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闻名不如见面

太后就是想用这样很朴素的真理,检验一下那个洪氏的成色。可是,她正这么想时,却只听到朱莹笑了一声:“太后娘娘,这法子听上去是很不错,但这个世上,有一种人就是与众不同的。说的好听叫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毫不在乎。”

朱莹说着就得意地瞥了张寿一眼:“就比如我家阿寿,想当初我这么一个大美人从天而降,他愣是避若蛇蝎,天天就恨不得躲我远远的!等到他入京时,对那座城门都好像比对我家那深宅大院更感兴趣,后来他进宫之后,我看他也挺淡定的!”

张寿没想到朱莹竟然拿自己来举例子,只能呵呵一笑。他又不是真正的乡下小郎君,这年头有的,他几乎都看到过,后世的园林也许很多都是翻修的仿古建筑,但论精巧绝对不输给古人的设计,古街古镇园林他更是快要看得审美疲劳了。就连皇宫他也瞧过十来个国家的。

资讯爆炸那个年代出来的他,也许在斗争智慧上未必比得上这年头那些老狐狸,但论起眼界和见识来,他却甩出他们很多条街。豪宅和宫殿有什么好惊叹的,顶尖的自然奇观,从太空看地球的宏大和渺小,那才会让人激动莫名好吗?

而太后却不知道张寿心里在想什么,因为朱莹这话,她再次打量着张寿,见这个闲雅清俊的少年正有些自嘲地笑着,她不禁拈动着手中佛珠,也随之笑了笑。

“莹莹,我看你是逮着机会就要夸赞自己的眼光。能让葛老太师都赞不绝口的人,天下能挑出几个来?那洪氏如今也只不过她父亲自己在吹嘘,若是她真的能够入皇宫却对那富贵气象视若无睹,旁若无人,那才说明她父亲推荐对人了。”

说到这里,太后就似笑非笑地说:“今天去迎接她的,楚宽倒没有主动请缨。但我听说,他以下的司礼监头头脑脑全都出动了,此外还有两个尚宫,两个尚仪。”

张寿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就算他从前也经历过各种强势围观,但今天洪氏这围观待遇却也不比他当初低了。如果人真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在这么多利眼审视下,就算小毛病也会被挑出大毛病,就算没毛病也会被挑出小毛病!说实话,这有点欺负人了。

他情不自禁地皱了皱眉,而这表情立刻就落在了一直都仔细观察他的太后眼中。

然而,太后没想到,比张寿那反感更直接的,却是朱莹。

“虽说那个姓洪的老家伙很讨厌,可先带他女儿在宫里转转,看看她反应而已,一个司礼监的头头就够了,何必这么一窝蜂扎堆似的去?”才刚坐下的朱莹冷笑一声,干脆就站起身来,“宫里从前多少人在大皇子面前献殷勤,怎么,现在却又开始盘算起其他来了?”

见朱莹下一刻撂下一句我去看看,随即二话不说径直出去,张寿本待拦阻,可看她那风风火火的样子,他不知不觉又打消了这念头。等那门帘落下,屋子里只剩下太后和自己,还有刚刚见过的女官玉泉和几个宫人,他才笑了一声。

“就和刚刚莹莹说的那样,想当初我见她时,只觉得这就是个普通的侯门千金,就是漂亮得不像话而已,那当然是有多远躲多远。可后来相处时间长了,看到她性格坦率,虽说我行我素,但却光明磊落,我就渐渐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特别,很有趣的姑娘。”

“多亏有太后皇上,有最好的祖母父母和兄长,才能让这样性子的她无忧无虑长大。”

太后没想到张寿竟然在自己面前这样评价朱莹。如果把朱莹换成别人,她一定会觉得张寿的盛赞是故意说给她听的,可就因为是朱莹,她却只觉得是自己精心呵护的珍宝遇到了慧眼识珠的人,看向张寿的目光不知不觉就柔和了下来。

多少人只当朱莹是个外表俗艳的草包,何尝看懂过她?

她一直觉得朱莹是特别的,从最初到她面前,就伸手要抱的小粉团子,到之后每次进宫就如同欢快的彩蝶一般的小丫头,每次见她,那丫头都仿佛犹如灿烂的阳光,把这个阴霾重重的皇宫都照亮了,那是一种被人捧在手心里娇宠,于是心无邪念的光辉。

所以比起那些公主郡主,她一直都更加稀罕这丫头。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长辈护着,那种小小的光辉也许早就被世俗的黑暗给玷污了。

“莹莹就是这样,一面痛骂甚至痛恨一个人,一面看到那个人受了不该受的委屈,却又忍不住想出手帮忙。”太后不知不觉就笑了,甚至眼角的皱纹都微微舒展了开来,“这次我倒是很好奇,她的一番真心,会不会喂了驴肝肺!”

听到太后这么说,张寿就知道,太后对那洪氏到底还存着深深的提防。当下他只是莞尔一笑,心里虽也有些好奇一会儿朱莹回来时是怎样的局面,但却没有开口说话。

他和太后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接下来与其勉强进行彼此都不舒服的谈话,还不如保持沉默,休息一下来得好。他既没有讨好太后的兴趣,更没有这样的必要。

因此,最能坐得住的张寿就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神游天外地在心里做着自己的学生培养计划——不论是张琛陆三郎这些第一批的学生,还是九章堂的二年级,又或者是现如今这些一年级,他脑海中一个个人名数过去,倒是根本不愁打发时间。

而他这堂堂正正地走神,太后看在眼中,渐渐却生出了几分赞赏。倒并不是见惯了在她面前战战兢兢的臣子,如今乍然见到一个从容自若的,她就会欣赏对方的风骨,而是她已然觉察到,张寿确实并没有那种钻营仕途,飞黄腾达的勃勃野心。

因为但凡有这心思的人,即便面对她这个已经交出大权的太后,也会想方设法展现自己。

而一旁从永辰初年开始伺候太后,后来一度主持过尚宫局,等册封皇后之后才把大权交出去的清宁宫第一女官玉泉,那就是货真价实的惊愕了。

她很清楚太后对张寿的真实态度,张寿这个聪明人也应该能察觉到,如今张寿难得来清宁宫,竟然还敢在太后面前这么我行我素?难不成是跟朱莹相处太久,把那位大小姐我行我素的个性都学了个齐全?

怠慢也好,不在乎也罢,反正张寿直到外头传来了朱莹和人说话的声音,他这才回过神来。很熟悉朱莹的他一下子就听出,大小姐的声音很欢快,显然这会儿她心情很好。果不其然,当外间帘子打开,朱莹率先进来时,那张脸上赫然洋溢着笑容。

“阿寿,洪家娘子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之前还以为她很古板呢,没想到她竟然有些很特别的本事,如今京城流行的那些花色杭绢,甚至有些就出自她的设计……”

见朱莹兴高采烈地快步过来,一面说一面绕到自己身侧,竟是靠近了他的耳朵说起了悄悄话,饶是张寿见惯了大小姐一贯那肆无忌惮的做派,也不由得微微一愣。但很快,他就被朱莹那低低的耳语给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阿寿,这个洪氏她确实长得很寻常,但穿衣服却很会搭配,整个人看上去也很精神,让我觉得很舒服,很耐看。而且她说话的声音很柔和,不卑不亢,却很有道理,让你不知不觉很愿意听她说下去。而且,我直言不讳问她为什么愿意嫁给大皇子,她说……”

朱莹顿了一顿,似乎有些踌躇应该怎么说下去,可是,等到那个刚刚认识的女子已然进了正殿,就这么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就惊觉了过来。

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她说,嫁给大皇子,她不是为了自己的父亲,而是为了自己。她想告诉那位一直都以出身为傲的大皇子,和他不一样,一个没有容貌家世的女子,到底能够做成什么样的事业。”

虽然朱莹的声音已经刻意压到极低,但千里耳之能绝不逊色于阿六的玉泉却听得清清楚楚,当即便在太后耳边一字不漏地复述。

然而,太后却没怎么注意玉泉的话,因为那个女子一进来,她就盯着人打量个不停。

那是一张平淡无奇的面孔——放到人群中一定会被忽略的平凡五官,微微有些高的额头,泛黄的皮肤上甚至能看出较粗的毛孔,若不是那挺翘的鼻子和红润的嘴唇,以及还算窈窕的身材,那相当会搭配的衣着,说她的年纪上了三十也许都有人相信。

然而,最吸引人的,却是那双明亮的眼睛。从那双眼睛中,阅人无数的太后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沉默寡言,但在关键时刻却不惜一切绽放出所有光和热的熟悉身影。

既有她的嫡亲外甥,曾经不过是低阶武官,却在她两个嫡亲弟弟临阵畏怯时毅然决然接过重任,以寡敌众,最终打出绝大名声的朱泾;也有那位最初不过是郁郁不得志的同知,可在英宗末年帝位争夺关键时刻劝她的丈夫睿宗皇帝不惜一切奇兵突袭的初代秦国公张允。

还有很多年纪轻轻却挺身而出,于腥风血雨之中撑起她丈夫睿宗皇帝那杆大旗的人。

尽管这只是一瞬间的错觉,但瞧见洪氏落落大方屈膝行礼,太后最初那点戏谑和漫不经心却无影无踪,在玉泉遵照她的示意吩咐免礼后,她就含笑问道:“你就是洪氏?今年芳龄几何?从小读的是什么书?”

这是往日太后接见官宦夫人以及千金时常常用的开场白,但此时问出来,朱莹和张寿却都觉察到了那言语当中的几分考校。而张寿想都不想就一把握住了朱莹的手,见朱莹朝自己看了过来,他就冲她微微摇了摇头。

他们俩的这种小动作,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未婚小儿女之间的小小互动。太后没在意,相貌平平的洪氏却忍不住看了一眼,随即竟是微微露出了几许笑意。

紧跟着,她才坦然开口说道:“回禀太后,臣女今年二十有八,因为父亲研习经学之故,从小读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百家文集,律法音律,也学了一些杂科。”

太后不禁微微一愣,随即就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记得皇帝告诉我,你父亲说你能把各种女德之类的书烂熟于心,又精通针黹女红,可没有说你读过这么多书。刚刚莹莹进来时,也只说你心灵手巧,竟然设计过好几款花样别致的杭绢。”

“刚刚和朱大小姐遇上也只是一小会儿,还来不及说及其他,而在太后面前,臣女自然不敢隐瞒。至于父亲说臣女只读过女德诸书,那是因为父亲眼中只有他的礼法学问,书院学生,并不怎么管束臣女这个女儿,所以他并不清楚臣女的读书喜好。”

洪氏这样坦然挑明所学,太后听在耳中,当下就笑着问道:“那你是觉得,女孩子从小若是只读女德诸书,那远远不够?”

“不是不够,而是远远不够。”

洪氏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当初宋家姊妹自己不婚不嫁,诗书传世,在宫中号为女学士,为嫔妃公主之师,但却传了女论语给世间女子,未免言行不一。若是要讲究妇道,她们当年逾期不嫁,本来就有违朝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政令,凭什么著书立说教导别人?”

朱莹没想到洪氏竟然敢用这种语气和太后说话,一时不禁目露异彩。

而张寿却从洪氏这番话中,听出了一种很明显的话术痕迹。因而,他依旧紧紧拽着朱莹,以防这位大小姐一个忍不住乱插话。下一刻,他就只听洪氏从容不迫地说:“男主外,女主内,勤俭、和睦、治家、柔和……这些并不是不该学,可只学这些,未免太不够了。”

“臣女不知道宋氏姐妹和班昭这样的女子,为何最传世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这些文章,可臣女从小看完了父亲书房中的所有藏书后,又忍不住去找了很多书读,后来又看到无数孤弱女子挣扎求存的惨状,臣女便立誓,只要有能力,一定要让女子们能够开阔眼界。”

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养媳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两百一十七章 选婿之后第八百一十五章 弄璋第四百一十一章 风景这边独好第一百七十七章 清早呼上朝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行第二十八章 激将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归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七百九十一章 谁善解人意?第六百九十九章 丧第一百一十章 十万火急第一百五十章 循循善诱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过火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么?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第一章 田头偶遇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从天上来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斩乱麻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踪和会面第一百八十二章 赐给你吧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气第五十九章 乡下小郎君进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四百二十章 兜来转去坑自己第二十五章 前驱和搭档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七十二章 八股文大会?第六百二十四章 卖好,将军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八十六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绝望啊第七百三十四章 鸡犬不宁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风报信的大小姐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气第两百零四章 辈数乱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内定的?第二百五十九章 月明亦是杀人夜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柜做不成?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七百三十四章 鸡犬不宁第九十二章 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定律第七百二十九章 同去凑热闹第五百五十六章 变味的大考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限风光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二百八十二章 郎舅(下)第五百零八章 嘉尔志高华?第五百九十二章 借题发挥和算经馆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汤团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十八章 最是难负美人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师,求救第二百六十七章 其疾如风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说的都被老师说了第二十八章 激将第六百九十章 拎出熊孩子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师第一百九十四章 纨绔擅长的领域第五百零七章 因为无知,所以弱第九章 小先生第七百二十五章 非专业扮鬼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恶有报,陆三难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惊走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家千金慕贤郎第一百六十五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五百二十五章 传话请讲学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谊第一百章 二进制?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六百二十二章 决意第七十四章 葛氏语录新编(上)第七百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四十六章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一百七十三章 惊走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闹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术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乡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