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横生枝节

孙武见到半天没有人响应,脸上虽然没有表情,心中却是乐开了,有心想要看那居正笑话,才没有立刻开口驳斥。

不想他旁边突然传来一阵板凳被推拉出来的声音,心中一惊的他一转过头来,便看到一个略有些矮瘦的身影站起了。

“是他?”

孙武其实不用看都知道对方是谁,因为他身边坐着的两人刚巧跟他名字里都有个武字,人称‘首义三武’正是指的他们。

没错,站起来的那个正是三武中的另一位----蒋翊武。

更令他心中惊怒的是,这蒋翊武此时刚巧也属于军务部,虽然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副部长,但是这段时间来两人之间没少摩擦过。

因此孙武一看是他站了起来,顿时心中感到不好。

“觉生兄所言甚是,我军务部每日督管之军务繁重,一般自各地传来之战报也许等待一段时间方能得到处理,说来昨日汉口刘家庙之失,军务部当真应该负起责任来。我在这里代军务部给各位道歉,其实前几日已经有汉口民军将领反应张景良有问题,只不过我等一来顾虑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二来当时没有证据。军政府乃革命之政府、民主之政府,自然不能因一些人或者某几个人的一言便认定其他人有罪,这才耽误了战败,白白令汉口千余同志为我革命尽忠!伯夔在这里再一次向各位告罪,以黄先生之品德、才能而掌握湖北军政府之军务,定能击溃来犯之敌,保我三镇、我军政府,乃至整个湖北之稳!因此,我提议由先生就任军务总司令,统御三镇之军务!”

果然不出他所料,这蒋翊武一开口应了他心中所想,他果然是附和那居正之言,更令他愤怒的是,由他开了一个头之后,原本还隐隐能够保持铁板一块的共进会阵营顿时多了不少的应和声,孙武心中一一将应和之人记了下来,发现竟然跟蒋翊武一样,大都是原文学社出身的,心里不免对他们怨气更甚。

这事其实真要说起来还真是麻烦。

在如今的武昌三镇,谁人不知有三位年轻人都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对于创建湖北军政府厥功极伟。那就是如今名震全国的“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由于他们三人的名字中有一字相同,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又都是武昌起义的风云人物,故人们称他们为“首义三武”。

武昌起义前后,共同的革命志向将“三武”汇集在一起,他们一起组织革命团体,一起为革命奔走呼号,他们为武昌起义的爆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革命队伍内部随之出现分化,曾一起并肩战斗的辛亥“三武”也开始互相倾轧,闹得水火不相容,以致被革命的反对派所利用,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心痛的悲剧。

首义“三武”的矛盾与纠葛,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文学社与共进会合并后的权力分配造成的冲突,一是对待黎元洪、准确说是黎元洪所代表的立宪派的态度问题带来的矛盾冲突。

武昌起义前夕,湖北地区的两大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虽然政治目标一致,但一直存在着门户之见。随着起义时机的成熟,为了统一革命组织,壮大革命力量,革命党人提出了两团体联合建议。围绕着这一联合问题,孙武和蒋翊武之间出现了“二武”争雄的局面。

合作的建议最初由共进会提出。当孙武派陈孝芬去试探蒋翊武时,蒋翊武说道:“合作固然好,将来我们一定要上他们的当。他们那些留过洋的、穿长衫的人,不好招惹。特别是孙武,领袖欲特强,将来共事很难相得。”但经过反复磋商,双方还是同意在1911年5月1日举行第一次商谈联合的会议。在会上,双方的谈话并不令人愉快。蒋翊武说:“现在文学社在军营中发展力量很大,我们合作后,少数应该服从多数,我们是可以成为主体的。”孙武听罢也不肯认输,立即回答道:“我们共进会是同盟会的系统,直属东京本部领导,与长江各省都有联系,……据初步统计,人数超过文学社,我们联合后,共进会当然居于领导地位。”

两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会议未获得任何结果。6月14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谈。会上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随后,在湖北领导人选的问题上也作出了具体安排,议定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专管军事;孙武为军务部长,专管军事行政;刘公任总理,专管民政。军政大权,由孙蒋二人分担。关于全体重大事件,由三人集合大家共同商议处理。但是这样划分,职权不明确,究竟谁指挥谁,也未加以规定。不过当时只有这样划分才能使三人矛盾暂时得到统一。事实上三人从此形成了各不相下的恶劣局面。所以,武昌首义成功后,三人明争暗斗,矛盾逐步发展。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孙武任军务部长后,利用部长之便,委以部分共进会干部担任高级军官。蒋翊武名义上是军务部副部长,却无实权,文学社的其他成员更是遭到排挤。文学社与共进会之间早已存在的伤痕再添新疤。

孙武在主持军务部的这段时间里,权力欲膨胀,专横骄妄之气更盛,逐渐的失去文学社甚至他手下共进会的不少革命同志的支持。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他拒绝与同盟会亲密合作,将军政府的全部权利移交给同盟会,并且逐渐开始拉拢黎元洪等一干立宪派。几年的革命,革命党人同立宪派前后交锋何止百次,说是势同水火一点都不夸张。尤其是立宪派不少都是清流砥柱、改革旗手,相比之满清宗贵们、革命党恐惧立宪名流还要更甚一筹,这几年的无限制暗杀,大多数目标都是立宪派跟改革派。可以说两派早就结下了血海深仇、解不开的矛盾。

这也是黎元洪跟汤化龙走到一起去之后,三武中的两个都旗帜分明的开始反对黎元洪留任大都督,尤其是在他跟黎汤二人走近之后,更是连他孙武也给恨上了。

这段时间来,几人没少为其争执。

“哼!”

蒋翊武自始至终都没看过他一眼,尤其是他代表军务部的言论更是令孙武心中大怒,不过他冷哼了一声之后便强抑住心中的愤怒,却对他这清楚分明的分权甚至夺权言论没有回复。

他如今算是看出来了,今天自己恐怕凶多吉少。军务部长掌握了军政府的军政大权,如今有同盟会跟黄兴顶在前面,恐怕有不少人都巴不得他被赶离了军务部,等会恐怕落井下石的还不在少数呢!

事实上正如他所想的那般,几乎在蒋翊武坐下的瞬间,他旁边的另一个位子也动了。只见军务部的另一位大员,同为三武之一的另一位---张振武也站起了身来,“我没意见,军务部随时欢迎黄先生的到来,伯夔的意见正合我意,我附议,由先生担任军务总司令,总管三镇之军务!”

他说完之后便直接坐下,同样是自始至终都没有理会孙武,倒是跟蒋翊武表现的默契非常。

孙武只感觉手脚一阵冰冷,浑身好似一股寒气袭来一般。那里还不明白,这两位心中已是对他极其不满了。

第415章 西巡第70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上)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503章 护国肇始(上)第53章 伏击瑞澄第440章 剑指岳阳第207章 给我两个月的时间第739章 抉择上第668章 国会第305章 荆楚新政(三)第197章 卡伦?比利斯?韦伯第220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上)第75章 紫禁城内(中)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141章 三个坏消息(上)第33章 买枪(下)第649章 库洛帕特金第70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上)第90章 应城风云(3)第243章 局变(3)第533章 危机与机遇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81章 青岛之战(5)第148章 买卖(下)第7章 指点第465章 芜湖陷落第66章 争端第407章 溥伟之死(下)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383章 内阁风波第394章 巡检第六百零八章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28章 密信第六百零六章第30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中)第三百九十六章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625章 三路开战4第497章 不惜开战(上)第69章 第二标第388章 来与去第351章 暗流涌动(上)第310章 鄂西之变第278章 罪己第194章 刘家庙失陷(上)第七百二十二章第403章 吞并甘肃(六)第556章 相见第435章 自导自演第276章 入瓮与礼和洋行来人第498章 不惜开战(下)第704章 吹响了战争的号角第224章 抵达第247章 杀机顿起第730章 这是最好的时代第六百三十二章第25章 严中直第588章 酣战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554章 入京第262章 争分夺秒(下)第264章 重炮齐鸣第182章 打草惊蛇(上)第431章 刺宋案第513章 河南糜烂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24章 汽车工业之梦第14章 义庄(下)第260章 拿下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642章 南洋变局2第201章 下雨了第554章 入京第254章 誓师夺关(下)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292章 变(3)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76章 紫禁城内(下)第171章 河口之变(上)第168章 又见阴谋(中)第723章 欧洲局势第732章 新竹血战1第298章 河南举义第76章 紫禁城内(下)第67章 低调第267章 胜利了第354章 民心第249章 暗杀之变第74章 紫禁城内(上)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328章 四川变局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733章 新竹血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