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大佬的盛宴(上)

杨愔不当宰辅了,可是齐国却不能一天没有宰辅。于是,在高伯逸跟杨愔交谈后的第二天,朝会再次进行,这一次,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高伯逸提出了自己的人选。

李德林!

这个答案在众朝臣的意料之中,很多人都知道,此人作为高伯逸的心腹,当宰辅只是迟早。可是他们也没料到,居然可以早到这种地步?

有杨愔的例子在前,无人敢捋高伯逸虎须,弄一些幺蛾子出来。在众朝臣的瞩目下,李德林从太监手里接过相印,拜谢。

在接过相印的同时,他还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师,开封郡公,一系列虚职拉满,享受最一流朝臣所享受的待遇。

可以说是风光到了极点。

但李德林的上位,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赵郡李氏的人,北方世家中的一员。

哪怕他是旁支的旁支,血脉已经陌生到路人的程度。

这就是世家的厉害之处。只要你姓李,等你发达以后,你就可以是任何一个“李氏”的人,然后跟他们“李氏”达成合作与所谓共赢。

李德林的上位,比高伯逸身边的其他人上位,更能让世家信服。

这次朝会的重头戏,显然不是李德林,而是独孤信和王琳二人,要如何安置。就在这一刻,他们二人都还守候在宫门外,并未进入皇宫。

因为从名义上说,哪怕独孤信和王琳都已经归顺了齐国,可他们最多也只能算是边军将领。边军将领,无事不得离开驻地。就算入京述职,皇宫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需要有一个“被传唤”的步骤。

这也是朝廷中枢,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故意在摆谱,对边军将领保持一种威慑。

东汉末年,洛阳中枢的当权者,召董卓进京,绝对是一步坏棋中的坏棋,彻底向地方半割据势力暴露出自身的怯弱。

成为乱世大厦垮塌的重要一步。

现在邺城中枢朝廷的“拿捏”,实际上则是在尽力维护自身的权威。在这一点上,高伯逸跟河北世家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本末不能倒置,否则,国将不国!

“太后,此番大破周军,王琳和独孤信等人,出力良多。若是不封赏,恐怕难堵悠悠众口。

若是王琳和独孤信出了死力,都无法得到封赏,试问将来还会有谁为我们做事呢?”

拿着一本奏折,高伯逸出列,向李祖娥提出了封赏王琳和独孤信的建议。

这下,可是让很多人都不爽了!

李德林爬的再高,好歹也算是半个“自己人”,而且还知根知底。

独孤信,之前在北周混的,资历足够老,跟邺城这边的老人,都有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琳更不得了,完全是个社团大佬啊!

独孤信麾下的兵马,好歹军纪可控。而王琳麾下的那些人,现在就是穿着制服的流民!王琳若是上位了,又会来分蛋糕,特别是他还会去淮南。

那边的钱,可是很多很多的。

王琳和他麾下那些穷怕了的“兄弟”,去了以后能老实么?想想也不可能啊。

“太后,二人虽然此番抗击周军浴血奋战,可是那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在里面,他们能否成为可靠的臣子,还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所以微臣认为,封赏确实是必要的,不过也没必要给一些实在的官职,把俸禄,虚职往足了给,再封赏一些田宅就行了。”

高伯逸话说完,身后就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说得极为连贯,很显然早已打好了腹稿。

这个家伙是谁?

听着陌生的声音,高伯逸转过头,眯着眼睛看了站出来说话的人一眼。

燕子献!

这个人可不简单。以前,都是高欢身边的人,跑到宇文泰那边去,比如说高欢的女婿司马消难就想跑路,结果被高伯逸到洛阳后搞死了。

而燕子献这个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原来是在宇文泰那边任典签(文书的一种,比较重要,负责一般性日常事务的签字盖章),后来却跑到高欢这边,并且受到了高欢的重用。

当然,也因为这样,所以他不是很受高洋待见,并没有像重用杨愔一样去重用他。不过他的作用可不能小觑,因为他是高洋与娄昭君之间的一道桥梁!

很显然,娄昭君是完全不待见杨愔的。

作为亲女婿,杨愔在娄昭君那边却是说不上话。

可是燕子献不一样,他在娄昭君那边说得上话,又被高洋所信任(只是信任而已,并不倚重)。

此人在北齐朝政背后起到的作用,只怕还在杨愔之上。

而当高洋死了以后,燕子献的作用迅速降低,日益的边缘化,想想也知道,对方心中是很有些不甘的。

只不过形势比人强,燕子献拿高伯逸没有办法而已。他又不是高氏一族的死忠,自然不会跟着高孝珩他们那帮人陪葬。

同时他也跟高伯逸和高伯逸麾下党羽没什么往来,不是一路人。所以现在的地位越发尴尬。

在外面打了半年的仗,高伯逸都差点不记得邺城有这么一号人物了,没想到今日对方会第一个跳出来。

怎么说呢,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燕子献是在胡搅蛮缠。

但是,很多人心里却十分期待,希望王琳和独孤信,受到的封赏少一些,最好是跟燕子献建议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缓缓再说。

饼就那么大,吃的人多了,每个人吃到嘴里的就少了,这是个很直观的数学题。

“楚王,燕侍中的话,你怎么看?”

幕帘后面的李祖娥问道,声音波澜不惊,跟往日没有任何差别。

“太后,微臣想问燕侍中几个问题,不会耽误很多时间的。”

高伯逸从容的转过身,对着燕子献行了一礼。而燕子献见到高伯逸如此客气,也恭恭敬敬的给他行了一礼,非常正式。

朝堂上的交锋,不是街角的斗殴,看谁力气大,更不是路边的吵嚷,看谁嗓门更大。

这里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却又不是完全靠“道理”,当一个人明白这里的游戏规则时,却已然深入其中,再也无法脱离。

“燕侍中,我问你,齐国的存在,是要偏安一隅的混下去,还是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横扫六合,席卷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高伯逸微微昂着头,毫不示弱的跟燕子献对视,不怒自威。

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刻,也很尖锐。他直接指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你是想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还是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

如果在别的地方,燕子献可以很轻松的怼回去:你管老子想做什么?老子就是想当咸鱼,那些国家大事,你们这些野心家操心就行了。

可是在太极殿这样的庄重场合,他却完全不能这样回答。

如果说了,不仅会被史书记录下来遗臭万年,还会成为邺城乃至齐国各个阶层的笑柄。

连几百年前的苻坚都知道“六合归一,天下一统”,莫非你还不如一个古人?

嗯,还是个胡人!

燕子献这样一开口,估计立马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跟他划清界限。

你自己想当咸鱼可以,但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更不要代表别人!

“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微臣只是说……”

燕子献顾左右而言他,却听到高伯逸平静而坚定的问道:“燕侍中,你不要说远了,我就是想问你,齐国是要混下去偏安一隅,还是要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统一天下。

你是要我们学当年的晋国(东晋)一样偏安,还是要学秦始皇一样,结束乱世?”

高伯逸目光灼灼的看着燕子献问道,他那咄咄逼人的态度,令后者无法回避!

“我们当然不能学晋国一样混日子。”

燕子献言不由衷的说道。

高伯逸微微点头道:“你看,我跟你之间,还是很有共识的。”

他转过身,拱手对着前方幕帘后面的李祖娥行礼,继续说道:“太后,燕侍中亦是赞同在下的看法。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朝堂诸公,能站在这里参政议政,一方面,我们比普通人能力大,他们在地里刨食就行了,不需要想太多的事情。

可是我们却不行,我们站在了这里,就不能一直混下去。国家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乱世之中,你不想着天下一统,不去努力,那么,迟早会成为他国的垫脚石。

这一点,我想朝堂诸公应该都有共识了。”

说完,他转过身,看着面前众多的朝臣说道:“有哪位不赞同本王说的,可以站出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虽然本王麾下兵马数万,但那都是朝廷的,是国家的,不是属于我高伯逸的。没有兵符,在下亦是无法调动他们。

我们现在在这太极殿里只讲道理,不讲武力。请诸位不要因为在下手握重兵而放弃自己的职责,有什么想法,尽可以畅所欲言。”

他话说完,大殿内鸦雀无声,没有一个朝臣站出来反对。

“太后您看,朝堂诸公们都是人中俊杰,亦是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感。”

高伯逸笑着说道。

“楚王所言甚是,请继续说下去。”

“是,太后。”

高伯逸再次转过身,目光从一个又一个大臣身上扫过,他深吸一口道:“有个词,叫做千金买骨。是的,王琳和独孤信,他们在齐国里毫无根基,诸位对他们亦是不熟悉。

可是,天下人,都在看着我们呢。

他们在看着,为齐国出过力的所谓外人,到头来会不会得到我们的接纳。如果我们只是敷衍一下,那么将来某个时候,他们就会对其他人说:看吧,以前独孤信和王琳都是出了死力什么也没得到。

现在齐国又是故技重施,你们还听他们的,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高伯逸看着出列的燕子献,不怀好意的问道:“燕侍中脑子没问题吧?”

不等对方回答,高伯逸就高声说道:“燕侍中的脑子当然没问题,天下人的脑子更是没有问题,眼睛雪亮雪亮的!

哪怕我们能蒙蔽他们一时,然而只要看到独孤信和王琳,他们就知道,我们上上下下都是一群过河拆桥的骗子!

试问,这样的朝廷,如何号令天下人?如何横扫六合?如何令人信服?”

他朝前走了一步,盯着燕子献的脸上,咄咄逼人的问道:“燕侍中,如此,还不如回家洗洗睡,对不对?”

“是……是在下考虑不周了。”

燕子献仓促间行了一礼,急急忙忙的退回序列,模样十分狼狈。

连还口的勇气都没了!

真是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高伯逸心中顿时涌起“英雄落寞”“独孤求败”的那种空虚感。

“楚王言之有理,所以,你觉得,应该如何封赏独孤信跟王琳二人呢?”

李祖娥的语气比之前稍稍有了些色彩。

刚才那一刹那,她忽然感觉……高伯逸好帅啊!

“微臣建议册封王琳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镇守寿春(寿阳)。

并允许其都督十五州诸军事(即整个淮南与半个淮北),且授侍中,允许其在宫中行走。”

高伯逸的话,仿佛石破天惊,吓得太极殿内的众多朝臣几乎站立不稳!

这一大串的官职封赏,其实有很多都是虚的,比如开府仪同三司,XX郡公,侍中什么的,都是浮云。

侍中本来权力极大,可前提条件是,皇帝是一个强势皇帝!

而高潜是儿皇帝,侍中就等于是什么也不是了。至于在宫中行走,完全只有象征意义,王琳很快就会离开邺城去淮南,他难道把脚砍下来留在邺城里“行走”?

这些职务里面,最大的实职,就是“都督十五州军事”,简称淮南都督!

依靠这个职务,王琳可以节制北齐南面的各路州郡兵马,哪怕这些郡兵需要打仗的时候才能被组织起来办事,平日里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骨架,维持县城治安。

答应了这个条件,就意味着,王琳有权力(但基本不会去做,除非谋反)去控制扬州的商路!

太极殿内的众多朝臣们,有种要心肌梗塞的感觉。只怕高伯逸提出对独孤信的任命后,他们就真的会心肌梗塞而死了。

第406章 共犯第1011章 一路向北(4)第591章 左右为难第548章 狂风暴雨罩长安(5)第807章 胸怀利器,杀心自起第1328章 看不见的力量第419章 软弱的伽罗第363章 捧杀第1076章 蓄势待发(1)第1097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中)第162章 单刀赴会,舍我其谁第950章 大义与人心第265章 右勾拳第623章 不可描述第387章 负荆请罪第265章 右勾拳第1205章 野蛮的拳拳到肉(下)第627章 捉钱令史第177章 佛系救人第601章 前浪死在沙滩上第1279章 与魔鬼的交易(上)第941章 各自的应对(上)第452章 最后的几步第1209章 猛虎的凝视(完)第170章 长线布局第1118章 伐无道,诛暴齐(1)第691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51章 玉璧巨擎的忧郁第1285章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第276章 潜藏的矛盾第174章 太子备身正都督(本卷完)第32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18章 危如累卵有些人毫无底线第94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635章 全方位的碾压第1340章 英雄总倒在黎明之前(完)第386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1082章 上位者的无奈(2)关于剧情的一点小说明第154章 以德服人第883章 意外(上)第699章 四两拨千斤第71章 你可知罪?第738章 高屋建瓴(中)第813章 坟头蹦迪(6)第1034章 四面楚歌(本卷完)第469章 欲哭无泪第713章 演双簧第6章 恰逢诗意少年第1340章 英雄总倒在黎明之前(完)第899章 我话讲完……第918章 我这条船又大又宽(中)第365章 东窗事发第1081章 上位者的无奈(1)第428章 飞蛾扑火第812章 坟头蹦迪(5)第636章 非陛下在梦中,乃汝在梦中矣第61章 借题发挥第440章 猫科动物第372章 内心毫无波动第572章 进亦忧退亦忧第343章 谋定而后动第758章 胡延之第209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第1111章 送终(上)第1116章 告诫第81章 决战三台之巅(毒蛇的獠牙)第752章 建康风云(4)第1282章 我不是教你诈第431章 绝境第1045章 革命尚未成功第151章 司马消难的忧郁(五更,爆发了)第1263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534章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第52章 这剑术让人无力吐槽第121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435章 复仇的火焰第362章 “太监了”第1273章 令人捉摸不透(下)第1230章 还你人情(上)第832章 帝王综合症第1219章 东风破(2)第699章 四两拨千斤第820章衣钵第755章 建康风云(完)第574章 投鼠忌器第404章 大冢宰的试探府兵制的前世今生(上)第133章 祖传忍者龟第930章 未为可知的经济战争第702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第380章 戏里戏外第1243章 政治嗅觉第1282章 我不是教你诈第175章 衣锦还乡第391章 人无百日好第677章 乌云滚滚第1281章 至高密谍德不配位,必遭其咎。屠龙勇士宇文护永垂不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