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

长安城内,当陕西诸将进入临时帅府的大堂时,只见张浚颜色黯淡中藏愤恨,似欲泪下。诸将纷纷问故,张浚垂泪道:“国家不幸!社稷或将不保,我等空食君禄,却不能分君之忧。”

众将大惊,忙问何故,张浚手出一书道:“此为东南战报,诸位看过便知。”

众将传阅,一览之下无不变色,原来那战报上写着今年正月汉部从海路引兵入犯,直逼行在,意图颠覆宋室,如今两浙已陷险境,皇帝行在也已危在旦夕。

吴玠怒道:“汉部竟敢如此!”

环庆守臣赵哲当场泣道:“原来汉部之前种种,全是包藏祸心!”

刘锡大感为难,说道:“这份战报确切么?莫是金人挑拨离间之计。”

贾世方喝道:“刘大人!这上面有枢密的印章,焉得有假!”

李彦仙皱眉道:“汉部此时正在打金人,两头作战,于他何利?”

张浚一个幕僚斜了他一眼道:“听说那什么华夏扩大会议,也曾邀李大人前往,大人虽然未去,但……莫非暗中早有归汉之心?”

李彦仙闻言变色道:“这是什么话!”

那幕僚道:“若非如此,为何如此为那汉部开脱?”

李彦仙勃然大怒,张浚摆摆手道:“少安毋躁!”顿了顿道:“其实我最怕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诸将便问何事,张浚道:“我怕那折彦冲已经灭了金人老巢,所以才能移兵南下,犯我大宋根本。”

诸将一听在惊骇之余都觉有可能,赵哲道:“若是我们当如何是好?”

张浚道:“陕西离建康太远,我们便想去勤王也来不及了。为今之计,只有兵发河东,以牵汉部南侵之势,此围魏救赵之法也!”

诸将一听无不凛然,刘锡甚感不安,李彦仙一听张浚这话则颇疑心,却见张浚喝道:“来啊!将那奸细拿上来!”

便有武将将一个满口鲜血的年轻人拖了上来,李彦仙一见惊道:“林翼!”

林翼在中原活动已久,当初连宗泽也受过他的接济,可以说中原的抗金势力没有未接触过林翼的,李彦仙在抗金最为艰苦的时候,林翼也曾冒险给他送来不少物资,所以两人认得。至于其他武将,也多听过林翼的名头,知道他是汉部的要紧人物。

林翼见到李彦仙,张口嗬嗬,却只喷出一口血来,李彦仙惊道:“你怎么了?”

张浚看见,冷然道:“李大人,你这么紧张干什么?难道你真的和汉部有勾结?”

李彦仙心头一震,忙道:“绝无此事!”又道:“只是他为何变成这样?他的舌头呢?”

张浚指着林翼道:“这个奸细在我境内散布谣言,又勾结士民,意图作为河东军入陕之内应。被我擒住以后,又对多方辱骂圣上,所以我才予以小惩,让他不能放肆!”

刘锡面如土色,说道:“宣抚,如今你拿住了他,为的却是何来?”

张浚站了起来,大声道:“今日之汉部,便是昨日之金人!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危在旦夕,正是我辈报国之时!我将提大兵巡陕东以卫社稷!各将官,可愿助我?”

此时诸将多有疑惑,然而又无其它证据,不敢多言。张浚这才请出后堂的中官来,当众宣读朝廷诏书,命张浚率领诸将即日进兵,违者以谋反论处。

吴玠细听圣旨内容,心道:“圣旨中间竟无一句说汉部从海道来犯之语,这却是为何?”然而圣旨中之敕令极为严厉,此刻只要稍露怀疑,说不定就会被张浚以谋反之罪当场诛杀。再则张浚毕竟是吴玠的伯乐,他雅不愿张浚难做,因此便默然领旨。

以吴玠和张浚关系之好尚且如此,刘锡身处嫌疑更是心下难安,曲端曾被文臣弹劾他有“谋反之心”,此刻也不敢多出头,其他诸将也各有各的心思,在张浚的压力下磕头领旨。

当下张浚便要斩了林翼祭旗,李彦仙大惊道:“此事万万不可!此人在汉部虽非至贵,但若就这么杀了,恐怕朝廷与汉部再难两立。”

张浚斜了他一眼,正要说话,吴玠也道:“宣抚,东南之事尚有扑簌迷离处,或者将来朝廷还要用这人去与汉部交涉。不如且将他性命寄下,斩其副手以代。”

王庶道:“此人虽为奸细,但曾于金兵肆虐之时救护生民无数,两河中原诸城池多赖他接济方能保全,又曾阻杜充决黄河,闻齐鲁赵豫民间多有为其立生祠者,虽然他行止不忠,但亦曾行仁事,杀之不祥。”

诸将纷纷来劝,张浚心中也猜到赵构将来是要与汉部和谈的,他今日的主要目的是让诸将不敢反对向汉部宣战,这时目的既已达到,便不为已甚,下令将林翼监押起来,斩其副手祭旗,以坚众人之心,又分派诸将,调兵东进。

陕西自靖康以来便不断调兵前往燕云、两河、汴梁作战,这时虽还有不少兵力,但西夏边境的兵马是不能轻易动弹的,此外能进行机动作战的部队不出四五支,要以之守土尚且颇为不足,何况进攻?所以张浚此时调遣兵将,主要是以泾原兵进屯韩城、龙门一带,以陕东兵屯河东、绛县,与赵构在东南的军势相呼应而已,说是进攻,不如说是严防。

几乎与张浚同时,韩世忠已奉命镇守长江口防备欧阳适,刘光世屯徐州以窥山东,张俊引兵出邓州进逼作为汉、宋缓冲地带的河南,一时之间,大宋诸路大军齐发并进,虽然还没有攻到隆德府、登州等汉部在中原的根本之地,但光是这个姿态已足以造成可怕的后果!河南河北一些在汉宋之间摇摆不定的人趁机易帜呼应汉部,不多时河北山东遍地都是拥宋的旗帜,就是登州、隆德府也都人心惶惶,至于正在燕云前线作战的士兵,所受到的冲击更是可想而知!

其实汉部在中原丢失了多少城池土地尚在其次,对汉军来说,最严重的问题是汉部的后方变成了战场,汉军在中原的军势转眼间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

“听说了吗?朝廷……朝廷来讨伐我们了,说我们是贼!”

“什么?朝……朝廷……”

在恐慌之中,许多义军还是不自觉地对南宋政权用上了“朝廷”一词。虽然经过汉部多年来的努力,赵家天子的权威已经削弱了很多,但宋室上百年的影响力,并不是汉部短短几年的经营就能彻底拔除的。

而当宗颍听说这件事情以后,这个才踏入中年的儒将几乎是被当场击倒!谁能描绘他此刻的心情呢?作为宗泽的儿子、旧宋的故臣,他一直避免在汉宋之间作出太直接的选择,新汉政权与赵家之前所保持的那种模糊的关系,让他没有直接面对变节的拷问。华夏扩大会议照顾到像他这样的人的情感,可是现在赵构却将这种模糊的关系赤裸裸地撕裂开来,将他直推入贰臣的类别当中。

“父是忠臣、子是贰臣……”这种评价几乎能够令对中义根深蒂固者瞬间发狂!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宗颍难受的。实际上,宗颍不可能没想过汉宋将来肯定是要决裂的,只不过他不知道这种决裂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狠!他更没想到建炎皇帝会选择在这么一个不光彩的时机向汉部背后捅刀子!

“大宋起兵了……那后方怎么办?”

山东、河南、河东……以新汉政权在中原的军力,独抗燕云金军已经很吃力了,如何还能经得起赵构的偷袭呢?

这一日真定城外的义军没有发动攻击,因为他们都感到了空前的惧怕,甚至是悲凉,是绝望——他们的老家被人抄了,而且是被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盟友抄了!

“我们不是一家子的么?他们抄我们的后路,这不等于是在帮金人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正在真定、燕云作战的汉军的士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第206章 学生潮(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63章 威胁利诱和解(下)第81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下)第88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下)第229章 公主车驾(上)第22章 立法规(上)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上)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下)第90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第127章 子夜问药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25章 邓肃押粮第314章 割地之议(下)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19章 议婚姻(上)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下)第92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下)第153章 空城计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上)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上)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下)第85章 剃个光头也没用(上)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313章 夏使之会(下)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151章 夕下论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356章 蝶梦(上)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上)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上)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110章 欢迎丈母娘第182章 诺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下)第96章 亦图力挽狂澜(下)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下)第97章 拦路石眼中钉(上)第342章 议战(下)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上)第3章 论武(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96章 夜访第124章 道穷思自强第211章 激苍鹰(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263章 威胁利诱和解(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凶(下)第10章 绝地(上)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230章 中原战局(上)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下)第9章 塞外(上)第184章 战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凶(上)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24章 道穷思自强第206章 学生潮(上)第200章 兵临--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上)第86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上)第354章 审判(下)第87章 问将军房事能否(下)第98章 情义利益分明(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47章 岳幕(下)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95章 难扶广厦将倾(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章 瘟疫(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5章 誓约(下)第161章 民议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下)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242章 南北孰为先(下)第354章 审判(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211章 激苍鹰(下)第14章 乌古(下)第322章 刀马佛经(下)第322章 刀马佛经(上)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