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去世,却有人骂他“因果报应”
左晖不该背负那些互联网的戾气。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清都
很突然,作为中国最大房地产中介公司的老板,也是中国最大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的创始人,在520这一天,左晖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消息在朋友圈疯传的时候,有些人还不信认为这是一个玩笑。但随后转发的贝壳相关讣告,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这个突发的噩耗。
人们才开始纷纷怀念这一个刚刚50岁、才把自己旗下贝壳找房做上市不到一年的创业者。而与他交往过的人,都在
不停回忆自己心中左晖的形象。
但是不同平台的评论区,却有不同的声音:
实话实说,贝壳身处一个复杂的行业,而左晖也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公司内部,他更愿意让大家叫他老左,而不是老板。同样在链家以及后来贝壳对外的宣传中,他特别希望把自己隐退到幕后,反而将那些合作伙伴和职业经理人推到前台。
媒体评论总有那么一句话叫做:链家向左,左晖向右。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又是个极度自负的人。他特别喜欢谋略,认为做什么事都要谋定而后动。所以他对每一件事都要再三策划,直到没有任何问题才动手。
他自己在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难而且正确的事”。
这句话,成为左晖对自己商业理念的注解,并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
1.
/ 试错与筑基 /
左晖出生在渭南,是听着秦腔长大的关中汉子。
这个80年代在中学就接触过Apple II 系列电子计算机的理工男,在1988年高考时,选择了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而且还一直深扎了下去。
因为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理性、冷峻的思维主导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1992年左晖毕业了。但他并没有直接在学校安排的就业单位呆住,三个月后他就从分配的北京郊区工厂辞职,跳槽到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
当时左晖认为自己专业对口,到软件公司应该成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结果却被安排负责客服。
他的日常工作除了接电话,就是收集客户反馈。在功成名就后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曾经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那段时间,整天耳朵里都是嗡嗡作响的声音,脑子里常常一片空白。”
三年后觉得自己在这家公司学不到能力的左晖,再次跳槽去了另一家软件公司做市场销售。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业,却为他未来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左晖非常拼命。为了一份销售材料就能没日没夜拼三四个月。而每次等项目一完成,他就会拿来同行的资料对比,找自己的差距,以便于下次做得更好。
但即便如此,左晖苦熬3年依旧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他有一段时间非常彷徨。
终于有一天他跟几个朋友喝了一个晚上酒,想明白了一件事:
一个夏日的晚上,他相约跟大学的两位同学去看北京国安的比赛,结果热血沸腾,回来在啤酒桌上,三人又谈起了大学卧谈会时立下的志愿:
于是,说干就干。三人分别从原公司辞职,每人拿出5万块钱创立新公司,左晖自告奋勇但任总经理,三个人一起做财产保险代理。
但让人感到很意外的是,想做保险代理公司的三个人完全不懂保险,甚至连“保险产品消费者”都不是。
左晖不信邪,他认为保险所有的秘诀都应该在保险公司的条款里。于是接下来每天下班后吃完晚饭他就一股脑扎进保险公司的上万字条款,一条一条地梳理,往往几千字他只能拿到几百字有用的信息,但左晖认为这几百字就值天价。
这种枯燥的研究非常伤神,而且也让人感觉很难坚持,但左晖不在乎。“这是必经的过程。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更了解行业、了解对手,才打了胜仗。”
很快地,他发现除了要面临保险行业的挑战与风险,还要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因为保险代理是需要很多员工共同努力的行业,所以如何把专业性传达给员工,做好对他们的培训,成为左晖这一个新管理者必须操心的问题。
为了做好培训,他晚上下班后自学,白天上班就在黑板前给员工上培训课,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居然在保险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3年后,这家保险代理公司正式解散的时候,三位股东获得的收益是当年投入的100倍。
这次创业给左晖带来的不光仅仅是财富这么简单,他完全树立了自己在创业时必须坚持的信心和理念。同时,白手起家的过程塑造了他对待事情认真钻研的精神和培训员工的思维,给日后创立链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晖在那个时候却经常哼唱一句歌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2.
/ 链家是怎样炼成的 /
左晖是北漂,所以租房的痛他自己懂。
98年房改后,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并实行市场化,敏感的左晖看到了一个新的机遇。当时,北京个人购房比例在加大,却没有一个可靠的购房服务平台,房产交易信息严重不对称。
于是,他发挥那个时候扣保险条款的精神,开始研究房地产交易这个行业。
2000年8月北京链家房地产展览展示中心成立,左晖开始与《北京晚报》合作,首届北京“房地产个人购房房展会”正式成立。
后来每次提及链家创业的那个时刻,左晖的心情都无比的激动。“房展会在军博举办,开展前一天,我和工作人员忙了整整一夜后,坐在军博门前的台阶上等着天亮。我心情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参观。天亮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会场一度甚至失控。这让我看到市场的巨大潜力。”
2001年11月,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正式诞生,这一天也被看作链家真正的生日。
当时链家投资额总共不到300万元,但从2005年开始,链家有了快速发展,从30家店面迅速拓展到300家店面。
也是在2005年,终于有闲钱的左晖,买下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子。
而之后链家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般飞速成长。从2002年10月链家第一个推出二手商品房转按揭业务,到2019年链家拥有8000家线下直营店,覆盖全国28个城市,13万员工,经营业绩成长了1万倍,年房产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链家的成功,左晖觉得就一个真正的经验。他在公司只看三件事:消费者要满意、店均GTV得搞上去、经纪人职业化。
这三个目标看上去简单,实现起来相当于搭建一套底层架构,重构整个房产经纪行业。
其中最难做的是经纪人。
2006年刚刚装修完房子的左晖,就下定决心要把经纪人所有的服务和业务标准化。在他看来,经纪人不仅是员工,是产品,还是客户。
2002年左晖在清华上MBA,当时台湾的一个商业管理前辈在讲台上说,经纪人应该是核心资产,现实中却是易耗品。就像毛巾一样,拧干了换一条。没有人认真关注思考,这个行业最基础的服务者,他们的职业尊严和保护应该是什么状态。
左晖却记住这句话。因为他有过跟类似保险经纪人合作的经历,所以他理解经纪人的地位和不容易。在他眼中房地产经纪人是提供给消费者产品的载体,也是服务者。他们会从根本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路径。
于是左晖想尽一切办法在公司内部为经纪人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不光辅导他们解决经营中和寻找客户以及服务上的难题,更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生活家庭中的问题。
在链家做了5年以上的经纪人比比皆是,这在房地产中介领域几乎是个奇迹。
关键左晖还给经纪人制定了几乎严苛的规则,在他眼中,链家以至于后来的贝壳没有潜规则,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桌面上谈,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经纪人和客户的期待。
前几年左晖喜欢踢足球,2010年的年终总结里他写到自己当年踢了20场球进了两个。“超额完成目标,我希望在链家这里‘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规矩越来越好”。
3.
/ 贝壳的诞生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左晖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前来投诉的女客户,而这件事推动他成立了颠覆整个行业的贝壳找房。
那位女客户是来投诉的,在她花了800万买房的第二天,卖家自杀了钱不知道去哪了。后来左晖在接受腾讯新闻专访的时候,还特意谈到这个年轻女孩,“直到今天,那个女孩的样子都在我眼前,第一她很平静,第二是心如死灰”。
“理论上讲,当时。6万多亿的二手房交易都处在裸奔状态,风险非常大”,左晖感慨称,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行业托管的机构,他只能下定决心链家只能自己去做。
于是,几个月后左晖一声令下,整个链家散出去几百人,前往30多个城市进行房屋普查工作。当时没有人知道,中国在售的二手房到底有多少,这项基础工作,链家决定自己做,且不计成本投入。
这就是后来链家闻名于世的“楼盘字典”。
而这个在之后几乎成为链家蜕变成贝壳的数据基础,却让左晖耗时10年。当2018年投入巨大,也让左晖耗尽心血的楼盘字典搭建完成时候,已经成为国内数据量最大、覆盖面最广、颗粒度最细的地产数据库。
2011年链家又首开先河,推出“真房源行动”。“一条假信息,赔付100块”。
此举相当于把同行既得利益方式搅得不能继续。开会现场,左晖说,“赔得越多,这屋里的人才越疼,才可能在内部去推”。
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两件看似左晖在强力推行不符合行业潜规则的事情,却让链家逐渐成为这个房屋中介行业的巨无霸。
毕竟消费者心中是雪亮的,他们所寻找的一定是有担保的交易。而左晖主导的这些提升自身可信度的工作,逐渐让链家在竞争纷乱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脱颖而出。
真房源推出之后,左晖又意识到了互联网力量对链家的重要作用,幸亏他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创立了搜房网的莫天全。
2010年搜房网赴美上市的时候,莫天全还把左晖请到了现场敲钟。
到了2013年,链家每年在搜房二手房端口上支付的费用已经超过了1亿人民币,而搜房在这块的收入也已经迈过了1.5亿美金的门槛。
本来可能是左晖卖房、莫天全卖广告,这样的合作模式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2014年的10月10号,在听闻莫天全即将涉足线下进入房地产中介生意的时候,左晖在建国门附近的一个会所约莫天全一起喝茶。
据说双方争吵非常激烈,接下来发生的就是链家与搜房的彻底决裂,以及链家网正式上线。当时的莫天全曾经跟有人表示,在搜房看来左晖的链家网就是个笑话,“他们有人会玩互联网吗?”
接下来左晖第1次的试探,就让莫天全感到暗喜不已。
2014年年底,链家与万科联手组建了“万链吧”,受到很多房企关注,但实际上被吹嘘的万科“标准化”并未在电商领域奏效,左晖的第一次电商实验宣告失败。
但左晖并不信邪。
当时,为了不让传统业务对链家网的发展遭到影响,他请来一群互联网的精英来经营网站。
当时走进链家网的办公室的媒体都会发现,这里跟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什么区别。零食,水吧,咖啡等等相关的因素应有尽有,脑洞大开的互联网从业者时不时的聚在一起思维碰撞,也是链家网经常能看到的场景。
而这段时间新生的链家网尝试过各种业务,包括牵手房地产开发商和媒体。不过链家的核心优势仍然在线下门店,同时也意味着居高不下的成本,磕磕绊绊之下,链家网还是变成了一个信息比价的平台。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左晖已经放弃互联网的时候,2018年2月28日,没做任何前期宣传,左晖的贝壳找房悄然上线。
4.
/ 走向成功 /
而其实,左晖已经为贝壳找房的出现准备了10年。
2008年左晖意识到信息化对房地产中介的重大影响,请IBM来做自己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商。而2009年开始负责这一业务的IBM高管就换成了彭永东。
这是这一对搭档第一次见面,他们一见如故。
在左晖力邀之下,彭永东在2010年加盟链家,负责互联网业务。他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利用已有在线产品推动真房源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面向C端的信息展示,这个任务一做就是四五年。
彭永东当年所主导之事,正是贝壳找房的底层支撑。之后每年左晖都会掏出上亿的投入在这一个方面,直到链家网的出现。
而到了2018年4月,把链家网升级成贝壳找房的CEO彭永东,发布了《贝壳找房CEO给伙伴们的一封信》,算是给了贝壳一个首次公开亮相,表达了链家all in平台的决心。
▲彭永东,来源:微博@贝壳找房
当时这个决定确实让很多人无比的气愤,原因就在于大家都觉得。似乎链家想通过互联网化把整个行业一网打尽。
事实上从2014年推出链家网并顺势与搜房决裂之后,左晖早有想法,推动链家的全体系互联网化。
多年布局下来,到2018年成立贝壳之前,链家在线促成的二手房买卖成交占到其整体成交量的30%左右,这一数字已高出链家在其它互联网公司购买端口所促成成交的比例。此举可见,左晖也是笃定了要做平台。
▲贝壳上市
当时房地产中介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个怪圈:必须要设定越来越多的门店,养活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中介经纪人才可能覆盖越来越多的客户。但是客户的成交量并不是随着覆盖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这中间产生的巨大的养人成本,使得很多中介企业苦不堪言。
而且左晖特别害怕的一件事,其实是像阿里这样的房地产巨头真正发资源去整合整个行业,产生相关的头部聚集效应,从而挑战链家的地位。
因此在他看来,与其让别人来挑战自己,不如链家自己去做一个行业大平台。
然后,做着做着贝壳就变成了行业第一,甚至反过来让链家成了平台的一部分。
截至2020年12月末,贝壳找房连接265家品牌连锁经纪公司。这些品牌在103座城市拥有4.2万家门店,经纪人总数超过45.6万。
关键贝壳能够成功就在于左晖一直坚持的三件事最终落地。
他通过自己建立的一个涵盖整个互联网中介的所谓的ACN经纪人合作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去重度改造整个系统,实现了房源标准化、经纪人职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构建了相对其他中介的强大竞争优势。
所谓ACN网络,就是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经纪人可根据在整个链条上的分工,分别作为房源录入、钥匙持有、房源带看、客源成交等角色,合作完成房屋交易,并根据分工获取佣金提成从而促进交易达成与效率提升。
2020年,通过线上线下两张网深度融合,贝壳创新的ACN合作网络已经能做到连接交易全流程,提高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标准化、精确化,实现合作共赢高效率。
贝壳上市成功之后,在很多媒体采访中,越来越多的链家老员工都表示左晖是战略家,能站在五年后跟今天的你对话。
如果从大的时间轴总结贝壳的战略,其实是在20年走完三步曲:一是标准化,链家阶段基本完成“物”的标准化、“人”的职业化和“服务”的规范化改造。二是线上化,数据电子化、流程线上化;三是场景建设。
这可以看作贝壳成功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觉得左晖是一个绝对不允许团队内耗的人,贝壳对核心高管的要求也是:不博弈,要把组织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而对经纪人群体,贝壳能成功也是抱着彼此不博弈的心态寻求彼此的价值观共鸣。
用贝壳COO阿甘的话说,平台运营本质上是价值观运营,做价值观的生意。
在接受采访时,左晖曾表示:“腾讯提出科技向善,我们也应提倡技术向善、产品向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平台与所有服务者一起‘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223事件后,左晖在上海那次著名讲话中,四次问台下的区域经理们:
答案依然不乐观。
可是那次讲话中,还有一句话广为流传:
虽然贝壳身陷垄断争议漩涡,但左晖曾经坚持的三件事,对大众来说至少意味着三个改变:
1、买卖房子,很难再被骗钱;
2、假房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经纪人的素质,提升了。
原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在其悼念文章中,动情地说:
我们缺的,不正是那些愿意用一生为社会带来一点点改变的人吗?为什么要轻易对他们说“不”呢?
当初选择以贝壳来命名网站,左晖是希望,整个经纪人行业能像大海一般纯净。
然而,大海依旧不时波涛汹涌,那海边却永远少了一个捡拾贝壳的少年。
参考资料:
《16 年链家创业史,25 载左晖往事》 创业最前线 2017年
《左晖:大胜不庆功》 资管网 2020年
《左晖访谈回顾:做难而正确的事》 腾讯新闻财约你 2019年
《十年房产混战,贝壳笑到最后》金融八卦女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