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

宗泽逝世以后,留下的是一个可死可活的局面:在内,汴梁兵将还团结在宗泽的余荫之中,对外,宗翰的兵势一时也还没从疲软中走出来,若宗泽的继任人能够延续他的政策则中原局势尚有可为。虽然宗泽死后汴梁城内再无一人有足够的威望来节制河东的曹广弼和山东的王师中,但他的儿子宗颖久在戎幕,素得士心,汴梁诸将都倾向于由他继承乃父之任。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赵构的朝廷动作神速,汴梁诸将“父职子代”的请求被赵构毫无余地地否决,并另派一个大臣杜充来代替宗泽。

杜充到汴梁后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不再承认两河义军的合法性。这一年多来宗泽之所以能够守住汴梁,依靠的就是化盗贼为兵将,但南宋朝廷对这些起身草莽的军队并不信任,如今杜充一来,非但未能对这些才被纳入宋军体系的义军恩威并施,反而颐指气使,极尽鄙夷之能事,甚至要求大部分人无条件解甲归田。所以杜充一来,聚集在汴梁的附近的数十万之众便由兵化盗,窜入中原、山东、淮北各地继续他们劫掠的营生。

杜充干的第二件事,是加紧将中原各州县物资运往江南。汴梁的经济环境本已极度恶化,养军之资在宗泽去世时便只有三月之量,如今再将这所剩无几的家底大量运往江南无异是雪上加霜。汴梁的钱粮一旦枯竭,不但无法继续增筑防务工事,就是业已经形成的防御圈也无法维持。而随着治安与经济环境的恶化,商人对这个区域也日渐离弃。

杜充干的第三件事,就是将汴梁的精兵强将陆续调往江南,同时促请楚国公主尽早南行。

这三件事情一做下来,不但汴梁军在不到半月间便大受打击,连宗泽好容易促成的抗金军势也土崩瓦解。当初宗泽经营中原之时,两河地方豪强无不据形保势,这既大大限制了金军的活动能力,也可以作为宗泽举兵北伐时的响应。但如今宗泽未出师而卒,杜充所为尽反其道而行,天下有志之士无不失望,仍忠于宋室者陆续南渡,愿保家园者或瞩目于登州,或翘首于上党,汴梁这个中原战局的枢纽便不战而坏。

本来宗翰的主力已经撤到河中,宗辅也退到大名府以北,这时听说宗泽已死无不大喜,决计发动第四次大规模南侵。主力仍分东西两路,准备会师于中原,又派娄室以偏师经营陕西,银术可屯太原,耶律余睹留云中。宗翰、宗辅兵锋所及千里披靡。在六七月间曾趁着酷暑步步进逼到沧州附近的刘锜,也被迫在三日之内后退二百余里,汴梁军民更是人心思变,再无有宗泽镇守时的淡定安稳。

杜充听说金兵将至,骇然无计,只是日夜催促赵橘儿动身南下,赵橘儿无法推脱,温调羽道:“公主,如今的形势汴梁是留不得了!只是那江南也去不得!不如我们寻个空隙,易装出城,到东海泛舟去,莫做这劳什子公主了!”这时她身边还有何汉等人可用,心想这些人护送她们几个回汉部应该不成问题。

但赵橘儿听了却摇头道:“姐姐,我现在的身份和当初不一样了,成千上万人盯着,走不掉的。”

温调羽呆了呆,也知道赵橘儿说的有理:如今不但赵构在乎她,中原将士崇敬她,连宗翰宗辅都把她当作目标之一了。当下道:“那可如何是好!这杜充是个酒囊饭桶,可比不得宗大人!我们总不能在这里坐困危城吧?难道真的要回江南么?”

赵橘儿道:“汴梁是留不得了,但江南我也不愿意去。现在还有力量抗金的地方,一个是上党,一个是登州……”她沉吟片刻,说道:“姐姐,我们去登州吧,怎么说王师中和我也有一面之缘,看他对我的态度还算恭敬,或许可以在那里得到援护。”

登州临近汉部,去登州温调羽倒也愿意,然而却颇为担心道:“可杜充不会让我们去的啊!”

赵橘儿哼了一声道:“他拦得住我么?”

温调羽道:“他手上有兵!”

“兵?”赵橘儿道:“杜充是空手来接替宗大人的。眼下汴梁的兵将,未必会听他的话来为难我!”

温调羽听得怔住了,望着赵橘儿发呆,赵橘儿见到问:“姐姐,怎么了?你为什么这样看我?”

“没,没什么。”温调羽叹道:“我只是忽然发现公主你真的长大了……”

赵橘儿当下便派人去请胡安国等人来商议,道出自己希望前往登州助王师中守山东之意,胡安国道:“此事可行,只是需有大军护持才去得。”

赵橘儿道:“宗颖将军、王宣将军都还没走,我想请胡大人去和他们说一说,问他们可愿意护送我前往登州。”

胡安国欣然道:“老臣领命。”

宗颖、王宣等将领对赵橘儿素来敬爱,近来又为杜充所抑,对远在江南的朝廷极为失望,所以胡安国一提此议将领都愿意冒着被朝廷严责的危险护送公主东行。

当下胡安国拟奏表,代楚国公主向皇帝谢罪,又拟信告知曹广弼、王师中赵橘儿东行之事。第二日宗颖、王宣便率七千人拥护赵橘儿出城,杜充听说大惊,下令关闭城门,但被宗颖马上一喝,守城门的将士哪里还顾得上杜充的命令?杜充惊怒交加,命亲信武将领了数万大军追来,去了半日不见回音,杜充派人去催,不久便见那亲信将领狼狈逃了回来,原来那数万男儿被赵橘儿登车一呼尽数倒戈,都愿随公主前往山东与登州兵会师抗金去了。

宗辅这时正与赵立、刘锜相持,听到消息派遣轻骑来袭,却被早有防备的王宣一一击退。汴梁军过兴仁府、济州,在兖州、沂州一带驻扎下来。宗颖奉了赵橘儿东渡胶水进入莱州淮子口,王宣等人则与赵立、刘锜会师阻挡金人。

杨应麒听说此事惊喜交加,命王师中、陈正汇以招呼汉部军队的规格为这拨人马提供补给,汴梁军有了登州的接济之后,后勤便再不成问题,而登州兵得到这部分汴梁军的支援以后也大感轻松。

这次陆续跟随赵橘儿东来的人多达十万以上,其中不少是官员、士人和汴梁的百姓,但宗颖、王宣等人所率领的直系部队也达三万多人,这部人马乃是汴梁军队的精华,另外还有四五万沿途来归的义军。

汴梁军的到来让山东的防备大为充实,但汴梁一带却因此更为空虚,作为枢纽的汴梁失去了作用,上党、登州、陕西的兵力便分别被金军切割包围。按娄室的打算是先吃掉陕西;按银术可的打算是先吃掉上党;按宗辅的打算则是先瓦解山东兵马,然后顺势而下击溃南宋政权,最后再回过头来收拾河东、陕西。

宗翰左右权衡,觉得曹广弼在上党已经站稳了脚跟,就算将隆德府团团围困,要攻陷这个险地所费的时间只怕比当初攻克太原还久。而山东虽有汴梁兵的加入,但客军初来,不仅骚扰在所难免,军事布置上的破绽也必然极多,打起来应该会比先打上党顺手,而且一旦取胜战略意义也会大得多!

这时宗泽在中原的布局已完全被打乱,一旦宗翰与宗辅会师,如果汉部不增调兵马的话,山东能守多久实在难说。而山东的兵力一旦瓦解,不但南宋政权将完全暴露在金兵铁蹄底下,连汉部也将因此遭受断臂之伤!而上党更会成为一座孤城!

“公美,你看打下这山东需要多久。”大同府城内,韩企先正与韩昉品茶。刘彦宗死后他便成为金国的汉儿宰相,全面负责起金军的后勤,眼下正是新官上任正得意的时期。

韩昉闭着眼睛,不知是在品茶还是在思索韩企先的问题,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笑道:“宗泽布下的棋局已破,宋人再难像半年前一样击此彼应,击彼此应。山东战场无论打多久,总之最后我们大金一定会赢。眼下二太子已逝,国相权倾朝野,国相既然得势,我们两个便有机会‘匡扶天下’了!”

不久消息传来,不但宗翰和宗辅会师以后在山东战场连战皆捷,连隆德府也传来佳音,原来曹广弼失去了汴梁这个后援,再次陷入四面皆敌的困境,这时正在银术可的压力下不断收缩防线,眼下忠武军在隆德府的地盘已经十失其七了。

韩企先接到捷报后大喜,笑眯眯对韩昉道:“公美所料不差,大事克成,或者就在年内了!只要山东一下,宋帝便无所遁形。等取了江淮,拔了上党,汉部的几个地盘便成为边角上一颗颗的小钉子。到时只要我们把海一禁,不出三年汉部必困,不出五年汉部必乱,十年之内可以不战而平!”

韩昉笑道:“相爷说的是,说的是。”忽然望了望东北方向,若有所思。

韩企先问道:“公美在想什么?”

韩昉笑道:“我在想,到时候那个人也就没用了吧。”

韩企先怔了一怔,明白过来,笑道:“那是自然。不过他毕竟有战功于我大金,又是驸马之亲,想来性命应该是可以保全的,只不过以往那般跋扈飞扬的脾气却要收敛收敛了。嘿嘿,别看他现在还神气活现的,等汉部一完,他照样要夹起尾巴做人!”

韩昉笑道:“相爷还恨他几个月前来大同时的无礼么?”

韩企先冷笑道:“这是自然!现在他对国相也不肯屈膝,但我敢说到时候他便是面对公美也得哈腰点头!”

韩昉微笑道:“那我可不敢当。不管他有权无权,毕竟是个英雄。”

韩企先冷笑道:“英雄?等大事一定便成狗熊了!”

韩昉颔首道:“不错不错,大事未定之前,天知道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韩企先忽然打了个喷嚏,韩昉忙道:“相爷,天气转寒了,你如今身负重任,可得保重才好啊!”

韩企先道:“我省得,我省得。”

忽有官吏匆匆来报:被看管在云中城内的种去病一行,昨夜竟然偷空脱逃了!

原来金军南侵以后种去病不但被隔离开来没法保护折彦冲,甚至连兵器马匹也被收缴,和折彦冲一样沦入被软禁的困局。

韩企先大吃一惊,忙命人严加搜索,结果搜了半日没有消息,第二日才听到传闻,说有一群可疑的人朝着西北而去。韩企先心中郁郁,韩昉开解道:“这种去病不过一介小将,这帮人又无兵器马匹,成不了什么气候。这时往西北去,多半也是投奔他们的旧主萧铁奴,对大局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韩企先想想也对,从此便不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边戎》第十五卷《两河遗民》完,请关注第十六卷《中原攻略》

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05章 挖墙角(上)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上)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上)第9章 塞外(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凉第312章 连环冲击(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现身(下)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9章 塞外(下)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60章 报怨军的去向(上)第20章 下聘礼(下)第225章 暗香浮动(下)第219章 突围北上(上)第6章 边关(上)第9章 塞外(上)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上)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下)第223章 义军西渡(上)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上)第323章 修罗之战(下)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9章 塞外(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上)第30章 新编胡伍(上)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343章 罢相(上)第6章 边关(下)第211章 激苍鹰(下)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128章 锦囊妙计第320章 北征大军(上)第167章 裂变第1章 瘟疫(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57章 败中见真将军(上)第322章 刀马佛经(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上)第26章 兵满万(上)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上)第127章 子夜问药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43章 罢相(上)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下)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下)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下)第312章 连环冲击(上)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下)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上)第23章 整军备(上)第343章 罢相(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90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上)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下)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302章 汉廷大难题(下)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170章 安抚第23章 整军备(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67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下)第12章 鹰兔(下)第192章 密见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39章 王者归故园(下)第319章 云中黄河(下)第92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上)第161章 民议第8章 伏击(上)第196章 夜访第22章 立法规(上)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下)第229章 公主车驾(上)第90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第19章 议婚姻(下)第268章 圈套内外险难知(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18章 大汉军心(下)第1章 瘟疫(下)第81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65章 维吾尔族来客(下)第219章 突围北上(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