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里路!台铁大台北路段电车线改导电轨 年省7000万元

台铁局电务处今日宣布大台北地区全部更换为导电轨系统,图为工作人员利用夜间施工(台铁提供)

台铁局今日举办大台北地下隧道导电轨工程贯通祈福仪式(台铁提供)

台铁常因电车线掉落而影响行驶,若地下隧道能从「悬垂式电车线系统」更换为结构简单的固定「导电轨系统」,则能大幅提升稳定性和安全性。台铁局今(9)日宣布大台北地下隧道导电轨工程完成「最后一里路」,每年维修更新成本可节省逾7000万元。

交通部台铁局电务处表示,「台铁电务智慧化提升计划(台北电力段隧道段导电轨装设统包工程)」工程范围自汐科站与南港站间的隧道引道段(约15K+800)起,至板桥站与浮洲站间的隧道引道段(约37K+403),把既有的悬垂式电车线系统改为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使用年限长及高可靠度的导电轨系统,安装总长度51.8公里;今日凌晨1点完成最后6米导电轨贯通,圆满达成「最后一里路」。台铁局局长杜微亲自主持隧道安装现场的贯通祈福仪式,除了嘉勉施工团队为台铁基础设施安全所做的贡献,也期许营运团队日后要做好操作维养,把提升安全放在首位。

台铁局电务处表示,该计划施工路段是台铁行车密度最高、通勤需求最大、最重要的运输区间,尤其台北车站是全国施工最困难的路段,需兼顾营运并确保运输安全。计划在设计阶段获得全国首例导电轨系统安全认证书,施工阶段亦采用全国首创工法,在不影响行车状况下逐步切换为导电轨系统。每日夜间施工仅有极短暂的3.5小时,施工方式、机具与材料设备整备地点规划得宜,使施工进度超前完成。

台铁局电务处表示,工程完工后实质效益相当大,包括维修人力由每年3240工数减少至639工数,仅需要原本的19%人力;维修更新成本由每年9583万减少至2395万,省下7188万元;接触线及导电轨设备使用年限可由20年增加为30年,大幅增加系统可靠度及列车运行安全性。

台铁局电务处表示,该计划从先期计划、规划设计、履约施工至日后验收营运各阶段,皆以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推动「安全管理系统」,以克服现场施工及未来维保的困难,更荣获「第22届公共工程金质奖」设施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