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低碳经济“顺风车”,“出行界的拼多多”嘀嗒出行港股敲钟

嘀嗒出行如何用“小成本”撬动“大市场”?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来了!6月28日,嘀嗒出行(02559.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收盘价4.65港元/股,总市值46.22亿港元。

此次嘀嗒出行全球发售3909.1万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1954.55万股,公开发售1954.55万股。

在上市仪式上,嘀嗒出行创始人、CEO宋中杰表示:“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为社会、用户、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价值,更早实现‘让路上没有空座’的愿景。”

01

“小成本”撬动“大市场”

嘀嗒出行是顺风车行业最早的玩家之一,公司成立于2014年,在成立当年就推出了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促成私家车车主与出行路线相近的乘客共享其个人汽车内的闲置座位。

嘀嗒出行业务模式的确立,源于创始人宋中杰的一次打车失败经历。2014年1月,正在出行领域创业的宋中杰去北京国贸开会,从会场出来后路边站了半个小时也没打到车,但眼前一辆辆的私家车过去,且大部分都没有坐满。“当时我想,有那么多的空座位,我要打车反而打不到车,是不是应该把那些空座位利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宋中杰曾称。

于是嘀嗒出行的前身“嘀嗒拼车”应运而生,并在2018年更名为“嘀嗒出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

而嘀嗒出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私家车车主收取服务费。2021-2023年,公司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95亿元、5.15亿元、7.74亿元,占同年总收入的89%、90.5%及95%。

目前,嘀嗒出行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2023年顺风车交易总额86亿元。另外,公司经营范围还包括出租车网约服务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

来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由于嘀嗒出行主要是通过整合社会闲置的私人乘用车资源,为用户提供顺风车服务,因此公司不依赖大量资本投资或流量购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不承担任何汽车拥有成本,也不需要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这也造就了嘀嗒出行的“轻资产模式”。

轻资产模式下,嘀嗒出行的成本主要包括付款处理成本、第三方服务成本、私家车主及出租司机的补贴、保险成本、员工成本、安全成本等,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与网约车、出租车相比,“纯信息服务平台”嘀嗒出行的毛利率更高。2021-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分别为80.9%、75.1%、74.3%,其中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5.4%、79.5%、75.9%。

所以,虽然嘀嗒出行收入和其他网约车平台看起来相比很小,但其都是净值收入。

而嘀嗒出行也是出行行业里唯一连续5年盈利公司,即便是出行行业最严峻的2022年,仍然产生1.1亿元的经营现金流,这表明公司的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4.2亿元,财务数据稳健,也为业务经营和规模扩张提供充足储备。

来源:罐头图库

而如今上市募资,《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将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02

坐上绿色经济“顺风车”

作为“共享经济”中的一员,嘀嗒出行的商业模式刚好踩上了政策鼓励汽车消费的风口。

就在6 月 2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其中,汽车消费新场景的拓展备受瞩目。

而支撑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的,主要就是汽车消费的主体——私家车车主。

通过嘀嗒出行,私家车车主收取的乘车费用通常用以分担出行成本,而非赖以谋生,且非出于经济报酬的动机(如通过共享闲置车座帮助有需要的乘客)。

但这一模式确实又客观上为私家车车主分摊了部分出行费用,恰好可以促进私人小汽车消费升级,降低私家车用车成本,吸引更多年轻人购车。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嘀嗒出行月均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人数分别为160万人、120万人、160万人;同期月均活跃顺风车搭乘人数分别为480万人、370万人、480万人,2023年的活跃车主乘客增幅基本同频。可见,这一互利互惠的出行模式,正在持续地吸引着私家车主和乘客。

另一方面,2016年起,相关部门就开始陆续颁布关于出行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意见等,除了明确顺风车业务性质和定义,还明确支持和鼓励顺风车,且在《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表示,顺风车不受限制当地运营许可和牌照发放数量的网约车法规的规限。

这些规定让顺风车的发展有了规则的参考依据,有利于顺风车行业的规范化。

尤其是嘀嗒出行的“共享”理念,顺风车模式下,两人或两人以上乘坐同一辆车出行以减少道路上单人用车的情况。因此,顺风车可减少行车过程中的空座情况,从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

据悉2021-2023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分别帮助减少约120万吨、90万吨以及130万吨二氧化碳,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将帮助减少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

这与当下国家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消费理念,高度契合。嘀嗒出行的发展,也得以搭上政策的“顺风车”。

03

“领跑”千亿顺风车行业

而从顺风车的行业发展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城镇化率提升,私家车数量持续增长和更多顺风车利好政策推出,顺风车市场将成为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顺风车市场预期将持续增长,其交易总额预计将由2024年的371亿元,增至2028年的10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同时,从出行距离来看,顺风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0.36%增至2028年的0.8%。

究其原因,由于网约车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有200多名市场参与者,而顺风车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数量仍然有限,按2023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前三大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份额为96.1%。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嘀嗒出行未来依然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

但客观来看,出租车和网约车各自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均远超顺风车。具体而言,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

但出租车数字化较低,在2023年出租车交易总额中,扬招业务占比高达88.9%,目前,中国出租车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期阶段,扬招模式在营运效率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嘀嗒出行在2017年就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重点发展由嘀嗒出租车司机App提供的网约车解决方案。

2019年,嘀嗒出行又开启“出租车·新出行”战略,从乘客体验、司机服务、运营效率、行业监管四方面,助力出租车行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从扬招数字化切入,最终打造扬招网约融合并存的新型移动出行方式。

目前,在嘀嗒出行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的98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相继推出了出租车智慧码,渗透率为19.4%。

因此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和“智慧出租车服务”两手抓,如今又登陆资本市场,公司未来或许还能发掘出更大的潜力。

04

不同于网约车平台的增长曲线

嘀嗒出行的创始人共有五位,分别是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李跃军、段剑波。除段剑波外,其余四人还是谷歌的同事。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之时,2010年,4人从谷歌离职,又拉来了正在百度任职的老友段剑波,开始了联合创业之旅,并成立团购网站“嘀嗒团”。

团购业务是当时的风口,但同行竞争也颇为激烈,眼见打不过,团队立即决定掉头,进入出行领域,并且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相对冷门的顺风车业务。

没想到这一业务颇受市场欢迎,资本也十分看好。自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就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加持。

2015年公司完成由IDG及易车网等机构及企业投资者牵头B轮融资和1亿美元C轮融资,2017年,又完成由蔚来资本牵头的D轮融资,成立至今5轮融资18亿。

作为移动出行行业最早开启IPO进程的出行平台,嘀嗒推进的IPO过程,其实也是在为整个移动出行行业探路。对于平台经济新业态,怎样的战略方向,发展路径,商业模式,合规稳健性,成长性和价值创造能更好满足资本市场的门槛要求?可以说,嘀嗒出行在上述方面,都通过了层层严选。

不过,在以网约车或聚合平台为主的移动出行行业,嘀嗒出行在很多方面其实有巨大差异,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其增长曲线和网约车行业有哪些不同,后续走向值得深入研究。

在登陆资本市场后,嘀嗒出行后续表现如何,我们不妨静观其变,往长一些看。

你用嘀嗒出行打过顺风车吗?体验如何?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