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题海无涯,陪衬难当

就算洪山长这么一闹,他的女儿洪氏如今在外人眼中确实是大皇子妃的不二人选——只要不是失心疯,绝大多数有资格和皇家联姻的人,是绝对不会愿意让女儿跳这个火坑的——可是,太后作为大皇子的祖母即将召见洪氏,这风声传出去之后,仍然引来了不小的骚动。

而张寿很确信,如果让人知道,太后竟然点了他和朱莹一块陪着见洪氏,那么舆论恐怕会更加一片哗然。这种场合,永平公主绝对比朱莹合适,而三皇子四皇子这种小孩子也远远比他合适,太后非要带上他干嘛?

嗯,排除掉太后对他另眼看待这种不切实际的理由,这正常吗?如今看来,他的身世应该是不会爆雷了,可太后对朱莹好像比对自家嫡亲孙女还要好,难不成是朱莹的身世狗血?

虽然觉得明天这事情滑稽到不合逻辑,但张寿在清宁宫和太后据理力争到最后都没能推脱,这事儿还是成了铁板钉钉。于是,中午出了皇宫之后,缺席了一上午课的他在下午给一群新鲜出炉的学生们上满了一下午的课,然后……

鉴于明早又没法上课,他就给学生们布置了明天足够做上一上午的习题!

如果放在后世,张寿大概会成为最遭人痛恨的魔鬼教师,然而在如今,和以往一样,他这行径非但没有遭致学生的痛恨,反而在这一天散课之后得到了人人称赞——当然,理直气壮以张寿早上进宫有事为名,下午硬是留下来听讲的三皇子,那是张寿最铁杆的拥护者。

“老师就算有正事也没忘了我们,真是兢兢业业……话说我回宫一定对父皇说,明天下午我也不回去了,谁让他老是没事就召老师进宫!”

三皇子,要是咱们那位年轻的老师不常常进宫,几乎不用上朝的他那岂不是在朝堂上全然谈不上影响力?再说要不是人在皇帝面前那么出彩,你又怎么会成为他的学生?

纪九这个斋长,本来就是张寿最大吹捧者。天赋及不上陆三郎的他,只能在这种方面实现自己的超越。此时他一面腹诽三皇子的幼稚,一面立刻接着三皇子的话吹捧了起来。

“要想出这么多题目,老师肯定不知道费了多少工夫!《九章算术》里,每种类型的题目也就是一两题,我们却是学一点,就能做大量题目巩固所学,真是太幸运了……”

当这一日离开九章堂回家的张寿,因为阿六一直都在默默旁观的缘故,于是得知纪九和三皇子领头的一群学生“溜须拍马”的行径时,他只觉得自己的心情很复杂。题海战术居然也有被称赞的一天,这是什么世道?这大概是后世学生们绝对不可能想象的。

不过也是,这年头的读书人,最受重视的能耐就是死记硬背。不到两千字的《大学》,背!不过三千来字的《中庸》,坚决拿下!一万三千余字的《论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万四千多字的《孟子》,虽然有点难,但要考科举,必烂熟于心!

这还是四书,四书之外还有五经!尤其是《春秋》,因为原版太过简略,往往和春秋三传作为合集,但左传、谷梁和公羊全都是相当可怕的大部头,虽然学生多半挑其中的一种进行研修,可仍然要面对谷梁和公羊动辄四万字的篇幅,左传更是洋洋洒洒十九万字!

古人寒窗苦读十年,也未必能把这些书全都倒背如流,哪来时间去学别的?

于是四书里头出题目都要出烂了,从院试、乡试、会试,再到各种低级的岁考科考,以及相熟的人彼此出题互试,无数的题目和范文,这才养活了那么多的八股文选家,形成庞大产业。可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大一批寒门贫家的学子得不到足够的练笔,游离在门槛之外。

至于数学也就是算学,研修的人数都严重不足,哪来那么多有本事够本事能出题的人?

“此一时彼一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张寿轻轻念出了这句话,随即就释然了。只要学生们满意,那当然就万事大吉,不是吗?他呵呵一笑,随即就对一旁的阿六说道:“你回头去见一见曹五,就说是让他稍安勿躁,要是觉得闲着难受,就帮我个忙。你把杨好他们几个轮流调过去,让他们那边帮忙磨砺磨砺。”

原本有些没精打采的阿六立刻就振奋了起来。他甚至快走两步直接绕到了张寿的面前,那双眼睛里流露出了某种慑人的神采。这种神采,熟悉他的人绝对不会猜错。

张寿自然就是最熟悉他的人,此时不禁无可奈何一笑,就干脆利落地说:“好了,你如果要去找人过过手瘾,随时可以去,想邀人回来练手也随便你,反正家里空屋子多得很。”

听到张寿这句承诺,素来面色变化不大的阿六终于喜形于色。他重重点了点头,随即又想了一想,突然开口提起了当初华四爷对小花生的话。见张寿一脸并不意外的表情,他就又把自己对小花生的回复说了,结果就看到张寿对自己笑了笑。

“知我者莫如你,你说得没错,有融水村那些知根知底的乡亲,放着他们的孩子不去挑选栽培,去外头买,我不是舍近求远?只要村子里愿意送进京城的孩子,我都会留下来,就算不能在我这里做事,还有的是其他需要人手的地方。”

“去买一些三四岁还不懂事的小孩子回来养着很容易,从小用严苛的规矩以及灌输忠心勇武的理念培养人也很容易,但这样的需求,无疑会催生人口贩卖,谁都知道那些人牙子背后乌漆墨黑?没办法,我不是赵国公,捡不到那么多孤儿来养着。”

“我就是娘子捡回去的孤儿……”

听到阿六这小声嘀咕,张寿忍不住一阵无语。开什么玩笑,你小子能算进去吗?你小子可是花七特意丢到我家附近,特意看着吴氏去捡的好不好?可想到这里,他猛然间想起赵国公府那一溜朱姓的护卫,从朱宏朱宇到朱宜等人,心下不禁有些犯嘀咕。

刨除已经背叛的朱宇不提,朱宏等人总不能个个都是弃婴吧?而且按照昔日睿宗反正那时间来算的话,朱宏等人也完全算不上。那么,这些人又是因为什么事件成为孤儿的?

按照他们的年龄来算的话,莫非是……业王之乱?

虽然一时浮想联翩,但这毕竟是朱家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张寿想想也就算了。可还没等吃过晚饭,朱莹就派朱宏来见他。他还以为大小姐急得这么火烧火燎,是为了追问明日之事,可他完全没想到的是,朱宏竟然满脸尴尬地给他带来了一块看上去顶多四五两的银子。

与此同时捎带来的,还有朱莹一番让他目瞪口呆的话:“华四爷卖出去了一把椅子,是楚国公府定制的,要最好的木料,最好的做工,预付了五十贯,所以他立刻送来了五贯钱。五贯钱整整五千文,实在是太重了,我就换成银子让朱宏送来给你,算是取个好意头!”

如果是赵国公朱泾,又或者秦国公张川,闲来无事买一张椅子玩玩,张寿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可楚国公府居然会横插一杠子,他着实觉得有些荒谬。

而他看看朱宏,却只见这个精明强干的朱府护卫,那赫然也是满脸苦笑,他就只能摇头叹道:“话说我真的很好奇,皇上让她送给怀庆侯他们的五把摇椅,她难不成都已经做好送出去了?关秋那边这几天没空,还再那折腾摆钟呢!”

“那五把摇椅是华四爷去做。”朱宏没有替自家大小姐搪塞,直接说出了事实,“大小姐说正好省了关秋小哥一大堆麻烦,本来还想明算帐给钱的,华四爷坚持不肯,她也就算了。”

张寿顿时哑然失笑。这个朱莹,果然是最知道什么时候该抓,什么时候该放的性子!皇帝直接把华四爷推去合作,是不是看出了朱莹一面想赚钱,一面却又不愿意费脑子?

次日一大清早,当他洗漱用了早饭过后,正打算叫上阿六预备出门时,他就听到了外头大呼小叫,随之来传话的小花生就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消息。

朱莹直接坐着太夫人那专用的驮轿,来接他一块入宫!

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坐那驮轿了,但当张寿匆匆出门,从特制的踏脚梯登上这高高的轿子,看到朱莹玉手打帘,露出了那张亦笑亦嗔的脸,他还是忍不住打趣道:“莹莹你这时间还真是算得刚刚好,早一刻,我还在吃早饭,晚一刻,我大概就走了。”

“那当然。”朱莹得意地扬了扬眉,等张寿入内坐定之后,她这才松手放下了那刚刚换上的宝蓝色如意镶边帘子,随即笑吟吟地说,“我让他们赶着马绕你家张园兜了两圈了!”

这一次,目瞪口呆的张寿终于完全无话可说了。一路上,他提也不提今天太后叫了自己和朱莹去当陪衬人的这件正事,而朱莹也同样默契地只字不说,两人反而在那饶有兴致地交流起了楚国公府指名要买的那把躺椅,话题越来越歪。

朱莹甚至歪着头道:“听说王大头在宣大,他在前头杀得人头滚滚,楚国公在后头收拾烂摊子收拾得心力交瘁,他们文武两个简直像倒过来了。王大头倒像武官,楚国公倒像是文官。我听说楚国公撑不住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要求回来养老……”

嗯,前有断头刘,后有王大头,个个砍人头,神魔鬼见愁?

张寿在心里直接掰了一首打油诗,可那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否则这么一吟,朱莹固然会被逗得乐不可支,可外头那些人听到了,说不定会轰然传开,到时候他可就更出名了。

于是,他就索性又把话题扯到了之前和楚国公一块去前头打仗的那位南阳侯。听说人打了胜仗却又因为揩油了军资,甚至还有杀俘冒功之举被弹劾,他想起之前怀庆侯张景洲理直气壮地说自己贪财,他不得不觉着,赵国公朱泾那烂肉的评价,其实并不过分。

就这么说说笑笑,驮轿从北安门长驱直入,最终停在了玄武门。先一步从驮轿上下来的张寿不好伸懒腰,只能悄悄活动手脚,可紧跟着就看到玄武门前只有一排钉子一般的禁卒,并没有他曾经在景山上看到过的那些由此进出的宦官宫人,倒是有两乘小轿正等候在那。

这时候,晚下来一步的朱莹却忍不住叫道:“从玄武门去清宁宫那么近,坐什么轿子啊!”

换做别人欣喜若狂都来不及的待遇,放在朱大小姐身上……那却是避之惟恐不及。甚至今天如若不是要避人耳目,顺带和张寿同乘驮轿说话,她根本不乐意闷在轿子里。

而一见她不乐意,抬轿子的四个粗壮宦官不禁面面相觑。而原本悄然站在他们身后的玉泉,这才无可奈何上前。还没等她说什么,看到她的朱莹就直接捂住了眼睛。

“太后连玉泉姑姑你都派出来了,我还怎么回绝?好吧好吧,我坐轿子,坐还不行吗?真是的,也只有宫里能看到肩舆和这暖轿……不就是为了避人耳目吗?有什么好避的!”

朱莹都屈服了,不过是区区坐轿子的小事,张寿当然不会争。当他坐入这青布小轿中,那轿子须臾就被人抬上起行,体会着那晃晃悠悠四面不靠的感觉,他渐渐有些晕了。

这晕的滋味……比驮轿可厉害多了!

太祖皇帝禁止大多数人坐轿子,除却奢靡以及浪费人力之外……是不是也因为晕轿?

轿入清宁门,而后在清宁宫前停下,朱莹闷闷不乐地下了轿子,随即很不讲仪态地打了个呵欠,见张寿也明显露出了倦怠,她就径直上前拉了他就往里走,丝毫不管四周人的视线。

当进了清宁宫正殿,她就直截了当地说:“太后,那洪氏什么时候来啊?阿寿忙得很,我也有挺多事情做,没空在这等她。”

张寿见朱莹揪着自己不放手,他也只好听之任之,见太后看向自己,他就笑着说道:“九章堂早上的课,我倒是都安排好了,莹莹她就是心急。”

见朱莹顿时气结瞪张寿,一副你干嘛拆台的表情,太后就笑吟吟地说:“算算时间,人已经从东华门进来了。第一次进宫,让她先四下里看看也好。”

张寿顿时无语。这叫不叫……下马威?既然如此,还要他和朱莹这陪衬人干什么?

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识第六十六章 留宿庆安堂第八十六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两百一十二章 无趣和有趣第四百七十四章 乌鸦嘴和宋混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郑鎔和斋长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十章 数学和八股一点都不搭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百九十章 杜撰第三百九十三章 别把钦使当二小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来如此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八百五十七章 动若雷霆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说夫第四百三十九章 学生易哄,孺子易懂第八十七章 当卤煮开始掉书袋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战国子监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词典第八章 嫌弃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一百零七章 特招还是统考第两百零九章 劳烦张博士多多费心第五百零一章 双去双来君不见?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见?第二百五十四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三百三十章 无耻的境界第一百三十六章 赵园本是大观园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后急求援第六百一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猫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错,救急?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样第三十章 欺世盗名之徒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异心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约第三百二十三章 双簧?铮臣?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赶集第六百八十二章 题海无涯,马蜂窝第五百一十三章 双重暴击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规则是用来歪的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样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七百一十五章 赶鸭子上架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六百六十章 惨不忍睹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六百八十二章 题海无涯,马蜂窝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三百六十九章 闲人不闲第七十章 负荆请罪第两百零八章 历法是个坑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九章 纷至沓来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无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归来第二百五十章 众星捧月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贤妻夫省事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四百九十章 将嘴贱进行到底第五百九十一章 贤王和闲王第六百五十二章 职责所在第十二章 道是无晴却有晴第六百零一章 贵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六十八章 授课和闹事第一百零五章 不简单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语?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忽悠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渡漂流记第七百三十五章 跌宕起伏第六百二十四章 卖好,将军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五百八十五章 谁难倒了谁?第七百九十六章 来自佛罗伦萨第五百九十九章 适可而止第七百三十一章 动之以理第九十五章 葛氏术语手册第五百零四章 就是赖你!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猫第二百七十六章 对调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长,一呼百应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扬威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生贵子……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气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争?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请”来的客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