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向中央提出核武器两年规划,毛主席批示:“很好,照办”

1956年,此时随着苏 共20大的召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关系一步一步开始出现裂痕。面对着严峻的形势,我国决定自己开展原子能事业。随后不久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建,包括原子能项目所提供的原子弹样品以及对应的技术资料。

于是我国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来”。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则必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即便当时有不少归国的科学家,但是对于原子弹项目来讲,都是属于相对陌生的项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年仅35岁的朱光亚被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推荐为核武器研究科技方面的总负责人。

进入60年代,随着勃列日列夫的上台。1966年苏共23大召开,我党没有派人参加,从此两党关系就断绝了。在当年的12月13号,苏 共举行中央全会,勃列日列夫会上,公然做出了反华报告,并且通过决议指名攻 击毛主席。

随后不久,苏联驱逐了我国留苏的部留学生,而我国则撤出了全部的工人以及还清了全部了苏联贷款。苏联撕毁了当时猪肉和木材互换的合同,中苏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减少。甚至1969年中 苏之间还爆发了珍宝岛冲突。此后苏联对中国陈兵百万,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中 苏关系一步一步走向了战争的边缘。

同期中国国内也60年代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朱光亚向当时党中央提出了两年进行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毛主席对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很好,照办”。对在朱光亚的建议之下,许多科学家都加入其中,比如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周光召等人。

在艰苦的条件之下,他们从最基本的基础的理论进行学习,从最基本的实验开始工作。一步一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团队的精神。仅仅耗费了很短的时间,中国便搭建起了一套核武器研发的阵容。经过反复的演算事业,最终中国于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80年代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所以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离不开这些科学家的艰苦努力,离不开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

参考文献:顾小英、朱明远著《我们的父亲朱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