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张梅生

“见过大帅!”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李汉惊讶的看了一眼冲他抱拳行了一礼之后便一屁股坐在之前李东来所坐的座位上,眼睛微微眯起大胆打量他的中年师爷,微微愣了一下才点了点头,算是回礼了!

“你倒不怕我杀了你?”他玩笑的问了一句,又继续手上的工作,因为德安府被攻陷时打量的满清官吏或逃或被抓,导致四地所要处理之日常政务都要经过三营、四营用电报传过了给他查看,倒不是他专横独断,而是因为根基浅薄的原因,手下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够帮忙分担些压力之人。

所幸李东来跟马荣成将征兵跟整顿内部细作、收集情报等事做得还算不错,算是分去了他一些压力。

“怎么会呢?梅廷(张梅生字)还算有些眼力,我知大帅必不会杀我!”

李汉倒是没想到他玩笑的一句话换来对方肯定的回答,心中有些诧异,他索性暂时停下了手上并不熟悉的政务,询问道:“你就这么肯定?”

“早在武昌陷落之夜,梅廷便知道自己断然不会有事了,并且也猜出了大帅必不是革命党出身、也跟反正清将没有关系,否则某之下场不是当场掉了脑袋便是被捆缚了扭送去讨好那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只是梅廷这几日想破了脑袋,也未想到大帅到底是个什么身份!”

李汉像是没听到他话里的询问一般,反倒对他对于革命党之看法来了兴趣:“你这狂生倒是有些意思,你可知这些时日来你口中成事不足之革命党已拿下武昌周边数城,并且天下英雄豪杰之士莫不瞩目此地,此番虽有清军南下,但城中多有百练新军,倒是鹿死谁手尚且不知,哪里来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那张梅生显然还不知道革命之进展,不过他却依旧傲然一笑,“大帅手下管教倒是严谨,这几日梅廷没能得到外界一点消息。不过方才经那位长官之口,才知道了原来我等已到了鄂中,之前倒是梅廷小看了天下英雄,大帅有如此之谋到叫梅廷佩服异常。至于武昌那群人们,某还是那句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跟在总督瑞澄身边这么久,梅廷早就对革命党人研究了一番,虽说却也佩服其理想,不过对于其政治之幼稚、手段之低劣(指暗杀)、方才由闻之这革命之军政府所选之都督竟是黎宋卿,此人乃是瑞澄之心腹,我也多与他有些走动,对他之了解远在那帮人之上,只能对其说道一句,早晚不过便宜了他罢了!”

“....”

嘴角笑意浓了几分,李汉当然知道他所说之话早晚都要成了现实,但是因为所处地位之不同,有很多事情是他看不到的,当然,他也没有指出的意思。

“倒是大帅,离开了武昌虽然看似弱化了大帅之实力,实则此举堪比刘备之得荆州,日后生机自当无限。武昌三镇不过丹丸之地,虽有地理之势,然则三镇北临安徽、东有江西,海军可自江水之上进攻,朝廷若真要拿下此地,只需遣一员善用兵之将,帅数万虎贲之士,一路强攻汉口,另一路牵制武昌之兵,海军围堵三镇码头,停两淮入楚之盐,倒是不许调回入川之兵,便可在半月内重新夺回三镇,彻底镇压军变之乱!”

他话说的倒是在理,李汉也是听得连连点头,朝廷若真要依他而来的确能够半月之内夺回三镇,可惜萌昌并不是善用兵之将,加上他与袁世凯交情不浅,南下之前拜访此人之时谁也不知两人说了些什么,只知道袁世凯掌兵之前,他与军政府连连战败,洋人虽然对南方革命不安,却也因为军政府威胁要拿下租界加上西方诸国国内注意力均被吸引在了巴尔干地区而不得不恪守中立未允许朝廷通过租界运兵、腹背夹击革命军之计,来自朝廷的官禁虽说的确令湖北过了两个月的清淡日子,不过,那些脑袋里都是油脂的家伙们哪里知道徽商跟洞庭商帮之胆大,敢在两月之间偷运十数万担盐巴入楚,为了银子他们可真是豁出去了!

种种的种种,决定了满清朝廷之失败,保证了三镇之成功!加上朝廷大军被牵制在了湖北,关内诸省革命者哪里还会放过如此合适之时机,纷纷四起响应,断送了鞑子两百多年之河山!

“不知大帅所谋到底乃是何物?”

他见李汉停下突然不语了,便开口突然问道!

李汉看了看天却没有回话,不过那张梅生却好似读懂了什么一般突然变得兴奋了起来,眼神之中也多了几分神采,“既如此,梅廷提醒大帅三点,已全大帅不杀之恩!”

“这第一,乱世当掌兵权!大帅切记此点,我料大帅手下之兵最多不过数千,武昌若败之后就属鄂中、所以征兵当时眼前最重要之工作。河南先是捻子又遭拳乱,省内贫瘠铁路不通。除非大帅闹的声势太大了,否则朝廷若出兵则必经安徽,力主要先解决武昌那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感慨了一句,“不过大帅离开了武昌虽说避开了朝廷兵锋,但是也有不利的地方,比如,这枪械补给...还有这影响也都较之武昌那边差了不止一筹...”

似乎有些顾虑,他说话总是点到为止,又像是想要吊起他的胃口一般。略微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大帅若要成事,人是少不了的,还请大帅多多邀请省内名流齐聚,一则可为大帅。这鄂中之地看似广阔实则乃是贫瘠之地,虽因经济利于征兵却不利于发展,望大帅三思,早日拿下鄂北、长江沿岸繁华地区才是正理。一则立于交通运输,二则此处商业繁荣,便于成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要彻底站稳根脚,大帅还需解决一处心腹大患----襄阳刘温玉!省内之兵多于武昌,然还有一协驻扎鄂北重镇—襄阳。那刘温玉虽说能力不佳,不过能从巡防营统制跃至一些统帅,凭的就是寻常剿匪特别积极,手下士兵虽以巡防营为干,却不乏百战之兵,不过其人性格颇为偏颇,加上又有些自负,想必以大帅之手段他必不是对手。”

“如此,梅廷该说的也全说了,不知大帅打算如何处置梅廷?”

李汉扬了扬手上的文件,“会处理政务吗?”

张梅生一愣,显然没想到他突然会问出这么一句,只能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

“有兴趣留下来在我军政府中先担任个闲职吗....”

第131章 西进第407章 溥伟之死(下)第405章 行动第657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9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三百七十八章第545章 年轻的哈里曼(下)第121章 兵围杜家庄(上)第71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下)第298章 河南举义第705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第49章 中和门阻敌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178章 全云南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743章 旅顺陷落1第263章 伏击李纯第542章 过渡内阁(下)第541章 过渡内阁(中)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3第650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1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630章 攻陷库伦2第334章 动第451章 大战(八)第207章 给我两个月的时间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646章 反攻1第467章 大胆的计划第96章 盐业(1)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208章 急行军第290章 变第19章 暗杀奎盛第220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上)第481章 打陆唬龙(中)第120章 汉口来的盐商?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487章 回击与克制第528章 和谈(二)第543章 神秘来客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744章 旅顺陷落2第601章 日本反应第51章 恶战督署(下)第172章 河口之变(下)第376章 会第534章 防第714章 不宣而战6第56章 全面进攻(下)第187章 陈小六第145章 酒宴(2)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177章 中国之声第280章 内阁总理大臣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744章 旅顺陷落2第709章 不宣而战1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162章 得失第291章 变(2)第20章 逃脱第255章 小战第465章 芜湖陷落第210章 汤黎之谋(下)第339章 成都战役(五)第121章 兵围杜家庄(上)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238章 谷城之战第529章 和谈(三)第573章 山东危机(5)第450章 大战(七)第362章 余波(中)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7章 指点第344章 交锋(1)第376章 会第172章 河口之变(下)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615章 应对第251章 接管县城第489章 扩兵与整军第278章 罪己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2章 这里是哪?第660章 互相试探第493章 大铁路建设公债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596章 反攻第158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4)第725章 偷袭战果(2)第37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4)第653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5第24章 汽车工业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