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河南省疾控中心10月份健康风险提示
金秋送爽,各地迎来出行高峰,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明显升高。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注意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重点提示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省新冠疫情自8月中旬达到高峰后出现连续下降趋势。十月,人员流动性及聚集性增加,新冠感染风险增加,在公共交通、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防护措施:
1.强化高风险人群保护。对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例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尽可能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置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发生的聚集性疫情。
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我省每年一般在13-15周疫情开始上升,4-6月为发病高峰。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学期,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人员聚集性有所增加,预计全省手足口发病将有所上升。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只有极少数患儿病情恶化迅速,会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防护措施:
1.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2.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4.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托幼机构、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如果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
三、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
防护措施: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尽量不购买散装食品。
2.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四、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入秋后天气转凉,病毒性腹泻进入流行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防护措施:
1.关注饮食卫生。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不喝生水;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注意规范化处理。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在处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和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以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