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大小脑”,新款“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预计年底发布
10月8日,在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具身科技”)实验室内,一款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智能避障、智能感知等仿真实验测试。目前,这款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已在实验室研发成功,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多款“成都造”机器人亮相宽窄巷子、春熙路、东郊记忆等热门景区。其中,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产品“灵瞳”,戴上了熊猫造型头套,与游客们现场互动,深受好评与欢迎。据悉,这款“机器狗”上市不到1个月,目前已接到来自学校、水电站、社区等多方的预购订单,预计近期将完成相关产品交付。
▲“机器狗”与市民互动
新技术国内领先
计划打造“成都造”人形机器人
时至今日,机器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广泛渗透,从商场中常见的大型清洁机器人,到物流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机器人,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为何要追求“人形”设计呢?原因在于,人形机器人因其与人类形态的高度相似性,完美适配以人为中心的物理世界,是被视为最接近“全能型机器人”的潜在形态。
“近几年,沿海地区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我们的团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已深耕10余年,有经验、技术、资源等优势,为什么不造一款‘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呢?”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程卿苗介绍,基于上述原因,公司于今年9月成立,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与孵化,“我们要造一款依托本地产业链的‘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并让它从创新走向普及。”
程卿苗指着实验室里一款正在进行作业的人形机器人介绍,目前已完成涵盖六维力反馈一体化关节、人形机器人力控制“小脑”、纯视觉空间智能技术,以及“小模型+大模型”通用智能“大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这些技术都拥有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原型机已在实验室研发成功,预计今年底正式发布。”
“通俗来讲,这些技术的叠加能让机器人更加聪明。比如更智能,平衡感和自我感知能力更强。”程卿苗介绍,当前,尽管高性能机器人关节在工业机械臂等应用已展现一定实力,但其能量密度和力反馈等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要实现与人类尺寸相当且动作灵活的机器人,这些核心组件的技术突破与优化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
▲人形机器人概念图
以上楼梯为例,通过上述提到的四种自主研发技术加持,让这款机器人能清晰辨别楼梯高度,自适应完成本体运动规划,最终做到平稳起落。程卿苗认为,人形机器人区别于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就是通用性。“现在我们只让它上楼梯,或者只让它搬运、打螺丝等,但是本质上是可以一台机器实现多种功能,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并且越养(喂数据)越聪明。”
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大模型带来的变化其一是交互能力很明显,其二则是任务拆解。程卿苗解释,原先没有大模型的时代,机器人每一步做什么都需要预编程,但现在的大模型相当于机器人大脑的角色,做任务的拆解,与人进行交互。人形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发展,将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发展同步前进,这两个技术是强相关的。
▲“机器狗”与市民互动
全新升级“机器狗”已上市
获得学校、社区、水电站等多方订单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不断融入各类新兴场景之中,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愈发强烈的“未来感”体验。具身科技除了研发核心产品人形机器人外,也在研发“机器狗”。
“这是今年全新升级的一款产品,它对专业复杂地形的适应力更强了,而且拥有丰富的拓展接口。”程卿苗指着一个外形酷似“机器狗”的四足机器人介绍称,这款名为“灵瞳”的机器人可以搭载机械臂、通讯设备、负载装置等,“一款机器人能满足多应用场景需求。比如它可以负载超过20千克,升级了他的攀爬高度,让它的山地越野能力更强。”
▲“灵瞳”
据悉,国庆黄金周期间,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款“机器狗”现身热门景区,与游客互动,备受好评。程卿苗表示,两款“机器狗”分别是“灵瞳”和“灵瞳plus”,“我们这款小的‘灵瞳’偏向于中小学生的科创教育,可实现操控、编程、组装等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应用;‘灵瞳plus’则在工业场景使用比较多,在工业自动化中的精准操控和数据采集、应急救援中的复杂地形行走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场景适应性,可代替人类完成危险的重复性工作。”
“两款‘机器狗’上市不到一个月,目前已接到来自学校、水电站、社区等多方的预购订单,预计近期将完成相关产品交付。”程卿苗表示,下一步,具身科技将加快研发进度,带领成都自研的人形机器人走进景区、园区、学校、社区、家庭等,探索公司机器人产品与广阔城市场景的融合互动,“让更多‘成都造’机器人走向国际化、市场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据悉,早在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今年,四川把人工智能作为“1号创新工程”。程卿苗表示,“成都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整个创新资源的整合,将开辟新的万亿级赛道。”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图据受访者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