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别当装睡的人」 前俄罗斯驻华大使:这句送给美国和台湾

前俄罗斯驻华大使说:「最好不要当装睡的人,这句话我送给美国和台湾。」(达志影像)

据观察者网报导,「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充满了敌意」,「美国人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好处,但会挑动中国的神经」,「中俄关系是『背靠背』关系」……近日,在接受《国际事务》杂志主编阿门《国际事务》杂志主编采访时,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现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委员安德烈.杰尼索夫深刻阐述了俄罗斯对美国霸权的认知,「最好不要当装睡的人,这句话我送给美国还有台湾。」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前段时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芬兰发表讲话称,美国不是俄罗斯的敌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竭力保持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两国双边关系的稳定现状维持了近30年。他认为,一个安全、繁荣的俄罗斯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并不寻求推翻俄罗斯现政府,俄罗斯人应该决定自己的未来。美国政客开始放风说,美国准备在无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与俄罗斯就核军控问题展开对话。我们可以相信这些说法吗?」

杰尼索夫:「我们会通过美国的行动来判断这些话的真实性。多年来,美国发表了许多不同的声明,其中包括了许多看起来相当友好的声明。但在过去他们也对我们造成了很多伤害。破镜难圆,现在指望靠这些空话来挽回并没有意义。

赫尔辛基在地理上与俄罗斯相当接近,并且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尽管如此,目前总体而言,芬兰社会对俄罗斯这个历史邻国的态度并不友好。如你所知,芬兰加入了北约并放弃了中立地位,这些使我们的双边关系变得复杂。尽管如此,赫尔辛基仍然不是一个鹰派独大的地方,而是各种『虚伪言论』的传递者。

任何所谓爱好和平的虚伪言论都有其潜台词。布林肯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如果俄罗斯服从美国主导的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服从美国对现代世界的规划愿景,服从美国对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霸权政策,俄罗斯就有机会修复与美国的关系。一句话,屈服于美国霸权,美国就愿意和俄罗斯交好,这就是事实。

让我们回想一下,20世纪90年代是俄美关系的蜜月期,那时候苏联刚刚解体。事实上,那是美国人刚刚取得绝对胜利、我国正深陷耻辱的时代。只有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那种状况下,美国人才愿意当俄罗斯的朋友。

至于《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种条约应该在积极的、至少也应是在双边关系中互相尊重的氛围中才能合理存在。如果一方首先不尊重另一方,讨论任何协议及其遵守的情况就没有意义。今天,我们面临的甚至都不是美国对俄罗斯的「不友好」政策,而是充满敌意的政策。

我想举一个例子来结束这个极其不愉快的话题。几年前,当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丁正在筹备会晤时,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一股相当浑浊的浪潮,以破坏即将举行的会晤气氛。几乎在一夜之间,谣言开始传播,这些谣言称当时美军仍驻扎在阿富汗,俄罗斯武装煽动塔利班来袭击美国军人。尽管这些谣言在事后证明是假的,这些美国军人都是自然死亡。但拜登在向普丁讲话时却表示,如果这是真的,那他就要让俄罗斯为此付出代价。

这就是美国领导人对有关俄罗斯的恶毒谣言的反应,所以你还能指望他们理性吗?现在美国的武器正在杀害我们的人民。这对于美国来说稀松平常。人已经被他们杀害了,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务院和白宫的官员又跳出来纷纷发表所谓的和平言论。果然虚伪是没有极限的。」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让我们来谈谈关于台湾的问题。一方面,美国人似乎认为自己可能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削弱中俄同盟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美国应该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您曾长期担任驻华大使,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会如何回应美国发出的这种相互矛盾的信号?」

杰尼索夫:「关于台湾局势,美国人跟中国人说,他们会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及1972年2月尼克森总统访华后签署的《上海公报》的其他条款。中美只签署了三份公报,这三份公报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互信的基础,而现在美国人正在破坏这些公报的共识。

事实上,美国人擅长玩文字游戏,他们并没有公然违反三个公报的文字条款,但他们的做法却恰恰相反。比如,目前美国人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台湾地区武器供应的所有限制,尽管此前他们一直向台湾供应武器,但还在意中国的感受而不敢太过分。现在他们则是明目张胆甚至带着挑衅去做这件事。

最重要的是美国现在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挑衅。而且,他们选择的时机对中方来说极为敏感,比如美国众议院前议长裴洛西访台事件就是如此。

中国不断观察美国的反应,试图劝说美国不要采取轻率的行动。但美国人仍然我行我素,当然,美国人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好处,但却会挑动中国的神经。

毕竟,在中国政治家的眼中,这些针对台湾的持续挑衅在清楚地暴露美国的真实意图。」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中国和美国陷入热战冲突的可能性有多大?毕竟台海周边的局势非常激烈。」

杰尼索夫:「台湾的局势在升温,但这是由于美国的挑衅而产生的『人造升温』。我再次重申,台海局势本来并没有升温的理由,因为这是中国内政,理论上与美国无关的。

至于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我想说,台湾问题对于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无论是其领导人还是人民,亦或是全中华民族,都不会允许台湾独立。正如俄罗斯谚语所说,『最好不要当装睡的人』,这句话我送给美国,还有台湾。」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我们来谈谈中国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倡议计划,以及中国政府欧亚事务代表李辉访问俄乌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中国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没有被西方和乌克兰拒绝,但也没有被接受。您认为中国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您认为该方案还需要调整吗?您对此有何感想?」

杰尼索夫:「首先,我对中国的十二点和平计划持纯粹积极的态度。其次,老实说,我不希望对该方案进行任何调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中国十二点和平计划的英语俄语版,甚至还对照了汉语原文。通过提出这一计划,中国试图缓解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严重的国际冲突,这是中国解决问题的决心。

但我认为这能体现一个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试图在各种国际危机局势和冲突中采取相当克制的立场,劝告世界各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周边国家发生的事情上,集中在邻国的双边关系事务上,而不是插手域外事务。

这是一种『历史领袖』的姿态。现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它不能像原来那样韬光养晦了。事实上,在中国的斡旋下,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达成了历史性的和解,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着历史性的、相当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和敌对情绪,但中国还是做到了。我想这种经历给了他们莫大的鼓舞。

话题转回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前提是各方(主要是乌克兰一方)应有解决这一冲突的良好意愿。只要做到这一点,这个方案就具备可以实施的所有要素。也许确实如此,但美国人不会让乌克兰人带着诚意来谈判的。毕竟,我们都记得开战之初伊斯坦堡和平协议是如何被美国破坏的。这个协议在冲突开始时被视为隧道尽头的曙光,然而这一切都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摧毁了。

盎撒人太想去破坏这个协议,甚至连英国前首相强生也都亲自出场了。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亲自告诉乌克兰的泽伦斯基,英美不让乌克兰走谈判这条路。为了防止泽伦斯基进行谈判,他们甚至在之后还安排了各种挑衅,就是为了搞垮刚刚萌芽的谈判机制。

我想说,中国的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是中立、平衡、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实现该计划的条件是双方,尤其是乌克兰和西方有善意。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也看得很清楚。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派出了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著名高级外交官、曾任驻俄罗斯大使的李辉。他的俄语说得很好,不仅在与俄罗斯的合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也非常懂政治。在他的访问旅程中,他没有带着任何目标去说服任何国家。相反,他一直在相关问题上澄清中方立场,而乌克兰和相关各方也向中方各自澄清了自己的立场。

就俄罗斯而言,我们没有特别需要澄清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向中国详尽地传达了我们的立场。相反,我们讨论的是乌克兰问题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我认为,虽然我本人在李辉停留在莫斯科期间,没有见到他,但他的这次访问会让中国外交部门相信,乌克兰和西方没有带着诚意来谈判。这不仅是因为乌克兰当局拒绝发出理性的声音,更是因为基辅当局背后的西方支持者在针对俄罗斯的言论和敌对活动上走得太深太远,以至于他们无法无视沉没成本去进行有诚意的谈判。」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在经济上,中国和美国就像『连体双胞胎』两个大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太紧密。您认为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有多牢不可破?」

杰尼索夫:「在我看来,两国的经贸关系确实是不可分割的,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相互影响,有着极深的联系。就贸易额而言,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实体,排在美国前面的只有东盟和欧盟。截至2022年底,中美贸易额约8000亿美元。同时,中国对美国有大约3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多年来,中国告诉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它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种类繁多的商品。事实上,像你我一样的美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市场上有充足的商品供应,这些产品在中国制造,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在这方面,具有商业心态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每次出台针对中国的限制性贸易政策,都会对美国企业和美国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美中关系的经济基础是相当深厚的。有着这样深刻的联系,两国的脱钩就很难实现。

美国敢于与俄罗斯彻底撕破脸皮的底气之一,就是俄美贸易额极小。俄美的双边贸易额只有大约200亿美元,双方的贸易关系也远没有中美贸易关系那样联系深刻。在俄美双边关系中,也许唯一一个值得我们继续合作的领域就是太空,但这只是一个例外。

回到中国的话题,我们可以说,经济关系就像一个锚,能够维持甚至巩固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但我要说的是,不要把它看的过于绝对,在当今世界,这一原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动摇了。以欧洲为例,我们之前认为我们与西欧的经济关系也是对欧洲人有利、让他们无法离开我们的。欧洲经济的竞争力,尤其是德国人的竞争力,主要就是建立在廉价的俄罗斯能源的基础上的。但事实证明,一旦他们开始搞起政治操弄,俄欧之间的整个经济基础不仅会被轻易摧毁,而且很快就被完全消灭了。

所以,我不认为中美的经济关系真的就那么坚不可摧。不仅美国人可能主动去摧毁中美之间的经济基础,中国人也不会永远接受「美元换商品」的模式,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美国因乌克兰事件向中国施加的压力是否会影响中国的政策?」

杰尼索夫:「当然,美国仍然是实力强悍的大国,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不可能无视美国的影响力。但中国是完全独立的国家,他们不需要去盲目跟随任何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已经采取了相当平衡和中立的做法,今年2月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就证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它的许多具体条款与一些欧洲伙伴(主要是法国)的立场一致,马克宏在今年四月访华期间的中法联合声明中也提到过这一点。

但美国人提出了无理要求。美国要求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站在他们一边,他们的立场相当霸道:要么支持我们,要么反对我们。但美国人没认识到的一点是,也许美国与世界上的某些国家是可以用这种语气与他们交谈的,但中国却不会吃这一套。中国至少自2014年就表达了会以自己的愿景、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想法为指导,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做法。」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战争爆发后,我们强调了转向东方的战略。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帮助我们。那么,中国自己是否希望我们依赖它?中国希望他们与俄罗斯的关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杰尼索夫:「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是美国的对手,在地缘政治上也被西方孤立。当中国不得不选择与美国和西方对抗时,他们就知道必须要获得我们的支持。从成为美国和西方的对手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和俄罗斯的处境也差不多。在当今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国和俄罗斯都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国家。中国有这样的说法:背靠背,手牵手。俄罗斯需要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多方面的关系,而中国也有这样的需要。所以中俄之间是互相依靠的,也就是所谓的『背靠背』的关系。

至于转向东方的战略,这并不是在2022年2月之后才突然开始的,而是更早的时候,但2022年2月份之后这一战略的实施被加快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原因不是出于绝望,也不是我们要刻意蔑视任何人,而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中方也是如此,这是一个相当可行且有计划的战略。

尽管我们与东方的其他伙伴如印度,还有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我们转向东方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转向中国的。去年中俄贸易额约为1900亿美元,而今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2000亿。也就是说,我们要提前完成几年前普丁总统提出的2024年甚至2025年的任务指标。对我们来说,这是对外贸易工作的重大突破。中国长期稳居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的地位,扩大中俄贸易是俄罗斯战略级别的工作要点。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超越了美国,领先于全世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6兆美元,而我们只是中国的第11大贸易伙伴。

现在中国几乎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我们之前之所以要重视与西方的贸易,主要是中国之前无法提供质量较高、数量充足的高科技产业产品。但现在,中国完全有能力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就像我们的优势产业可以满足中国一样。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出口专业化做法,将出口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和能源方面,那么中国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取所有的这类商品,数量绝对充足。

此外,我们正在制定扩大出口范围的计划。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功,整个中国都对此非常感兴趣。我只举一个俄罗斯近年来发展相当稳定的领域——农业。在这方面,中国有巨大的需求,中国人相当喜欢诚意十足的俄罗斯食品,因此我们有相当多的机会去扩大中国市场。我们只需携起手来,将中俄合作从单纯的贸易转向投资、联产联销等,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更多得利益。所以我不认为转向中国对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来说是某种偶然,这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总体上更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除了石油和天然气,我们现在还能向中国供应什么?或者说,中国人可以为我们的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什么?我们的消费者也许已经习惯了来自欧洲的优质商品。」

杰尼索夫:「我们能给中国什么?首先,我们在燃料和能源领域合作是有一定的技术深度的。毕竟,我们所说的能源合作不仅仅是通过管道或储罐、油轮向供应碳氢化合物类能源。除此以外,还涉及与气体储存、加工、使用专门适用于天然气的设备发电等相关的各种技术。这是合作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我们向中国出售的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类能源,但不能仅限于此。如果我们有一些高度加工的产品,中国市场对此感兴趣的话,他当然就会购买。但中国不是慈善家,一切都要取决于我们产品的质量,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企业争点气。

至于进口,我不会看不起中国货的质量。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汽车市场。看看现在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是如何占领市场的吧,一些喜欢挑刺的人爱说中国货质量如何如何差劲,我不是技术专家,对此我无话可说。但我看到那些开车的人普遍对中国汽车感到满意。我还清楚地记得日本汽车在俄罗斯被称为「一桶螺栓」(俄罗斯俚语,形容汽车的质量很差)的时代,然后他们对韩国汽车也说了同样的话,现在又开始这么说中国汽车,因此我觉得他们只是在习惯性挑刺。

我在中国工作时参观过汽车工厂,参观过他们专门为俄罗斯生产汽车的产线。中国车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中国有宾士和及其子公司迈巴赫系列的整个产品线,有沃尔沃(Volvo,富豪)集团的完整产线。中国的本土汽车产业也已经兴起,中国的「奥迪」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中国自产车,比亚迪这种新兴的中国本土企业也正在建立电动汽车产线来与特斯拉竞争,而俄罗斯如今到处都能看到吉利和长城汽车。顺便说一句,马斯克最近在中国讨论了电动汽车车型的生产和改进等问题。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参观中国汽车工厂时,它们整洁的像是外科手术室。工作人员穿着洁净白大褂,使用最新、最现代的技术去进行精密生产。中国很懂得借鉴先进经验并培育自己的本土企业,这就是它的核心优势。

我认为在汽车领域,从西方进口转向从中国进口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将是最不痛苦的,所以政府也支持中国车涌入俄罗斯。」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您认为中国在后苏联时代的对俄认知是怎样的?是合作伙伴,亦或是竞争对手?」

杰尼索夫:「毫无疑问,中国视我们为合作伙伴。后苏联时代我们最要紧的事是维护俄罗斯政治稳定、确保反恐工作的有效性、维护国家安全。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哈萨克不久前发生的颜色革命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中国在这方面从来都不对俄罗斯指手画脚。即使中国在『后苏联空间』内与一些国家有合作,他们向这些国家提供的援助也主要是金融和经济援助,不会附带政治条件。有些俄罗斯人可能会带着沙文主义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认为这是在撬俄罗斯的墙角。

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些国家要拒绝中国的合作请求是相当困难的,这些国家在贸易和经济领域没有多少合作伙伴。对于几乎所有的此类国家(例如中亚国家)来说,他们与俄罗斯的历史联系固然非常重要,但俄罗斯的经济并不足以让他们获取足够的利益,而中国能够满足他们很大一部分经济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并不像美国那样,想要在这些地区搞政治操弄。相反,中国要求俄罗斯确保自己和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以及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利益。

所以这里有明确的分工,俄罗斯更多的负责安全方面。我们当然希望俄罗斯在这些国家有更多的经济存在,但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俄罗斯比不过中国。」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中国—中亚国家峰会最近在中国西安举行。有消息称,中国已拨款约35亿美元向中亚地区提供无偿援助。您认为这笔援助将有助于该地区的稳定和平吗?」

杰尼索夫:「我不会高估无偿援助的有效性。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但中国确实对其邻国的经济复苏感兴趣。中国的习惯做法是帮助合作伙伴的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以便在新兴的市场上销售自己的商品。在极为贫穷的国家,人们不会购买中国的商品,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钱去消费。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其国内形成了中产阶级,那么其民众就完全有能力消费中国商品了。

『中国生产消费品』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举例来说,在与俄罗斯的贸易中,中国对俄货物出口一半以上的货物是机械、电子设备和车辆。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俄罗斯工程产品的进口地。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货物包括高科技产品,也包括我们因西方制裁而无法获得的产品。

中国不会公开、挑衅式地违反国际法推出单边制裁措施,因为这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但凡是能赚的钱,中国人就一定会想办法去赚,我们正在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额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希望继续实施『一带一路』项目。然而,欧洲显然必须向中国证明其偿付能力。欧洲的经济衰退前景对中国商品对欧洲的大量供应构成了威胁。您如何评价这个项目的前景?」

杰尼索夫:「一般来说,事情有三种情况:乐观、中性和悲观。您考虑的则是悲观的情景:如果欧洲变得更穷,它将如何支付中国商品的费用?

那还有中性和乐观的情景:如果欧洲没有变得更穷怎么办?或者确实变得更穷了,但幅度没那么大?或者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绞杀的图谋失败了,或者去工业化的计划失败了,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并没有美国想象的那么差,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

总之,情景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不谈它们,我们来谈谈我们目前真正拥有的东西。一带一路是一项规模非常大的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仅只有人们认知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的产业转移,用通俗的经济学语言来说,就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跨国转移。

目前中国国内产能过剩,所以他们需要将过剩、落后的产能转移出去来获得更高的收益。中国拥有庞大的建筑综合体,中国在交通建设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技术和人力。他们之所以要帮助别的国家修路,不仅是为了将货物和乘客从A点运送到B点,也是为了沿新路线发展经济。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这正是中国将在中亚国家所做的事情。

从目前的形势看,至于最初的「一带一路」计划,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情况了。但中国人是一个思维灵活的民族,他们正在从之前错误或仓促的决定中吸取教训并改变决策,以使这些决策能适应现在的形势。我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人会拒绝这一计划。因为『一带一路』这一计划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沿线国家。

至于欧洲,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些问题与欧洲本身关系不大。总体而言,世界经济正在经历衰退期。有些国家表现出高增长率,但基本上都是基于一些暂时性的因素而实现的短期高增长,不太可能具有长期高增长率的趋势。

无论如何,近年来中国一直在考虑对经济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避免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并发展内循环等。中国现在更多地依靠内部经济循环来运作经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如今,中国的中产阶级已超过4亿人。此外,官方宣布中国完成了消灭绝对贫困的任务,中国政府近几十年来使约7亿人摆脱了贫困,在过去的十年里帮助超一亿人脱贫的总人口。」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一带一路』项目能给俄罗斯带来什么?中国是否会让『一带一路』的路线绕过俄罗斯?」

杰尼索夫:「如果中国选择了其他路线,比如从中国到欧洲,这并不是因为俄罗斯的「支持」或「反对」,而只是因为这对中国来说更有利可图。俄罗斯可能不喜欢这种做法,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大可以向中国讲出来。但我们不能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是在做慈善,不能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强制要求中国去做什么。」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中国是否认为俄罗斯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伙伴?」

杰尼索夫:「当然,而且是非常有深度的合作伙伴。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我国时,他正式邀请了普丁总统出席今年秋天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

中国曾举办过两次这样的峰会,新冠疫情爆发后该峰会暂停举办,而今年峰会将恢复举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峰会中,我们以最高级别的规格参加了峰会,现在习近平主席邀请我们的总统作为主要嘉宾。可以说,这是一个政治信号,体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重视。当然,我们也愿意平等地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我们也准备利用我们重要的经济力量来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

此外,『一带一路』项目不仅仅与俄罗斯一国有关。俄罗斯现在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一部分。我们有一个建立对外经济关系的集体监管框架。我们与中国就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一带一路』经济计划达成了一些协议。未来的前景将是,一方面是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项目,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二者并行不悖,合作共赢。我们很早之前就这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不幸的是,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合作的达成,但现在我们正在恢复这一进程。」

《国际事务》杂志主编:「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杰尼索夫:「理论上人民币有这种能力,但实际上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条件。这需要时间和中国国内法的改变,现在的中国还不太可能已经为此做好准备。但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作用将会增强并且已经在增强,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