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宜昌密信

李汉听后却是久久不语,如今的他却是不好明着对刘氏兄弟跟残余的民军动手。不过明着的手段不行,但他却还有见不得光的手段,自然能够收拾刘铁。

便舒了舒眉头叫陈天祥记录下来,“通知第二标那边提高对民军的防备便可,命南下革命军加快休整,清军如今溃败,不多时沙洋必然要接到消息,到时正是士气大跌,拿下沙洋的最佳时机。听闻宜昌起义后,刘温玉自荆州、宜都、当阳抽调五营巡防布防于宜昌一线,更有满洲正蓝旗左翼副都统恒龄领军两千出锦州至宜都,协防宜昌….算来如今荆州等地只余下区区不足千余巡防,那锦州将军连魁以及右翼副都统心性懦弱,只看刘温玉未至之前,两人硬是不敢派兵进攻京山、鄂中便知道了。借此良机焉有不拿三地之理…通知张、陈二人,叫他们这几日辛苦一些,也好趁机拿下三地。”

对于宜昌,他到底之前疏忽了这方面的情报,所以如今却是对于这鄂西重镇并不了解多少,尤其是那民军司令部司令长—唐牺支,他们只能从武昌那边得到少量有关他的信息,此人出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据说乃是恩施土家人,听说曾经在黎元洪的二十一混成协当过军官,据说混到了排长。

相传此人乃是为群治学社发起人,后参加振武学社和文学社等革命组织,为反清革命组织骨干,后来文学社遭到取缔之后,他虽没有加入共进会,却跟不少的共进会大佬联系颇为密切。京山刘氏兄弟...武昌刘公,甚至孙武都对他颇为敬服。

说起来这唐牺支心机着实了得,黎元洪素以善攻心术著称,起义之前的整个武昌新军之中,就数他的地二十一混成协被混入的革命党最少,一旦被发现都被他机警的清理出去了。

而此人竟然能在黎元洪的眼皮底下发展几年,并且相传颇得黎元洪欢心。

两个月前也就是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湖广总督瑞澄特调新军两个营前往宜昌,防范川汉铁路工人起事。唐牺支作为黎元洪的心腹爱将,主动请命之下随军被派驻宜昌。新军驻防宜昌后,以唐牺支为首的原文学社实力和以胡云龙为首的共进会,联合倾向革命的宜昌地方人士,时刻与武昌革命党人保持密切联系,积极进行响应武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可笑宜昌一地驻扎水师、巡防合计逾两千众,竟然在唐等人举义之后竟然毫无反抗之力,给他夺去了鄂西重镇—宜昌!

不得不说,满清鞑子之腐朽从地方便可见一般。

“大帅,这里还有宜昌那边发过来的加密电文,请过目!”

陈天祥等他话落下了之后,方才从带来的文件之中取出一张乱码电文,他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宜昌那边的情报人员打错了呢,之后电台那边的人才告诉他,这是军政府的加密电文,只有李副官跟大帅两人手上才有相对的密码案本。

对于宜昌的消息,无疑是他现在最迫切得到的消息之一,一听到自宜昌那边来了加密电文,他顿时心里一惊,知道怕是情报司派过去的人员发现了什么重大秘闻了,想一想时间,确实如今所有情报人员都应该抵达了宜昌才是。当下便从他手中接过那一张上镶满了汉字加数字的加密电文。

“蒹葭苍苍!”

李汉口中轻念,到底这情报司如今使用的五版密码,有三版都是在他的提一下做的,他如今接到的夜不例外,正是来自他亲自编绘的三套密码之一。

“诗经!”

李汉心中有数,这四个字才是整个加密电文的关键,寻常读书人或许都知道它出自诗经,但肯定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引申含义。其实这四个字则隐含着这一封加密电文的初始信息,加密文字顺序等等,是李汉根据后世的情报处使用的十六个范本的加密模式改编过来的。

后世的版本中还包括有二十六组拼音顺序,泄露的概率是他如今使用版本的千分之三。不过国内到底没有专业的破译密码小组,不像后世那般响当当的‘和平崛起战略’完全失败导致敌人满天下,尤其是欧美强国国内豆油数量众多的中文密码破译人才,最讽刺的还是这些服务于国外情报机构的专员,大多数都是国家苦心培养多年,然后送出国留学的高材生。

从桌上拿过一本诗经,又取出一根方便涂改的铅笔。李汉倒不顾忌陈天祥在场,这内里的顺序变化有数十万种,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说能掌握一半,别人要想破译,没有数量众多的密码专家,而且还有对汉文化十分了解的,才能用几年的时间破解。

手上不间断的反复翻阅诗经中的好多页面,几乎每写下一个字,他都要根据密码顺序再换上一页,一封并不很长的电文,他一人竟然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完全译出来。

并且,随着电文的译出,他的脸上表情越加阴沉,显然得到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写下了最后一个字之后,他的脸上已经是难看到了极点,将铅笔放回桌上,阴沉不定的目光不断的在那张刚刚取出,如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译文的白纸上。

一侧等候了许久的陈天祥不安的动了动身子,喉咙间吞咽了许久,方才忍不住问出了声:“大帅..莫非宜昌那边出了事情?”

李汉点了点头,却是皱眉盯着纸上的消息,心中愁苦难当。

无它,盖因宜昌方面传过来了三个消息,而这三个消息,无论哪个对鄂中军政府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自己看吧!”

就今天的表现来看,陈天祥能力还是有的…比起马荣成也不差多少,在他身边磨练一下兴许又是一员大将了。

到底军政府的底子还是太薄了,别说跟武昌那边相比了,就是京山跟宜昌那边随手都能拉出一批的人才来,反而是军政府这边,李汉自己也承认,因为多出了上百年的经验,令他在意识形态上跟如今这个年代的革命党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他只坚持自己心中的革命道路,崇尚不则一切手段的避免历史重新走入那个年代。所以,未来他的势必要游离于革命阵营与国内诸势力之间,争取获得摄取更多的利益,壮大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代到底一切都是虚的…名声….才气,唯有实力才是捍卫一切的根本!

正是因为如此,他现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怪圈之中,明明手下能够找出不少的人才来,却不敢大用。

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257章 夺关(中)第302章 劝进(下)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5章 招待第705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第40章 控制工程八营(中)第141章 三个坏消息(上)第199章 刘伟元来访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528章 和谈(二)第715章 不宣而战7第321章 动第639章 中俄之战5第294章 变局第181章 将回应城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321章 动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607章 和谈第250章 三路人马第367章 货币第684章 军事会议(中)第113章 内忧外患(1)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97章 盐业(2)第482章 打陆唬龙(下)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655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7第50章 恶战督署(上)第643章 南洋变局3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234章 战起(3)第16章 意外收获(上)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654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6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17章 意外收获(下)第664章 面见第535章 进京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548章 夜谈第707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3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456章 走向谈判?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131章 西进第186章 《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第59章 恩威并重(下)第354章 民心第四百七十五章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六百七十三章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541章 过渡内阁(中)第121章 兵围杜家庄(上)第482章 打陆唬龙(下)第374章 内部会议(上)第389章 交底第361章 余波(上)第653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5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355章 大变局前第63章 武昌城内战事结束第136章 肮脏的政治(完)第229章 乱局第252章 图谋武胜关第78章 汉川起义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727章 辽东恶战2第517章 刺袁(上)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209章 汤黎之谋(上)第665章 全歼远东集团军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18章 扫平内患(4)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100章 新兵第108章 视察新兵(上)第23章 遭遇革命新军(下)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678章 文化运动第451章 大战(八)第540章 过渡内阁(上)第182章 打草惊蛇(上)第330章 恶战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611章 一年第150章 恶战一家岭(2)第750章 和谈(完)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382章 平藏与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