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紫禁城内(中)

坐在轿子内,奕劻皱眉思考着。

如果真要用四个字来形容现如今的大清国局势,那么除了‘多事之秋’外,恐怕再难找到更合适的形容词了!

什么叫做“多事之秋”?

这就是!前些时候因为‘铁路国有’引发的乱局还未平息,陕西入川清兵与同志军恶战与川东,自湖北入川新军方才刚过重庆,新任四川总督端方方才刚刚与朝廷上了函文,言及若要彻底平息川乱,至少还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四川的民变,甚至一度围占省垣,朝廷手忙脚乱的调兵遣将,尚未将这股革命的小火苗扑灭,不想湖北乱党又扯旗造反,而且从南边刚刚传过来的消息来看,局势明显不似那湖广总督瑞澄之前保证的那般——‘一切局势尽在掌握之中’。

过去那位万岁老佛爷还在的时候,这日子虽然难过了一些,不过有她这位掌舵人在,便是那孙文之流的乱党也闹腾不起来,谁知道她这一走啊,这大清国可就彻底变了味了。如今的大清国,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只要不是个白痴,就知道这大清国要完,可谁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完蛋了。

在他再三的催促之下,轿夫们纷纷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终于,没多久之后就来到了紫禁皇城的大清门外。

轿子在大清门外停住,早有宫里派出来的内侍、护卫在门前候着了,领头的内宫总管看见轿子过来,急忙领着小太监命侍卫抬着轿子靠上前去。

“奴才给庆王爷请安啦!”太监们跪下叩首。

“免了!”瞧见在这里候着的乃是新太后身边的红人啊,奕劻顿时心中一惊,能让这位主出来亲自等候,已是明白怕是真出事了。

赶忙上前一步给左右打了个颜色之后,顿时一众小太监还有侍卫都很有眼色的后退几步,或低头或者干脆将头扭到其他方向去了。

“崔公公可知太后午夜急招我等入宫所为何事啊?”

他身上走得急,却是没有带着银票之类的物件,不过那崔公公毕竟是内侍,寻常为了能够更快的掌握宫里的消息,奕劻没少往他在宫外的私宅送东西,而且这崔公公也算识相,知道隆裕太后手上没有实权,因此比起他的前辈李莲英,他对人可是要客气的多了!

虽然他不说这奕劻很快也就要知道事情了,不过这私下泄露宫内的消息却是大罪,那崔公公左右一看,发现没人注意之后,方才低声与他说道:“庆王爷还是快些脚步吧,太后跟众位大臣王爷们都在等着您那,具体事情奴家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半个时辰前电政总局那边派人送来一封加急电报,据说是武昌那边出了事情....”

他见那庆亲王奕劻注意再听,犹豫了一下,方才继续说道:“奴家...奴家听说,武昌新军反啦....听说已经攻下了武昌城....”

“什么?”

奕劻惊呼一声,声音之大,顿时引得大清门附近看守的禁军士兵都往这个方向看了过来。

‘新军‘作乱可不似其他势力,那可是朝廷花了大心思、费了老大一笔银子,效仿西方所练的精锐兵士,这要真乱起来了,再有其他省有样学样的,只怕又是一个‘天平天国’般得折腾,只剩下一口气吊着的大清国已经折腾不起了。

“来人,速速送王爷上朝....”

那崔公公在他大叫之时脸上也是微微一变,他毕竟没有李莲英那般得手段跟权力,何况在他那位前辈手上吃过亏的御史、大臣们可着实不少,在那位万岁老夫也归西之后,早就有不少的御史们想要拿宫内的事情说事了,还是小心、谨慎一些为妙,因此一见他惊呼失声,当下他便做主召唤侍卫抬来轿子,一众从大清门进去,穿过几道重重宫门,径直向大内行去。

轿子在太和殿前停下,那崔公公还要在大清门外候着,因此派了一个小太监给他领路。

奕劻下了轿子之后连忙整了整身上的袍服,领路的太监尖着嗓子在外喊道:“庆亲王奉旨觐见!”

已经年过花甲的奕劻身子微微有些打晃的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跪在殿前的台阶上,清了清嗓子,跟着喊道:“奴才奕劻,恭请圣安!”

“免了,都是自家人,甭罗嗦了,进来吧。”乾清殿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就有小太监喊道:“太后懿旨,宣庆亲王奕劻进殿!”

奕劻站起身,这时那守在乾清殿前手持钢刀身着黄马褂的御林军侍卫方才让过身子,许他进了殿去。

庆亲王奕劻的宅子乃是那乾隆爷年间巨臣和珅的老宅,离紫禁城有些距离,加上又已经上了年纪,难免脚程会慢一些,所以他来到的时候,这金銮殿内早已站满了人。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都反了...都反了去了!这帮狗奴才,他瑞澄不是亲口保证已经安下了湖北局势吗?第八镇呢?哪里去了?这帮该死的狗奴才,每年编练新军浪费了何止千万两银子,结果呢,就训练出了这么一帮子废物吗?新军现在都快成了乱党的集中营了,反了...都反了去了!”

奕劻才刚不如殿中,便听到了摄政王载沣怒骂的声音。

知道他是什么性子的奕劻多看了他一眼,这位摄政王在觉罗氏宗贵内的威望可不怎么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性子太软了,就连小恭王傅伟都敢因意见不同对他大吼,这几年大清国内多事,多少也是因为他载沣不是位强势的掌舵者。

帝位宝座之上空空如也,却是那小皇帝因为此时已经睡去了,左右太监原本要将他叫醒,不过那摄政王载沣毕竟是他生父,心中心痛与他,又加上太后也发了话,因此,便没有将他唤醒。奕劻方才要给那隆裕太后见礼,就被座上的那位挥了挥手,淡淡的道了一句“免了!”不过她这太后之位多少有些奕劻的功劳,因此又招左右为他堪了一座,方才不在做声去了。

可怜的看了一眼垂帘后神态学足了那位已经仙去的万岁老佛爷的那个中年旗人贵妇,奕劻叹了一口气,这几年来先是光绪爷莫名仙去,接着又是那位主也跟着走了,若不是他力主太后将那宣统帝溥仪归于她的名号之下,估计孤老寒宫将是他唯一的结局。这也是为什麽这些年来,这个女人对他百般恩宠的原因。他方才退到了群臣之中,身边就有与他相交好的几人悄然拉近了距离,为他解释起了情况来。

第541章 过渡内阁(中)第11章 误会与陆家援兵(下)第650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1第309章 战重庆(下)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164章 棋局第11章 误会与陆家援兵(下)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48章 炮八标据守中和门第100章 新兵第98章 盐业(3)第535章 进京第318章 目标汉阳第645章 南北第301章 劝进(上)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677章 安静的远东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308章 战重庆(上)第233章 战起(2)第301章 劝进(上)第457章 谈判之前第六百一十章第720章 递交战书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714章 不宣而战6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538章 巨头北上第577章 青岛之战(1)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631章 日本在行动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五百六十一章第572章 山东危机(4)第465章 芜湖陷落第243章 局变(3)第129章 落魄的骗子(中)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344章 交锋(1)第228章 暗夜偷袭第237章 逃第372章 应对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199章 刘伟元来访第230章 强攻均州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六百三十二章第532章 应对(下)第164章 棋局第73章 有人惦记第393章 共和党党魁第708章 将战第452章 大战(九)第237章 逃第676章 昂首走进1917年第63章 武昌城内战事结束第53章 伏击瑞澄第179章 招募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201章 下雨了第526章 归降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99章 盐业(4)第730章 这是最好的时代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552章 海军之春第591章 变局第494章 尔虞我诈第678章 文化运动第188章 血书残卷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201章 下雨了第674章 刹不住的马车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177章 中国之声第269章 情报司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358章 湖北变(上)第263章 伏击李纯第644章 好坏消息第五百九十二章第196章 ‘中国之声’定刊第415章 西巡第275章 重九举义与撒网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425章 政局乱象第447章 大战(四)第319章 袭击第646章 反攻1第171章 河口之变(上)第535章 进京第435章 自导自演第226章 密议(上)第411章 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