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巴黎文化奥运在27日开幕,台湾馆诠释台湾独特的办桌文化。记者陈宛茜/摄影

2024年巴黎奥运推出了别出心裁的「文化奥运」,邀请参赛国展演自己的特色文化。台湾推出了电子花车和民间办桌的折叠式圆桌及塑胶椅,被批评低俗,文化部解释说,这是「庶民文化」,要表现「浓浓的台味」,其支持者也纷纷护航,质问怎么可以瞧不起庶民?

其实,真正瞧不起庶民的,应该是文化部,因为他们只看到庶民比较随意的一面,就认定庶民「必须」是如此。譬如办桌经常使用廉价且易于携带的桌椅,本是为了方便在空地临时聚餐,大家开心吃喝完后,便鸟兽散,没人管桌椅是否美观,所以随意一些也无所谓。然而,一旦遇上像结婚典礼这样隆重的场合,办桌可就不能太随意了。主人与宾客们个个盛装出席,若是桌椅一点质感都没有,未免太不像样。所以近年来的结婚办桌,多半将桌椅蒙上精致的布套,在视觉上显得高雅一些,不致失礼。

可见庶民也是在意礼节的。他们懂得身为文明社会的一分子,什么场合该穿什么服装,配合什么样的行为举止。举例来说,庶民身着背心,脚穿蓝白拖,那是居家生活的轻松写意,极少有人敢这样穿到饭店吃喜酒,或去艺文中心听音乐会。如果不换上像样一点的衣服,还没等别人投来异样眼光,自己就先坐立不安了。

国立历史博物馆今年重新开幕的常态展当中,有一双看似出土的蓝白拖,做为台湾庶民文化的象征,它与巴黎文化奥运的台湾办桌展类似,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发扬庶民文化,实际上是源自一种带着偏见与歧视的刻板印象,以为庶民不管在什么场合都穿蓝白拖,把庶民自己都觉得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拿来「发扬光大」。

这次媒体还特别报导,要在巴黎奥运台湾馆表演整套「牵亡歌」仪式。牵亡歌本是丧葬仪式牵亡魂之用,有些歌曲颇为动听,曾被歌手改编到电视综艺节目演唱过。这有点类似天主教殡葬弥撒当中的「安魂曲」,被许多作曲家拿来创作,像莫札特的「安魂曲」、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是知名的合唱音乐。可是,从来不会有人把整套殡葬弥撒搬到舞台上演出,因为场合不对。今天把整套牵亡歌仪式搬到巴黎奥运演出,是否合适?主其事者恐应慎重考虑。

回想2010年世界博览会,台湾馆以天灯为造型,灵感来自平溪天灯,其实也是一种庶民的祈福文化。但它有因应场合,进行适度的设计与精致化,既让世人认识台湾的民俗,也可以提高平溪的知名度,振兴观光产业。到国外参展,关乎国家的体面,总要考虑如何让外人容易理解与接受。这次巴黎台湾馆能否给人留下好印象?颇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