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军团行动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在朝鲜作战的进度一点都未放松。对于每一个中国士兵而言,他们不会因为长达一年的作战而感到疲惫,更不会因为有和谈的消息而消极作战。在全国上下疯涨的民族主义熏陶之下,士兵们巴不得能打到东京去。

在他们看来,自己正在完成一项壮举,是改变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受屈辱的历史,是弘扬国威、恢复大国地位的奠基者。尤其是长久以来接受部队文化部、宣传部的教训,深刻了解区区日本弹丸倭国在中华土地上犯下的罪行,于是在战场上更是兼怀着一股复仇心理。

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两大极端情绪成为战争机器最有效的润滑剂。在还没正式谈判之前,国防军和三十八师已经攻破了日军第二道防线,驻守第二道防线的第十师团残部无路可逃,除了少部分人决死到底,其余大部分都向中国军队投降。

而就在日军第二道防线告破的前一天,春川战役正式打响。

北方第一集团军三十三师、三十四师、三十五师和三十六师经过五天时间的部署,完成对春川外围的战略包围,之后才有条不紊的开始围攻作战。

在平壤的三十七师和沙里院的五个海军陆战队旅,同样在三月底时向前线推移,沿途控制了平壤与汉城之间三分之二的铁路线,他们的目标开城。只要拿下开城,中国军队几乎可谓是掌控整条平汉线的铁路,从战略横切面上来说也彻底与东路战场持平。

随着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步步紧逼,日本在谈判桌上的气势越来越弱,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只是用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一时的和平,日本有希望在这段时间里恢复国力吗?再者,一旦失去台湾这块资源领土和经济跳板,日本的发展永远都会受制于外国。

为此,日本内阁每天都在召开讨论会议,商讨该如何做出决定,整个日本政界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同时因为中国提出的屈辱条件,让民主人士和国民大众愈发认为当初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进而舆论开始指责日本军阀势力。

日本军事派政治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再加上民主派政治势力趁机不断出手打击,很快各地军阀跌入政治低谷。

时间进入四月份,协约国阵营逐渐开始关注日本与中国议和的事情。

尽管英国不再对日本抱有任何希望,可一旦日本向中国投降,那将是协约国阵营第一个向同盟国阵营投降的国家,这对整个协约国阵营的士气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打击。

当然,西方国家必须承认日本在亚洲战场上牵制了中国不少兵力,如果中日之间达成议和,对中国在亚洲的扩张必然会更助涨声势。到时候英国、法国在远东乃至中东地区的殖民地都会遭受重大威胁。

不过由于之前已经放弃对日本的经济援助,外交上也严厉斥责日本的无能,英国政府内部对此事分化成两个不同意见的派系。

以财政大臣、外交大臣以及海军大臣为首的政治势力认为不应该干涉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和谈,趁着中日和谈期间,集中所有资源扩大弗伦奇军团和印度军队,由大英帝国及其附属势力完成对中国的打压。

然而陆军大臣、殖民地管理部大臣以及部分国X防部白厅的官员,则认为在此时应该支援日本,最起码要提供必要的声援,确保日本即便在投降之后也保留协约国阵营的身份。尤其是陆军大臣,他在与澳洲方面进行连续半个月的联络之后,一直赞成弗伦奇军团由朝鲜发动进攻,一则具备有利的基地、后勤保障和正面战场战略实施等方面的优势,二则更是最有力的支援日本,在世界大战大局上形成东西两头的轴心互制。

四月六日,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召开国会,国王乔治五世亲临国会大厦参加会议。英国政府不能再因为政治意见不同而僵持下去,必须尽快确定针对亚洲所有事务的政治态度,然后安排弗伦奇军团出征。为此,首相与国王决定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来明确英国政府的政治意见。

按照国会投票之前的程序,政党以及各部大臣将进行针对局势的演讲,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要坚持政治意见的原因。事实上这无非是一些陈腔滥调,因为在国会召开之前大家都清楚彼此为什么会有自己的意见。

不过,就在商务大臣站出来演讲时,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见解,他认为英国完全可以利用弗伦奇军团出征朝鲜的时机,借机扩大在日本的势力,甚至可以干涉日本内部的政务,从而到达势力扩张。一旦弗伦奇军团作战顺利,以日本目前的状况日后会更加依赖英国,而英国从中获得的好处不言而喻。

商务大臣的演讲立刻引起了众多议员的关注,在场的议员大部分都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界霸主思想,自然而然对“势力扩张说”大为倾心。

一上午的时间都是政治势力的演讲,午间休息时上议院和下议院各自进行了会商,到下午时正式开始投票决定对亚洲的政策。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议员都赞成弗伦奇军团出兵朝鲜,并且以协助日本的名义开战,但对日本援助依然保留之前的决定。英国给予日本已经很多,如今即便什么都不给,日本也必须无偿提供协助。

当天晚上,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签署正式军事命令,授权弗伦奇军团随时出战。

弗伦奇军团与曼特斯海军基地早在三月三十日就确定了作战方案,最终通过的作战计划仍然是从朝鲜进攻。尽管约瑟夫少将和弗伦奇上将都认为应该在四月之前出兵,可惜由于通讯电报的延误以及美国商船集合所需要时间,最终不得不延迟到四月上旬。

英国首相的命令正好在这个时间到达,弗伦奇军团和中东舰队立刻进入临战状态。

第564章 ,第一次会议第717章 ,第三师鏖战第428章 ,军屯运动第360章 ,紧盯第1112章 ,和谈前提第304章 ,蛇岭对峙第394章 ,汤乡茗的手段第1154章 ,五年裁军第1097章 ,惨案和绿魔第457章 ,德国人的帮忙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应第104章 ,张人骏言第847章 ,病况第873章 ,英法立场第98章 ,旧部后哨第528章 ,攻进泉州第1017章 ,江界会战第664章 ,动变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523章 ,松坡对百里第734章 ,案件进展第213章 ,无理之下第224章 ,共和国成立第930章 ,汉口行动第1055章 ,南亚殖民第124章 ,冒死营救第292章 ,扶持桂林军政府第893章 ,初次联系第698章 ,杭州轩波第20章 ,请客吃饭第758章 ,全国军事整编会议第734章 ,案件进展第906章 ,“山猫”越野战车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771章 ,威胁第30章 ,小恶作剧第832章 ,内阁会议第741章 ,泄密第1200章 ,预备还政第827章 ,白热化第479章 ,劳斯莱斯引擎第272章 ,二团的决心第1041章 ,激战惠山第38章 ,偷听内幕第665章 ,事未息第954章 ,火线点燃第706章 ,大战前第926章 ,沸腾反应第600章 ,最弱而最强第688章 ,火车站遇刺第713章 ,朝鲜学员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634章 ,重庆攻略第293章 ,不败为上第129章 ,检阅之前第416章 ,交心第710章 ,西线有战事第534章 ,潜入福州第1137章 ,放弃南亚第1021章 ,黄海海战第288章 ,在梧州第993章 ,大行动之前第1109章 ,一个不留第979章 ,七月第373章 ,外国势力的野心第480章 ,旧事重提第406章 ,进京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673章 ,梧州战火第350章 ,张小雅犒军第803章 ,大夜袭第539章 ,走访李厚基第664章 ,动变第1015章 ,黄雀在后第526章 ,飞机作战计划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476章 ,德国人的大生意第123章 ,谋而后动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28章 ,张家小姐第820章 ,胶州湾大陷阱第64章 ,昔日恩师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664章 ,怒火第361章 ,进步党的出现第350章 ,张小雅犒军第508章 ,再逼第64章 ,昔日恩师第513章 ,参谋会议第340章 ,大胆之举第243章 ,上海俱乐部第869章 ,与唐绍仪一谈第939章 ,交换条件第598章 ,突发事件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1093章 ,专家顾问部第250章 ,先发制人第1141章 ,欧战大局第888章 ,亚洲战略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