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新竹附医 大肠癌筛检量高获第一名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获得国民健康署颁发「癌症防治绩优医疗院所-大肠癌困难挑战王第二组」的首奖。(庄旻静摄)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积极执行癌症筛检,也呼吁民众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庄旻静摄)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承接卫生福利部「108年癌症防治品质精进计划」,原承接目标案量为3500,实际完成4432,其中大肠癌筛检量为4432,为原目标的1500之215.03%,获得国民健康署颁发「癌症防治绩优医疗院所-大肠癌困难挑战王第二组」的首奖。
国民健康署统计,到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执行大肠癌筛检民众的「首筛百分占比≧22.88%」,也使该院在全国30家医疗院所中脱颖而出,日前由家医科主任胡松林医师代表受奖。院长陈自谅表示,院内大肠直肠外科有先进的微创手术室,超过9成患者采用3D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大肠直肠相关疾病,且患者保肛率高达95%,成绩卓着。
院方表示,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因此提供量身订做的治疗计划,采取「经肛门中高位直肠肿瘤微创切除术」治疗直肠良性及早期肿瘤,或是以「超微创腹腔镜无切口手术」经自然孔取出标本,减少腹壁伤害与术后疼痛;或透过「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肿瘤手术,以完整安全方式切除肿瘤。
胡松林也提醒民众,每年有超过1万人死于乳癌、子宫颈癌、大肠癌、口腔癌,透过筛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政府也推动四大癌症筛检政策,45至69岁妇女或40至44岁二等血亲内曾患乳癌妇女,每2年可接受1次乳房X光摄影检查;30岁以上妇女建议每年做1次子宫颈抹片检查;50岁至未满75岁民众,则可每2年做1次粪便潜血检查;30岁以上有嚼槟榔(含已戒槟榔)或吸烟者、18岁以上有嚼槟榔(含已戒槟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