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年糕
手工指非机器设备批量生产而是由人工制作生产。在工业化刚刚兴起时,手工一词一度成为生产率低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代名词。然而,在当代工业生产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逐渐厌倦了由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毫无差别和特色的产品,手工制品又恢复了活力。
词义:工匠。 手艺。 靠手的技能做出的工作。
用手操作。 旧时中小学课程之一,后改称劳作或劳技。
基本解释∶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
上手工课 [charge for a piece of handwork]∶给手工劳动的报酬
手工劳动的报酬 [manual]∶用手操作
手工操作 [craft**an]∶手工艺人 请来几个手工艺人
引证解释:匠。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諝 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馀人送建业。” 手艺。 张天翼《儿女们》:“某时算是学手工,到了最近许能赚几个工钱。” 靠手的技能做出的工作。 王振武《最后一篓春茶》:“看这手工、花样,做得多细!” 用手操作。 谢觉哉《观花小记》:“纺、练、织都是手工,产品多是被面料。”如:手工劳动。 旧时中小学课程之一。后改称劳作或劳技。 丁玲《母亲》:“另外两位年青的女教员,一个姓 张 ,教图画;一个是褚先生的女儿,教手工。” [1] 其它含义编辑 手工制品耗费时间和人力大所以价格极其昂贵,而成品每个都不完全相同并且凝聚了制作者的创意和灵感,所以愈发显得珍贵,受到追求个性崇尚自然的人们的喜爱。 手工一词多指手工diy活动。 手工串珠 DIY(Do It Yourself ):由自己动手做。 最近两年,DIY的另外一个解释方法为:Design It Yourself ,译为自己设计。 ps:最近两年,DIY的另外一个解释方法为:Design It Yourself(由自己设计)。从词义上看,比DIY(由自己动手做)更加包含了一种艺术感。
------百度百科
“十二月忙年夜到,挨家挨户做年糕。”但凡在江南省长大的人,童年记忆里多少都有年糕的影子。
厨房里那一大缸用清水浸着的年糕,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高笛幢夫妻俩凌晨三点就起来准备打年糕。
高笛幢缆镇人都叫他高三牙子,因为他一笑,三颗大门牙很突出,日子久了,高笛幢便将加工点命名为牙子糕庄,
每年11月份开始,牙子糕庄就开始打年糕,一直要持续到1月下旬。
夫妻俩手工打年糕已有32年。
60多岁的高笛幢平时做道路绿化维护工作,他说,年前打年糕,除了补贴家用外,他就是想带大家找找过年的感觉。
磨好的米粉要搅拌均匀。 “手工做出来的年糕可比机器做的好吃多了!”高笛幢沿袭旧时年糕的传统做法。
蒸粉必须用柴火,越旺越好。
灶台的火已生好,一个木质蒸笼搁在盛着清水的大铁锅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火烧得越旺越好,烧得旺,米粉熟得快、蒸得透,做的年糕更软糯,保存时间也更长。”半个小时后,高师傅拿起筷子,在蒸桶上拨弄着,空气里瞬间米香四溢。等米粉八九分熟,形如松糕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起锅了。
一桶粉需要蒸30分钟。
米粉蒸好了,就要马上往石臼里面倒,为什么这么急?高笛幢介绍,一定要在米粉还很烫的时候搡捣,如果冷了,做出了的年糕就不好吃了。
所谓“搡”,有点像捣药,只不过工具要大许多。把十几斤刚蒸好的米粉团放在一个大石臼内,然后抡起大木锤用力捶打,这是打年糕过程中最累人的一个环节,绝对是门技术活。打糕师傅需要把榔头举过头顶全力砸向石臼中的米团。只有姿势准确,力道充足,打出的年糕口感才筋道。
捶打,是打年糕过程中最累人的环节。也是缆镇人最喜欢参与的节目!
“主要靠腰力,不掌握窍门的话打个10下就嫌累了。”高笛幢说,打年糕需要两人配合,他在抡锤,妻子就在一边将米粉翻叠,一搡一翻,两人配合默契。
一根细绳就可以切年糕。
刚做出来的年糕温润软黏。
巨大的米粉团经过四五十下的捶打之后,被抱上了桌。
高笛幢先在手掌心和案板上抹上水,然后用双手把一团的粉拉成一个长条的形状。
接着,他又拿出了一根细细的绳子放在年糕下面,两头合拢一拉直,年糕就切成了一小块长方形。“这是最普通的年糕,以前大家做年糕,要么不做,要么必做印花年糕。”高笛幢说,以前都会有模具,只要在年糕表面上按一下就好。不过,随着机器的出现,年糕模板逐渐被废弃,有些被当柴烧了,或者当破烂卖了。有一次,他在罗山乡西边的一个小村庄找到一块年糕模板,被人当成了窗台的插销。
高笛幢妻子将年糕一块块放好。
年糕做好后,高笛幢妻子将热气腾腾的年糕放在院子里准备好的门板上,一块一块摆放整齐,自然晾凉。
晾好的年糕,储藏在冬水里,可以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
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买年糕。
高笛幢的手工年糕,在缆镇很有名气。他每天凌晨3点开始准备,上午10点收工,一次能做出400斤年糕。
预订年糕的客人信息记满了本子。
一本旧旧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每一笔顾客的年糕订单,十几斤、一百斤甚至几百斤都有,“现场买的还是少数的,很多都是预订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前几天了。”高笛幢妻子笑着说。
以上是《永安晚报》记者对他们的采访。
其实后面还有故事,高笛幢的儿子高旗勇就很反对做手工年糕:浪费!
高旗勇开了家食品加工厂,也生产年糕,用机器做的,速度很快的。
自从娶了妻子施琴飞之后,因为妻子喜欢手工年糕,于是,每年十二月食品加工厂就开始提前放假,高旗勇施琴飞夫妻俩就去帮忙做手工年糕。
因为缆镇做手工年糕的地方越来越多,其实也不赚钱,只是图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