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纷至沓来

尽管不少监生都希望这次参加东宫侍从选拔的排行榜不要传开,因为实在是太丢脸,但太子殿下亲临国子监,当众训诫了骚动的师生,而后又在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众多读书人面前说了那样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一时间,京城上下也不知道多少地方都在议论这件事。

除却排名先后这个引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外,最大的话题那便是太子殿下说的话。

鼓励举人们莫要以东宫侍从为念,应该以科举正途为重,这是大多数官员们认为三皇子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但是,层次更高,眼光更长远的高官们,却没有一个会看得这么简单,包括孔大学士在内,从三皇子表述的日后遴选东宫侍从的考题,就看出了兼收并蓄的决心。

太子殿下不但鼓励大多数举人们不要把东宫侍从当成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舍本逐末去和一群监生抢夺出路,却也告诫监生,东宫侍从并不需要仅仅制艺时文写得好的人,听起来仿佛是东宫侍从更偏向于杂学。如此一来,就和科场出身的进士完美区分了开来。

这固然是一个有些让人警惕的苗头,可问题是东宫侍从没有品级,而且并不是终身制,如今赫然是三个月轮换,而且一不需要朝廷出钱,二不需要朝廷出人来帮助遴选——江都王和长史徐黑逹这两个朝官们心目中的闲人不计在内——他们还能说什么?

至于这一波风潮之下,国子监中不少监生竟是慌慌张张地纷纷结束修业离监,而后前往吏部等候铨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日之内,据说国子监就核准了超过六百名监生的离监,这大概是之前有资格入监的人削尖脑袋往国子监跑之后的另一大奇特现象了。

在这样的风波之下,九章堂从国子监搬到公学之后的第一次公开课,似乎就动静小了很多,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全都被国子监这风波吸引了过去。

但这动静小也仅仅是,这次的公开授课从坊间热议话题榜跌了下来,在此次应召上京的天文术数人才当中,在赴京应考的举人们当中,尤其是在三位山长出任东宫侍讲之后赴京的名士当中,此事仍旧具有极大的优先级,也不知道多少人摩拳擦掌,预备登记请柬前往一观。

尤其是有资格在文华殿经筵上看到过“自动船”的,都很好奇这次张寿会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于是,公学登记姓名出身籍贯那天,发放的两百张请柬,须臾被一抢而空。

于是,公开课这天一早,外城那座占地极大的公学,便迎来了最严密的防护。朱廷芳直接把南城兵马司的三分之二人马毫无保留地派了出去,在外城四处撒网,各种各样的可疑人逮住就直接抓起来,而赵国公府的家丁家将们,则是在公学附近四处游弋,以备不时之需。

真正负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除却南城兵马司剩下的三分之一人马之外,就是刚刚走马上任的花七带领的那些御前近侍了。

从正式到见习的五六十号御前近侍拿着和其他人看似一模一样的请柬进了公学,犹如混在沙漠中的有色沙子,眼睛全都警惕地盯着周围的人流。想到早上花七的那番话,不少人还觉得隐隐有一种高人一等的骄傲。毕竟,今天这邀请函,很多读书人都不曾拿到。

“今天太子殿下也会带着众多讲读官亲自前来,这算是一场难得的大热闹。如果单单是为了防戍,那你们根本用不着这邀请函,但是,因为御前近侍从来不是目不识丁就能胜任的,所以你们能够和包括太子殿下在内的众多读书人一同听课!”

“因为你们兴许比某些读书人还能更听得懂一些!”

不许宦官识字,把他们的地位死死摁在最卑贱的群体中,于是就不会弄权擅权,这是某些皇帝认为自己充分汲取前朝教训后,于是定下宫中规矩时的固有认识。

然而,高阶宦官群体的识字率,往往会随着皇朝的延续而日渐提高——当然,某个全民识字率开了历史倒车的辫子王朝不在这个范围内。再说,不太识字又或者文化不高的宦官当中,也会冒出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奇葩,足可见皇帝对宦官的倚赖,和识字率无关。

所以,本朝初年太祖皇帝制定规矩时,只严格限定了宦官的人数,宦官的品级,至于自宫者则是一个都不要,一概发往辽东屯田,但他却并没有限制宦官识字。相反,随着当年那位司礼监王安的推广,哪怕是外皇城的那些青衣杂役,识字率也是相当高的。

至于御前近侍,读的书自然比普通杂役更多,甚至不少还能把各种经史背出一两段来,教导他们这些的大多是从宫中司礼监退下的奉御,一个月一换,恨不得教得他们忠字挂心头。不但背书多,背杂书也多,如《九章算术》这样宫外读书人都不太学的,他们也背过几段。

当然,仅仅是背。如果读书资质真的这么好,那当然也不至于走御前近侍这条打打杀杀的路。背上两段假充懂得一点算经的读书人,在出任务的时候,就具有相当的迷惑作用。

毕竟,有时候他们出动的时候,是为了截住某些要紧的账册,这要是拿到东西,却看不懂,丢了西瓜捡芝麻,那怎么能够完成任务?

此时此刻,混在人群当中提防那些有可能图谋不轨的人士,围着围脖以遮盖喉结变化的他们,甚至还用假声煞有介事地和人探讨着某些学术问题。某个御前近侍就在周围几个举子谈及文华殿上那场演示简直是妖法时,轻蔑地冷哼了一声。

见人对自己怒目相视,他就不屑地冷笑道:“当初张学士在文华殿上,就把某位嚷嚷这是妖法的大学士给驳得体无完肤,没想到今天还会有你这种无知的人混进来,简直是白瞎了这张请柬!”

骂过之后,这位年轻的御前近侍竟然一本正经地掰扯起了张寿曾经当众讲过的某些原理——那一次自动行船的道理,张寿当然详细对三皇子解说过,而三皇子回到乾清宫又原原本本说给了皇帝,皇帝又命人记录下来,司礼监也有相应的备份。

而那时候还没被“撵”去慈庆宫侍奉太子笔墨的楚宽,把这份笔记,连带在陆三郎那书坊买到的张寿各种老作新作,全都给了御前近侍们一份副本。平日里练功的间隙,他们也会看一看,权当是训练之外的休闲活动,虽说那会儿看的时候,他们全都苦着脸。

自学理解那是不可能的,但背上几段,日后在需要的时候充充门面,这却是他们干惯了的事情。于是,同样混在人群中的花七见这个御前近侍说得身旁众人一愣一愣,尤其是刚刚那个嚷嚷妖法的家伙,那是脸色涨得通红,偏偏却没办法反驳,他不禁大为好笑。

说起来阿六的功夫是比这些人强多了,但要论起在这种场合的专业性,阿六却拍马都及不上……当然他也及不上,毕竟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御前近侍。

哎,想当初他是真的跟着睿宗皇帝北征打仗的,谁让他斥候当得好,入了睿宗皇帝法眼呢?后来不打仗了,他这斥候的本事渐渐就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他就被睿宗皇帝和当今天子开发出别的用场,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就当花七混在人群中,反省自己这些年对阿六的教育偏离了正轨,而张寿竟然也没好好纠正的时候,他就听到外间传来了不小的喧哗。

情知是三皇子这位太子带着那些东宫讲读来了,当然四皇子这个跟屁虫也肯定会一块来,他就饶有兴致地继续隐在人群中,等着看张寿的反应。

反正那天他特意过来时,就是纯粹忘记了这回事……至于之后再特意来通知,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他哪有这么闲?

而张寿的反应花七压根没看到,因为张寿压根不见踪影。随着一阵大呼小叫,就是一大堆人涌出来,开始温和却又不失强硬地维持秩序时,他方才突然想起,张寿不是光杆司令,人家有的是学生可以使唤。

此时此刻,陆三郎、纪九、张大块头,三个斋长在那指挥着其他同学组织之前徘徊在外的众人不要在外头闲逛,立刻进入公学之中那座最大的大讲堂。

对于有人希望留下来近距离看一看太子殿下的要求,陆三郎笑眯眯地回答一会儿进了讲堂,三皇子会出现在最醒目的位置,谁都能看见;纪九的回答是太子殿下回头会亲自登台说话;至于张大块头,这位襄阳伯之子就简单粗暴多了,人直接出口就是威胁。

“太子殿下金尊玉贵,万一因为人群拥挤磕着碰着哪儿,谁来负责?要想见太子殿下,简单,用功读书,要么考上东宫侍从,要么考上进士日后去给太子殿下当东宫讲读!”

“光是踮着脚看有什么意思,真要有志气,将来就立于太子殿下面前!”

但别说,张大块头这话,那还真是比陆三郎和纪九和风细雨一般的劝解更有效。

很快,这三个人带着九章堂和半山堂的学生,就把众人给撵进了讲堂。随着有人嚷嚷请柬上都有标着座位排号,需要对号入座,那又是好一阵乱,但随着某两个小机灵鬼带着一帮公学中年纪很小的学生们出来维持,竟是很快又秩序井然了起来。

“八排一座?看到没有,就在那边最头里,往里走,一人一请柬,自己查看自己的座号!”

“凭什么在最边上?这位举人老爷,我知道您有功名,您不用颠来倒去说!请柬上早就写明了座位号,您忘了之前来登记的时候,是自己随手在盒子里抽取的请柬?”

“对,没错,为了避免先来后到,又或者其他因素被人抱怨座位不够好等等诸如此类的,所以才用的是抓阄似的抽取请柬,您运气不好,这还怪谁?”

小花生和萧成一搭一档,本来就年纪小声音清脆,此时被他们一说,原本发牢骚又或者找茬的人发现别人都在看自己,一时也只能忍气吞声地对号入座。而两个人一面忙活,一面还指导在讲堂中一样充当“志愿者”的小孩子们如何效率更快地帮人找到座位,直叫混在人群中看热闹的花七嘴角直抽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凡跟着张寿呆过一段时间的人,那真是全都一个理直气壮怼人的德行!

太子今天驾临的事情,因为皇帝特意吩咐三皇子要事先保密,免得外人得到风声后有什么变故,所以应该没人知道——可就在这不知道的情况下,陆三郎等人那竟然能够镇定自若地睁着眼睛说瞎话,什么位子都安排好了,这不是糊弄人吗?

花七一进来就发现,讲堂中全都是清一色的条凳,唯一的区别在于每一张条凳上都刻着三个数字,能坐三个人。而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全都是这样的设置,没有任何区别,他怎么也看不出有事先给三皇子这一行人预留的,能够让全场人都看到的贵宾座位。

除非是……那高高的讲台上!他抬眼一看,果然瞧见讲台侧后方不远处恰是有一排椅子!

很快,他就听到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正是陆三郎:“好了,找到座位的各位麻烦都坐好,陆祭酒和刘端尹已经迎了太子殿下进来了!太子殿下吩咐,今时不同往日,不用行礼相迎,一切从简,各位若要表示敬意,太子进来之后起身颔首即可!”

刚刚还在或抱怨牢骚,或交头接耳的众人,顷刻之间安静了下来。但是,免不了有人暗自犯嘀咕,怎么只有刘志沅和陆绾去迎接太子,张寿人呢?可是,随着三皇子一行人出现,众人齐刷刷起身相迎,激动兴奋之下,也就姑且把今天真正的主角张寿给忘了。

而陆绾和刘志沅虽说猜测三皇子这位太子兴许会来,但事先没得到准信,张寿又是一副平常心对待的样子,他们也不好越俎代庖。可去接人的时候发现张寿赫然不在,他们这心惊肉跳就甭提了。

最熟悉张寿的陆绾心里最大的想法就是,那位看似清俊闲雅谪仙人的张学士,又要搞事情!果然,当他看到三皇子温和地开口吩咐众人坐下之后,自家那大胖儿子就一溜小跑奔上前来,却是满脸堆笑地说:“太子殿下,您和诸位讲读的座位在讲台上。另外,老师今天要当众演示实验,得劳烦您做个助手!”

第五百八十章 为老不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床气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两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状?第三百二十五章 礼贤下士?第四百零三章 小……师娘?第一百五十章 循循善诱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师常背锅第七百零八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九十六章 表决心和不知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拦截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第二百九十七章 骑牛和农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橘生淮北则为枳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扬威第三十九章 关门弟子第七十五章 葛氏语录新编(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变味的大考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贤第三百二十章 赠剑,耿直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坚钢意如铁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礼第两百零八章 历法是个坑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柜做不成?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却不同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踪和会面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内强国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有道理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六百零九章 蹊跷第两百零六章 终非同路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绊脚石须除第十八章 最是难负美人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劝学记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堂课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残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乌鸦嘴和宋混子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五百八十章 为老不尊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寿第四百三十四章 虚惊一场……而已?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床气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来如此第七百二十五章 非专业扮鬼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阵换将第四百三十四章 虚惊一场……而已?第一百七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见?第四百四十三章 楼上吃饭不要钱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六百四十章 婚礼贺客忙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内定的?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波度尽生辰到第三百七十六章 丝和布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兴师问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师是正人君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四百一十七章 谢生婚否,会馆吃客第七十二章 八股文大会?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一十一章 编码方式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师是正人君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贤王和闲王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三十一章 既见君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三百六十七章 无影脚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只落地的靴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图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双入对第四百九十三章 别多一分钱第六百三十一章 负重前行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一百八十六章 你赔我美人!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转?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发第七百六十三章 择日不如撞日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衬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读和委培第二百九十八章 恰同学少年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乡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边镇需强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胃王,拉客人第五十九章 乡下小郎君进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规则是用来歪的第二百八十章 师生反目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道和家教第六百八十二章 题海无涯,马蜂窝第两百零一章 脏兮兮的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