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公有纳骨塔位将满 市府兴建新堂将增4万5000个

新竹市政府超前部署兴建新堂,建置有4万5000个塔位,希望满足未来大新竹人的需求,建筑设计还获得「2019年国家卓越建设奖」最佳规画设计类金质奖。(市府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新竹市政府超前部署兴建新堂,建置有4万5000个塔位,希望满足未来大新竹人的需求,建筑设计还获得「2019年国家卓越建设奖」最佳规画设计类金质奖。(市府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新竹市大坪顶永生园3座纳骨堂分别于1990年代相继启用,纳骨、灰塔位约有近12万个,但随着民众火化入塔观念渐为风气,目前塔位已快饱和,市府超前部署兴建新堂,建置有4万5000个塔位,希望满足未来大新竹人的需求。

市府民政处表示,因应市民接受火化的观念日益提高,火化入塔的需求愈来愈高,目前香山大坪顶的华藏堂、华严堂、通天堂3座纳骨堂总容量18万余个。

民政处长倪冠勋表示,新竹市最早的纳骨堂「客雅山灵骨塔」兴建于1980年,当时只有1526个骨骸位,不过当年民众采用捡骨入塔的意愿并不高,因此使用率不高。

不过,1990年之后民众接受火化后入塔的观念与作法渐渐提高,骨灰位的需求大增,市府因此整修重新启用废弃不用的华藏堂,这座位于香山大坪顶的纳骨塔经整修后,以骨灰位为主,大约设置3725个箱位,暂时满足新竹市往生市民的需求。

1997年再因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拓校需要校地,必须使用到第1公墓的墓地,为了配合迁葬作业,捡骨入塔势必要有足够的纳骨堂才能容纳大量的骨骸罐及骨灰罐,因此两校再出资兴建华严堂与通天堂2座新式纳骨堂。

倪冠勋指出,3座塔的骨灰箱位共有8万6106个,目前剩余塔位1万6093个;骨骸箱位则有3万1751个,剩余3524个。

由于塔位所剩不多,市府去年超前部署,斥资2.8亿元于大坪顶再兴建1座新塔,总塔位计有4万5000个,目前工程进度已过半,预计2021年底完工启用。

新塔相当有设计特色,通风采光不阴森,由于新竹多风,外墙采斜切角设计,延续自然环境风格,设计还荣获「2019年国家卓越建设奖」最佳规画设计类金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