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启蒙

“大王,臣请……以楚货之利,建战船、兴工坊,同时禁止协议之外的楚货入西川,或是收取额外税赋。如此不仅可震慑荆楚,且南蛮之祸也能够不战自解!”张松对刘璋献策道。

张松的提议,与其说是“计策”,不如说是大方针。

是想要从根本,缓解刘璋和一部分大士族食利于“中间商”经济,转而以楚货之便,收拢民力,发展益州自己的工坊,渐渐扭转局面。

如此一来,兴办工坊也需要人力,之前因为蜀锦、井盐产业的崩溃,而带来的“失业”缓解,自然南蛮入侵的根本原因,也会得以缓解。

现在的南蛮入侵,一方面是楚国正在南中大搞“楚学新南中建设”,令一部分不满的南中部族北上,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受损的西川南部大族,与南蛮合流,纷纷祸乱一方,企图割据自治……

如果用协约中的楚货的利润,来发展自身,至少冲突会削弱许多,同时再限制协约之外的楚货,肆无忌惮的流入,给益州自己的工坊,留下发展的空间……其实益州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张松其实也有些后悔,毕竟当初是他提议刘璋,将与楚国的协议进口的楚货,作为“利益”分给其他大士族,借以拉拢住一部分,也好稳定西川。

结果反而造成了连锁反应……

也不能怪张松目光短浅,毕竟这一幕,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以此时经济学的理论水平……看懂、吃透《管子》,就已经能算货殖之道的名臣。

实在是没见过楚国的这些花活儿!

张松好歹在一开始,就看出了楚货流入,将对益州的“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造成伤害,只是可惜……依旧为时代束缚,只想着缝缝补补,错过了从一开始就拨乱反正的机会。

现在楚国的技艺还在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差距愈发扩增,加之看到魏国这个成功的例子,这才渐渐醒悟。

毕竟万变不离其宗,当张松意识到哪里不对之后,追溯其本源,虽不明白太多原理,但也隐约找到了问题所在。

可惜,张松的提议,却响应者寥寥。

益州也不乏想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工坊的人、的士族——其实按照世家的处事逻辑,这才应该是正途!

二十年前的世家,重视的是土地、是经典传承,而此时之工坊,不就是彼时之土地,此时之工艺技艺,不就是彼时之经典传承?

什么时候,世家堕落到要放弃自己的基础,转而去追求镜花水月的利益?

只能说……

是刘璋一开始骚操作,加上楚国有意的推波助澜,一波将西川的士族打懵,“醒”过来之后跑错了方向。

另外其实还有一重根本原因……

益州府掌权的重臣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初和刘焉一起入益州的外来者,其中就以吴懿为首。

这些外来者在益州不过二十年,根没有彻底扎下来,自然也就更加求利,而不是求本,他们哪怕是对外的利益,与益州士族并不完全一致。

在这批人的带动下,一部分益州士族也“浮躁”起来。

张松此时还能够得到郑度、黄权,以及背后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就已经算是华夏士族的祖传智慧没丢干净。

然而如今连吴懿这种西川扛鼎重臣,都已经“中间商”当得正欢,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多支持,甚至给张松带来了不少抨击。

最后吴懿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让双方各退一步,将代理楚货的税收,又提了提,用于南部的战事。

算是暂时平息了争端,不过……治标不治本。

与此同时,黄权府上,其嫡长子黄崇,此时已经彻底接受了“启蒙部”的启蒙,认可楚国的最终目的,是“八荒六合,四良如一”。

对楚国内部、或者说是在煽动底层时,比如对韩人,宣传楚学的重点就是“四良如一”,也就是以“士农工商”的的绝对平等为最终理想目标。

而对于楚国之外、说服中高层目标时,启蒙部除了输出“四良如一”之外,还要说服目标认可“八荒六合”——也就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在楚学的光耀之内,并无敌我之别的意思。

此时黄崇就已经相信,楚国是要真正为了“所有人”的,并不需要过于担心,益州并入楚国后,会被“分而食之”。

的确现在看来,楚国在利益分配虽不完全平等,但至少是趋近于平等,荆州的本土士族,也在奋起直追,最重要的是,荆州士族……绝对称不上被打压。

至于短期内的被收割,完全是实力原因,毕竟起步慢了。

黄崇最初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和自己聊得很投缘的楚商,是楚国机密部门的成员,不过现在……自然已经猜到。

并且为了益州能够早日并入楚国怀抱,黄崇开始明里暗里的利用自己的身份,打探消息,并且为启蒙部的其他成员在益州铺路,还暗中试探自己父亲的态度,甚至试图间接说服黄权。

同样的事情,在益州、乃至于整个大汉、全天下,都在发生着。

否则……

黄权也不会和一个楚商见面,现在黄权也能猜到,几个月前,介绍自己和这位“楚商”见面、并且相识的小伙伴,恐怕早就已经被启蒙,只是心照不宣、没有说出来而已。

甚至此时在西川平定南蛮的前沿,正在与南中百蛮、益州郡士族联军交战的犍为郡,此时正自提一军,奉主帅张任之命,率数千众坚守城寨的孟达,也正和“启蒙部”联系着。

而且相比之下,孟达不能算是被启蒙,而是……单纯的被策反!

只是借助启蒙部深入敌内的影响力,令自身活动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容易联系法正而已。

当初孟达是和法正一起入蜀的同乡好友,原本和法正一样,都不是很受看中。

算起来还是借助启蒙部的力量,才令孟达受到了张任的赏识,有了出头的机会——否则孟达早就去投靠自己的同乡法正!

现在孟达更想要在倒戈的时候,发挥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功勋,而不是单纯去抱大腿。

可惜的是,也有启蒙部的成员,想要以赵云、张绣与张任的关系,去说服张任,结果直接被张任斩首明志,幸而没有牵扯到孟达这根线……

第十章 容我想个字第四百一十一章 绝户第四百一十二章 杀猴儆鸡第五百九十八章 信你个鬼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二百五十三章 总督人选第一百一十二章 细嚼慢咽第五百二十章 追寇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变故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马朗一生……第五百三十七章 锦马超第一百零八章 随和第三百六十一章 仪式第三百四十二章 无双第一百九十三章 写诗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剑连击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马懿的筹码第四百三十章 变化的礼部第三百九十二章 单福第五百四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四百三十章 变化的礼部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坏人第三百零八章 学霸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刚烈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东郡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莱对峙第五百二十五章 陈宫的妙用第一百二十八章 时务识我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中大捷第四百七十三章 献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办法很简单第六十七章 我当以国士报之第五百四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九十六章 诸葛第三百七十一章 张松十分感动……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一百零八章 随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获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为第二百八十章 世上竟有如此忠义之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六百零六章 猛张飞第三百零九章 适合过年的话题第三百零一章 司马朗:我太难了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二百三十五章 背刺第一百五十八章 海边工厂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气有变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梦(二合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胁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样第三百六十九章 使者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阳第二百五十七章 众望所归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阳第二百五十章 开化姬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一十八章 容陵勇将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状第七章 鬼神之才第三百三十章 亲事第七十四章 二斗孙伯符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间商困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刚烈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辽东第四百五十二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来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将军府的精神第二百八十三章 账目第五百三十八章 天师第七十四章 二斗孙伯符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锚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第五百五十一章 时机第四百一十二章 杀猴儆鸡第五百三十二章 规矩第四百七十二章 诈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杀猴儆鸡第二百七十八章 阻路异象第五百八十五章 奔袭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十六章 科技树第六十五章 鲁子敬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赵子龙第五百四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一百九十三章 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