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质不做量!四代人传承,阳江这个家族把这只鹅做到了极致
近日
在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
一座高5米、翅展长达7米的巨型鹅雕像
吸引了无数目光
成为白沙街道正全力打造
白沙鹅美食一条街的标志性建筑
白沙街道
这片有着500多年养鹅历史的土地
如今正以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前来探寻
其中,有一个家族
他们以鹅为媒,四代接力
将阳江养鹅悠久历史与现代餐饮文化完美融合
这就是“鹅知健”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做鹅我们是认真的”
陈德健家族
其家族祖辈四代与鹅打交道
坚持选用3到5年以上的鹅乸(母鹅)
这种鹅乸 肉嫩鲜甜、弹牙爽口
特别适合制作白切鹅
2022年6月,在江城区白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第四代传人陈德健创办了“阳江市江城区鹅知健品牌”,将餐饮店升级转型,专营阳江鹅乸饭、种鹅产品及猪八件等地方特色餐饮,提供堂食、外卖及预订制售,并推出了真空冷链包装的预制菜。
四代人100多年
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方式
将养鹅与烹饪技艺传承下去
“鹅对于我们家族来讲是一种情怀
因缘际会
儿时偶得品尝到种鹅产品的机会,
一鹅多味的美食,令人至今难以忘怀”
现任掌门人陈德健表示
对鹅的热爱与责任
就如同血脉一般流淌在他的身体里
据陈德健介绍,他的曾祖父陈生是第一代传承人,他从小养鹅,并喜欢研究烹饪技艺,从青年时起就是当地知名的农家筵席帮厨师傅,因其制作麻香白切鹅技艺精良,味道醇正,受到乡亲好评。
到了第二代传承人陈创国,也就是陈德健的祖父,从小传承祖上养殖黄鬃鹅、烹饪麻香白切鹅技艺,是闻名白沙的农家筵席帮厨师傅。
陈业棠(右五)
而第三代传承人是陈德健的父亲陈业棠,被称为陈大厨。年轻时喜欢烹饪做菜,跟随父亲学习厨艺。白沙圩远近的人家做好事宴席都少不了请他主厨做地道的当地鹅美食。特别是他制作的麻香白切鹅,色泽好,味道清香,香脆而不腻口,深受大家喜爱。
陈德健便是第四代传承人,他从小喜学厨艺。1998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便跟随父亲学习烹饪技艺,在白沙圩开办美食档制作麻香白切鹅销售,经过他精心古法烹饪的“麻香白切鹅”美食,提升了品质,味道纯正,在当地饮食业广为传颂,受到广大食客欢迎。
白沙麻香白切鹅烹饪技艺市级传承人 陈德健:
我们几代人做鹅产品也有一百多年了,从我太爷到我爷爷,再到我老爸,再到我这几兄弟。我也很荣幸,能成为第四代传承人,接过我父辈的勺子,把鹅产品做好。
在成立“鹅知健”餐饮品牌之初
陈德健也遇到过很多问题
如办理生产资质的问题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技术后
终于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陈德健潜心专研鹅的烹饪技艺
在制作过程中
他严格遵循传统技艺
从鹅的宰杀、清洗、高汤浸泡
到最后的切件、淋酱
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确保了白沙麻香白切鹅的独特风味
鹅肉厚皮薄、肉嫩鲜甜、弹牙爽口
白沙麻香白切鹅烹饪技艺市级传承人 陈德健:
我主要选择白沙鹅作为白切鹅肉和鹅乸饭的原料,还有部分鹅选用的是阳江鹅。母鹅的重量要在12-14斤左右,公鹅要在15-17斤重。这种鹅做的原材料,口感、味道和别的是不一样的,鹅肉会更加鲜甜滑嫩。我们的鹅皮厚肉嫩,做出的鹅乸饭和白切鹅独有一种风味。
“做质不做量是我们的宗旨”
陈德健回忆道:“以前也有一些饭店希望与我们合作,但要求我们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希望将我们的鹅乸饭从一斤米加八两肉改为一斤米加三两肉,以降低成本增加销量。然而,我们考虑到这样会降低菜品的品质,因此拒绝了。”
白沙麻香白切鹅作为非遗技艺
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
还通过预制菜等形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预约外送或冷链物流的方式
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道传统美食
得益于对品质的坚持和精细化的经营
“鹅知健”已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该品牌已被评为
“中国名优产品”和“饮食文化先进单位”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麻香白切鹅还入选了“漠阳味道”
并于2023年成功申遗
成为地方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白沙麻香白切鹅烹饪技艺市级传承人 陈德健:
我有培养我的女儿,她现在已经大三了,曾经通过我们的鹅产品项目,在学校获得过荣誉和奖项;也曾代表过学校,在创新创业平台获得了优异成绩。她小时候也会和我们学做菜,她作为未来的传承人,主要任务就是网络销售的管理和菜品研发。
目前,陈德健还在不断学习
除了麻香白切鹅
还研发了
白沙风味鹅、鹅四宝、鹅公煲
鹅百臻、鹅骨汤、秘制牛蹄
猪八件、糖醋鹅、风味鹅
等新菜品
拓展新市场
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
四代人薪火相传
将鹅的制作技艺雕琢得愈发精湛与纯粹
每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
都是对这份味觉遗产最深情的致敬与传承
陈德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鹅知健’这个品牌
成为阳江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当前,白沙镇
在江城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
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相互配合下
正全力打造“美食之乡”
切实做好“鹅文章”
努力探索白沙鹅全产业链发展
让白沙鹅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实现富农兴村
视频 | 白金玉
编辑 | 罗玉梅 余昕颖(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