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她,漂亮的“破壁”

被谭松韵赚到笑容和眼泪,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上一幕,她饰演的李妍还是爱笑爱闹、和爸爸肆意撒娇的小姑娘。

驰骋雪场的生日愿望成真后,不忘“埋怨”钢铁直男父亲拍照技术太差,一股子恃宠而骄的嘚瑟劲儿。

下一镜,她就成了即将亲眼见证父亲离去的病人家属。

痛彻心扉却又无能为力,每一滴眼泪里都有扑面而来的破碎感,看得人揪心。

一部《再见,李可乐》,谭松韵用跃然银幕的生动灵巧向观众证明:

有实力的好演员,无论在小荧屏还是大银幕,都能演活每一个角色。

这是她对“电视脸”标签的温柔回击,也是她打破“电视剧和电影演员还是有壁”刻板印象的漂亮开始。

《再见,李可乐》讲的其实是个简单的温情故事。

父亲李博宇(吴京 饰)陪女儿李妍(谭松韵 饰)滑雪期间突发意外,母亲潘雁秋(闫妮 饰)最终决定放弃治疗,因此与女儿产生隔阂。

正当母女关系陷入僵局,小狗李可乐骤然闯入,两人一狗从陌生到亲密,共同度过了十几年的风雨。

开篇虽是涉及生死的现实难题,后续却很克制地将故事局限在了这个小家庭。

用温柔细腻的笔触,慢慢剥开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以诉之于口的层层隐秘心声。

但在这样一部有父母之爱和贴心萌犬两大杀器的催泪片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个并不完美的女儿,李妍。

乍一看,从校服到婚纱,李妍的成长道路,似乎与谭松韵以往有些角色相似。

但实际上,谭松韵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干净、清澈的质感,使得她能一直在青春的题材中游刃有余,用生动且精准的表演诠释出每一个角色的差异化。

孩子般娇憨天真的小馋猫淳贵人,出场寥寥就让人念念不忘。

鬼马又懂事的李尖尖,能让人嗑生也能让人哭死。

率真单纯的耿耿,至今还是我青春剧最爱女主。

《锦心似玉》和《锦衣之下》又证明了她不光姐弟恋cp感强,跟年上也能百搭。

而近两年播出的《归路》《向风而行》《请叫我总监》接连三部职场剧,更让观众看见她在家庭剧、偶像剧之外的更多可能。

她可以是前期受气后期逆袭的小秘书宁檬,可以是活出大女主人生的飞行员程霄,还可以是执着纯粹爱情的投资总监归晓。

每一个都个性鲜明。

入行十余年,谭松韵演过那么多学生头少女和脚踩高跟鞋的熟女,不论播出前人设标签再俗套,一落地却总能被她演出自己的独特味道。

这便是演员的魅力,让观众一眼就能记住她演活的角色。

李妍更是如此。

作为时间跨度长达10年,以自身成长串起剧情脉络的核心人物,李妍是相当复杂难演的角色。

她身上不仅有痛定思痛的自省自强,更有破土而出的女性成长精神。

父亲在时,她是兴趣广泛的E人之王,滑板、滑雪,样样精通。

开心起来能跟父亲像哥们一样打闹,难过了就躲去废弃飞机的豪华版秘密基地。

父亲走后,她意志消沉,白天看着别家的幸福怅然若失,夜里又从哭泣中醒来。

年轻时的她,既理解不了妈妈选择放弃治疗的狠心,也无法原谅许下滑雪愿望的自己。

一直到多年以后,当她也站到了妈妈曾经所处的困境,才终于明白什么是妈妈口中的“万不得已”。

那根横亘在她和妈妈之间的“刺”,原来有个更熟悉的名字叫岁月。

她的纠结和迷茫,叛逆与痛苦,是每个经历过的人都能理解的成长阵痛。

有意思的是,谭松韵曾在别的剧组提出,已经演了十几年高中生,穿过各种形制校服,不想再“扮嫩”了。

但在《再见,李可乐》里,依然还是由她自己出演李妍的高中阶段。

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可以理解导演的选择:实在是很难找出比她更合适的演员了。

李妍的底色是带有叛逆悲伤也更是勇敢明亮的。

她的内核就跟大多数青春期少女不同,当同龄人最大烦恼不过是隔壁班男生不喜欢我时,她已经在思考如何衡量生命之重、如何适应新生活。

而她的每一刻成长,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细腻的情感变化里。

要知道,演员在放大100倍的大银幕上一直更容易被审视面部细节。

谭松韵的表演相对克制,极少有多么夸张的“爆发”,更多地是润物无声地将人拉入戏里。

同类情绪她能演出不同层次,且极为动人。

比如,哭。

李妍就有很多场哭戏,每场情绪各不相同,颇为考验演技功底——

离家出走被妈妈追上门打,是倔强的哭;

独自前往秘密基地,看见父亲留下的合照,是委屈的哭;

半夜醒来,又是梦里见到父亲,睁眼重回痛苦现实,是思念的哭……

而在长大之后,她变得柔和了,也更加坚韧了。

收到妈妈送出的嫁妆,那每年为她攒下30g、足足攒了24年的黄金时,她先是怔住,然后是嘴唇颤抖。

被错过的时间和误解的母爱,在此刻通通凝成一句似哭非笑的谢谢,如抵万金。

同样是哭,婚礼前与可乐相视落泪那场戏,又和其他哭戏完全不同。

起初,是看到本该在医院的病重可乐突然出现在婚礼后台,面露惊喜;

后来是发现可乐做出只有她和父亲熟悉的碰头动作,一瞬间惊愕;

再后来是这些年的种种细节被想起,思念和爱与眼泪一同涌出,是大喜,亦是大悲。

这场戏,镜头甚至不必给到对面的狗狗,直怼向她一个人的脸,无需台词,就已说明千言万语。

好演员,永远可以挖掘出自身潜力,在最需要的时候抛出,不断带给观众表演的新鲜感。

当然,出演李妍对于谭松韵来说挑战依然不小。

一方面,在一部拍摄时长仅两个月的短周期制作的电影中,要展现出角色长达10年跨度的心态转变,需要她快速进入角色,成为李妍。

角色能否“活”过来,除了考验演员各项表演能力,更考验演员的共情力。

谭松韵选择全情投入。

当她站在成年前李妍的视角,她可以理解李妍的小叛逆,“重感情、坚强,也很温暖”,所以接受不了一丁点背叛和离别。

也能读懂她在成长中对母亲的释怀,与自我的和解。

当自己变成可以决定亲人生死的那个人才明白,原来面对生离死别,最亲近的人最希望的只是让对方少点痛苦。

这个道理,年幼的李妍没法明白。

她必须亲自体验过这段漫长人生,亲眼见过病人最后时刻的痛苦,才有拿走母亲手中那只笔,代替签下自己名字的勇气。

表演是一件没法对自己撒谎的事。

共情,也不仅仅是按照导演的要求、按照文本的标注去“模拟”角色所需,而是找到角色的本质,与角色融为一体。

只有真正卸下防备、遵从身心,才能打通表演的关窍,也才能将这份“真”完美地传递给观众。

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让李妍真实地立了起来。

另一个挑战在于,电影中还有大量对手戏。

既有与吴京、闫妮等成熟电影演员的同框对话,又有与小动物演员的单独搭戏。

一部戏合作下来,“一家三口”不仅戏里彼此依赖,戏外的感情也肉眼可见地加深。

用吴京的话说,“(谭松韵)这个女儿的性格这么爽朗”。而闫妮则感受到了谭松韵的细腻。

不管是三人同框,还是谭松韵与二位前辈单独对戏,都洋溢着一种亲切和默契。

而与狗狗的对戏,谭松韵同样给予无限的信任和真情。

许多场戏,当李妍蹲下,与“可乐”视线齐平,耐心地倾诉自己的痛苦和疑惑。

你能深切感受到,她将人与宠物的“饲养关系”转化为陪伴关系甚至对话关系,让一股温情默默地传递开来。

演员最需要的,是一双会说话的眼。

因为角色永远不可能靠台词说出所有心声,尤其李妍,自父亲走后,她愈加习惯沉默,连闺蜜都说她“变得无聊了”。

于是面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感,都流淌在李妍的眼睛里。

思念爸爸时,她一边难过一边自我调节:

与妈妈不和时,她沉默冷脸下的忧郁倔强:

向狗狗倾诉心事时,偶尔泄露的一点脆弱,和习惯性地全身心信任……

看谭松韵表演,会发现她不仅用眼睛说话,还用眼睛观察、吸收,与“对手”达到有效交流。

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拍摄“可乐”被关在笼子里的戏份时,狗狗有点焦虑不安。

谭松韵很温柔地安抚,还跳舞逗它开心。

对她来说,小狗早已经是一起共事的小伙伴,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还有一场戏,是上大学后的李妍回到家乡的串串店。

狗狗一见到她,热情地扑了上去,在雨水里踩出来的“狗爪印花”就这样留在了李妍的白T恤上。

谭松韵没有声张,而是顺势演了下去,在她看来,那电光火石的瞬间其实具备真实的力量,哪怕很细微,也会在悄然间动人。

果然,工作人员在拍摄结束后才发现,那个看起来很艺术的狗爪印并不是衣服自带的,而是狗狗送给谭松韵的“礼物”。

最终,它出现在了大银幕上,也成功登上电影的周边服饰,陪伴主创们走了一程程观影活动。

你看,谭松韵作为演员的魅力,绝不只是外表的年轻、好看,更在于她既灵动又细腻。

她擅长感知,可以与身边的人、与这个世界建立情感链接。

进而在一部部作品的试炼中不断进步,打磨出自然鲜活又准确的表演。

哪怕外表看起来不变,但细看一定能读懂每个角色的不同,咀嚼出一个演员的成长。

表情、台词、肢体语言,样样抠细节;深思剧本、走进角色、即兴发挥,打开新的诠释方式。

这种对于角色的尊重,对于表演的敬畏,会自然而然地绽放火花,感染到观众。

对这样的演员来说,没有所谓的壁。

她可以一次次打碎重塑,塑造愈加复杂的角色,将人生阅历和自我思考反哺到表演中。

就像出演《再见,李可乐》。

面对多重挑战,谭松韵呈现了满满惊喜。

人生对于李妍来说是一场考试,这次表演对于谭松韵来说也是一场考试,而她们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我期待并且相信谭松韵作为演员的生命力。

她将在大银幕上,用更多好作品证明自己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