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软件比死磕大模型更有商机?红杉资本合伙人眼中的“AI生意经”

财联社9月12日讯(编辑 潇湘)风险投资巨头红杉资本合伙人Pat Grady在周三的一次会议上表示,红杉资本认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诞生的十亿美元级公司,大部分将来自于应用层的开发,而不是模型的构建。尽管红杉资本目前对这两方面均进行了投资。

Grady在高盛集团于旧金山举办的一场活动上表示,该公司已向建立基础模型的公司投入了约1.5亿美元,例如奥尔特曼(Sam Altman)旗下的OpenAI、Ilya Sutskever旗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和马斯克旗下的xAI。

这些大模型是许多最新AI公司所提供产品所依仗的基石,但搭建成本极其昂贵。

Grady承认,考虑到红杉资本管理着超过550亿美元的资金,该机构在大模型方面的投入其实相对较少。

Grady表示,“相比之下,我们在应用层投入的资金要多出一个数量级,尽管目前应用层产生的收入要少得多,”他指的是那些以新颖的方式使用AI模型构建软件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

“在人工智能领域,在我们看来,应用层将是最多出现十亿美元以上公司的地方”,Grady指出。不过,他没有提供红杉在其他人工智能公司上花费的金额数字。

他表示,优秀的人工智能应用初创公司会在大模型之上精心设计自己的产品。格雷迪引用了一家投资组合公司的例子,该公司开发的基于AI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令人印象深刻,后来该公司将其命名为Day.ai。

“要想找到包装这些产品的正确方法,需要做大量的产品工作,”Grady称。

Grady还表示,通常会导致AI支出超支的一个原因是其所谓的“科学惊叹效应”,即投资者往往会宣称,某个初创公司注定会成功,因为“这些东西太酷了,这些人太聪明了。”但他表示,红杉正尽量避免做出这样的假设。

他还谈到了OpenAI即将发布的草莓(Strawberry)模型,称其 “相当不错”。根据OpenAI方面此前的介绍,Strawberry模型的核心功能包括长期规划、理解物理世界并解决复杂的多步骤问题。其目标是让AI能够进行科学发现、规划和构建软件应用等能力。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像Grady这样正着眼于AI应用层商机的行业人士,并不在少数。

国际数据公司IDC此前的观察发现,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生成式AI应用层是当下创新的主体、市场的焦点,生成式AI产业渗透率正逐年提高。

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聂冬辰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场活动中,则将整个AI产业链分为三层:底层的大模型层,中间的服务层,以及顶层的AI应用层。

聂冬辰认为,在大模型层,最终只会留下少数头部企业,而专注于特定垂直行业的模型公司更有竞争优势;服务层包括AI数据标注、数据库管理、模型训练和部署等环节,做成巨型公司的几率较小,生存空间容易受上下游挤压;而在AI应用层,创业者可以关注硬件,跟中国成熟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