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交锋(2)

“那就让他来尝尝吧….”

孙国安耳中反复回想着他这一句话,脸上一片惊愕,不知道他缘何有这自信。

“这厮在北方另有强援?是在唬我还是…..”

李汉的这一句话说得如此自信,面上表情也丝毫没有做作之意,倒是令他心中不敢确认这厮究竟是在唬他还是真有把握。

不过他心中虽然打不定主意,却不妨碍他有心与李汉结好。何况此时鄂中分军政府掌握湖北十府之中的半数,便是清军南下的京汉铁路都有大半落在他之手中。如今李汉手握数万重兵,也难怪他会心生渔利两头之心了!

他既有心,自然好言相哄,“老弟既然有此自信,老哥我也就放下心来了!你老弟如今尚不过而立便打下了这般威势,他日飞黄腾达更上一层,可莫要忘了老哥如今之窘况,多多帮衬一把!”

孙国安爽朗一笑,他知道面前这位年轻的让他嫉妒年轻人可跟武昌的一帮人不同,否则也不会前来与他相商合作的事情,而不是武昌那边的一群革命者。

“哪里,老哥这是折煞了我呐,兄弟我是光绪十二年的人(1886),哪里比的北方山西的那位大都督更来得年轻,阎都督不过痴长我一两岁,如今却也一朝得遇风云化作猛龙,执掌了北方一省之军务,当真是我辈之楷模。”

李汉耳边闻到镇上雄鸡啼鸣,知道外面必是天色已亮,便不愿再与他磨蹭,准备直入主题了!

“呵呵!”

孙国安脸上也是微微出神,显然早已知道这消息,不过这番被他点到,依旧微微出神浮想一番。

“如今天下正当大变之局,老哥吃过的盐比起我吃过的米还多,自然更能瞧得分明。哼,鞑子清廷夺我汉家河山数百载,近年来先是贼婆慈禧自毁长城,擅自挪用北洋舰队款银,甲午一战败光洋务三十年之家底,平白让我数万万汉民为她背负数亿两赔款;后又有庚子之祸,四万万赔款不但彻底动摇了清廷统治,更令民间徭役、赋税更重,民心逐渐思变。可以说这一场辛亥年兵乱看似突然,其实却是鞑子自毁根基早早埋下的祸患罢了,我等只需稍事推手便能摧毁它之腐朽统治!”

他见孙国安面上思考,当下继续说道:“南方诸省此时虽还安稳,却因乃是我党人苦心经营多年之地,如今北方之兵看似来势汹汹,武昌三镇乃至我湖北都要陷入不利的战事之中,实在却是不然。别看鞑子一直提议满汉不分家,实则却是对我汉人忌惮极深,尤其是如今天下新军九成却出自我汉家子弟,又值如今湖北兵起,老哥还以为那清廷如今可用的兵还有多少?”

他冷笑连连,却逐词逐句的细细为孙国安分析当前形势。

或许他有种种的不足,但是若论起对当今天下大势之掌握,凭借着他脑袋中所掌握的远远超过这个年代的信息量,他看得却是比任何人都要远得多!

只看一旁的孙国安便知道了,或许初时他的心中还有些分不清两边轻重,但是经他这么一分析,他反倒在一旁低头仔细品味起来了。

李汉看到有戏,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了下去,“你我都是行军打仗的武夫,咱们便简单一点从这军事上手说起吧。”

这调度室因为被他临时化作办公地点使用,因此却有他惯用的几幅地图使用!

他离开了座位,惊醒了正低头思考之中的孙国安,来到了其中一张巨大的全国地图前!

“老哥离开武昌有段时间了,兴许一些消息还不知道,无妨便有我为你解释一番。”

他从地图旁的板木上拿过指挥棒,宛若一个指挥家一般,手上的指挥棒轻轻滑动,停留在了地图上的一处。

那里正是广州地区!

“前段时间的广州将军凤山之死老哥还记得吧,哼,不是小弟妄言,南方本就是革命党的重点经营地区,孙黄二位先生苦心数载,虽然举义接连失败,但是却成功的将影响力扩及到了各省的新军、留学生之中,如今看似十分安定,却实则不过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罢了,党人正在四处奔走联系力量,正是为了一朝爆发,将革命的火种燃遍南方几省!”

孙国安点了点头,不过却皱眉道:“党人所能利用不过新军,湖北、陕西、湖南、江西、山西接连因新兵而乱之后,朝廷已经督促各地提督、巡抚收缴新军之武器,如此困境之下、缺枪少弹又消息不通,只怕南方想乱却也困难吧?”

不同于李汉,孙国安虽然有心在这场风云际会的大变局之中成就一番功名,只是,到底他在原清朝的新军之中任官多年,在他心中清廷的分量可是要比革命党重上不止一筹!

这一点仅仅从他无意识的话中,称呼满清为‘朝廷’而不是清廷便可见一般。

不过他这句话虽然说得是事实,但李汉却冷笑一声,反问道:“老哥当真是好记性,可还记得半月前我武昌如何乱起?”

有了这句话就行了,孙国安一停顿时面上一僵,不说话了。

武昌举义之时,新军何尝不是处于他口中所说的几种困境,甚至因为消息的提前走漏,危险可能还要更甚一些,如今不还是成为了天下革命党人心中的圣地,举义第一旗帜飘扬的地方。

“老哥既然心中还有担忧,罢了,如此易之便做主为你透露一个消息….不过,还望莫要私传到了清廷耳中才是!”

“哦?”

孙国安脸上微动,他知道李汉身在湖北,能够听到些什么风声很正常,当下心中微微好奇,脸上却是严肃的点了点头,“请老弟放心,老哥省得!”

言下便是保证不会让消息从他口中透露出去。

李汉点了点头,脑海中闪过那个人的模样,不过很快就被他否决了,他的事情绝对需要保密,当下只有自己跟李东来知道就行了,反正他还记得几桩不久后就要发生的事情,想要震慑孙国安却是分量足够了!

当下便挥舞着指挥棒从广州一处抬起,直接落在了代表上海的地方,开口道:“军政府前几天方才收到风声,不仅黄兴已经抵达武昌开始接管湖北军政府的指挥权了,那位正在国外的孙先生最近也快回国了。当然,我要讲得却不是这件事,最近有风声,同盟会已经准备了许久,即将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中的几处活动一番,据说他们已经说服了几位实业界的泰山北斗,有消息负责指挥的同盟会巨头陈其美,他的另一个身份想必你也有些耳闻吧?”

李汉到底对他不敢完全相信,因此话里却微微模糊了他知道的最近就要爆发的上海、浙江举义。不过即便他说得模棱两可,依旧足够震慑孙国安了。

他这话音落下之后,果见孙国安脸上顿时一变,虽然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隐了下去!

“什么?”

“莫非老哥还没看清楚吗?清廷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了,如今陕西牵扯了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之军,山西一乱清廷京畿之地防同虚构,我倒想看看紫禁城里的一帮宗贵们还能从哪里抽调兵力驻防!”

指挥棒在地图上连连划动,孙国安眼睛一动不动,随着他的指挥棒在地图上动来动去。

“信阳、南阳集结四万大军,麻城至滠口一线盘卧六万清军,黄州另有三万安徽、江苏、江西大军集结,湖北一省如今掌握天下清廷可用之兵,他要调兵防御京畿之地,要从哪里调兵?”

李汉声音突然高了几分喝道。

孙国安正听得认真,被他厉声一喝不自禁的便随着回答了出来,“从湖北…不湖北远水止不了近渴,应该从….从河南!”

他皱着眉眼睛却在河南的信阳、南阳两地转来转去,心中已经明白了李汉的意思了!

“不错!”

李汉收起指挥棒,面上笑意逐渐浓烈了起来,“我掌鄂中数万之军,清军南下当以武胜关、襄阳为战场,武胜关城高墙厚,一旦落入我之手中,我便可持此雄关阻挡清军南下十日。襄阳城高兵广、我于西线聚合半数雄兵,集中火力先行拿下一军,打掉清军士气,或可据雄城以守,他进我退,他退我进,他疲我打,他逃我追。十天,不,甚至只需要一半的时间,若我鄂中不求有功、一心只守,老哥,你可相信最先撑不住退兵的不会是我们,只有可能是清军!”

他早就算准了紫禁城的那帮觉罗们一定会从河南调兵拱卫京畿之地,自然有此自信。

“他进我退,他退我进,他疲我打,他逃我追。”

孙国安口中反复念叨着这一句,脸上表情阴沉不定,他乃是军伍出身,自然明白李汉若真实行这一听都未听过的战术,最先撑不住的必然不是他。李汉说得没错,山西一失紫禁城恐怕已经慌乱成了一团了,从河南调兵北上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今还没确定的也只是抽调多少士兵,从西线还是东线抽调、什么时间抽调罢了!

只是,他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天下十关之一的武胜关此时并不在他手中,李汉如何能够将它算计在其中呢?

不过他虽然疑惑却没着急询问,李汉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剩下的就等他有所表示了,当然,他还没等到一句话,一句他最想听到的话!

“老弟所说句句在理,老哥我心中也是知道,只是你可知我如今经常出入信阳,却并不为那王士珍所喜,何况我尚且不知道老弟之计划….”

他这话还没说完,变被李汉的一句话打断了,“我手上还有几处空缺,最近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任任职,老哥若不嫌弃,可来我鄂中与兄弟一同为革命效力。如今天下当值大变之局,战后我有心将手上之兵重新编练,或组建鄂中革命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其中省内荆州将军同襄阳驻防总司令尚有空缺,便是老弟我如今所兼之荆襄五府巡察使也要另让贤士….”

孙国安脸上一阵抽动,显然十分心动。良久方才开口苦笑了一句:“看来老弟心已不再此属,只是不知易之老弟何取?”

李汉摘下头上军帽,手上却是不断把玩着上面名师雕刻的军徽,眼中精光闪动,低声说了一句,“老哥可知那袁宫保何德何能能够再一次复出?莫要以为真是北边无将可用….”

孙国安被他突然一岔开话题,登时一阵摸不着头脑,不过也还是随着他的发问回答道:“还能有什么,还不是有洋人支持,他…..”

等等,洋人支持!!!!!

这个念头才一出现,短时间之内便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的反复回荡!

说起来,对于面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是他、便是武昌估计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他的出身跟能力。

如今孙国安虽说被赶出来武昌,但是到底是首义第一批民军标统,自然听说过不少有关他的轶闻。

至少便是现在,不少人都还没弄明白,他那装备了数万大军的军火是从哪里搞到的呢。

国内如今符合的就只有湖北军政府、清廷跟洋人三处,清廷第一个被排除、武昌对他也谈不上好感当然不会为他支付这么一笔巨额军火…

那么,剩下符合条件的便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了!

洋人!

答案已经很接近了,虽然不似他想的那般!

只不过,能够趁机借势、李汉又怎么会放弃呢,只见他轻笑了一声,“袁宫保有的,我如今也有…如今清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究竟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这鄂中军政府对我来说不要也罢….”

孙国安心中惊骇,眼睛却是精光闪动,仔细在他身上认真打量了一番,发现如今身着一身华丽将军军装的李汉浑身上下莫不尽显傲人之气,刺得他不得不微微眯起眼睛。

他的筹码足够了!

“干了?干了!”

既然从李汉口中得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答复,他当下心中便有了计较。

“哦?不知道老弟希望我做些什么?”

“很简单,我只需老哥为我应下来两件事。第一,军政府打听到了陈征手上似乎还有实力,只不过他看得比较严,我派出的人一直打不进去,我知道你肯定派人与陈征接触过,我要你在今明两天内掌握陈征手上的兵权!第二,为我聚集武胜关守军将领,护送我的一队人马混入武胜关内,我要武胜关!”

第316章 大动作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74章 紫禁城内(上)第593章 李大总统的算盘第529章 和谈(三)第537章 宣言第六百零八章第296章 何进续职第201章 下雨了第264章 重炮齐鸣第248章 赴宴第494章 尔虞我诈第42章 武昌起义第一枪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301章 劝进(上)第315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下)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76章 紫禁城内(下)第64章 捧杀第12章 离开第441章 湖南攻势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659章 应付第356章 巨大的收获(上)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87章 要变天了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49章 中和门阻敌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26章 密议(上)第34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1)第408章 盐政改革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533章 危机与机遇第344章 交锋(1)第639章 中俄之战5第380章 最后准备第409章 诉状与刺猬第206章 又一份不对等的提案第366章 蒋方震与忙碌的日子第22章 遭遇革命新军(中)第243章 局变(3)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543章 神秘来客第5章 招待第277章 谎言与合作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648章 反攻3第151章 恶战一家岭(3)第六百零八章第484章 远东准盟友(中)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406章 溥伟之死(上)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512章 日本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692章 重要2第250章 三路人马第547章 巨头碰面第343章 1912年开始的宰肥猪第360章 湖北变(下)第433章 输血第238章 谷城之战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382章 平藏与谈判第319章 袭击第670章 新德里风云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第65章 黄明堂第605章 日本妥协第644章 好坏消息第129章 落魄的骗子(中)第79章 发兵汉川第350章 空手套白狼第394章 巡检第431章 刺宋案第639章 中俄之战5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152章 恶战一家岭(4)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下)第638章 中俄之战4第376章 会第339章 成都战役(五)第591章 变局第238章 谷城之战第349章 铁路第737章 骂名我来当2第686章 借刀第五百九十五章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621章 日本第4章 方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