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学开讲

中秋之后,晁勇便往太学开始讲授数学。

王安石变法后,将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

外舍生,每月考核“行”、“艺”。所谓“行”主要便是指遵法守纪的品行,“艺”则是每月由学官出题考试的成绩,也可以说是学校内部考试的成绩。各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记为学分,连同品行表现按月登记。到季度末进行检查,学分积累较多又没有严重违犯纪律的学生可以获得“季选”季度评定资格。到年终,综合学生的季选,选出积累学分最多的一百人,予以“校定”年度评定。相对学校每月举行的考试,朝廷每年也会派官员到太学出题考外舍生一次,称为“公试”。公试成绩列第一、第二等并获得校定者,可升入内舍。

内舍生同样每月考核“行”“艺”,每季进行“季选”,但是每年“校定”的人数只有三十人,分为“优”“平”两等。“公试”的时间则是两年一次,成绩分为“优”、“平”“否”三等。

如果公试优等、校定亦获优等者,即可升为“上舍上等”,立即释褐授官,称之为“两优释褐”;如果公试成绩与校定一优一平者,即可升为“上舍中等”,继续学习,待科举时,不用解试及省试,可以直接参加殿试;如果公试成绩和校定均为平等或者一优一否,即可升为“上舍下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只免解试,参加省试。如果一平一否,显然就无法升到上舍了。

王安石最初设立三舍法便是想用升学考试代替科举,综合平时多次成绩要比依照一次科举的成绩选士更加稳妥。但是王安石并没能推广开来,只是在太学中实施了三舍法。

到了赵佶当政。赵佶才真正把三舍法在全国推广开来,一度用三舍法取代了科举制度。但是到了宣和三年便又罢了全天下三舍法,恢复科举,只有太学可以继续用三舍法。因此才有天下士子云集东京的事情。

三舍法实施中也出现了许多弊病,免试入学者多为官宦子弟,而且学校的考试中也容易出现作弊情形。还有一些优秀的士子却是没有入学,对统治者来说,野无遗贤才是他们的目标。虽然很多贤人进了朝廷,也会被他们赶出去。

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大梁也延用了宋朝的科举制度,只有太学可以通过三舍法直接任官和参加科举。

不过能通过三舍法直接出仕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太学外舍生有两千,内舍生不过三百,上舍生一百人。

两千四百人又分作八十斋,每斋三十人。每斋设斋长、斋谕各一人,都是由学生充当,其实也就是现代的班干部。

晁勇为了这次开讲,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但事先温顾了自己编写的数学,还特意准备了教学用的工具。

太学并没出动太多师生迎接太子。只是太学的长官率着几个官员在门口迎接太子。这也是晁勇的要求,为了科举的顺利进行,他狠狠处置了领头闹事的太学生陈东,可以想到太学的多数学生对他并不会太友好。他也不想劳师动众,激化矛盾。

在太学长官的陪同下,晁勇来到一个大堂时,里面已经坐满了自愿听讲的学生。前面还有一些闻风赶来的官员,也不知道他们是来学习,还是来向太子献媚的。没有了座位。过道中都站满了人,足有数百人,大堂门口还站了一些人。

晁勇对太学长官笑道:“太学的学生比我想象的要好学一些。”

太学长官暗暗擦了一把冷汗,道:“学生越多,越不容易教学,总有人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太子要有准备。”

晁勇对文人严厉的名声早已传遍大梁士林,因此太学长官对太子要来太学讲学的事情也是十分头疼,只是他也不敢阻止晁勇。而且他也清楚陈东在太学的名望,看到周围许多人不善的眼神,他就知道其中很多人一定是想为陈东报仇,故意来刁难太子的。

太子的杀伐果断也让众人不敢对太子言辞不善,但是他们却可以寻找太子教学的错误,从而打击太子。

虽然这对以武力著称的太子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但是如果太子因此恼羞成怒的话,说不定他都会受到牵连。但是他也不知道哪些学生会发难,也无从防备,只能事先提醒太子,表明自己是无辜的。

晁勇对此也有些思想准备,笑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才是求学的态度。”

走到大堂中间,晁勇便停下脚步,后面的亲兵则把印刷好的书本分发给堂中所有人,还有几个亲兵抬着黑板往前面而去。

“叮叮当当”

一阵清脆的响声过后,亲兵便在墙上订好了几个铁钉,然后把黑板挂到了墙上,确定黑板的牢固性以后,石勇才带着亲兵撤出去。

太学的一众师生看到墙上挂了一面乌黑的木板,不由都皱着眉头思索起这黑板的用途来。

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晁勇走到黑板前,对众人点点头道:“我今天要教授你们的是数学,和算术有些共同之处,却又不尽相同。孰优孰劣,你们慢慢品悟吧。我先教授你们数字,这也是数学最基本的东西。”

说着晁勇拿出让匠人做的粉笔,他不知道这和后世的粉笔一样不一样,但是使用效果却是一样的。

看着一个个白色的数字出现在黑板上,大堂中的人也都知道了黑板的用途,不由纷纷发出惊叹声。

手中书本上的数学好坏还不知道,但是这黑板和粉笔却是教学的好东西,有了这两样东西,教学无疑会更方便,而且可以降低学子的门槛。只要在黑板上书写了教授的内容,没有书本的学子也可以学习。而且相比过去的教学,在黑板上书写教授的内容,也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太学的师生学习能力比太子宫的宫女太监强了许多。晁勇教授的进度也快了许多。

其实数学中并没太多新的东西,历代算术书都已总结出了许多的规则。

一堂课下来,师生发现太子只是引入了一种新的数字和加减符号,有博闻广记的人也认出这些数字是来自西方。不过一众师生也发现使用这些数字和符号可以更加简便。

书本也和传统的有一些不同,过去的书本都是竖着排列的,而太子编写的书却是横着排列,而且使用了一些符号断句。

横竖排列只是习惯问题,符号断句却让众人都感觉到了便利。最让众人难以接受的是,书本用语都是大白话,这让他们想到了市井间那些贩夫走卒。

有一个士子翻到后面发现全书都是用白话文写成以后。便起身道:“市井间的话本都用文言语汇,太子这本书却全文都是市井白话,有辱斯文,学生斗胆请太子重新编写此书。”

有几个和陈东相好的士子也马上起身附和。

晁勇一直等着他们出来找茬,倒是没想到他们找了这么一个事情出来,当下笑道:“我读书不多,只能识字写字,却是写不来你们擅长的文章。数学这门学问,我不光要在天下学府传授。还要给市井百姓传授。曲高和寡、有教无类,你们好好思考一下吧。想要听的就坐下听,不想听的就转身出去。放心,绝不会有人因此报复你们。”

几人想了想。还真有两人走了出去,其余人也不知是想继续找茬,还是想听讲,居然都坐下了。

快近午时。晁勇才结束了第一日的教授,在太学长官的热情邀请下,在太学用了午饭。下午并没继续传授数学,而是在太学参观了半日,也让师生们消化新学的东西。

一连教授了几日,听讲的师生并没减少,反而有不少师生慕名而来,每天大堂听讲的师生都是满满的。

晁勇带来的黑板、粉笔、黑板擦不但在太学推广开,而且以飞快的速度向天下传播。

邸报还刊登了一篇文章吹捧这三样东西对学问传承的推动作用,数学虽然也受到一些士人的好评,但是并没多少人觉得数学有多重要,在他们看来数学也不过就是太子把算术改头换面,远远不能和圣人创立的学问相提并论。

晁勇在太学开讲第三日,市面上便开始出售小黑板和粉笔。这些粉笔的原料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却都能写出白字了。

购买者多为家境一般的士子,对他们来说笔墨纸张并不便宜,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们的笔墨纸张只能用于一些正式的功课,平时大量的联系都是用沙盘来完成。

其实沙盘和黑板并没太大的区别,但是满城都在说太子的发明,他们也难免随大流。倒是让城中脑筋活的商贩小赚一笔。

时迁也每日向晁勇汇报着城中士民的评价,得知数学的地位还是远远低于那些经义后,便决定抛出另一门学问。

这日,晁勇讲完数学后,便对众人道:“我还编写了一本书叫物理,旨在揭示世间万物的规律。午后,我会在开宝寺铁塔做一些实验,有兴趣的可以一同去。”

说完,便宣布下课。

所有人起身恭送太子,三十来岁的太学学正紧紧跟在晁勇身后,往太学食堂而来。

说来这个学正也是历史名人,他就是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

秦桧也是宋朝进士出身,开始授密州教授,后来又中了词学兼茂科,又授为太学学正。这厮看到太子来听讲后,便挖空心思讨好晁勇。

不但听讲认真,回去也是认真复习,甚至还举一反三,揣摩后面的内容,抓到机会便向晁勇讨教,显示他对太子所讲学问的认真。

晁勇初听得秦桧名字时,恨不得一拳便把秦桧砸翻在地,但是看到秦桧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也只能忍了下来。不过他对这位害死岳飞的奸臣也是恨之入骨,当天回去便让时迁搜集秦桧的过往,想要看看秦桧可有做错什么事情,他好发难。

只是没想到秦桧的历史居然很干净,这或许和秦桧之前都是在学校任职。没有实权有关系,总之晁勇没有找到秦桧的罪证。反而搜集到一些对秦桧有利的评价,好学勤勉,不然也不会两次中举了。

拿不到秦桧罪证,晁勇也不好对秦桧治罪,毕竟他也不能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处死秦桧,而且改朝换代后,那些事情也已经不可能发生了。

就像他重用了张邦昌、李邦彦等人一样,在没有可用之人时,这些投降派往往是最好用的人。

而且不得不说。秦桧对数学的学习很上心,晁勇注意到秦桧以后,便决定让秦桧以后代他传播数学。

他不会在太学一直讲学下去,只要讲完一遍,他就会把继续传授的任务交给秦桧。秦桧是太学学正,学的又好,无论从身份还是从知识上,都可以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晁勇在课余时间,也会给秦桧一些时间。而秦桧也会完全利用这些时间,片刻都不会浪费,即使没有问题,也会制造一些问题出来。

不过几日。秦桧便成了太子的忠实狗腿子。

为了方便太学师生,太学中也兴办了食堂,朝廷对太学的学生还有补助,每月一千文。朝廷还会为从外地选拔而来的贫苦学子提供住宿。

可以说朝廷给太学的学子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为的便是这些学子专心求学,学成以后报效朝廷。这些也基本都是延续的宋朝政策。

太学食堂的食物相比城中的一些酒楼也并不逊色,甚至有一些菜是名满全城的。

著名的“太学馒头”。就是太学食堂所作,后来得到宋仁宗的赞扬,声名远扬,城中的商人高价把做法买去,在城中仍旧打着太学馒头的名号卖。

此时的馒头其实是后世的包子,武大郎卖的炊饼才是现代的馒头。

太学馒头便是肉馅的包子,味道鲜美。有一次,宋仁宗赵祯来太学巡视,当天太学吃的便是馒头。

宋仁宗吃过馒头后,当即大赞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皇帝的金口玉言评价,当即让太学馒头在东京传开,吸引了商人购买做法,让太学馒头成为东京城有名的小吃。

在太学食堂吃过午饭,小歇片刻,晁勇便在太学师生的簇拥下往开宝寺而来。

不少城中百姓看到太子领着太学的师生上街,也满怀好奇的跟在后面,搞得声势越来越大。

到的开宝寺时,后面已经跟了几千人,吓得开宝寺知客僧差一点就要关门谢客了。

晁勇没有理会赶来迎接的寺庙主持之流,而是带着众人往寺中铁塔而来。

开宝寺铁塔并不是真的由铁铸成,而是一座砖塔,只是因为表面铺的琉璃是铁褐色,看上去便仿佛铁塔一般,因此被人们唤作铁塔。

塔高一百八十尺,共十三层,每一层都是等边八角形。

开宝寺铁塔闻名,并不是因为现在的琉璃塔出名,而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典故。当年开宝寺塔初建时并不是琉璃塔,而是一座木塔。

最初的开宝寺木塔由宋朝名匠喻浩督造,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天宫奉安佛舍利,历时八年才竣工落成。

木塔初成时,城中官民便发现木塔不是直直的,而是朝西北倾斜,喻浩是天下有名的大匠,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他是没有设计好。于是便好奇的问其原因,喻浩便说:“京师地平无山,多西北风,吹之不过百年便正了。”

此塔极其伟丽,在东京诸塔中最高,且制度甚精。其土木之宏伟,金碧之炳耀,都是从未有过的,因此被赞为“天下之冠”。

可惜喻浩设计建造的这座华美绝伦的木塔仅存世五十六年,就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六月遭雷击而焚毁了。

那时木塔已经被西北风吹正了,天下人还都好奇木塔继续吹下去,会不会向东南倾斜时。因为喻浩被誉为“再世鲁班”,还著有木经三卷,是宋朝重要的建筑学专著,所以人们都觉得喻浩不会简单的只想到了几十年的问题,或许木塔吹正后,还有抵御西北风,不使之向东南倾斜的布置。但是一把大火却让这个答案永远无法揭晓了

五年后,宋仁宗才下诏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这座铁色琉璃砖塔,同样是建成时先向西北方向倾斜,然后在西北风的日夜吹拂下,慢慢变正,此时已经有些向东南倾斜了,不过不仔细观察并看不出来。

虽然后来的匠人仿造了喻浩的设计,但是他们却没喻浩的本事,建不出三百六十尺的塔来,只好把原来的高度缩水一半,建了一个一百八十尺的铁塔出来。

很多慕名而来的人看的并不是眼前的铁塔,而是追忆着那位再世鲁班喻浩。。。

:感谢书友“909040591”“花随影逝”打赏,好久没见打赏了,让打赏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第二十五章 劫掠郓城第五百零二章 兵逼金军第一百七十章 英雄大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现第四百四十三章 卢俊义招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照妖镜第一百七十三章 开心一天第五十五章扬名天下(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盘大棋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计第二百六十八章 掩杀十里第四百六十六章 抢钱票号第八十二章 憨直李逵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取雄州第八十六章 樊瑞入伙第四百四十八章 折家将第一百零四章 截杀武松第四百九十章 邕州内外第二百九十三章 逼降百官第二百四十九章 棋逢对手第九十六章 第一次交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军营第七十一章 说降黄信第三百一十二章 韩世忠第三百三十五章 冲动的惩罚第四百五十九章 田虎应对第四百三十四章 轻取盐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猛将如云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马军到达(为“风@传人”加更)第一百九十章 鹰犬王黼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凶残第三百九十四章 捉李乾顺第四百六十六章 抢钱票号第四百五十章 忠义叶清第三百六十章 许贯忠第二百三十一章 僧道受死第一百一十三 武松过三关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节度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厮扑第一百五十章 急先锋索超第二十七章 董平激将第四百零六章 反复无常第三百二十九章 设计衣服第四百九十六章 息武兴学第三百五十五章 辽将心思第四百一十三章 武将阶官第三百三十章 大梁数字第一百九十一章 晁勇受伤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来太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屎还是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阵容第四百三十九章 紧急军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征服准备第四百三十七章 部落危机第二百八十七章 闹海龙驹第三百一十六章 宋朝七贼第三百四十七章 轰杀辽将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步一杀第一百九十七章 曾长者第二十八章 活捉董平第二百四十七章 林冲之怒第三百六十七章 票号利国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军第九十一章 梁山印象第二百九十五章 赐你妃子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出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军西进第四百四十九章 飞石琼英第三百六十八章 运气赌坊第一百六十一章 花荣对宣赞(继续求月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赵良嗣第一百三十章 半路杀出第七十章 秦明入伙第三百零六章 君子一言第三百一十九章 晁勇回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拳之威第九十二章 阴沟翻船第七十八章 没遮拦穆弘第二百九十三章 逼降百官第五百零九章 骑兵会战第四百五十五章 双飞石第五百二十六章 东征日本(五)第六十章 夜袭呼延第五百零六章 三国国界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俅生死第十五章 路遇时迁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厮扑第一百零九章 行者武松第二百七十五章 抵抗者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二百三十五章 诱史文恭第三百零六章 君子一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的名义第一百一十八章 忍辱宋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百花之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部落危机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赏赐第四百八十章 大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