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北京进入 “单季GDP持续过万亿”时代

7月24日,记者在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二季度实现1.12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万亿元。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杨永恒分析,从规模看北京市全年四个季度的GDP在全年占比有阶梯上升的特点,2020年本市四季度单季GDP首次突破万亿元,今年一、二季度GDP规模分别为10581.4亿元、11209.9亿元,这意味着北京市已进入单季GDP全体跨过万亿元大关的时代。

从速度看,上半年GDP增长5.4%,这一增速是在去年5.5%的高基数上实现的,也明显高于五年4.4%的均值。杨永恒表示,这是北京建设创新高地、完善创新生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主动求“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果,也是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转压力为动力的结果,如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在商品消费趋缓中挖掘补齐民生短板的需求潜力。

汽车、电子、医药三大行业,工业增长贡献率超7成

从实体经济看,上半年本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快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高位。

“这是重点产业升级和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结果。”杨永恒表示,汽车从十多年前的北京现代等中端车型拉动,过渡到北京奔驰等高端燃油车驱动,目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倍,拉动汽车制造业增长16.5%;智能手机领域龙头企业小米通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超越中石化成为北京出口企业“领头羊”,带动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7.5%;生物医药加速创新应用,赛诺菲、诺华制药等龙头企业近几年上市的新药热卖带动上半年医药制造业由降转增。汽车、电子、医药三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成以上。

数字经济发展强劲,AI产业形成全面优势

从优势产业看,北京市数字经济上半年增长7.8%,其中核心产业增长10.5%,上半年新兴软件开发、工业互联网支持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等技术支持类服务收入均增长15%以上,目前本市已在AI产业形成全面优势。截至6月,智源研究院、百度、智谱华章、生数科技等迭代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北京市已有70余款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占比达到全国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由降转增,4-5月金融业的收入增速由一季度的-3.6%转正为1.8%,带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8%,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工行北分赋能产业集群纵深发展,按照“一链一策一图谱”策略,梳理产业链条、抓住链主企业、明确链上客户、加快服务拓展,以产业链视角匹配专属信贷策略;北京银行成立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设立小巨人创客中心、组建科技特色支行、专精特新专营支行;在信贷服务以外,农行北分探索链接股权融资,整合盘活外部资金、牌照、信息、研究等资源要素,构建“银、园、投、企”交流平台,精准提供媒介撮合服务。

民生财政支出提升,七大行业整体增长

从与民生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看,上半年这些行业基本保持稳定。杨永恒提出,这是在需求还在恢复过程之中通过努力增加民生短板供给实现的。

房地产增加值上半年小幅下降1.3%。杨永恒表示,这是本市增加保障房供应、5月和6月连续出台优化房地产系列政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科教卫体、水利、居民服务和公共管理等七个行业整体增长1.6%,这是本市持续加大民生相关财政支出力度,有力保障的结果。

消费尚处于恢复阶段,结构数据具备升级潜力

从需求看,投资上半年增长9.6%,其中设备购置投资和建安投资分别增长32.9%和4%,合计占比达到52.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杨永恒提到,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本市集中可支配财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结果,是国家和市级区级合力加快灾后重建工作的结果,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3.9%和30.5%,既是当前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也为今后长期增长的物质基础贡献了更多增量。

上半年,北京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增长4%,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7%。杨永恒认为,该总量数据表明消费还处于恢复阶段,但结构数据也体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潜力,服务性消费、社零额一增一降,增速分别为8.3%、-0.3%,居民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分别增长19.2%、19.5%。

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稳”的工作力度,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今年上半年本市经济延续了巩固提升的良好势头,“稳”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半年各领域都取得显著“进”的成效,已形成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的良性循环。杨永恒认为,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升,为全年经济高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下半年出台的系列政策将进一步显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也将加速落地,可以预期本市经济将会持续迸发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牵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