候协定中的结转额度的做法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澳大利亚目前的减排目标是,确定2030年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26%,最多可能减少28%,这被英国等国家认为是“缺乏决心”的。但关键是,如此诚意不足的减排目标恐怕也要落空了。据澳联邦政府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30年,澳大利亚只能完成16%减排量。

上周,太平洋岛国领导人给莫里森发了一封公开信,谴责澳大利亚的气候目标是“最弱的国家之一”,敦促澳大利亚对其薄弱的气候政策和目标进行一系列调整。

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莫里森直接搬出了澳大利亚全体民众当作“挡箭牌”。他表示,“目前制定的减排政策是澳大利亚人民的需求和观点决定的,与支持该政策的科学相一致”。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本周早些时候告诉SBS新闻,没有受邀在峰会上发言,表明澳大利亚已成为气候变化行动“杰出的国际弃儿”,而且“澳大利亚在气候变化行动方面的记录是如此糟糕,他的政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负面反应。”

绿党领袖亚当·班德(Adam Bandt)表示,没有邀请参加峰会表明澳大利亚没有对气候变化采取足够有力的行动。他告诉美国广播公司:“要想获得参加这次峰会的门票,你必须承诺会做更多的工作来应对气候危机,只有认真对待气候变化的人才能参加。”

中国、日本、斐济、基里巴斯和柬埔寨等超过70个国家已经收到了发言邀请。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将采用预先录制视频的方式发言。

哈特说:“我们正站在气候危机的前沿,我们不应把重点放在那些目前尚未列入名单的国家,而是真正应该庆祝那些挺身而出的国家——其中许多还是正在面临着疫情挑战的发展中国家。”

相关报道:

媒质问莫里森:你知道自己正对中国做什么吗?

莫里森(资料图 路透社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 《澳大利亚人报》网站12月5日发表了题为《总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国问题上正在做什么吗?》的文章,作者为卡特里娜·格蕾丝·凯利。文章称,美国的关税历史和公开记录显示,是特朗普挑起了与中国的这场混战。我们也许是不知不觉中被卷了进来。不过,特朗普即将离任,而我们的处境是:紧张观望,想知道下一个垮掉的将是哪个行业。

今年是困难的一年,先是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野火肆虐,随后暴发大流行,还有灾难性的封锁措施。现在,随着情况不断好转,大家急于恢复正常状态,我们面临与最大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以及收入出现灾难性减少的风险。我们不需要与中国打一场贸易战,就像我们不需要在头上凿个洞一样。

文章称,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这是业界领袖想问斯科特·莫里森及其团队的问题。我们的政治领导人显然不称职,总理本周对一张令人不快的图片作出的愤怒回应给人以软弱的印象。

我们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对中国的销售西澳大利亚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模拟了澳中产品贸易关闭95%的影响。研究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因此下降6%,我们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损失是14%。与此同时,中国的GDP和实际可支配收入分别只会损失0.5%和2.4%。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牛肉、煤炭、大麦、铜、海鲜、糖和木材生产商受到了灾难性惩罚。有观点认为,中国在澳学生的学业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的葡萄酒行业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文章还称,如果有必要重启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通常说来,澳大利亚人会欣然同意。不过,这是一项重大任务,代价将是高昂的。莫里森必须证明,他能做的不仅仅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另据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1月27日发表的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思·埃文斯的题为《澳大利亚与中国:摆脱困境》的文章称,要想摆脱我们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给自己制造的困境,对澳大利亚政治领导人来说,智慧的起点是认识到我们既要“与中国和睦相处,又要勇敢面对中国”。

我们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严重依赖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和睦相处。但是,对于北京的行为也存在多种合理关切,需要作出坚定而明确的回应。

文章称,那么,走出当前困境的正确策略何在?在我看来,它有五个要素。

首先要停止制造困境。不要让中国大使馆最近给我们列出的不满清单增加更多内容。

第二是缓和我们的官方措辞。要记住,当我们对中国的行为提出合理批评时,在外交领域,言语就是子弹。

第三,当我们对与中国有关的任何问题采取负面立场时,领导人应该绝对清楚地表明,这是独立的国家判断,不是转过头去寻求帝国主子的指点。

第四,我们需要承认中国一些国际抱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最近的许多行为完全是一个经济上迅速崛起、严重依赖贸易的地区超级大国预料之中的行为,这个超级大国在遭受一个多世纪的屈辱之后想要重新腾飞并且重现历史上的辉煌,不应该将这视为军事侵略的前兆。

文章还称,最后,我们应该努力寻找真正具有共同点的议题。在气候、核武器、维和、反恐、军控以及应对大流行等领域,北京发挥了比人们普遍认识到的更相关、更具建设性和潜在合作性的作用。

如果美中紧张关系有所缓解,如果我们的领导人不“出头”,并且自身行为也比本届政府的常态稍稍成熟一点,那么明年肯定有可能恢复大致正常的状态,我对此非常乐观。

原标题:澳媒呼吁重启对华关系:“要摆脱我们给自己制造的困境”

相关推荐:

澳大利亚有点急,加拿大也来抢中国生意了!

为什么有点急?

因为按照外媒的报道,本来属于澳大利亚的中国煤炭市场份额,正被竞争对手不断吞噬,现在连加拿大企业都看到了机会,摩拳擦掌正计划扩大对中国煤炭出口。

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自然资源公司泰克资源(Teck Resources)CEO唐纳德·林赛(Donald R·Lindsay)日前透露,该公司正对销售账簿做调整,希望明年增加对中国的炼焦煤出口。

路透社报道截图

因为机会摆在那,澳大利亚煤炭受阻在港口,但中国确实有需求,用林赛的话说,“如果你是一家非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并且能够从其他客户的合同承诺中释放出份额,那么你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售(煤炭)以获得相当好的业绩。”

林赛表示,利用澳大利亚煤炭船“在中国港口滞留”这一机会,泰克资源的目标,就是明年向中国出口约750万吨炼焦煤。

一吨炼焦煤的价格,大概在1400元人民币。750万吨,那就是105亿人民币,这只是一家加拿大公司,不小的生意了。

其实,也不是加拿大公司看到了机会,抓住机会的还有印尼公司。此前,中国和印尼公司签订了煤炭合同,印尼在未来三年内,供应中国2872万煤炭,金额14.67亿美元。

14.67亿美元,折算下来也有100亿人民币。

这些市场份额,按照外媒的报道,很大程度原来都属于澳大利亚。别忘了,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煤炭。

按照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在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商品中,最主要的就是铁矿砂、天然气和煤,占对华出口的76.4%。

但在过去三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煤炭的进口量急剧下跌,从5月份944万吨的峰值锐减至10月份的517万吨,而到11月份,这一数值降至179万吨。

中国的市场在那里,澳大利亚放弃了,对其他国家来说,就是商机。所以,加拿大抓住了机会,印尼签了大单,此外,俄罗斯也在抓住中国机遇。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了1625万吨俄罗斯煤炭,同比增长10%。

让澳大利亚忧心的是,即使一些煤炭已经运到了中国,现在也只能海岸兴叹。澳媒就炒作说,最近共有53艘澳大利亚煤炭船“在中国港口滞留”,价值7亿澳元(约34亿元人民币)的煤炭因“通关程序被困一月有余”。

为什么上不了中国海岸?

中国外交部25日的答复也很明确:中方依法依规加强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查和环保项目检测,以更好地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哦,澳大利亚,你们质量要达标啊。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懂的。

对澳大利亚来说,既想要中国的这个最大出口市场,同时还对这个大市场横挑鼻子竖挑眼,那结果也可以想见的。

但澳大利亚煤炭滞留港口,对加拿大公司公司来说,这就是商机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赶紧抓住机会,扩大对中国的煤炭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