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欢度中秋

晁勇原本没打算大规模的开发烈酒,他已询问过宋朝历年的酒榷,每年宋朝可以从酒上收入一千万贯左右,也是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提供最好的体验但是宋朝畅销的却是低浓度酒,如果推行高浓度酒的话,喝惯了低浓度酒的人未必就能一下接受,武松、李逵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是多数。

即使烈酒可以代替低浓度的酒,世人饮酒的量也会大幅减少。武松以前能吃几十碗,但换成烈酒,也不过就是几碗的量。

数量减少,朝廷收入恐怕也会跟着减少。而且蒸馏酒消耗的酒水很多,酒价却不可能涨相应的倍数。世间最多的还是穷人,最便宜的酒一斤不过十几文,最好的酒也不过一斤几百文。

一斤酒几百文便把多数人都阻挡到门外了,而且最容易改口吃烈酒的人必然还是穷苦人为主,养尊处优的财主多半不会喜欢辛辣的烈酒。

受众决定了烈酒无法卖出高价,所以晁勇也就罢了大规模开发烈酒的想法了。

不过许贯忠却指出了烈酒更好的消费群体,那就是辽国、金国人,北方苦寒,人们吃酒不光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御寒。虽然科学证明喝酒无法御寒,但是即使到了后世,人们在寒冷的时候还是习惯喝一口烈酒。

辽国人会酿酒,金国人得了辽国工匠,自然也会酿酒。他们只从中原进口少量的名贵酒,因为他们酿的酒和中原的酒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烈酒却不同,酒精含量更高,口味也更加辛辣,毫无疑问,烈酒一出,辽国和金国自己酿造的酒都会失去竞争力。

烈酒也有望和茶、丝绸一样成为大梁的出口利器,为大梁换回大梁的钱财。而且不会资敌,只会伤敌。

次日,晁勇便让工匠开始赶制蒸馏器,又在城外选了一个庄园做烈酒坊,负责守卫的不光有正军,还有时迁麾下的暗探。所有相关人等可以圈养的都圈养起来,不能圈养的也下了禁口令,一旦走漏消息,便是死罪。

内酒坊原本在城中,但是蒸馏酒需要用火。要大量售卖烈酒,可想而知,要排放多少烟尘,所以晁勇把烈酒坊设到了城外。

为了减少东京城的污染,晁勇提议所有大量消耗石炭柴火的作坊都搬到城外。这个建议已经通过,不过各部还在考察中,既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还要设在东京城的下风口,免得刮风把污染物都吹到东京来。

朝中掌权的官员对自己的性命都十分爱护。先前是没有这个概念,晁勇一提出来,所有人便都积极响应。商户搬迁的成本却是不在他们考量范围。

这个律令早已在城中传开,晁勇自然不会公然违反朝廷律令。虽然这天下名义上都是晁家的。

在城外忙乎了一天,傍晚时分,晁勇才往太子宫而来,远远便看见李逵在门口台阶上坐着。

李逵看到太子一行人回宫。便腾地站起来,跑了过来。

太子亲兵也都是梁山老人,知道李逵性情。也没敢自讨苦吃,去阻拦李逵。

晁勇看李逵跑到跟前,笑道:“你在这里作甚”

李逵笑道:“俺来讨些酒吃,午时俺就来了,门口的亲兵说你大早就出宫了。他们也不知你去了哪里,俺只好在门口等着。”

晁勇笑道:“我去张罗建烈酒坊了,你要酒传话进去就是,何必在这里等候。”

李逵瞪着眼,道:“俺让亲兵去传话了,里面的太监说只有太子赏赐,没有人上门讨要的先例,他们不敢做主。”

虽然说的是不敢做主,但却是拒绝了。大梁的太监虽然不能再干涉宫外的事情,但他们伺候的是皇家,难免有些傲气。再者确实也没有人上门讨要,武松等人也都喜欢烈酒,也不是不敢开口,但是绝不会第二日便专程上门来讨要。

晁勇也不能说宫中的人做错了,笑道:“前日蒸的酒也没多少了,不然我就让人给你们都送上门去了。你随我进宫吧,我让人把剩下的酒都给你送回去,明日烈酒坊就该有出产了,到时我再送其他人。”

李逵闻言,马上喜道:“不用他们送,俺跟你进去搬了就是。”

晁勇领着李逵进到太子宫,让人把昨日喝剩下的烈酒都搬来给了李逵,又让两个亲兵护送李逵回去,免得李逵路上便吃醉闹事,被开封府抓了。

如今东京街头敢闹事的人还真没有,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触犯了律条,一律镣铐加身带回去。官员自己不顾体面,开封府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

有嫉恶如仇的大梁皇帝和太子撑腰,开封府没有任何顾忌,百姓也不怕权贵报复。

烈酒坊蒸馏酒也要用酿好的酒来做,不过今年兵荒马乱,寿州的贡米被地方官民盗了许多,皇宫酿的内酒也少了许多。晁盖只拨给晁勇一万斤内酒,让他蒸馏。

烈酒坊要大量高价出售,自然不能从市面上买酒。晁盖尝过烈酒后,也喜欢上了烈酒,当即把内酒坊全部拨到了烈酒坊,晁勇便让他们开始大量酿酒,原料自然不可能是寿州的糯米,不过这些酒要酿好也不是一日之功。

宋朝时,天下名酒数不胜数,但是最有名的酒还是出自东京。而公认的天下第一酒则是皇宫的内酒,皇宫设有专门酿酒机构内酒坊和法酒库。

内酒坊所酿内酒,其造法源于河中之蒲州。还是柴世宗时破河中,得的酿酒法子。北宋建国后,也沿用这个法子,然后又做了不少改进,酿的酒也越来越好,这才有了“天下第一酒”的美称。

北宋时内酒的产量便逐年增加,内酒坊造酒用的米,宋初只用糯米八百石,真宗时增为三千石,仁宗时达八万石。

内酒坊不但技术不断改良,便是原料也是精益求精,经过几代比对。发现淮南路寿州的糯米酿酒最佳。从此以后,酿造内酒的糯米便全部是寿州进贡。

一万斤内酒最后只蒸馏出一千多斤酒来,晁勇让人往城中众将府上各送了十斤,太子宫留了三百斤,剩下的都送到了皇宫中,赏赐哪些文官就由晁盖做主了。

转眼即是中秋佳节,大梁这一天也是普国同庆,富贵人家装饰自己的亭台楼阁准备赏月,普通百姓则到酒楼抢一个位置玩月。这一日城中大小酒楼都会重新装扮门前彩楼,用崭新的丝绸挽花装扮彩楼。

大清早靠窗的位置便坐满了客人。这些人都是为了等到晚上靠着窗户赏月,他们一日都会在酒楼度过,否则一旦走开,便会有人抢了这靠窗的位置。晚上的酒都要提前要下,否则到的午时,新酒便会都卖完,酒楼卖酒的望子也只能撤下来。

年年中秋都是如此,各酒楼都会多酿一些酒,但是产量的增长总是满足不了城中百万人的需求。

概因十几度的酒可以说是男女皆宜。这一日更是全城狂欢的日子。

在酒楼坐一日也并不会无趣,为了吸引酒客,酒楼整日都是鼓乐喧天。还有不少“赶趁”的人伺候,吹箫、弹阮、歌唱、散耍。只为博酒客一笑,讨些赏钱,经常有市民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去酒楼“赶趁”这条路。

这些“赶趁”的人和酒楼则是互相促进。酒楼并不会驱赶这些“赶趁”的人。

鲁智深当年在渭州遇到的金翠莲便是走投无路,只能去酒店“赶趁”,赚钱过活。

烈酒坊的酒还是没赶上这个佳节。为了再造一个天下第一酒的品牌,晁勇决定保证他的纯正血统。而且从市面上大量买酒,也容易被有心人看出端倪来。

晁勇也给烈酒取了一个名字,唤作“好汉酒”。既说明酒的烈性,只有好汉才能吃的这酒,也不无缅怀梁山时代的意味。

北宋的榷酒制度大抵有三种形式:一是四京和四川、贵州、两广、福建等地实行榷曲制,即允许民间酿造而对“曲”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二是对上述地区以外的各路、府、州、军实行“官酤”,即在榷曲的基础上实行官酿专卖。三是对人口不甚密集、产销量不大的地区,实行“官监酒务”或“买扑”。

宋朝的榷酒制度可以说是灵活运用,既能保证朝廷的收入,又不会浪费太多人力。销售最好的地方,便控制酒曲,如果要官酿专卖的话,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朝廷酿酒的人数会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销售一般的地方,朝廷则直接酿好酒以后专卖。销售差的地方,朝廷也不浪费人力,直接承包给商人。

这一日太子宫也是张灯结彩,而且还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五百宫女准备在金明池为东京臣民表演踏歌。

从宋朝时开始,这一项目便是由皇宫中的宫女表演,但是到了大梁,晁盖做了皇帝,皇宫中只留了几十个宫女伺候何氏。其余人都送到了太子宫,因此这个任务也就转移到太子宫了。

这一日,百官也不用上朝。

晁勇早早便带着所有嫔妃往皇宫而来,扈三娘带着嫔妃到后宫拜见何氏,晁勇则在前面和百官宴饮。

晁盖原本也是生性豪奢之人,但是当了皇帝之后,便被财政压力压得不得不提倡起节俭来。这一点和多数开国皇帝一样,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百废待兴,开国皇帝不得不以身作则。

大梁免去农税和所有徭役更让国库压力大增,因此晁盖主动缩减皇宫用度,把所有宫女和太监都送给晁勇,原本是想让晁勇从中挑选一些合意的留下,剩余的遣散。他不好女色,晁家开枝散叶的任务便只能交给晁勇了。

但是没想到晁勇弄出了一个票号,不但解决了太子宫的用度,还有很大的结余。现在皇宫的用度也不再用国库的钱,而是从皇家票号的盈利提取。

太子宫不用国库的钱,晁盖也就不好再管太子宫的事情了,只能任由晁勇把几千宫女和太监都留在太子宫。

只要不贪不占,晁盖并不反对官员奢侈。宋朝世风奢靡,七十二家正店的酒器都是银器,城中百姓也习惯寅吃卯粮,这也是宋朝商业发达的原因之一。

大梁刚刚改朝换代。晁盖也改变不了这个风气,更无意改变。众人拼着性命跟随他打下江山,正是为了享受富贵,他也不好不让众人享受,因此对晁勇的奢靡生活也不管不问,算是对众人表明态度。

不过皇宫中的用度却是很节俭的,晁勇发明的圆桌、托盘便都被引入到皇宫中来。

宴殿中早早的便摆了许多张圆桌,谁和谁一桌,哪一桌靠前,光是排列座位便让负责宴席的官员白了头。

晁勇自然是和武将一桌。众人落座,李逵便道:“今天吃的可是好汉酒吃过好汉酒以后,再吃其他酒,嘴里能淡出鸟来。”

武松也道:“铁牛说的不错,喝了好汉酒以后,再喝其他酒便觉寡淡如水,难以下咽了。”

晁勇笑道:“第一批产的好汉酒我送了五百斤到皇宫,如果皇上没有赏赐完的话,今天的宴饮。应该会有好汉酒。”

李逵摇头道:“这许多人,几百斤酒怎么能够。下次再有新酒,多给俺一些。”

晁勇奇道:“前几日刚刚送了你十斤酒,不会都没有了吧”

李逵挠着脑袋道:“每天吃些。昨日就吃完了。”

晁勇送众人酒不过五日,算来李逵却是每日吃酒超过两斤。晁勇那日请他们吃酒,武松、李逵等人都是两斤多便吃醉了。

晁勇瞪着李逵道:“你不是每日烂醉吧”

李逵拍着胸脯道:“怎么会,俺只是每顿吃一斤多好汉酒下饭。不然那十斤酒早吃完了。现在吃个两三斤酒,一定吃不醉,俺还想着今日看看俺能吃多少好汉酒了。”

一顿吃一斤多酒下饭。众人也都被李逵的豪言惊住了。

晁勇愣了愣,盯着李逵,道:“从今往后,不准每日吃酒,独自在家吃酒不能超过半斤,也不能每日找人宴饮。”

李逵张口欲言,触到晁勇严厉的眼神,只好又闭上嘴巴。

“好汉也禁不起你那般吃法。我们一起拼着性命打下江山,眼看天下一统,正要一起享受富贵。你那般暴饮暴食,用不了几年身体就受不了。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还要一起吃酒,我不想少了谁。”

众人听得太子这般说,也都是暗暗感动。

李逵这厮却煞风景的讨价还价道:“俺的身体比牛都壮,要不然俺每天吃半斤”

晁勇瞪了李逵一眼,道:“隔一天吃半斤,或者每天吃四两,你自己选。如果你管不住自己,我派一个人盯着你。”

李逵一听,忙摆手道:“不用盯着俺,俺每天吃四两便是,没有酒,吃饭都不香。”

晁盖驾到后,随口说了几句,便宣布宴席开始,一道道精美的宫廷菜便端上来。

其中也有一些中秋特色菜,如橙酿蟹,也有叫蟹酿橙的。把黄熟带枝的大橙子,截顶,去瓤,只留下少许汁液,再将蟹黄、蟹油、蟹肉放在橙子里,仍用截去的带枝的橙顶盖住原截处,放入小甑内,用酒、醋、水蒸熟后,用醋和盐拌着吃。

橙子、新酒都是中秋时分刚刚有的,螃蟹也是最肥美的时候,橙酿蟹便是把三者融合于一起,一道菜就可以让人把新酒、香橙、螃蟹的味道全部尝到。

宫中宴席散了后,晁盖便带着百官往城西金明池而来。

金明池也已是张灯结彩,一派祥庆气象。

皇上带着百官往临水殿继续宴饮,准备玩月。

这次却是没了大鱼大肉,若是还有胃口的人,便吃宫饼。

此时皇宫里吃的是宫饼,民间则叫做小饼、月团,这些中秋节特制的饼类又被称为“荷叶”、“金花”、“芙蓉”等,制作方法非常精巧,其实也就是后世的月饼。

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和后世的月饼馅基本一样。

时人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还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先画在纸上,再粘贴在饼面上,后来,直接用模子压制在月饼上。

宫饼更是御厨精心制作,不但味道可口,便是上面的图案都活灵活现,大家所绘的图案经由巧匠制作的模子和熟悉火候的御厨,完美的呈现在宫饼上。

喝的则是玩月羹,以桂圆、莲子、藕粉等为原料,精心烹制而成。

天色稍黑,金明池中的万盏华灯便一亮,把金明池照的通明。

华灯一亮,池中心平台上便开始了歌舞。

金明池东岸早已是人头攒动,出城来金明池的百姓主要目的就是看这宫廷踏歌,赏月反倒是其次。

不喜欢拥挤和想赏月的人都呆在城中,没钱的去酒楼,有钱的则在自家楼阁,望月对酌,享一份悠闲。。。

wWW◆ тTk дn◆ co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梁权利第二十九章 董平归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捉关胜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头市初战第十九章 入伙梁山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五百零三章 完颜宗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花荣神射第一百三十三章 房中术第四百一十四章 仁礼来攻第二百九十五章 赐你妃子第五百零八章 蒙古各部第二百九十八章 马军到达(为“风@传人”加更)第一百零四章 截杀武松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将王焕第二百九十四章 文人弱点第三十五章 情挑三娘第二百一十一章 诱卢俊义第七章 阮氏三雄(下)第一百零六章 拔树为梯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连败第五百二十四章 东征日本(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晁盖亲征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头市初战第四百三十四章 轻取盐州第三十四章 官逼民反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四百四十章 火马袭营第一百六十六章 梁山军威第三百一十八章 方腊身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扑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战第二百二十章 卢俊义大战史文恭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军凯旋第三十九章 亲兵选拔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军火并第二百三十六章 谁是猎人第五十五章扬名天下(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庆功大典第四百六十四章 东京新军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东征日本(三)第二百零七章 浪子燕青第二百八十六章 盲目方腊第三百六十三章 东京民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屎还是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湖恩怨第三百八十八章 太子野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刺杀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拳之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燕青会师师第四百九十八章 辽国变故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四百六十八章 追思第七十六章 收混江龙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严第三百四十九章 双枪董平第一百四十二章 没羽箭张清第一百七十五章 拼命三郎第四百二十七章 断臂求生第三百二十八章 宫中女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西夏亡第一百四十六章 张清赌斗第二百五十二章 活捉高俅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军会聚第一百五十章 急先锋索超第四百一十五章 仁礼用兵第九十章 李逵寻母第一百六十一章 花荣对宣赞(继续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九章 照妖镜第五百一十章 蛮部处理第三十三章 捉扈三娘第二百一十五章 铁臂膀蔡福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军第九十九章 菜园子张青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九十一章 梁山印象第一百五十一章 急先锋对霹雳火,第三百三十九章 汉人脊梁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领兵第三百零四章 神机军师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爱第一百二十一章 宋江臭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捉李乾顺第六十章 夜袭呼延第五百二十七章 晁氏天下(大结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曾长者第四百七十二章 欢度中秋第八十八章 天下大势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梁山军规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难第一百四十二章 没羽箭张清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俅生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军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娘送妾第一百三十七章 晁盖亲征第二百九十二章 进宫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凶残第七十八章 没遮拦穆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