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脉动式生产线

然而令卢嘉栋意外的是,无论是杨弘毅还是魏鸿坤,都坚决拒绝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其中自然有军工人员的保密制度,但更为重要的是,两位老专家的大公无私,几十年来他们不为名不为利,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千辛万苦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为的就是能够让这个叫中国的东方古国能够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只要祖国能够富强,他们愿意放弃一切,哪怕是最为宝贵的生命!

既然如此,那小小的命名自然无法进入两位老专家的法眼,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的则是这项极具潜力和价值的新技术,在新机的应用效果能否达到理论预期,对于这一点,卢嘉栋也很期待,但对于两位老专家拒绝也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卢嘉栋这份遗憾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另一个更为震惊的技术成果所取代,而带来这个技术成果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高新机项目的总设计师程远航,只不过他这次拿出来并不是有关大飞机的技术创新,而是一项对未来航空产业极具影响的生产工艺——脉动式生产线.........

“当年在美国的时候,看着汽车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就觉得很震撼,后来在他们的船厂里,也有类似的生产流程,所以我就在想,咱们飞机制造能不能也能搞出一种流水线式生产方式!”

江左省长州市郊外,刚刚完成厂房改造的飞机修理厂内,卢嘉栋站在宽大的飞机总装厂房内,看着面前的一座高大的移动式飞机组装台,微微有些出神,以至于程远航的话,都没有怎么听得清楚;

虽然已经有了先前杨弘毅和魏鸿坤所研制的dsi进气道的惊叹,但当有些粗糙的脉动生产线映入他眼帘时,卢嘉栋还是为不免被深深震撼了一把,要知道脉动式生产线可是世纪之交航空工业革命性的技术成果;

相较于传统的机库是飞机生产线,脉动式生产线不但将原本凌乱的工序和零配件供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将飞机装配合理的分化成工时相同,工时相等的几大步骤,

正因为如此,飞机生产便如同汽车流水线一样,工人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岗位的工作,做好相关部件的链接和固定,如此一来,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大大简化,生产的专业性也随之增强,

生产效率也就此成倍提高,当几大组装部分联合在一起,在相同工时下同时完成组装,整个生产线便如同人体的脉搏一样向前跳动一次,如此循环往复,当飞机走完最后一站装配平台时,便可以展翅翱翔,直冲九天........

美国从二战时期便开始研究飞机流水线作业,六十年代末波音737投产时,当时的波音公司曾试图利用工业流水线作业,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只不过由于当时的工业能力还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流水作业,所以并不成功;

随着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大量应用,使得整体优化的和配比可以完美的实现,于是脉动式生产线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第一条脉动式生产线依然是波音公司缔造的,并应用于美军“阿帕奇”直升机的装配生产;

在深刻的体会到脉动式生产线的高效与有序之后,波音公司便将这一生产技术应用到民用客机生产当中,先是波音737,紧接着波音777,当最新锐的波音787建成投产后,所使用的生产线,正是全新的脉动式生产线,其极致的高效,可以保证两天便有一架波音787组装完成,并交付用户!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看着波音的脉动生产线,也是眼热不已,于是在美军f—35投产之际,也建成自己的脉动式生产线,整整十五个装配平台,如同灌香肠一般,连续不断的向前运动,以每天完成一架的速度,向美军提供最新锐的第四代战斗机........

程远航曾经留学美国,并得到波音、麦道等航空制造巨头的认可,虽然并不清楚后世的情况,但却亲身经历了二战时期美国航空业流水线改造的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他心里始终存着一份飞机流水线情节,并为此构建了一些基础性的架构;

恰在此时,为了提高高新机平台的可靠性,改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运十平台的主攻方向,于是程远航便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份架构,在经过一番整理和修改后,便形成了今天卢嘉栋看到的简易脉动式生产线:

“我们经过测算,以检修海航的歼六为例,利用新式生产线,效率提高了15%,成本降低了12%,合格率已成了11%........”

“已经很了不起了,很了不起了!”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由衷的赞叹着,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没有方面快捷的网络,更没有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只依靠各平台班长们的小红旗、对讲机、小哨子以及蚂蚁一般仓储人员的往来运送;

这个简单的都有些简陋的脉动式生产线,却依然爆发出惊人的生产效率,或许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会嘲笑这条生产线的落后,会讥讽中国人是在飞机制造领域运用人海战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品质和毅力来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只有默默无闻,却伟岸非凡的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才有这样的智慧去创造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壮举!

眼前的脉动式生产线便是一个最好的范例,诚然它的自动化并不高,信息化也不足,在工种和工序分配上也有不合理之处,但正如卢嘉栋在谈论新式多用途战机时说的那样,我们所需要正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升级的平台,如果说新式多用途战机是支撑军队战斗力的平台,那么脉动式生产线何尝不是支撑整个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平台呢?所以,卢嘉栋的这句“很了不起”并不夸张,反而却是十分中肯的评价........

“卢总,您的评价太高了!”

卢嘉栋是觉得这条生产线很了不起,但程远航却还是有些不满足,正因为如此,在卢嘉栋话音渐落之际,这位头发斑白的老航空人微微摇了摇头,不无遗憾的说道:

“这条生产线的整体理念是好的,但自动化程度却并不高,很多地方需要人工处理,免不了会出现些错误,我见过现代化的美国自动生产线,其生产效率至高,产品完成度之好,出品速度之快,根本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我们现在不能,不等于将来不能!”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笑着把话头接了过去,随后深受摸了摸有些冰冷的移动式组装架,又轻轻的拍了拍尚有余温铆钉机,旋即转过头,看着稍显落寞的程远航:

“只要咱们敢想,敢做,就有办法能实现,就如同杨所长和魏教授研发的‘蚌’式进气道一样,材料研究所的复合材料只能满足这种进气道的最低结构强度要求,至于其加工难度更是无法想象,

但我们还是尽可能的采用这项新技术,至少它能够倒逼材料方面的进步,高精度加工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掌握这项技术,但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将来一定会实现理想中的目标,这条新式生产线也是一样,关键是咱们能不能够坚持,敢不敢做下去.........”

“现在不能,不等于将来不能.......关键是咱们能不能够坚持,敢不敢做下去........”

卢嘉栋的话,不停的在程远航的脑海中运转着,就如同一架循环播放的幻灯机,将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一遍遍的播放出来,而存于他脸上的那份遗憾和无奈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消失,换之是充满希望的微笑:

“卢总,您说的没错,大型工业并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才能形成规模,西方发达国家历经百年工业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我们只有不过区区几十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子孙后代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就如同老一辈人给我们打下那一片并不先进却十分完备的工业基础一样!”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卢嘉栋笑着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扫了一眼宽广的厂房,默默的点了点头:“再过几个月,新式多用途战机就要试生产了,我相信这条生产线能够像脉搏一样,将我们的新机源源不断的跳动出来.........”

“放心吧,卢总,绝对没问题..........”

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毛榉的威力第十四章 厂务会第五百七十二章 希望别让我失望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通电话第一百二十八章 经费的困难第二百一十八章 悲观与乐观第三十三章 78式突击步枪第六百一十二章实力强悍的C空中战术打击群第六百二十二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四十二章 试炮第三百二十一章 煮熟的鸭子第九百三十三章 重磅炸弹第一百零八章 打听一个人第九百一十九章 “猎鹰”VS“夜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华侨技工第五百三十章 中国的“飞鱼”第一百七十五章 发射原理(求月票)第一百零八章 壮哉!中国炮兵第六百三十一章 最后的决战(中)(修正)第七百一十一章 折戟的雏鹰第八百二十章 竞标第三百六十九章 界限与整合第八百四十二章 无一幸免第九百二十三章 “夜鹰”坠落第二百三十四章 真正的难题第六十六章 杨立民第二百一十三章 来自巴基斯坦的请求第四百一十一章 疑惑与道歉第二百零九章 多年往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知道小卢能办得到(求月票)第三百八十三章 启用赵成刚第三百二十八章 自责的刘浩田第六百四十六章 检讨第八百零六章 阴谋第二百五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四百三十九章 危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噩耗第五百六十一章 遇袭第六百六十章 伤亡第八百九十九章 取胜的关键第八百一十五章 “猎鹰”防空导弹系统第七百四十六章 力挽狂澜的“钟”式机动第七百五十九章 刺破苍穹的利剑第六百八十五章 抉择第五百九十三章 装备论证第一百六十七章 偶遇吴天明(求月票)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纵深作战理论第九百零七章 定点清除(上)第七十三章 无声的钢铁暴雨第九百三十一章 掘墓人(下)第八百零九章 解~~放铸造厂第一百九十九章 目标——发卡山主阵地第六百三十五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五百七十六章 坦克集群作战的厉害第九百一十三章 突围之路(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总结与思考第九百二十六章 交易第七百三十二章 决心第七十章 前哨第五百八十三章 传遍世界的军火广告第八百五十六章 击杀(下)第九十一章 独立炮兵团第五百零六章 潘帕斯上空的鹰第四百一十九章 下马的危险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国人有能力造出一流的战机第一百一十二章 华侨技工第一百三十五章 配装前线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切皆有可能第六百八十章 气势磅礴的分列式第一百八十一章 解决材料问题(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八章 经费的困难第二百九十六章 对攻第八百二十六章 独门绝技——目标预判技术第九百四十六章 阴险:F—117的技术陷阱第二百一十九章 无奈的三军情报局局长第五百三十六章 战为和第六百一十三章 真正的磨刀石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切为了首发命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卢嘉栋?他算个什么!第六百九十章 南海的事,不能留给子孙后代第二百四十五章 深夜的访客第六百零二章 换一个思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被重视的情报第十六章 厂长和书记来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姜太公钓鱼式的宣传第九百零八章 定点清除(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难以置信的杰作——无法干扰的炮兵雷达第三百一十七章 记忆中的模糊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风暴将至的南大西洋第四百一十七章 有他卢嘉栋好看的第九百零八章 定点清除(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美国人的大餐第八百四十七章 “阿帕奇”坠落第二百五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第九百零七章 定点清除(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销售军火的好处(求月票)第九百一十七章 危险的底牌第四百三十八章 不可承受之重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