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姑爷和育种

听到外头这嚷嚷,朱二几乎是火冒三丈地冲出了屋子,当看见张琛那张得意洋洋的脸,他恨不得挥拳头上去和人打一架。他好不容易才建立了那么一点威信,可被张琛这么一嚷嚷,里头那些一个比一个油滑的棉农会怎么看他?异日会不会阳奉阴违?

然而,当他认出张琛身边的那个人时,他那一腔怨气顿时化作冷汗出了。别看此人这会儿嘴角含笑,看着温和无害,可他却认得人家的,那是他爹身边的得力幕僚之一!不是舞文弄墨的那种,而是武艺也相当不错的那种!

别问他为什么知道的,说起来真是两行泪……因为小时候曾经教他文武艺,让他挨过不知道多少戒尺的,就是这位!除了大哥,就连他爹都没打他那么多回!因为他爹太忙,哪有空成天摆弄家法棍子!

于是,即便要当着张琛的面出丑,可想到人家那戒尺之下,他抱头鼠窜都逃不掉的厉害,朱二还是低下头,老老实实上前躬身作揖道:“见过先生。”

张琛顿时愣住了。先生?张寿这不是还在里面尚未出来吗?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一下子侧头朝人望了过去。莫非这位其貌不扬,还有些啰嗦的信使,竟然是赵国公府的西席先生,曾经当过朱二的老师?

等等,可朱二从去年开始就在国子监读书了,西席先生什么的,应该不需要了吧?

张琛正越想越好奇的时候,却只见那信使已经笑吟吟地伸手把朱二给搀扶了起来:“先生二字断然不敢当,当初我也就是教过二公子一点不值一提的东西而已。而且我才疏学浅,文武不精,教人无方,二公子这一声先生,难不成是要愧杀我吗?”

朱二顿时唯有干笑。人家是他父亲都要倚重的人才,和朱公权那种家伙的段位完全不同,之前北征也是跟着一块去的,先头论功行赏的时候皇帝还赏赐官职,追赠父母,如果不是赏赐进士出身太容易被广大士人诟病,皇帝高兴之下,说不定连这殊遇都给了。

当然,他听说对方并无仕途雄心,坚辞了参议道这一官职,依旧当着他老爹的心腹幕僚。就这样的人,他敢说人家文武不精?那非得被他老爹捶死不可。就从前就学于此人的时候,他也被老爹指着鼻子骂过无数次名师在前却不学无术……

“先生哪里话,从前那是我驽钝不好学……”他干巴巴地解释了一句,但实在是再也不想纠结这个话题了,赶紧岔开此事,满脸堆笑地问道,“先生怎么会到沧州来了?我爹身边怎么能少得了您?”

“二公子说笑了。如今东翁卸下了北征的重任,又暂时并未领新的职司,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我这个闲人又怎会不可或缺?所以,东翁请我到沧州来看看二公子近况,我自然是乐得走这一趟。刚刚在外听到二公子几句话,着实和过去不同了。”

朱二这才瞠目结舌,随即怒瞪张琛。敢情你小子早就来了,却在外头偷听不作声?见张琛一脸桀骜地轻哼一声,他突然想起刚刚在外头守着的阿六竟然也没示警,连忙抬头望去。

就只见屋旁一侧的大树上,阿六正垂足而坐,闲适自如,见他看来,还非常疑惑地和他对视,仿佛是不解他看自己干嘛……他不由得在心里哀叹了一声——六哥,六爷!人来了你也好歹出声示个警行吗?好在我刚刚没说什么,否则就糟糕了……

等等,他刚刚说了一句,别把钦使当你家二小子!妈呀!

面对那信使似笑非笑的表情,朱二登时脸色煞白。他可以想象,要是换成老爹听到这句话,恐怕早就冲进来捶他了,可他这位曾经的先生,居然还好整以暇地在外头旁听了这么久!他已经顾不得热闹给张琛瞧了去,正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补救,随即就听到了张寿的声音。

“朱二哥,既然有客人来了,怎么不请进来说话?”张寿其实刚刚已经听到了外间谈话,此时发觉自己若是不出来,朱二简直能尴尬死,他才不得不走出屋子。见朱二果然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仿佛就快要哭了,他就出口解围道,“你不给我引见一下这位先生吗?”

没等朱二回答,那信使就立时主动上前两步,含笑拱手道:“怎敢当引见二字?在下南宫仪,见过姑爷。”

张寿那预备好的客气言辞对上人这一声姑爷,顿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他无奈地拱手回礼,尤其是听到身后屋子里传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声,他不用想都知道那群棉农肯定在偷窥偷听,于是只能咳嗽一声道:“既然南宫先生来了,那就和张琛一块进来吧。”

张琛没来由挨了张寿一记眼刀,顿时大为懊丧。他怎么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看似只是跑腿的信使,竟俨然赵国公朱泾心腹,还曾经当过朱二的先生?他爹也派人来问过他的近况,可那也是派的寻常人,谁会没事把心腹幕僚派到这边来啊!

赵国公朱泾真是怪人!

张琛完全没去想,人家两个儿子一个未来女婿全都在沧州,之前甚至就连女儿也在沧州,别说派一个心腹幕僚来看看,就算自己亲自来那也并不过分。和他那个从小就随手放养他,非常不责任的父亲秦国公张川相比,朱泾一贯算是个很负责任的父亲。

至于朱二这个儿子没教好……毕竟人也只是庸碌,而不是惹是生非,在京城的达官显贵当中已经算很难得了——参照江阁老那个坑爷的孙子,纵马大街撞伤行人,只不过是其中一件小事而已,才刚成婚的孙媳妇进门就喜当娘,还是丈夫抢来小妾生的儿子,那才叫坑。

而张琛跟着南宫仪进了屋子之后,见几个人忙着张罗给他们找地方坐,他见这地方总共也就只有两张黑乎乎看不出本色的凳子,就索性谦让道:“让南宫先生坐就是了,他这才刚从京城到沧州,都还没来得及歇过。我和朱二站着听。”

朱二见张琛硬是上前按着南宫仪坐下,随即拉了自己往张寿身后一站,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瞪了人一眼。可当听到张寿又开始说话的时候,他就不敢分心了。

毕竟,张琛可不管棉农这一摊子,万一听漏了一两句不要紧,他可是管这个的,万一出岔子,那就都是他的责任!他这才平生第一次独当一面做事情,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他就白“离家出走”了这一回!

虽说把来意不明的南宫仪和明显是来看热闹的张琛请了进来,但张寿在继续之前那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顾虑两人的存在。

“既然老周你揽下了试种海外棉种这件事,那我就要多嘱咐你几句。海外棉种和我们现在的棉种,从种法来说,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有几项你要格外注意。”

见大嗓门老周赶紧连连点头,张寿整理了一下自己知道的那些知识,也不管那是不是纸上谈兵,自顾自地侃侃而谈道:“我之前虽说没有种过棉花,但考虑过引种,所以特地去打听研究过。同一种棉花,同一时间种植在不同地区,其收获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

“而这个同一地区,并不是指例如京城和沧州,甚至沧州不同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一变化。所以,我之前说的试种七八亩,并不是连成一片的七八亩,而是分散在沧州东郊的三个地方。所以,我会提供你两头骡子,供你在两边来回交通。”

之所以是骡子不是马,张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相比喂养条件高,而且用途相对单一的马来说,健骡对于农家的作用,显然比马更大一些。果然,他此话一出,刚刚还面露难色的大嗓门老周立刻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

至于其他人,此时一个个或懊恼,或沮丧,仿佛都很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白得两头骡子的大好机会。要知道,这样的运输工具,对于一户农家来说,可以说是极其宝贵!可下一刻,听到张寿的下一句话,他们却都又生出了一丝希望。

“老周那算是替我试种,但各位也可以自行在自己的地里试种,种子我会提供一些。”

可张寿紧跟着又给众人泼了一盆凉水:“但是,种子数量有限,而且你们最好不要抱着侥幸之心,把这些海外棉种和自家原有的种子混合在一起。小花生的叔爷当初急于求成,混种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差,不但棉铃重量轻,棉花产量少,甚至连原本棉田的产量都锐减了。”

“因为棉花不同于其他作物,混种的结果,就是品种退化,不但海外棉种退化,就是你们自己的品种也一样。所以,暂时要很小心地种在周围没有其他棉田的地方,以免昆虫授粉的时候,不小心把两块地弄混了……”

张寿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对一群种了几十年地的棉农讲授着品种纯化、退化的概念,讲授着昆虫授粉时的自交和杂交,眼看有人抓耳挠腮听不懂,有人若有所思点点头,也有人始终只懂得傻笑……他就轻咳了一声。

“总之,我会写一份相应的说明,你们若是要试种,来领种子的时候可以一并领去。但不认得字的不妨三思而后行,因为试种之后,要记录衣分率,也就是单位重量的籽棉轧出皮棉的比率,还有单个棉铃内籽棉的重量等各种指标,以便我进行核对……”

大嗓门老周虽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然而,想到自家那个识字的二小子,他还是咧嘴一笑,得意地扫了一眼几个同伴。

还想和我抢?回去先让你们儿孙学会读书写字再说!

然而,到底还是有人不死心,一个棉农想了又想,最终似乎是把心一横,突然开口问道:“张博士,那我们要是试种出了成果,有什么奖励没有?”

“当然有,提供真实且详尽的试种报告,且当年在监督之下收获的,所有收获归你自己不说,这些棉田的籽棉会由我派人轧棉,且收购价浮涨三成。若是培育出优良棉种,经试种第二年确实有效的,我会奏请朝廷予以良农嘉奖,荐一子入公学,一应费用全免。”

此话一出,刚刚还在苦恼的几个棉农顿时一下子骚动了,齐齐蹦了起来。然而,张寿接下来说出的一句话,却让他们眼睛瞪得更大了。

“你们要是有认得读书识字,却在科举上头没天赋,脑子活络好使,至少种过地,或者愿意去研究农家事的人,不妨举荐给我。此番从海外来的种子,并不止棉花一种,很多东西都很有价值。但有些好种,有些难种,所以需要有头脑认识字且会种地的人来群策群力。”

“若是都能一一栽培成功,他们这样的人才,不说朝廷嘉奖,至少名和利,是不会少的。”

南宫仪静静地坐在旁边,看张寿口中迸出一个个他闻所未闻的名词,比方说提纯和复壮,又见人和区区几个棉农耐心细致地讲解,再听到人又许诺名利,他突然觉得,往日曾经远远看到的这个从相貌风度上看和大小姐异常相配的少年,他顶多只看到了一鳞半爪。

不但是他,赵国公朱泾,就算早早相中张寿的太夫人和夫人,只怕也从未看清楚张寿。然而,大小姐朱莹,应该也绝不仅仅是迷恋那张脸,更喜欢的是人那种和京城任何一个贵介公子都绝不相同的性格和行事。

张寿这个人,似乎眼睛里看到的东西从来就和一般人不一样!

南宫仪在看张寿,却没注意到张寿背后的张琛一直都在分心看他。而等到张琛发现朱二念念有词,分明在死记硬背张寿说的那些东西时,他就忍不住低声讽刺道:“你用得着吗?没听小先生说,回头会整理一篇相关的文章出来?到时候你再背也来得及,现在急什么?”

“你管我!”朱二没好气地给了张琛一个白眼,这才轻哼道,“早点背出来早点能唬人!”

张琛顿时哑然,可紧跟着,他就听到朱二低声说道:“话说回来,这要是纺织的效率都高了,棉花的产量也高了,你说那轧棉机是不是也得效率更高才行?”

“咦?”张琛有些讶异地惊咦了一声,随即就嘿然笑道,“那是不错,怎么,难不成你有这改进轧棉机的脑子?”他怎么没想到?赶明儿他就在自己雇佣的那些工匠里发赏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万一有好结果,回头张寿肯定会大大赞赏他,让朱二捶胸顿足去!

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五十九章 乡下小郎君进城第七十章 负荆请罪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为虚,农事为实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第七百五十二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看好你!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间安有两全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从不甩锅王大头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八百一十三章 轻松和紧张第五百九十九章 适可而止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请君游“花园”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房钱第八百六十七章 准女婿登门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三百三十章 无耻的境界第八百七十五章 图穷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四百零六章 民以食为天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八百六十七章 准女婿登门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四百零八章 铁公鸡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捣黄龙,绝妙捧哏第三百三十一章 咸鱼发威,赏钱开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三百二十五章 礼贤下士?第七百八十七章 荒谬推演第六百二十五章 针尖对麦芒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初相见第四百六十四章 礼轻情意重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东宫第两百二十二章 恤孤贫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两百零四章 辈数乱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间运行之理第八百一十三章 轻松和紧张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诱,连消带打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五百零三章 迂腐老夫子,记仇熊孩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别苗头第三百二十五章 久违的味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实验和妖法第五百九十二章 借题发挥和算经馆第六十五章 进府之前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词典第五十九章 乡下小郎君进城第五百零一章 双去双来君不见?第六百零一章 贵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柜做不成?第三百六十九章 闲人不闲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礼监的底子,纷争的源头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限风光第五百七十二章 为人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有道理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张旗鼓,退避三舍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看好你!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十八章 最是难负美人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初相见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处有难题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期而遇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六百七十六章 郁郁第三百二十七章 观刑漫话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五百五十四章 初相见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七百二十七章 厉鬼过境第九十六章 表决心和不知道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恣意第二百九十六章 闲居轶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丝和布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难记第八百章 证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无影脚第七百一十五章 赶鸭子上架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争?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讲规矩,不讲人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没出路的武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养废物第五十一章 救错人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实验和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