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称:试管婴儿都活不过40岁!如今首例36岁还生了娃!

那些曾经因为生育问题而遭受家庭冷眼的母亲们,如今有了新的希望!试管婴儿技术的问世,为无数渴望成为母亲的女性打开了一扇窗。

刚开始,这项技术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担心它会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有人质疑其安全性。但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开放。1988年3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试管婴儿,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国家。

曾有专家预言,试管婴儿可能活不过四十岁,这让郑萌珠的成长之路备受关注。她现在的生活如何?是否已经打破了那些不祥的预言?

对于长期无法怀孕的夫妇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医生,我们还有机会有自己的孩子吗?”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郑桂珍泪眼婆娑地问张丽珠医生,她的丈夫紧紧地抱着她。

张丽珠,被誉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她紧握郑桂珍的手,坚定地说:“只要你有信心,我保证会让你拥有自己的孩子。”

这对夫妇已经尝试了近二十年,几乎试遍了所有可能的方法,但都未能成功。他们决定放手一搏,听从张丽珠医生的建议。

这次会面,无意中启动了中国首个试管婴儿的命运之轮。

张丽珠团队开始策划首个试管婴儿项目

在了解了郑桂珍的情况后,张丽珠迅速召集团队进行讨论,探讨如何帮助这对夫妇实现生育梦想。

问题主要出在郑桂珍身上,她的双侧输卵管堵塞,同时患有结核性盆腔炎,这使得她难以自然受孕。

在治疗盆腔炎的同时,团队也开始研究受孕方案。

“国外的体外受精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为了帮助更多女性实现母亲梦,我们应该立即开展试管婴儿研究。”

张丽珠坚定地说,尽管有人担心技术不成熟可能带来的风险,但看到夫妇俩满怀希望的眼神,质疑声也渐渐消散。

早在1978年,英国就成功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此后,台湾和香港也相继报道了成功案例。张丽珠决心要让中国内地的女性也能享受到这项技术带来的希望。

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女性输卵管问题多由结核引起,要解决问题,必须手工取出卵泡。

因此,团队决定采用“开腹取卵”的方法,并开始了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成功诞生!

张丽珠和团队为郑桂珍准备了专门的实验室和手术室。

实验初期,条件极为简陋,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所有操作都由张丽珠亲自摸索进行。

取出卵子后,团队立即进行体外受精,由于缺乏专业保温设备,他们甚至用保温杯保存卵泡液。

在国内没有现成培养液配方的情况下,张丽珠亲自配制,过程异常艰辛。胚胎稳定后,被植入郑桂珍的子宫。

胚胎着床后,所有人依旧心怀忐忑,直到七周后听到胚胎心跳,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1988年3月10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顺利诞生,张丽珠团队和郑桂珍夫妇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医生告诉左长林孩子平安的消息时,这位坚强的男人跪在地上,泪水满面,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谢谢医生!谢谢大家!我做爸爸了!”

为了感谢张丽珠医生,郑桂珍夫妇给孩子取名“郑萌珠”,寓意深刻。

郑萌珠的出生,不仅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更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出生时,郑萌珠体重3.9斤,健康状况良好,让所有人感到欣慰。

尽管有专家质疑她的寿命,但看到她健康成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些担忧是多余的。

现在的郑萌珠怎么样了?

郑萌珠8个月大时就能叫“爸爸妈妈”,两岁时身高达到85厘米,智力发育正常,很少生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桂珍夫妇看到萌珠健康成长,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

高中毕业后,郑萌珠考入西安一所大学的英语专业,这让她的父母感慨万分:“从没想过能看到孩子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为了回馈张丽珠团队,郑萌珠选择在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工作。

她聪明能干,性格友好,很快赢得了同事们的喜爱。

私下里,郑萌珠视张丽珠为家人,亲切地称她为“奶奶”。20岁时,她为87岁的张丽珠教授唱了一首《怒放的生命》,让老人感动不已。

如今,郑萌珠的生活与常人无异,她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2019年4月15日,郑萌珠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郑桂珍夫妇看到女儿成家立业,心中充满了喜悦,就像31年前迎接萌珠出生时一样。

郑萌珠继续在生殖医院工作,每当看到不孕夫妇成功抱上孩子,她都会由衷地送上祝福,因为她深知那份喜悦。

每当有人对试管婴儿持怀疑态度,郑萌珠的出现总能让他们安心。希望未来,她能带着大家的祝福,继续幸福生活。

尽管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