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

义军五路西征,

咸丰损将丢城。

怨恨旗官太无能,

推出汉人卖命!

且说僧格林沁,他大破北伐军,生擒李开芳和林凤祥,立即飞奏北京,向皇上报捷。

他又命人在大帐里摆上一桌酒宴,派人把林凤祥和李开芳押来。二将站在僧格林沁面前,调头旁视,气字轩昂。

僧格林沁在连镇见过李开芳一次,所以,把目光就放在林凤祥身上了:只见他头戴黄红相间、白绣花边的风帽,正面绣“天官副丞相”五个字,身穿月白紧袖小袄,青色绉绸单裤,腰系红色绸带,脚蹬短袜和红色绣鞋;大眼粗眉,面色焦黄,颧骨耸立,两鬓长发,脸上有些黑胡茬,长得一副善相。

僧格林沁边看边想:看林逆形状,不似反叛,可见,其凶狠在性,不在形也!

僧格林沁看罢,手拈胡须,哈哈大笑:“二位别来无恙乎?当初尔等多么猖狂,今日竟当了本王阶下之囚,没想到吧?本王惜将如命,虚怀若谷,特备酒宴相待,尔等若能幡然悔悟,归顺朝廷;吾可以恳求皇上,开脱尔等死罪;再要执迷不悟,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二将听了,圆睁虎目,破口大骂。李开芳道:“胜败乃兵家之常。我今被俘,不足为怪;你今暂胜,只喜一时。天国必胜,满妖必败,乃由天定,天王迟早要引天兵杀来。识时务者,还是给你自己留条活路才是!”林凤祥骂道:“天王大将,不食妖禄,一桌臭饭,难买忠心;爷爷生为天国忠臣,死为天国忠鬼。少说废话,快给爷们儿来个痛快!”

僧格林沁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真是中了邪术。好,本王就成全你们吧!来呀,把他两个拉下去,打入囚车,押送北京!”

李、林二将被押送到北京,在刑部大牢受尽了酷刑。但他俩宁死不屈,拒绝投降。清政府无奈,对他们下了毒手。林凤祥于一八五五年三月十五日就义,李开芳于同年六月十一日就义。

后人赞李开芳和林凤祥曰:

两位英雄挥刀枪,

一支孤军插北疆。

惊天动地撼幽燕,

破城斩将震妖皇。

踏遍六省撒火种,

掣住妖兵保天王。

不愧天国忠良将,

留下英名万古香。

太平军北伐,历经六省,直插敌人心脏,威震敌胆,不仅牵住敌人大批兵力,暂时保住了天京,间接支援了西征,而且对北方农民起义也有直接影响。这是太平军北伐战役的成就。但是,假如天王和东王采纳罗大纲和石达开的建议,不三面出击,而是集中兵力,形成一个拳头,全力北伐,清政府就会垮台,李开芳、林凤祥、吉文元和两万多名太平军也不会有这个下场。

闲话少叙,且说咸丰皇帝,闻知北伐军被歼,如释重负,以为眼前的危机已经过去,便传旨隆重祝贺,并把僧格林沁晋升为亲王,免去胜保死罪,封赏有功人员。他哪料到好景不长,从江南又传来了噩耗,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危在旦夕了。

书接前文,翼王石达开奉命西征,率领精兵二十万,兵分五路,水陆并进,声势十分浩大。第一路由罗大纲率领,经扬州、天长、,攻取庐州;

第二路由石祥祯率领,出和州、含山、巢邑、霍山、黄梅,攻取浔阳;

第三路由翼王亲自率领,经无为、庐江、舒城、六安,攻取安庆;

第四路由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领,经句容、-水、太平,攻取芜湖和南昌;

第五路由国宗杨宜清、杨辅清率领,出-阳,破广德,攻取徽州。

这五路大军,好像五把钢锋利刃,以排山倒海之势,刺向清军。

翼王石达开所部,于一八五三年五月十九日进占和州,一路凯旋。六月十日占领安庆,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前来,以钱米鸡豚犒师,以助军需,形势一派大好。尤其太平军的水师拥有绝对优势,在长江水面上,兵船千艘,东来西征,飘忽莫测,把长江完全控制住了。

六月二十二日,赖汉英占领了南康府,二十三日进占吴城镇,六月二十四日围攻南昌,遇上了太平军的死对头江忠源。

这个清朝廷的奴才,因击毙甫王冯云山有功,受到皇上的赏识,擢升江西按察使,驻在省城南昌。这家伙颇有军事本领,把甫昌把守得如铁桶一般,太平军数攻不克。赖汉英遵照翼王的训谕,采取先克附近州县,斩去外围枝叶,断其接济,然后合力进攻南昌的策略,派大将军曾天养领兵,先后攻克了丰城、瑞州、饶州、乐平、景德镇、浮梁、都昌等地。

他们每占一地,首先开仓放粮,救济百姓,镇压劣绅,剿灭土匪。同时,还强迫地主减租,提倡男女平权,废除陈章旧法,释放在押罪犯。这些政策深受百姓拥护。尤其,太平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扶老携幼,平等待人,深受百姓爱戴。民谣唱道:

长毛哥,长毛哥,

事事叫咱暖心窝。

长毛好,长毛好,

处处为咱乡巴佬。

再说另一路太平军。在石祥祯指挥下,攻占了九江,于一八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克集贤关,十月十四日克桐城,二十九日克舒城。然后,配合罗大纲部夹攻庐州。

庐州就是现在的合肥市,当时为安徽省临时省会。这个地方绾毂江淮,乃所谓四战之区,为兵家必争之地。罗大纲部困城之东北,石祥祯部困城之西南,向庐州发起猛攻。说来也巧,那个江忠源,又被清廷提为安徽巡抚,已从南昌移驻庐州。这家伙拼命防守,罗、石两军屡攻不下。双方正在激战,清军又来援兵。一路是甘陕总督舒兴阿,一路是寿春总兵玉珊。加起来有一万多人马,俱都兵强马壮,器械精良。

石祥祯对罗大纲说:“将军仍然率队攻城,把这两支满妖交给我吧!”罗大纲道:“你的兵力太少,还是我去吧!”石祥祯冷笑着说:“妖兵虽多,无非是乌合之众;我兵虽少,尽是精壮之人,何惧之有!”石祥祯说罢,手提鬼头刀,大喊一声:“跟我来!”率领本部人马四千人,奔清援军扑去。

陕甘总督舒兴阿立马观看:见对面兵如潮涌,尘土飞扬,杀来一支人马,个个头裹红巾,腰系红带,红旗飘摆,真像一片红云飞来,舒兴阿不寒而栗。玉珊道:“发匪惯用声势吓人,未必真有本领,看我胜他!”说罢,双手捻枪,麾军接战。霎时,两支人马搅到一起,只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石祥祯在马上长身观瞧:见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人身披铁索连环甲,使一条浑铁长矛,骑一匹青鬃战马,往来奔驰督战,非常骁勇。石祥祯忙问探马:“他是何人?”探马道:“他是寿春总兵玉珊,人送绰号‘赛张飞’。”石祥祯大怒,一拨战马,直奔玉珊冲去。说时迟,那时快,人到马到刀也到了,抡起二十斤重的鬼头刀,朝着玉珊头顶剁下。玉珊不敢怠慢,双手托矛往外招架。石祥祯撤回刀来,把刀头往下一沉,奔玉珊当胸便刺。玉珊慌忙闪身扭腰,才把这一刀躲了过去。石祥祯人随马转,刀随人转,顺势来了个“小鬼推磨”,刀头便奔玉那的脖子扫来。玉珊见了,忙使了个“缩颈低头”。可是,他低得太慢了,石祥祯的刀来得也大快了,只听“喀嚓”一声,削掉了玉珊的半个脑袋,死尸栽落马下。常言说:“将是兵的胆。”主将阵亡,无人指挥,官军大乱,被太平军杀得尸横遍野,四散奔逃。石祥祯引得胜之兵,乘势奔舒兴阿杀来,舒兴阿被迫勉强应战。由古至今,打仗就是凭士气,士气若是低落了,非败不可。舒兴阿一看招架不住,拨马便跑,官军顿时溃散。但见:

官军溃败如退潮,

哭爹喊娘似狼嚎。

战马无主盲目跑,

旌旗锣鼓满地抛。

受伤倒地无人管,

自相践踏动枪刀。

心急腿软跑得慢,

跪地投降直求饶。

庐州一战惊敌胆,

太平军威震九霄。

石祥祯大获全胜,引军来见罗大纲。罗大纲心情振奋,弟兄们欢欣鼓舞,下决心拼力攻城。罗大纲激动地对石祥祯道:“老弟大胜,小兄无功。你管督阵,我去破城。天父保佑,心诚则灵。我若战死,另派英雄!”罗大纲说罢,把令旗交给石祥祯,摘盔解甲,脱掉长衫,抽出宝剑,带着上营弟兄,直奔东门跑去。

这时,金鼓阵阵,螺号声声,杀声大起。石祥祯传令:“大炮、弓箭掩护!”霎时,火光闪闪,炮声隆隆。炮弹和箭矢,如狂风暴雨一般,向庐州倾泻。庐州城内火起,硝烟遮天,大地颤动。罗大纲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城下,指挥上营挖洞。

前文书说过,太平军的土营,又叫掘子军,专负盗穴挖洞、装药轰城之责,因系矿工组成,训练有素,技艺精湛,功效惊人。就见他们挥动着尖锹、铁镐、凿子、长钎、大锤、扁铲、撬杠、钉耙等各种挖洞利器,拼命地橇砖掘土。片刻的工夫,就在城根凿出一个大洞。

守城的官兵发现了,急忙禀报江忠源。江忠源听了,吓得魂不附体,亲自跑到金斗门上往下观看:果见城根下聚着一二百人,抡着锹镐,正在挖掘。江忠源拼命地喊道:“不好啦!长毛子要用地雷。快,快把他们给我赶走!”喊声刚落,上来一帮火铳手,向掘子军猛烈射击。江忠源又调来一批清军,用灰瓶、火药瓶、循石、滚木往下倾砸,掘子军纷纷倒下。幸亏这个洞越挖越大,越凿越深,里边还有二十多人,仍在不停地挖掘。江忠源预感到不妙,回头一看,总兵刘玉柱正在身旁。他立即命令道:“刘大人,请你辛苦一趟,引兵把洞里的长毛斩尽杀绝,把洞口堵死!”“这个……”刘玉柱吓得直扑棱脑袋,嗑嗑巴巴地说,“禀中丞大人,恐怕……恐怕办不到吧!”江忠源眼露凶光,狠狠骂道:“胆小鬼,怕死了吗?这是令箭,不是儿戏!违令者,按军法从事!”刘玉柱不敢再说了,马上点齐官兵五百,在城头上搭了几副滑车架子,由他领头,系绳而下。

攻城的太平军发现官兵下来了,一齐开弓放箭,官兵从半空中“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刘玉柱和一些官兵,侥幸活着落了下来。刘玉柱的双脚刚踏到地面上,罗大纲就蹿过来了,手起一剑,把他刺死。太平军往上一闯,把落地的官军围住,双方开始肉搏。经过一场生死搏斗,五百官兵都报销了。

罗大纲跑进洞里忙问道:“挖得怎么样了?”土营的一个旅帅抹着汗说:“成功了。”罗大纲催促着说:“快装药,点火!”掘子军闻风而动,把一箱箱炸药运进洞内,边装药,边添土,边往外退。转眼之间,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那个旅帅,用火绳把炮芯子引着,拉着罗大纲就跑,掘子军都安全返回阵地。就在这时,“轰隆——”一声,天崩地裂,地雷爆炸了。当硝烟消失的时候一看,城墙倒了二十多丈,罗大纲鼓掌喝彩:“炸得好,炸得好!”石祥祯不敢怠慢,把令字旗一摆,高声喊道:“弟兄们,杀呀——”“杀呀——”“冲啊——”太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进庐州城内。

且说那个刚当上几天安徽巡抚的江忠源,他情知身逢绝地,大势已去,便抱着他那颗巡抚大印,“咕咚”一声,投入莲花潭内溺死了。

罗大纲、石祥祯进城后,分别派人扑灭大火,张榜安民,向翼王报捷。

就在太平军攻占庐州的第二天,国宗赖汉英也率兵攻占了南昌,收复江西州县二十二个,差人向翼王报捷。

国宗杨宜清和杨辅清也攻占了徽州。

五路太平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捷报频传,威震皖鄂,形势大好。

石达开在安庆隆重庆功,表彰了立功的弟兄。同时,号召大家戒骄戒躁,乘胜进军,收复南方九省。派国宗石镇伦、石凤奎为大将,派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春官又副丞相林绍漳为副将,引兵四万攻湖南。又命石祥祯为大将,韦俊为副将,西征武昌。两路大军领命之后,立刻出发。

先说石祥祯和韦俊,他俩率领西征大军沿江而上,水陆并进。一八五三年十月一日占武穴,十五日大败清军于田家镇半壁山,进占薪州、漕河,十六日克黄州,二十日攻占了汉口、汉阳。大军直逼武昌城下。

再说国宗石凤奎、石镇伦,他们率领大军,直驱湖南。湖广总督吴文溶引军堵截,双方战于堵城。吴文熔根本不懂军事,胡乱指挥,被太平军四面围住,把官军全部歼灭。这位总督大人走投无路,也跳水自杀了。太平军乘胜前进,克岳州、占湘阴、破靖港、克宁乡,直指省会长沙,长沙大震。

当时的太平军,声威远震,势不可挡,本可以乘清军水陆溃败之机,一举得下湖南。再在湖南、两粤天地会响应之下,传檄而定湖南、广东、广西三省。正在这时,曾国藩的湘军倾巢出动,与太平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诸位要问,曾国藩是何许人也?他的湘军是怎么跳出来的?容我慢慢交待。

太平军西征,威震全国。安徽、湖北、江西三省告急的本章像雪片似地飞到北京,落到咸丰皇帝的御案上。咸丰又气又怕,叫苦不迭。他想:北方刚定,南方又起,这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一点也没有消停的时候。照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马上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他把一肚子烦躁,都倾泻在文武大臣身上了,吼叫着说:“国家将兴,必出祥瑞;国家将亡,必出妖孽。长毛子就是本朝不吉利的征兆。难道你们都是饭桶,连些个妖孽都平不了?连个好主意都拿不出来?难道你们就忍心看着把大清的江山断送了?能对得住给我们开基立业的列祖列宗吗?你们总说食君禄、报君恩,现在用着你们了,怎么就不报君恩啦?”

咸丰吵吵的声音太大了,气儿没出匀,冲了肺管子,咳嗽起来。宫女和太监赶来,不住地给他捶背揉胸、递送毛巾和香茶。

大家忙活了一阵之后,咸丰又接着说:“今儿把你们找来,就是叫你们出个主意,用什么办法把长毛子平了?你们现在就说吧!”

众文武跪在地上、两眼低垂,一言不发。为什么?众人都知道,这位皇上难伺候。若说错一句话,冲了他的肺管子,就许把脑袋丢了。再说,这些文武大臣就知道搂钱享福,对经纬大事,一窍不通。到节骨眼儿的时候,真也拿不出办法来。

咸丰等了半天,见没有一个吭声的,可把他气坏了,忽地站起身来,手拍御案,大声吼道:“大清国有钱不养饭桶!我把你们都罢了算啦!”说着,提起朱笔,就要写旨。

在封建社会,皇上是绝对权威,说一不二。真要是传下圣旨,那些王公显贵、六部九卿的饭碗就算砸了。

正在这时候,有人说话了:“请圣主息怒,臣有办法。”声音浑厚洪亮,吐字清晰,一字一板。

咸丰把朱笔放下,闪目往下观看:见此人身高体胖,十分魁梧,大白脸,三角眼,宽鼻子,大嘴岔,嘴角下垂,燕尾胡往上翘着;看年岁也就在四十挂零,身穿一品朝服。原来是户部尚书、御前大臣肃顺。

肃顺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是郑亲王端华之弟,因大排行居六,也有人叫他肃六。此人乃清朝开国八大王之一、世袭罔替郑亲王的后代,深受咸丰帝的信任,把他从御前侍卫擢升为户部尚书、御前大臣。

肃顺不同于那些昏庸腐朽的满清官吏,他为人好狡,老谋深算,脑袋特别灵敏。他口冷话苛,办事认真,不徇私情,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眼光敏锐,颇有远见卓识,看什么事情,很有独到之处。肃顺对咸丰皇帝忠心耿耿,咸丰帝和他亲似手足,君臣之间,无话不谈。肃顺成了咸丰的宠臣,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恭亲王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然,肃顺也有不少缺点,如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恶语伤人、排斥异己、心黑手狠等等,都是他致命的地方。但不管怎样,和那些每日头昏脑涨、无所用心的官们相比,还要精明强干得多。

说到这里,诸位要问:肃顺既然精明强干,为什么咸丰皇帝问话的时候,他不马上说话呢?他有他的打算,他是要看看满朝文武,都出些什么主意?比自己的想法高不高?他是有意在众人面前卖弄自己,来个一呜惊人,取得主子的最大信任。后来,一看皇上真急了,这才张嘴说话。

书接前文。咸丰一看说话的是肃顺,火气就消了一半儿。他重新端坐在团龙椅上,用平和的语气问道:“卿有何法?速速奏来!”肃顺越过众人,往前跪爬了几步,仰着脸奏道:“国家不幸,贼匪横行,当臣子的不能替主分忧,其罪大矣!臣深知皇上天聪圣明,愿做个中兴明主,以求四海安宁,万民乐业。”肃顺的这几句话,既中肯,又动听,咸丰皇帝为之动容,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心里说:知朕者,肃顺也!

肃顺接着说:“长毛倡乱,已有四载,祸及全国,危害极大。洪秀全贪得无厌,杨秀清野心勃勃,韦昌辉好狡乖猾,石达开文武兼备;胡以晃、罗大纲辈,骁勇善战,视死如归;长毛兵凶悍顽强,如狼似虎。仅二年多的时间,他们就横扫千军,席卷六省,定伪都于金陵,西征北伐,志在吞并全国。臣每思至此,背如芒刺,食寝俱废。”咸丰帝不住地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肃顺又说道:“长毛子何以能如此猖撅?臣以为,洪秀全辈纵观史书,颇晓历代兴衰的原委,善于蛊惑民心,这是事实。但寻根溯源,还在于我朝太平日久,官腐兵情,只知贪图安逸,不顾国家兴衰,一县有事,他县袖手,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大事说小,小事说了,县瞒府,府骗道,道又骗巡抚、总督,一直骗到皇上,都怕负罪丢官。结果饮鸩止渴,挖肉补疮,自欺欺人,给长毛子造成可乘之机,以至酿成今日这个局面。”

咸丰听了,以手捶案,叹息道:“这些昏庸之辈,真是误国病民,可杀不可留!”跪在下边的文武听了,吓得直哆嗦,把头低得更低了。

咸丰手指肃顺道:“卿接着讲下去!”

肃顺嗑了一个头,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请求皇上严责八旗官员。他们都是皇上的奴才,在主子的恩庇下,享有特殊的尊荣和富贵,执掌军政大权。可是这些人,大都不学无术,昏庸腐朽。平旧趾高气扬,遇事一筹莫展。见了长毛,不战自溃,把枪炮器械白白送给发匪,更助长了发匪的气焰。像赛尚阿、额尔布隆之辈,举不胜举。皇上要靠旗下官员歼灭发匪,是绝对办不到的。时下长毛子大举西征,三省告急,形势极其紧迫。朝廷如不改弦更张,大胆使用汉人,则南九省休矣!大清江山休矣!”

也只有肃顺敢说这种话;要换旁人,非丢了脑袋不可!文武百官听着,脖子都冒凉气。那些旗下的重臣听了,对肃顺非常不满。心里说:重满不重汉,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家法,谁敢不遵?你肃顺也是旗民,反诬旗人不中用,简直是吃里扒外!那些人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了,可又拿他没办法,都悄悄地用斜眼瞅着皇上,想看看他有何表示。咸丰听了肃顺的话,不但没有反感,反倒很有兴趣,他说:“对极,对极!卿说得很有道理。朕也看出来了,八旗子弟一辈不如一辈,都把他们惯坏了。你说重用汉人,朕也不反对。可是,在督抚之中,不是有那么多汉人吗?照旧是些不中用的东西!”肃顺说:“汉人也不能都中用。但从中挑几个中用的,和旗下人比比,就强多了。臣大胆保举一人,此人博学多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张良、吕望之谋,怀起死回生之略。如蒙皇上重用,剿灭发匪、安定社稷不难也!”咸丰忙问道:“此人是谁?速奏朕知!”肃顺道:“原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是也!”众文武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咸丰皇帝就更清楚了。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字涤生,道光进士。家资巨富,是湘乡一带有名的官僚大地主。弟兄九人,他最聪明好学,多机谋,善权变,精通历史,对兵法很有研究,文学功底也极深厚。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擢礼部右侍郎。

咸丰皇帝登基之后,立志要当中兴之主,便假惺惺地向文武征求治国之策。曾国藩为向主子表示忠心,本着忠臣直谏的古训,向咸丰献了一份十利十弊的本章,还有“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一折。语语切直、刚直不阿。其中有一条,规劝皇上重德轻,色。这一下可冲了咸丰的肺管子。因为这位皇上最爱女色。奕证一怒之下,把曾国藩的本章撕碎,摘下他的顶戴花翎,还要交部严议。可叹曾国藩这片忠心,竟变成驴肝肺了。幸亏大学士祁隽藻、侍读学士季芝昌和肃顺等苦苦求情,他才兔遭毒手。

咸丰二年,曾国藩的母亲死去了,他按制请假回原籍去了。从此心灰意冷,无意居官,上了一道辞呈,吏部通过,皇上恩准。曾国藩就隐居故上,默默无闻了。

今天,肃顺当着皇上的面,把曾国藩抬出来,不但百官皆惊,皇上也有反感。咸丰沉吟许久,没有表态。

肃顺生怕皇上在众人面前卷了他的面子,便使劲儿地往上叩头,说道:“皇上圣明。要想富国强兵,必须依靠刚直不阿的能人。拒谏忌贤,贻患无空啊!”咸丰觉着肃顺说的是好话,便问肃顺:“曾国藩很有才干,朕是知道的。不过,你说他能治兵,朕可不信!”肃顺挺胸昂首道:“请陛下放心。曾国藩如蒙重用,必有做为。他如不能克敌制胜,臣就是蒙蔽了皇上,请主子摘我的脑袋!”由于激动,肃顺的脸涨得通红。

咸丰对肃顺,一贯言听计从。他一看肃顺都拿脑袋担保,也就不再固执己见了:“好!朕就依卿所奏。”

“且慢!”肃顺道,“皇上圣明。臣以为皇上应给曾国藩发道圣旨,委以重任,假以兵权。国藩感恩,必为皇上殊死效忠。”

咸丰照准,提起御笔,颁下圣旨,恩封曾国藩为兵部右侍郎,督办湖南军务,协助各省督巡剿匪,但不受他人节制。这个权力可不小哇!曾国藩这回可真是:

一旦受宠诚慌恐,

肝脑涂地剿义军。

第十一回 牛栏岗引牛入圈 平英团计平英军第十六回 陈老虎吴汕洒血 赋耆英英舰谈约第九十一回 按仪程梓宫回銮 用心机调兵遣将第五十回 太平军重振旗鼓 清政府垂死挣扎第四十一回 北伐军所向披靡 咸丰帝闻风欲逃第三十五回 嘱后事南王伤逝 展前景道州扩兵第九十三回 王公议罪权臣死 垂帘听政野心达第四十五回 林启荣破洋枪队 赖汉英攻岳州城第九十二回 两太后发动政变 风大臣先后遭殃第六十三回 排外姓洪氏弄权 石达开夜审刺客第八十回 选秀女兰儿入宫 施权术一朝受宠第六十回 胡以晃慷慨就义 韦昌辉穷凶极恶第三十六回 拼死活清将顽守 逞勇猛西王牺牲第五十九回 石达开虎口脱险 韦昌辉举兵谋叛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第三十八回 攀坚城八将奋勇 讲道理天王劝民第一回 林则除进京陛见 穆彰阿暗耍阴谋第八回 露真形琦善卖国 显忠心陈氏牺牲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第二回 韶关镇钦差遇刺 十三行洋奴传情第五十九回 石达开虎口脱险 韦昌辉举兵谋叛第三回 选刺客疤六爱计 斩烟犯颠地吃惊第五十三回 释私怨一致对外 庆功宴乐极主悲第九十九回 议大婚同治立后 受干预皇帝微行第九十四回 西太后饱暖生事 安行海乐极生悲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第七十四回 曾国藩三留遗嘱 陈玉成受困遭难第六十五回 石达开率部远征 攻南昌大将受挫第二十一回 三兄弟投友遇寇 鲨鱼头拦路逢强第七十一回 五路会师破大营 咸丰破格用湘军第八十五回 为争宠贵妃失宠 风流帝继续风流第二十六回 进金田扩众收将 抚官兵编营破敌第四十七回 主正义达开雄辩 怀叵东王设计谋第三十二回 朱锡能暗结同类 张嘉祥醉闯女营第八十四回 联军火烧圆明园 肃顺受宠掌大权第六十回 胡以晃慷慨就义 韦昌辉穷凶极恶第六十二回 左宗棠虎口诱降 罗大纲以身殉职第二十六回 进金田扩众收将 抚官兵编营破敌第五十四回 施阴谋三王外遣 明利害各有安排第九十二回 两太后发动政变 风大臣先后遭殃第三十五回 嘱后事南王伤逝 展前景道州扩兵第四十回 图苟安修宫选妃 议大计意见分歧第九十五回 快人心权阉伏法 遭疑忌幼帝被责第七十八回 出叛徒湖州失陷 走江西幼主逢险第五十七回 杨秀清被杀身死 韦昌辉别有用心第二十九回 杨秀清转败为胜 铁公鸡欲赢却输第八十五回 为争宠贵妃失宠 风流帝继续风流第七十三回 李秀成假承意旨 陈玉成怒责英使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第二十八回 达开智破乌兰泰 向荣狡计取东乡第六十四回 揽大权国宗封王 石达开负气远征第二十五回 反桂平杀妻劫狱 仗侠胆挥刀解围第三十七回 石达开访贤得宝 洪天王兵进武昌第十三回 侵略军再犯定海 葛云飞重创英兵第十二回 守定海三雄殉职 抗侵略裕谦尽忠第七十一回 五路会师破大营 咸丰破格用湘军第九十三回 王公议罪权臣死 垂帘听政野心达第七回 屈英夷奸赋受宠 摘顶戴忠良罢官第七十七回 李秀成被俘失节 太平军继续战斗第七十四回 曾国藩三留遗嘱 陈玉成受困遭难第四十五回 林启荣破洋枪队 赖汉英攻岳州城第十四回 守定海三雄殉职 抗侵略裕谦尽忠第七十三回 李秀成假承意旨 陈玉成怒责英使第六十六回 杨辅清率部反正 赖国舅瓷都请援第三十一回 四皇子巧谋帝位 五叛徒骗返永安第四十回 图苟安修宫选妃 议大计意见分歧第三十二回 朱锡能暗结同类 张嘉祥醉闯女营第八十一回 用心计兰儿受宠 升贵人汉女遭殃第五十回 太平军重振旗鼓 清政府垂死挣扎第三十九回 陆建瀛望风逃遁 石达开智取金陵第六十一回 石达开回京辅政 曾国藩密谋诱降第六十二回 左宗棠虎口诱降 罗大纲以身殉职第九十九回 议大婚同治立后 受干预皇帝微行第二十二回 悟真谛借梦创教 说实情共谋反清第十回 换钦差依然卖国 平英团大显威风第七十七回 李秀成被俘失节 太平军继续战斗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第四十七回 主正义达开雄辩 怀叵东王设计谋第二回 韶关镇钦差遇刺 十三行洋奴传情第四十回 图苟安修宫选妃 议大计意见分歧第三十八回 攀坚城八将奋勇 讲道理天王劝民第六十五回 石达开率部远征 攻南昌大将受挫第四十八回 挟天王秀清得逞 夺美女东王称心第十九回 识英雄朝贵得救 论国事钱江逢知第六回 率军民加强防务 守虎门首战告捷第七十六回 反动派围占天京 洪秀室以身殉职第六十三回 排外姓洪氏弄权 石达开夜审刺客第四十二回 围张登清军自拼 打冯官胜保技穷第九十九回 议大婚同治立后 受干预皇帝微行第五十三回 释私怨一致对外 庆功宴乐极主悲第六十四回 揽大权国宗封王 石达开负气远征第七十五回 太平军二打上海 反动派再次勾结第五回 灭威风洋商发抖 显志气虎门销烟第十回 换钦差依然卖国 平英团大显威风第八十九回 恭亲王叩谒梓宫 巧安排叔嫂密议第六十六回 杨辅清率部反正 赖国舅瓷都请援第八十三回 八里桥清军惨败 咸丰帝北走承德第三十八回 攀坚城八将奋勇 讲道理天王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