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间商困局

“岂有此理,楚贼辱我太甚!”刘璋气得一拍面前的矮案。

下手群僚,此时都不吭声——毕竟刘璋刚刚才客客气气的将楚国使者送走,现在只是扭头回来发发脾气,大家又能怎么劝?

其实刘璋也还没太明白发生了什么,毕竟是渤海的消息,在没有特地建立情报网的情况下,消息要传来西川……少说也要大半年!

这还是因为,商品经济复苏之后,各地商队在流通同时,伴随着商品,“消息”也在流通。

否则刘璋也没有专门组建情报网,怕是一两年都得不到什么消息……

第一次听说此事,就是在楚国使者的口中得知——合着你楚国在渤海吃了亏,就来找我撒气?

不过这时候就能看出,刘璋比刘协更“老道”的地方!

刘协还需要别人给个台阶,比如臣子们劝一劝,才能下决定,而刘璋怂起来,却是毫不犹豫。

只是在事后,刘璋和刘协一样,难免骂骂咧咧的抱怨。

张松犹豫再三之后,开口说道:“主公,臣有一策,可遏楚国之嚣张、”

刘璋闻言,却没有兴奋,反而意兴阑珊的说道:“可是之前说的,所谓造船胁楚之策吗?”

“不错,此乃治本之策。”张松显然并不是第一次提起。

他建议刘璋,在江州督造战船,必要时能够随时顺江而下,“直袭”荆楚的那种!

有没有胆子、能不能真的袭击成功且不论,重要的是“能够”——只要有一支这样的战船,或许永远也用不到,却能够令蜀侯府,在面对楚国时,拥有“谈一谈”的底气。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予取予求。

然而刘璋对这建议,却并不感冒,毕竟战船不是一夜就能建好的,更不是自己签发几道指令,就可以“无中生有”。

如今的刘璋,已经没有刚刚做到益州牧这位置时的天真,以为自己在益州府中,就可以控制益州的大事小情……

现实教会了刘璋,哪怕是益州牧,也终究是一场“角色扮演”,而不是“即时战略”。

在江州建造战船?

拿什么造?

且不说楚国发现后,肯定会进一步施压,仅仅是建造战船的开销,就不是容易拿出来的。

蜀侯虽然因为和楚国的生意,的确赚了不少,但是因为大多都找了其他人士族,所以没有壕到能自行承担大规模造战船的成本。

而这成本让士族担负,则士族必然离心,说不定都不用楚国下手,他们就先抢了献州之功,至于让百姓担负……则士族必然挑动百姓,即使不马上造反,也必然造成各地民心各附、而不向城都的局面。

至于现在蜀侯之所以还稳得住,无非是因为蜀侯府的管束更小——除了楚国之外,还没有哪路诸侯,有魄力的将商税彻底改革,尤其是蜀侯,几乎没有动……

并且他们也明白,现在如果益州加入楚国,怕是要当“大鱼吃小鱼”的虾米。

届时益州的市场、人力所需,将一波被楚国现有的工坊团体瓜分,或许百姓可以享受楚民的种种福利与保障,不过对于习惯居于统治阶层的益州士族来说,这显然无法接受……至少不会主动接受!

刘璋看了看,在张松说完之后,其他包括吴懿在内,众多真正有权有势的臣僚,都一副正襟危坐、默不作声的样子,就知道此事成不了。

“听说……魏国这次击沉楚国主舰的,还是‘民间’力量?”刘璋若有所思的说道。

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解绑一些对士族的限制,而换取到对抗楚国、至少是足以自保的力量,刘璋也觉得很划算。

可惜这次不用看其他人,张松就已经开口劝阻道:“益州并不临海,行船所能食之利有限,‘民间’……应该没人会对抗击暴楚感兴趣。”

吴懿等人这时都默默的点了点头——如果真的有利可图,还用等刘璋“解绑”?

你刘璋本来也没有拴住什么好不好!

的确,魏国的海寇们,之所以敢和楚国玩儿命,是因为看到了三韩、百济抓不尽的人力、看到了亶州那一船船的银子……

楚国的海军,已经无法震慑他们的贪婪。

而在益州呢?

造船出河……之后去劫掠楚国?

玩命是手段,不是目的好吗!

即使真要抢人力,对于益州来说,最方便的也是南中百族,也就是所谓的南蛮。

然而现在……益州被南蛮入侵,搞得身心疲惫,别说是抢人,连防御其攻势,都有些“亏本”。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益州的工业化,几乎没有发展!

按说论工业化,楚国是绝对头部的话,魏国虽然逊色许多,但理论上也算第二,之后是掌握齐鲁一带的齐侯紧随齐侯,郑侯也在“贤臣”的辅佐下十分重视,汉宁侯张鲁,也在将自己的教义改良,力求更加适应工业化时代……

其他雍、翟、塞三侯,虽说都不是很重视,但也都跟着“凑热闹”式的发展着。

不过西川,却成了一个例外!

在魏王、齐侯奋起追赶的时候,刘璋直接封关自保,虽说令益州的蜀锦、井盐暂时逃过一劫,但却错了最佳的起步机会。

而在汉宁侯、乃至于其他汉室诸侯,都在被动的跟着“凑热闹”时,益州又被楚国盯上,和蜀侯的一纸协议,直接令益州有希望在工业化时代,展现出竞争力的两大支柱产业崩盘……

还不像魏国,有原则的“打狗不打狼”——要去掳掠海外、北方,魏国可以暗戳戳的提供支持与帮助,不过想要做楚国的代理商……腰斩弃市警告!

关中士族,好歹还想着产业升级,而现在益州士族,大部分都在追求与楚国合作、做楚国与益州之间的中间商。

其中最大的中间商,正是刘璋。

这种中间商,在后世近代时候,还有另一个名字——买办。

起步慢了是小问题,买办当道才是工业化的大毒瘤,自然益州的情况,也就有别于其他诸侯。

这也是魏国对北方的强族鲜卑、乌桓都是骑脸,而益州却要头疼“送上门”的南蛮的“根本原因”。

至于北方更适合板甲骑兵,可以在从楚国进口板甲后,战斗力突飞猛进,而益州的马种与地形,却限制了板甲骑兵的作战……这只能算是表层原因。

第六十八章 鲁肃之谋第二百六十章 装病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第四百二十八章 学考宣传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五百六十九章 义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晒盐法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虏第五百零九章 楚历五年第三百八十五章 扫荡第八十二章 过江东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术称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减兵增灶第九十四章 天书第二百一十五章 硌得慌第五百六十三章 阳平关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二百七十七章 条件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报第五百一十九章 风云变幻(大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赵子龙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战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二百零四章 蛇劲第三百一十章 奇计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订单第一百二十八章 时务识我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国应对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桥车与吕公车第四百章 给孩子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来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病第一百八十七章 无名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杀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一百五十章 吾之劲敌第三百零一章 司马朗:我太难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二十章 开蒙宗师,万世书香第五百零九章 楚历五年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宁上任第三百三十一章 年节下的将军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临盆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建安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三家暗盟第五百二十九章 转移注意第三百三十八章 周公难第四百一十二章 杀猴儆鸡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归降第五十四章 巧遇第一百零九章 多面华歆第五百四十章 汉中之战第三十九章 护卫第一章 你看到我的小兔了吗?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四百四十八章 魏国海船第二百七十八章 阻路异象第三百九十章 拜访第四百零六章 头铁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师府的困境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锚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坏人第七十四章 二斗孙伯符第三百五十五章 襄阳事变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后的人!第三百三十章 亲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县二级制第八十八章 袁术的回应第四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四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锚第八章 可悲的大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为乐第五百一十九章 风云变幻(大章)第四十九章 斗阵第一百零三章 龃龉第九十三章 鲁肃:谶纬之事不可信!第四百五十二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一百八十章 七胜七败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战场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二百五十九章 张扬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家第三十一章 长江水贼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还好吧第五百九十一章 仿制火炮?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三百三十一章 曹操:^_^第四百九十九章 陆老的请求第一百三十九章 吕布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