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时刻:活下去,靠这8个字!
组织管理
当下,几乎所有行业遇到了需求萎缩的难题,看不到机会,也找不到增长。
于是,就在前段时间,有人喊出现在正处于“历史的垃圾时间”,认为在这种情况根本没有机会,再怎么折腾也无用,传递出一种躺平思潮。
我们先不论“历史的垃圾时间”是否正确,但从大部分人开始讨论这件事,证明了当下的企业遇到了普遍性的逆境和困境。
但逆境,恰恰是好组织的试金石。如果能走出逆境,那就是金子,组织便能脱胎换骨。反之,就会被淘汰。
因为这是一场无情的市场筛选,没有商量的余地。
就如同长征时期对于红军而言,那是一段异常艰难的“垃圾时间”。从长征时的8.6万人,历经各种艰难困苦,准备进入陕北时,人数只剩不到8千人。
但这却锻造了一支铁的队伍,为以后的组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逆境,是组织的成人礼。
那些能够走出逆境,比如华为、小米、君乐宝、美的等企业,都迎来脱胎换骨般的增长。
那么,他们究竟靠的是什么?
一个共性因素:组织力。
一、组织力,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
能够走出逆境的组织力,从何而来?
简单来说,组织力来自两点:
上下一心、各司其职。
首先,要做到各司其职,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在各自岗位上发力。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能够做到上下一心。组织中的每个人能够放下小我,一心把一件事做成。
具体来说,要怎么做到呢?
1.各司其职
有人说,公司都有职责分工,为什么还要强调各司其职呢?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应有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伪高管、伪中层、伪员工的现象频出。
具体来说,不同层级,要做好哪些职责呢?
Polytalent私董会创始人武文光提出一个领导力分层模型,将组织分为三个层级:
① 对于高层:主要是战略取舍,解决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问题,要有登高望远的能力,能够判断行业的走向。
高层要重点关注的是企业文化、价值观,遇到困难时,由你这个高个先顶着。同时,还要传递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蒙哥马利是二战时期英国著名元帅,他在回忆录里讲,“一个指挥官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也许就在于他在计划与作战行动中传播信心的能力,尽管在他内心对结局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红军翻过六盘山,准备进入陕北时,人数已经从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减到不到8千人。
当时,陕北的情况不明,未来一片迷茫。毛泽东却在六盘山上写了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从这首词中,我们感觉不到任何郁闷、沮丧、迷茫,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兴奋、信念、乐观、积极的感觉。
这就是领导者,他能够在组织处于迷茫状态时,以自己内心之火重新燃起大家的希望,充分发挥领导者在关键时候的作用。
② 对于中层:要有路径规划能力,能够通过协调将战略落地。
中层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是职能配置、流程设计。
中层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体现在创新,既有流程性的创新,又有组织上的创新,还有产品的创新。
③ 基层:要能不断优化做事效率。
商业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效率,企业做的好不好,就看效率、投入产出比,产出就是客户价值,客户价值对应的就是商业价值。
如何判断基层的效率?
我们用一群人划船做类比,有时候即便不划船,船也会随着河流移动,河流的速度就相当于市场的增速,是市场在推着你走。当划船速度比河流速度快时,快出来的那部分速度就是团队的效率体现。
所以,对于基层人员而言,其工作带来的速度(效率)要超过行业平均速度,这是每个员工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2.上下一心的文化关系
企业做到各司其职,能稳住自身发展,但要走出逆境则必须上下一心。
然而,人性复杂,在组织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与诉求。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形成一致认知与协同行动,这极为困难。
要形成上下一心,首先要靠文化氛围。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上下一心的企业文化?
首先,文化氛围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一谈到企业文化,我们往往能想到办公室贴的各种标语“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今天的最高水平,是明天的最低要求”等等。
但实际上,能信服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文化氛围的形成,不靠说,靠的是做。再深一层,就是老板怎么做。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老板文化。
比如,领导要求员工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迟到,但自己却总是拖延晚到;要求员工降本增效,自己仍然大手大脚;要求团队成员干实事,转头就提拔了懂得情绪输出的人……
这种“宽于利己,严于利他”的行为,怎么可能有人信服。
好的文化,必须是自上而下进而达到上下一心的效果,而不是管理者直接向员工传达的割裂的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高层,在对别人提出要求时,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因为下面一群眼睛都在盯着。只有自己做到,并身体力行时,下面的人才能信服你,才能跟着一起改变,慢慢地扭转文化。
其次,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有关系链接。
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很能打?
除了湘军的军饷高,还有一点核心原因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
也就是说,他挑选他认识和欣赏的人做营官,营官再去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做统领,这样一层层挑选下去,直到普通士兵。
曾国藩的这个做法,是基于一种最为朴素的认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样,每一层上级和下级之间都知根知底,且有选用提拔之恩。这样,在遇到危机时,才能出死力以相救,而不是各自逃命。
还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也是如此,为什么要不惜那么多人的生命代价,去寻找瑞恩这一个人?因为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组织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你。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当独立团团长的时候,跟日军作战被包围了。他本来已经冲出来了,但回头一看张大彪的营没出来,李云龙当时就说了一句话:“独立团从来没有抛弃过自己的兄弟!”立刻杀了回去。
有过这种同命运共生死的体验,组织才能真正承受任何的苦难。
这种在军队的方式,放在组织中,就是要有补位意识。
再次,要有共享的利益机制。
人有向善的可能,人也有求利的本性。所以好的组织要想有凝聚力,一定还要有共享的利益机制。
曾国藩曾讲到,“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
有利时,我们要与大家共分;有名声时,我们要与大家共享。
组织要与大家分享其发展和成长带来的回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高度一致,这样的组织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要有体系的招聘和淘汰机制。
企业文化,是一群人通过求同存异逐渐形成的。
如果没有好的招聘机制,新员工必将稀释甚至冲垮原有的文化氛围。
如果没有淘汰机制,留下了那些无法与组织上下一心的人,就会污染原有的组织文化。
二、案例:小米、君乐宝、美的
是如何走出逆境,焕发新生的?
1.小米的逆势增长
小米创业前5年,靠着互联网和性价比产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可就在一片欢呼声中,小米立马迎来低谷,2015年,小米手机未能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2016年的出货量更是暴跌1113万台。
小米集团手机业务出货量成长曲线,图片来自《小米创业思考》
在手机行业,有一个潜规律:销量一旦下滑,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逆转。
因为手机行业与供应链高度相关。当公司高速发展时,所有供应链都愿意鼎力支持,而一旦发展势头向下,失去了行业给予的信心,就会失去供应链的支持,进入致命的“死亡螺旋”。
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HTC这些曾经的巨头,都是如此败下阵来。
雷军痛定思痛,分析后发现:高增长,掩盖了小米管理混乱、组织力不足的问题。而一旦失速,这些问题就立即暴露出来。
于是,雷军提出了要苦练内功,夯实组织力。具体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各司其职,再造管理。
组织管理上,小米推动管理专业化、提升效率、引入KPI。
加强供应链管理,面对诟病的“饥饿营销”,雷军接管了手机部,明确要以“交付、创新、质量”为抓手,全面补课。
重塑渠道管理,随着线上销售遭遇瓶颈,小米铺设线下渠道,开设“小米之家”。
第二,上下一心,坚持投入研发不动摇。
面对销量下滑与强敌环伺,雷军召开誓师大会,宣布小米手机二次创业。雷军亲自下场,直接管理手机产品研发和供应链。
于是,2016年 10 月,小米推出划时代的第一代全面屏概念手机MIX,为行业指明方向,赢得肯定。2017年推出的小米 6 更是奠定了逆转局势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种上下一心的文化,使得团队在公司生死存亡、项目量产不确定时,仍能坚持投入,没有半点动摇,最终走出逆境。
2.从废墟中重建的君乐宝
2008年,以三鹿为首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几乎所有乳品企业没了。而因为与三鹿有投资关系的君乐宝,也皆受牵连。
尽管当时的君乐宝只做酸奶,并没有奶粉业务,且所有产品检验全部合格,但还是在事件的恶性影响下面临巨额亏损。
因为这件事,很多消费者只买国外的奶粉。很多中国人一出国,就是一箱一箱地买奶粉。
君乐宝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看到这样的情形,决定从0到1做起奶粉,而这必须依靠组织力。
具体实施上,也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各司其职,打出好产品。
生产研发管理,按照世界级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最高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奶粉。
渠道管理,从渠道推动向品牌拉动转变的大方向,对传统渠道利润要求过高的问题,果断选择电商渠道,以130元的价格销售奶粉,打破了市场常规。
品牌形象管理,通过召开媒体发布会、牧场工厂参观展示君乐宝做奶粉的态度和价值理念,逐步建立品牌形象。
第二,上下一心,证明自家产品。
在做奶粉前,魏立华开了一个君乐宝高管会,本来担心大家不同意。结果没想到副总们一致同意,他们说“我们也憋了一口气想把这个事干起来。”
在产品发布后,没有人愿意买。魏立华说,送,谁打电话进来就送一罐。
当时,很多人一看到君乐宝,就联想到三鹿,即使白送,也不敢吃,有的消费者说,先让自家的小狗吃,要是小狗吃了没问题,大人再吃,最后才给小孩吃。
客服在遇到这样的情形,心想“自家辛辛苦苦认真做出来的奶粉,只配喂小狗”,都忍不住掉眼泪。
但就靠这样的上下一心,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家产品没有问题的信念,一点点将君乐宝从废墟中拽出来。
3.数字化转型,让美的走出持续增长
美的在2012年遇到家电行业全面下滑,方洪波意识到必须要转型,于是,美的开启了将近8年的数智化转型。
转型之前,美的内部高度分权、离散化,业务体系间数据系统极度孤岛化。通过数字化转型,使得美的信息数据互通,极大提到了运作效率,增强了组织力。
具体来说,美的的数字化转型做到了哪些?
第一,各司其职,自上而下进行转型。
战略管理,关停并转很多没有成长性和市场的小家电产品,专注于空调、冰箱等白电产品。
人才管理,推动大家转变思维,从传统模式转为数字化模式,吸引招聘一批综合性人才。
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二,上下一心,全员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但也是全员工程。每个人都配合,才能推动转型。
如何让大家上下一心,配合转型呢?
首先,给员工明确传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员工认识到转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接着,进行了企业理念的转变:去中心化,也就是人人平等,让每个人感受到尊重。用户思维,将用户为主的理念,注入到日常管理中。
最后,通过激励机制来管理。
通过各司其职和上下一心的努力,美的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走出了逆境,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三、结语
经济有起伏,企业也有周期,在顺境时,我们可以靠着外部力量,事半功倍的做出成绩。
而在逆境时,往往能够看出组织的内部实力,也就是组织力。组织力,能够决定一家公司的边界和高度。
对于好的企业来说,逆境往往能使组织脱胎换骨,将那些不称职的员工、不干实事的管理者、伪高管们通通淘汰,最后使得团队能够各司其职、上下一心。
更重要的是,逆境迫使你升级自己的竞争优势,拉开跟对手的距离,杀出一条血路来。
参考来源:
1.《所有的团队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老大的问题》,笔记侠;
2.《宫玉振:越是艰难,越要学会打硬仗、打恶仗》,笔记侠。
好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