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

听了张春华的话,只见八名青少中,已经有两人脸色纠结,一人看起来十七八、另一人才十三四的样子。

捧着楚王的礼盒站了一会儿之后,稍长者一咬牙说道:“叔父,我也觉得这位大人说的有理……大王,祎未能赶上黾县的县试,是否能异地报名?”

“祎……你叫费祎?”白图眼前一亮,不过却装作没事儿的问道,毕竟费祎现在可没什么名声。

见费祎答了下来,白图索性点头道:“为了公平起见,除非是荆扬以外户籍,否则不在户籍地报名的话,需要走不少手续……不过你既然有如此壮志,本王十分欣赏,可以破例为你推荐,直接准备十月金陵的殿试吧!”

费祎一听楚王仅仅是欣赏自己的志向,就愿意为无名小卒的自己,亲自写推荐信,心中更加感动,长揖道:“祎定不负大王所荐!”

费伯仁一开始还想要眼神示意一下,然而看到费祎已经说开来,便也只是心中叹息,表面不再做什么异色。

毕竟他也只是带着一些关系近的亲族,去投靠表弟而已……

费祎的父亲早丧,不过现在也已经十八岁,怎么决定不用他这个叔父操心。

至于白图也不担心自己这推荐会砸了,虽然费祎年纪还不大,但是……这位可也是史上留名的人物,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也有提及。

费祎长于内治,多次出使吴国,诸葛亮死后,费祎与姜维意见相左,认为蜀汉应该休养生息。

不过遗憾的是……后来费祎在岁旦宴上,被魏国降将行刺杀死。

哪怕现在的费祎,远不如几十年后那么老练,但是第一次科举,应该不至于地狱难度,令连少年费祎登不了科。

而就在这时,之前那年纪小些的少年,这时也小声说道:“大侄子,你去科举时带着叔……哥,我就不和你们去西川了。”后半句是和费伯仁说的。

这少年的辈分,看来是和费伯仁平辈,费祎还要叫他叔叔。

费伯仁闻言,瞪了这少年一眼——和费祎不同,这堂弟和他关系亲近,而且和刘璋之母的血缘关系也近,怎么可能让他也去金陵。

白图听到这少年的话,特地问了一句:“哦?你又叫什么名字?去金陵是游学吗?”

“回禀大王,小子费观,自知才疏学浅,恐不能像我侄费祎一样登科,但听闻金陵多有官学,想要求学一番!”费观还有些少年心性,特地强调自己辈分大一样。

“求学那可是来对了地方,不仅六部各置官学,还有讲武堂、医学院、天文馆……皆收生源,不过要考上可没有那么容易咯。”白图特地说道。

白图也是特地将科举的考试,与考学的考试分开,理论上金陵的官学与各地郡学平级,不过实际上……所传要深奥得多,要考上也难得多。

毕竟白图有天大的心思,也不可能一句话就令楚国遍地开职业学校,各地的郡学依旧是以经义为主的居多,间或有些以算学、机关学为主,只有在金陵,白图的政令能最大效率的执行下去,故而各类官学层出不穷。

至于其他郡城,少说也要再过个五年,才能逐渐模仿着兴起,前提是金陵的官学真的发挥作用!

“大王莫小看我,我侄费祎有侍郎之姿,我……至少也有学霸之姿。”费观这“学霸”也是听旁人说的,各大官学的学霸可以免学费。

“观叔……”费祎有些无奈的想要小声制止自己这族叔。

白图这时也有了些印象,这费观看起来形象不错,虽然够不上自己这楚国四大美男的级别,但也勉勉强强算是美姿仪,而且人也讨喜。

想来应该就是刘璋的那个女婿吧?

恩,费观从他族姑那辈论,和刘璋平辈,不过入蜀后刘璋将女儿嫁给了他。

放在汉代,辈分其实问题不大,至于血缘近不近?

别说汉代,整个封建王朝史,在防近亲通婚上,都是不论母系的,“五服”也是只论父系。

因为有刘璋女婿这一重身份,费观出仕比费祎更早一些,在刘备入蜀之前就已经在益州军中任职,不过……费观和李严一起,在守绵竹的时候,直接降于刘备。

更多的发挥才能,也是在刘备麾下,位次于李严,三十多岁就位至巴郡太守,不过……死得早,刘禅登基没几年便卒了。

《三国志》的编纂者陈寿,对其的评价是“善於交接”,也就是和人能相处得来。

特地举得一个例子就是,和谁都处不来的李严,偏偏和比他小二十岁的费观处得来……

“哈哈哈,好,我等着金陵再添一位学霸。”白图自然不会打击“童言”。

费伯仁则是心中暗暗叫苦——费观只是随口一说也就罢了,只要他不同意,费观走得了?

然而现在楚王都已经搭茬,他还能不放吗?

不过除了费观和费祎之外,其他几人倒是没有动心,毕竟……刘璋那是实在亲戚!

毕竟对他们来说,决定上限的,不是施展拳脚的场地,而是……门路。

哪怕楚国发展得更好,但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没有在益州的“门路”重要。

白图也已经很是满意,只是付出些文房四宝,而且在他所准备的礼物中,还是第三档、专门用来提携后进的,就从费氏“薅”走了最精华的两嘬,一时心情也是大好。

告别了一脸僵硬微笑的费伯仁之后,白图特地夸奖了张春华。

张春华之前自然不知道,费氏有什么厉害人物,只是……随口顺着白图的意思激一激,寻思着其中真有上进好学之人,或许能够被她激出来,若是没有,走了也无妨,反正自己也不亏。

在江夏,白图不像之前只是赶路路过才会进城,而是真正的在几个重要的县,“扫荡”了一圈……

费氏的开门红之后,江夏的“扫荡”结果也颇为喜人,对基层官吏以安抚为主,对一些隐居的士人也都或是邀请出仕、或是以礼相待,对年轻学子也都送上准备好的礼盒。

当然,因为每到一县,随行的六部官员都会抽验政务,虽说本意是为了考察州县二级制的必要性,但是……顺便也会发现问题。

一些无法容忍的错误,比如刑部发现重大冤假错案、户部发现账目严重不符之类的,白图也不会手下留情。

同时对于水平较高、之前被荆州府埋没的地方官员,也不吝于破格任用。

第六章 睿智的吕玲绮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八十七章 善良白图第五百六十三章 阳平关第六百零一章 真诚的法正第五百一十七章 万里之隔的“对话”第八十五章 六部不是一天建成的第二百四十五章 将军,请自重第四百一十九章 归金陵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二百七十七章 条件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马朗一生……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辽东第四百八十五章 车船之争第三百三十三章 条件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阳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五百三十二章 规矩第二百八十四章 两摞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国第四十一章 高朋满座袁公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脱离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后的尴尬第三百零八章 学霸第五十六章 战略目标第二百三十章 授九锡第十五章 硬盘第五百一十章 渤海之变(大章节)第四百二十四章 改良大师第四百六十一章?通过几炮的了解,我已经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四百八十九章 汉末三仙第五十七章 荆淮议和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一百七十章 合肥姬第三十五章 我白图只凭一颗真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新闻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战第三百九十一章 枪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九十六章 内应第二百八十章 世上竟有如此忠义之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三百一十五章 待敌自溃第八十二章 过江东第三百八十五章 扫荡第四百七十一章 夺城白帝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梦(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义?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师府的困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还好吧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识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盘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马朗一生……第一百四十九章 处置第三百四十四章 将军府的精神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盘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剑连击第十七章 理想第四百零九章 晚上算账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二十八章 时务识我第二百零三章 将军与樵夫第四百六十章?真气枪第五百一十九章 风云变幻(大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终将不眠第二百八十三章 账目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第五百八十八章 占据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第二百七十八章 阻路异象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内张氏第一百九十三章 写诗第九十五章 战乱的中原第六百零六章 猛张飞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四百二十二章 酒第二十五章 吕布往事第三十八章 马其顿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办法很简单第三十五章 我白图只凭一颗真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国的底气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三百八十二章 费氏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会第三百九十八章 体面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实我真的想中兴汉室第三百六十八章 纳吉第四百九十九章 陆老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