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弔「南海會議」之父印尼賈拉大使文
作者宋燕辉(左)2019年陪同贾拉大使飞往东沙岛出席海委会所主办的东沙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在高雄小港机场的合照。图/宋燕辉提供
日前,好友传来「南海会议」之父— 印尼贾拉(Hasjim Djalal)大使,已于本月12日辞世的讯息,顿时一阵心酸与依依不舍。
我与贾拉大使结缘认识长达34年,虽然他比我年长20多岁,但把我当成好友,对我如何解决南海冲突和推动南海区域合作的看法或建议大部分都表示赞同。我对他的思念特别是回顾他对国际海洋法的研究和协助台湾参与南海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所做的贡献。
自1990年元月至今,「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简称「南海会议」)已连续举办过33届。海峡两岸与越南未受邀参加第一届「南海会议」。之后,印尼、汶莱、菲律宾、柬埔寨、寮国、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大陆及台湾都持续参加此会议至今。
「南海会议」召开之主要目的在于透过南海周边国家间的对话,将区域内之潜在冲突转化成区域内合作的可能,并借由此一对话过程,防止区域内冲突之发生或升高,使南海区域内之和平与稳定得以维持。
过去,海峡两岸在「南海会议」中为了台湾的与会名称与地位吵吵闹闹,尽管如此,两岸在此区域合作架构下推动海洋合作计划,例如,经两岸外交部的认可,两岸在「南海会议」共同研提「东南亚教育训练网(SEA-NET)计划」,我方执行单位为中央研究院,中国大陆为其海事局。
前年8月,89岁高龄的贾拉大使还是参加了第32届的「南海会议」。但去年8月上旬,第33届在印尼加里曼丹省的中爪哇召开时,却没看到贾拉大使出席的讯息。这应该是他第一次缺席「南海会议」。没想到五个月之后,传来贾拉大使过世的讯息。
贾拉大使于1957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次年拿奖学金到美国维琴尼亚大学念硕士与博士学位,是此名校的第一位印尼籍国际生。1961年毕业返国,创办印尼海洋法委员会。
贾拉大使曾担任印尼驻德国、加拿大、及联合国大使,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协商过程,尤其成功在公约中纳入一个新的群岛国家的法律建制。
1985年到1990年期间,担任印尼外交部研设会主委。1994年被任命为印尼主管海洋事务的无任所大使。1996年被选为联合国国际海床当局的主席。2001年与2019年贾拉大使曾登东沙岛参访。2016年4月,南海仲裁案最终判断将出炉前,贾拉大使与其他国内外海洋法政学者曾飞往太平岛实地考察此岛之法律地位。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时,考虑到贾拉大使已年迈,身体也不像以前健朗,我曾建议台湾国安与外交部门是否考虑举办一个有关南海安全与合作的演讲会,特别邀请贾拉大使到台湾做一个主题演讲,最主要目的是感谢他对南海和平的努力,以及促成两岸共同持续参加了32届的「南海会议」的贡献。我国安与外交部门是否采纳我的建议,是否曾推动执行,我无法得知。
贾拉大使的一生十分精彩,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外交官与国际海洋法学者。他对防止南海冲突升高,推动南海区域海洋合作,以及协助推动海峡两岸在南海地区就功能性的海洋研究海洋保护进行合作有无可抹灭的贡献。没有他的居中协调努力,32年来,海峡两岸可能无法共同参加「南海会议」。
贾拉大使的公祭已于本月13日举行完毕,我无缘参加,也不知台湾国安与外交单位是否曾派员表达我政府对他所做贡献的敬意与谢意,所以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他的感谢与怀念。更希望南海真正的能由一个冲突不断之海转变为一个和平合作友谊繁荣之海,以慰贾拉大使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