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驱狼吞虎(十三)

南方战场的实际情形并不难探听,在辽国斥候的刻意打探之下,更是很快曝光于天下,消息很快传到了贺兰山下辽军大营中。

虽然已经有了种种的推测,但当消息真的被证实的时候,辽兴宗耶律宗真还是气的差点喷出老血,宋人的奸猾和狡诈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虽然大辽选择和宋人合力攻夏也是别有用心,但辽国一向奉行‘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的原则,有些事自己能做,宋国绝不能做。

金帐内,耶律宗真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如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原本是宋辽攻夏,如今变成了宋夏联合抗辽,二打一变成了一打二,辽国君臣上下再有自信,也不能保证获胜了。

“启奏皇上,宋人背信弃义,跟夏国沆瀣一气,老臣以为,此战再无必要打下去,如今最为明智之举莫过于赶紧退兵,我军虽小损,但实力并无太大影响,用于防御宋夏两国当绰绰有余。”张俭奏道。

“张大人说的对,按理来讲,宋夏两国的军力加在一起也没我大辽军力雄厚,但我大辽虽雄兵百万,却不能全部用来投入攻夏之用,在夏国境内作战依旧处于劣势,还不如就此退兵,调集大军陈兵于霸州一带,相机报复宋人;宋人可援夏,夏人却未必援宋,因为臣细细思量,宋人想必是识破我大辽的计策,不愿失去西北屏障,故而阴了我们一把,对夏国而言,他们是宋人手中的武器,双方只是相互利用,有有何牢固联盟可言?”南衙尚书柳子询奏道。

耶律宗真长叹一声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可是朕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被宋夏两国玩弄于鼓掌之上,片土未得便要撤军,朕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恶气。”

“皇兄,既然咽不下这口气,干什么要退兵?大不了再调二十万大军入夏增援,还不是一路势如破竹?宋人虽奸猾,但他们只是背地里使坏,却没有在明面上直接于我大辽为敌,这说明他们有所忌惮,所以跟咱们打的只有夏国这帮饿的皮包骨头的窝囊废罢了,咱们大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以为我们必然铩羽而归,我们便非但不撤反而增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皇太弟耶律重元慷慨激昂的道。

兴宗眼睛一亮,耶律重元的这番话倒不是没有道理,也许出其不意之举或有奇效,以优势兵力彻底打垮夏军,宋人反倒会陷入尴尬境地,大辽可以装作不知宋人的诡计,先不和宋人直接翻脸,待击溃夏国之后再和宋人算总账。

“萧爱卿,你怎么看?”虽是败军之将,但萧惠依旧是耶律宗真最为信赖的人,此君因为刚刚丢了全部人马成了光杆司令,自觉汗颜无地,所以一直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皇上,张尚父和皇太弟殿下所言各有各的道理,皇太弟的建议风险在于,要从国内调兵前来碾压宋人暗中支持的夏国军队,恐怕不是殿下所言的二十万即可。”

“哼,二十万加上这里的十七万,近四十万大军灭不了夏国?萧大王是吓破胆了吧。”耶律重元鄙夷的道。

萧惠耐心的解释道:“夏国军队虽只有三十万左右,但那时宋人还没有暴露出奸诈的嘴脸,在宋国的支持下,夏国短缺的武器粮食等物资会得到补充,我们都知道,党项人全民皆兵,只要有足够的盔甲武器粮食,他们也许会一夜之间全部成为阵前的士兵,到时候我们对付的便不是三十万,或许是五十万或许是八十万甚或是一百万,就算他们的战力不强,但这人海战术的消耗,也不是我们能承受的起的。”

“一百万又如何?我四十万大辽精锐会敌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兵贵精不贵多,这不是你常说的话么?”

“殿下,我没说打不过,我说的是消耗不起,打赢了之后可不是天下太平了,我们还有个更大的对手还没有丝毫的消耗,而我们倾全力和夏人作战,经历巨大的消耗之后,还是不是宋人的对手,这才是关键;皇上,咱们不能因眼前之小不忍而乱了大局,臣的意见是倾向于张尚父的建议,拔寨起营即刻退回国内。”

耶律宗真道:“可是就算咱们退兵,宋夏已为联盟,日后也必有大患,该如何处置?”

萧惠想了想道“从长计议亦可,若皇上急于摆脱被孤立之局,臣建议可派人同夏国野利氏修好,便说我大辽乃是受宋人蛊惑才做出攻伐之举,承诺再不攻夏,给他们些好处和甜头;臣认为夏国对于我大辽的好感绝对多于宋人,只要我们伸出手来,夏国必会投向于大辽,即便是不能结盟,只要我们让夏国相信不再攻打他们,他们的大军便会重新布防,夏国南方如今处于不设防之态,我们撤兵,不知道宋人能不能抗的住诱惑也退兵,如果他们扛不住诱惑,便成了和夏国直接为敌,到时候便有好戏看了。”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萧惠的分析很有道理,耶律重元却道:“若宋人也立刻撤军呢?岂不是让宋人白白的玩了我们一把。”

萧惠道:“宋人也非全无消耗,此番出兵二十万,又暗中援助夏国这个无底洞,损失也肯定不小,但他们其实什么也没得到,相反养虎为患让夏人从中得利;他们若果断退兵,则西北之患犹在,比战前还更加的恶劣些,如果他们趁机攻占夏国南方的州府,除了跟夏人成了直接的敌人之外,我大辽便可即刻和夏国联盟,这一回变成了辽夏联合攻宋,形势立刻便大有可为了。”

耶律宗真微笑道:“有道理,有道理,你这么一说,朕倒是希望他们能攻下夏国的几处州府了,看来还是要隐忍一时,静观局势变化。”

张俭道:“宋军主帅是那个西北四路经略安抚使苏锦,此人狡诈多变,还记得那年萧特末出使宋国的事么?当时这个苏锦还是个毛头小子,便已经让萧特末铩羽而归,还因此瞎了双目,所以老臣建议不要寄希望于宋军会按照咱们想象的套路走,还是要多想想办法。”

众人均点头同意,苏锦之名已经在辽国流传已久,辽人对苏锦的印象便是个尖嘴猴腮獐头鼠目的狡诈之辈,手段极其的老辣,对他既是鄙夷又有些忌惮,指望着苏锦直接于夏人为敌,看来是不用想了。

计议已定,撤军几成定局,耶律宗真又同众大臣商议起撤军后的计划,如何报复宋国等事宜,正讨论热烈之际,内侍匆匆走进大帐,凑在耶律宗真的耳边道“军鸽传递来南方紧急军情!”

“快快,快带上来。”耶律宗真忙道,心中盘算着南方会有什么样的军情。

一名军事捧着竹笼快步进入,叩见已毕,便从竹笼中捧出一羽银灰色的信鸽来,将信鸽腿上绑着的竹筒取下,双手捧着奉了上来;那竹筒漆的红白相间,正是最为紧急军情的一种标志,耶律宗真拔出木塞倒出里边的羊皮纸卷举目迅速的看了一遍,赫然站起身来。

群臣吓了一跳,不知道这羊皮纸上写了什么,让皇上惊讶若此,正面面相觑间,就听耶律宗真爆发出一阵大笑,伸手弹动羊皮纸大声道:“天助我也,天佑我大辽,宋人终究抵挡不住诱惑,咱们大有可为了。”

羊皮纸在群臣手中传阅一圈,小小的纸片上寥寥数语,但却让大辽君臣个个喜笑颜开,纸上写着:宋军东路军于十一月十七傍晚攻下宥州,目前正北进迫近龙州夏州一带,似有取龙夏两州之意。

宋军动手了!这苏锦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当大辽君臣找不到机会的时候,他却将脖子伸过来了。

第106章 包府奇谈(下)第374章 糊里糊涂第95章 忆苦思甜第487章 奇思妙想第171章 讨价还价第936章 战后格局(中)第271章 跟踪第677章 当年事第397章 佛肚有耳第819章 议和(中)第449章 关键人物第551章 敲打第922章 驱狼吞虎(十)第六六十四章 解元公第914章 驱狼吞虎(二)第893章 铤而走险第265章 人民艺术家第912章 大势(下)第176章 打探第639章 报复(上)第478章 行刑在即第118章 雄雌第623章 冤大头第649章 麻烦不断第290章 乱城第687章 成亲(上)第349章 有人捡便宜第635章 历经艰险第916章 驱狼吞虎(四)第651章 师叔出马第940章 一盘大棋(下)第880章 无心之祸第744章 肃清第82章 一封遗书第548章 赴宴(上)第13章 t台秀(上)第566章 破罐子破摔第442章 暗夜魅影第84章 解密(一)第34章 美食家第126章 摸没摸是个问题第388章 大师的辛酸泪第29章 宝藏(上)第511章 口风第525章 西贝货第699章 骤雨第883章 我有一个梦想(上)第204章 生乱第956章 纵横来去第386章 苦肉计第878章 明珠城第360章 站好队,跟对人第278章 召见(下)第371章 迷雾第300章 不顾一切第七六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775章 涉险之计(上)第524章 亡命之徒第950章 烽火(四)第643章 大考在即第363章 扬州之虎(下)第884章 我有一个梦想(下)第172章 奋发第522章 各有算计第165章 吾日三省第871章 问罪第958章 直捣黄龙(上)第989章 摊牌(上)第647章 解试(四)第五六十四章 大庆殿风云十第687章 成亲(上)第336章 三只落汤鸡第571章 妙手(上)第238章 办法第448章 俯首为牛第292章 维稳第825章 分歧第838章 意外之喜(上)第38章 敷药第931章 驱狼吞虎(十九)第850章 反击(十)第817章 了结第560章 大庆殿风云(六)第142章 品字第889章 走私第415章 扬州之夜第882章 心渐冷第699章 骤雨第359章 罪与罚(下)第896章 夺位(一)第931章 驱狼吞虎(十九)第622章 谈判(六)第360章 站好队,跟对人第929章 驱狼吞虎(十八)第97章 变革时代(中)第421章 扬州之夜第682章 大三元(中)第192章 知情人第516章 祸水东移第153章 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