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国防之愿

吴绍霆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还没有坐下来,就对跟在后面的邓铿吩咐道:“起草一份调任命令。让三十七师师长韦树屏可赶赴重庆接任第七师团总司令,松坡将军临走前已经都交代好了,把松坡将军的幕僚都调配给韦树屏,尽快熟悉第七师团的情况,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大动作了。”

邓铿一边记着一边又问道:“那三十七师那边怎么办?”

吴绍霆迟疑了一下,从昨天到今天他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蔡锷是军事家,有能力统帅一个师团的兵力,而韦汝聰之前负责的三十七师虽然也有两万多人,可毕竟只是一个师部级作战单位,比起师团的战略层面要小的多。把韦汝聰调到第七师团担任总司令,这已经有点“蜀中无大将”的感觉,而韦汝聰离任之后三十七师的师长人选更纠结。

他一直很欣赏黄埔系的军官,因为这些热血青年不仅受过高等教育,在政治层面上也有绝对的忠臣,只可惜黄埔系实在太年轻了。

“调龙济光到师部代理师长,四十九旅由陈铭枢代理旅长。”沉默片刻之后他最终说道,这件事不能犹豫,该提拔的人必须提拔起来,该培养的人也必须培养起来。

“明白了。”邓铿点了点头说道。

“国防大学的筹备到什么阶段了?”吴绍霆刚刚坐下来,看到办公桌上放着蔡锷临走前整理的国防军组建计划书,不由的又联想到国防大学的事。这两件未必没有联系,国防军是新型的作战部队,必然要发展成精锐中的精锐,在将领这一层面就不能像南方联军那么随便,一定要做到镀金之后再精挑细选。

“校舍第一期已经完工,不过筹备委员会目前只安排了几个陆军科目的师资,如果要开课的话暂时只能招募不到一百名的学员。委员会前几天刚刚做了汇报,所有师资的到位预计还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邓铿汇报道。

“教官、教授就这么难找?”吴绍霆有些生气的问道,他不知道筹备委员会到底有没有在办实事,自己可是对国防大学抱有有很大的期望。

“霆帅,筹备委员会知道国防大学旨在培养高级将官,所以对师资的情况不敢怠慢。按照筹备委员会之前的惯例,所有受聘的教官、教授都必须经过已经获聘的教职人员推荐,并且还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核。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这方面的进展不是很快。”邓铿解释道。

“既然如此,那就着手计划开几个试验班,总不能一直无所事事。试验班的学员从各地驻防部队,以及云南讲武堂、广州黄埔军校同年毕业的学员中安排推荐和自荐。教学的方式由校方尽快拟定,然后拿给我看一看。”吴绍霆闷着脸色说道,他虽然相信慢工出细活,可是国防大学总要一点点的探索,而探索的开始索性就从试验班来。

“我会通知下去。”邓铿说道。

“行了,你先去忙吧。”吴绍霆点了点头。

等到邓铿退出之后,吴绍霆拿起蔡锷的国防军编练计划书,仔细翻看了起来。

蔡锷在计划书里详细陈述编练国防军的几个阶段,既然国防军要做与地方军不同,并且又要具备超过地方军的素质和战斗力,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兵源体系。第一阶段正是要完善各地预备役司令部和新兵营中心,做到每一座大城都有预备役兵营或者兵站,同用兵源却不同管理制度,可在每一处预备役兵营里另开特训营。

按照蔡锷的设想,特训营比普通预备役、新兵营的训练时间多出六个星期,主要用来强化基础体能、提高文化素质以及培养政治思想。入选特训营以推荐和自荐为主,经过文化和体能的筛选即可入营。但并非每一名入营的新兵都能合格达标,所有人都要经过最后的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调回本部。

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训练工程,不过极大的保证国防军士兵的素质和政治态度,再复杂再大的投入都值得。再者因为是新兵营和预备役同时开训,所以一旦着手筹建国防军,兵员可以在最短时间达到最大化调用,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规模。

第二阶段是军官和治理,在计划书中蔡锷没有说得太过详细,不过吴绍霆很快还是参悟了过来。军官和治理之所以相提并论,是因为军官是治理军队的人,军队能治理成什么样子全靠军官的素质。

蔡锷的中心思想是要保证国防军的军官都经过军校的栽培,他认为军校教给军官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军学理论,而是思想作风和政治信仰。同时执政府也能利用军校做为调控的方式,向军官学员宣扬主义和忠诚。

在军校的运用上,蔡锷详细的阐述了以南宁陆军小学、桂林陆军中学、四川武备学堂、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马尾船政学堂以及国防大学七所南方军事院校的革新方案,提议建立以七所军事院校为中心的国防训练体系。

在整个国防训练体系中,吴绍霆发现蔡锷一直在强调“严明”、“自悟”、“自律”、“纯正思想”这四个方面,讲究让学员自己领悟忠于政府、忠于国家的思想,并以思想完成严谨的自律。所有外部输入的思想主义都只能成为引导,真正还是要让学员自愿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支持国家和政府的指挥,也能培养出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让吴绍霆颇有感慨的,是蔡锷针对前两个阶段写下的一句总结之言:“国防军与地方军队最大之差异,是于全军上下,不论司令士官,不论兵士杂役,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荣誉价值观和理解军人使命的真谛。”

荣誉和使命是改变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因素,更是从精神层面强化军队战斗力的良药。

吴绍霆接着看下去,在有了士兵和军官的基础,国防军重要的还是整体实力的提升。

尽管编练国防军是一项长期的、大型的军事任务,可是蔡锷坚持认为一定要在长江战略期间,将一部分国防军投入战场加以磨砺。战场是检验军队的最终考场,蔡锷不在乎国防军能在实战中领悟多少作战经验,要的是通过硝烟和鲜血的洗礼,把国防军的弱点、缺点以及其他所有不足之处都暴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加以改进。

吴绍霆忽然觉得蔡锷所设想的国防军并非是一支新练部队,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军事理念,最终中华民国的所有军事力量都将按照这种理念来衍生和拓展。

在计划书的最后,蔡锷在做出了一系列的预计,包括在三个月之内完成国防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建制,并在十月之前投入长江战略的后期战场。而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国防军将陆续完成三十个师的编制,再经过一年时间转化大部分地方部队,组建五十个国防师的番号。

看完整个计划书,吴绍霆感触很多,不过他不会全部按照蔡锷的思路来办国防军。他之所以另外筹建与南方联军截然不同的国防军,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组建一支听命于执政府的武装力量,仅仅是要借助国防军的影响力在长江战略结束之后,针对统一南北各省地方武装埋下一个名份。

他不可能让广东、福建这些嫡系部队去扫荡各省不服气的军阀势力,因为粤军、闽军本身是地方武装,在南方的格局里可以任意施展拳脚,可上升到全国层次总是要顾虑的更多。有了国防军这个口实,对地方军阀下手那就顺理成章,一方面消除他吴绍霆的军阀气息,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加壮大执政府的声威。

他不会走北洋政府的老路子,也不会走未来蒋委员长的老路子,既然有了历史的先见之明,理所当然要规避那些错误。

虽然蔡锷已经东渡日本治病,不过国防军的计划还是一步一步展开,单单前面的路子都需要花大功夫铺垫。几天之后,吴绍霆亲自主持参谋长大会,在商议长江战略的出兵计划之余,也交代了国防军的筹备工作。

从六月下旬开始,南方的声音渐渐从执政府身上转移,很快就有人从重庆的动态上看出南方即将再次拉开战火。首当其冲的湖北人心惶惶,每日电报往来都离不开“危急”之词。而早在六月上旬,国防部定下长江战略的规划之后,不仅重庆有动作,其他地方也在冥冥之中开始按部就班。

四川省的动作最大,省内川军、滇军、黔军、粤军都有,四川大战结束之后仅仅只存在了一小段时间的安宁,随后各种调动各种命令接踵而来。

熊克武虽然并不想参加对湖北的用兵,毕竟这已经没有太多利益可图,可是一方面迫于手下的压力,一方面又迫于执政府的压力,多少还是要做出点动作。

在蔡锷东渡日本之后,几乎南方的军权彻底掌握在吴绍霆一人手里,熊克武更加感到压力的倍增,不得不调遣第二师赶赴重庆,与第七师团会合。

受到熊克武的影响,刘存厚也硬着头皮做出反应,在重庆忙上忙下帮助第七师团筹备军用物资。当韦汝聰上任第七师团时,刘存厚几乎每天都要与韦汝聰见上一面,大放厥词扬言一旦开战,川军将紧随步伐出兵省外。

韦汝聰根本没有多余的功夫理会刘存厚,他肩膀上的压力不小,第七师团三个师将近三万人的编制,人生地不熟需要花大功夫去适应和了解。他也很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相信七月之前南北第二轮交手就会打响,到时候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第258章 ,变中变第742章 ,最后的北洋第525章 ,胡宗南发现敌情第64章 ,昔日恩师第1021章 ,黄海海战第619章 ,下手第680章 ,扫清广西第700章 ,杭州事变第88章 ,贪污事件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1199章 ,新年与春夜第1021章 ,黄海海战第277章 ,北面大战第828章 ,扬眉吐气第1054章 ,吴绍霆的担忧第205章 ,新技术诞生第386章 ,摆了萧耀南一刀第272章 ,二团的决心第129章 ,检阅之前第140章 ,被迫升职第982章 ,肇事第178章 ,起义告捷第327章 ,袁世凯的压力第394章 ,汤乡茗的手段第406章 ,进京第1053章 ,预兆第1093章 ,欧洲新局势第642章 ,刘厚脸之变第741章 ,泄密第1126章 ,战列舰还是航母?第866章 ,场面失控第705章 ,闽军之难第183章 ,当仁不让第216章 ,一夜之间第258章 ,变中变第643章第36章 ,识野追踪第711章 ,共谋第439章 ,见面第204章 ,库银事件第810章 ,齐山镇关键要素第790章 ,战前调任第802章 ,第二师援军第1140章 ,布政第178章 ,起义告捷第425章 ,返回广州第558章 ,码头上第621章 ,收编第465章 ,清理第208章 ,张家晚宴第491章 ,中德厂的机关炮第833章 ,预备手段第34章 ,张直之忧第457章 ,德国人的帮忙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637章 ,长江长江第282章 ,战斗表彰第863章 ,二月一日第595章 ,袁世凯命令第418章 ,公开言论第355章 ,硝烟中的爱情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938章 ,山县有朋的决定第684章 ,泸州黔军行营第530章 ,急流第1010章 ,段祺瑞之见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677章 ,巨变发生第1220章 ,野心家第53章 ,义正严词第1053章 ,预兆第108章 ,阴谋阳谋第1168章 ,详细布置第367章 ,酝酿声势第136章 ,故布疑阵第1176章 ,调查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忧第936章 ,用意第832章 ,内阁会议第1118章 ,四国首脑会议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911章 ,蔡锷的想法第609章 ,第七师团的主攻第1000章 ,分拆计划第503章 ,梁启超的拜访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383章 ,吴绍霆的条件第613章 ,泸州和成都第127章 ,香气袭人第31章 ,一些水果第298章 ,粤北开战第1199章 ,新年与春夜第646章 ,大选之前第60章 ,装模作样第333章 ,本性之举第104章 ,张人骏言第834章 ,吴绍霆的态度第458章 ,准备行动第1185章 ,中美会谈第962章 ,李太王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