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着

之前对光禄寺开刀,拿掉了一大批官员,又对御膳房进行了大清洗之后,遴选了一批御厨在宫中供职,皇帝对各宫原有的小厨房也进行了调整。原先因为光禄寺坚持所谓旧制,除却清宁宫的两个是宫外请来的真正厨子,其余的都是内侍宫人充当。

而改制之后,每日四个御厨轮番入值乾清宫,其余各宫妃嫔那边也因此得益,全都能按着水牌点菜,乾清宫小厨房一道派人送。而除此之外,因为太子在慈庆宫读书,皇帝直接拨了两个御厨过来,甚至还在朱莹的建议下,采用了一张据说有助于太子长高长壮的食谱。

朱莹虽说振振有词地对皇帝说,这是自家大哥朱廷芳当年用过的,如今人有这样强健的体魄,全都归功于此。但实则却是打着大哥的旗号,卖着张寿的食谱……很明显,那些羊乳、水牛奶之类,以及各色新鲜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全都是张寿特意添加进去的。

三皇子往日对于饮食不挑剔,也一贯不浪费,可今天哪怕食盒中的饭菜荤素搭配,色香味美俱全,他却一丁点都吃不下去。不但是他,往日觉得慈庆宫伙食好,每次都是风卷残云的东宫侍读们,也都对美味可口的食物提不起任何胃口。

朱廷芳遇刺,行刺的人还是大皇子的护卫,这事儿会不会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波?会不会波及到一向安静祥和的慈庆宫?

当众人瞥见张寿撂下食盒,慢条斯理地用帕子擦了嘴和手,随即起身往外走时,有人顿时忍不住想要开口。可抢在他们前面的,却是一贯稳重的三皇子:“老师,我能不能亲自去探望一下朱大公子?”

张寿愕然转头,见三皇子正竭力坦坦荡荡地看着他,他就笑道:“我从前听说过某朝某代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说是皇帝轻易不出宫,更轻易不造访臣子的府邸,就连臣子生病,那也只是送药,而不是亲自去。一旦皇帝亲自探病,那么臣子就是没病到快死的地步……”

“却也只好死了。”

见三皇子听着登时大吃一惊,其他人则是面面相觑,张寿这才淡淡地说:“当然这只是传说。楚公公既然已经说了,朱大公子逢凶化吉,那么多半没什么损伤,就算有,也肯定没有大碍。太子殿下亲自前去探望,反而会让人以讹传讹,说不定有人就要在外头咒他快死了。”

“更何况,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事涉大皇子身边的护卫,本来就容易引人猜测,太子殿下这一去,那猜测就更没边了。我知道太子殿下不但关心朱大公子,还很担心四皇子。毕竟,四皇子是在外城。但你知道外城公学附近屯驻了南城兵马司的多少兵马?”

“而且,你知道有多少陆家护卫就直接住在公学之中?你知道有多少御前近侍或明或暗地在附近巡弋?那边即便不说是固若金汤,却也差不了太多。”

“之前四皇子对我说,他想要以身作饵钓出某些心怀叵测之人,我笑话他实在是想多了,得是多傻的人,才会在这种时候飞蛾扑火?虽说我还是低估了某些人的愚蠢,但在朱大公子遭到行刺之后,四皇子周遭五十步之内,大概都没有可疑人能够靠近。”

“所以说,太子殿下只管放宽心继续课业。其他人也是一样,这不是你们该关心的事,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就是我,这会儿出宫也不会去探望朱大公子。”

说到这里,张寿就莞尔一笑:“你们看,我都不怕人说我不管未来大舅哥的死活,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他当初能够在满京城都说他已经战死又或者失踪之后凯旋,这次面对跳梁小丑,又怎会有事?”

楚宽见张寿从容拱手行礼过后飘然而去,留下满堂面色不一的学生,他暗叹皇帝确实没有选错老师,有些话只有张寿敢说,可他却默不作声,只是悄悄准备将三皇子一口没动过的饮食先撤下去让人重做。可他那手才刚接触到汤碗,却被三皇子伸手拦住了。

“楚公公,劳烦你帮我和大家把饭菜还有汤撤下去热一热,再对小厨房说一声辛苦。”三皇子歉然地对楚宽点了点头,随即就对着一群侍读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这顿午饭大家哪怕吃完之后会迟一些,也不可浪费。”

张寿很确信,最初的关心则乱之后,三皇子肯定能很快恢复过来。而他自己也并不像嘴上说得那样,丝毫不担心朱廷芳的安危。

那毕竟是朱莹最亲近的大哥,婚期也早就定了,那竟是五天后便要成婚的新郎官,万一出点岔子就麻烦大了。毕竟,他和朱莹的婚期可就紧跟在后头,只差了不到半个月。

于是,在马车抵达公学之后,他下车时就吩咐阿六去探听一下朱廷芳如今在何处,然后代表他去探望一下——他自己是不去,但阿六过去一趟,这不是很正常吗?当然,他还给阿六布置了一个对于少年来说称得上相当高难度的任务。

那就是去探望人的时候,准备一份合适的慰问品!当然,为了以防阿六又去故技重施找朱莹,他出宫的时候特地问了一个清楚,确定朱莹今天一大早就被召去清宁宫陪伴太后了!

对于张寿常常毫不掩饰的那点坏心眼,阿六当然心知肚明,可他知道,张寿也是为了他好,不但为了锻炼他待人接物和独当一面的本事,也为了让他能积累某种意义上的常识。

问题是,自诩管家的他实在是对于某些需要长袖善舞的事情兴趣缺缺,而今天张寿当着他的面问了朱莹的去处,他就没办法去求助大小姐了。思来想去,他一出公学就干脆先直奔南城兵马司,结果在门口一问就得知,朱廷芳此时人应该在赵国公府。

而那门房还是个问一答三,非常饶舌的人。不但告诉了阿六朱廷芳的下落,还附赠了一堆所谓遇刺案的细节。

“哎,六爷你不知道,外头都在说,咱们家大人和顺天府张大尹说好,外松内紧,昨天半夜说是回去睡觉了,但实则派出精兵强将顺藤摸瓜一路摸排了下去,到天明的时候,就已经膜到了二皇子身边那个书童的踪迹。”

“然后朱大人天不亮就悄然调派了人马去擒拿,结果一举将人拿下,送去了西城兵马司准备讯问。谁知道就是朱大人早上从赵国公府出门赶往西城兵马司的路上,竟然遇到了有人伏弩行刺,对,就是大皇子身边那个姓石的。”

“若不是朱大人之前有所预备,在内外城各处高点都埋伏下了人,始终留意着那些不轨之徒,兴许就真的被这家伙给钻了空子!那时候的情形您不知道……”

见人越说越兴奋,不但唾沫星子乱飞,而且还手舞足蹈了起来,阿六脚下微动两步,随即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自己的坐骑旁边,牵着马一溜烟地跑了。等远远离开这个饶舌的家伙,他才舒了一口气,心想幸亏家里没个这么吵的家伙,老刘头可比人会察言观色多了。

直截了当说朱廷芳早有准备,于是刺客无功而返,这不就够了吗?

既然问到了朱廷芳此时在赵国公府,阿六确定朱莹之外也没法找朱二相助,否则他去找朱二买东西再回去,岂不是傻吗?他不由得在脑海中把张琛张武和张陆也拿出来过了一遍,可想想这次不同上次领受的任务,他也不找他们了,直奔外城一家以卖药材著称的药行。

甫一进门,他不等那伙计寒暄就直截了当地吩咐:“四色补品,给气血亏虚很大的伤病人用的。别啰嗦,拿最好的出来,我照价付钱。”如果受了伤,气血亏虚应该挺大吧?

那伙计到了嘴边的话不禁吞了回去,他不由得悄悄又打量了阿六一眼,突然想起一个在外城大名鼎鼎的人物,慌忙连声答应后拔腿就跑。不一会儿,原本在后头招待另一位贵客的掌柜亲自迎了出来,再一看这位少年来客的形貌,他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

“哟,竟然是六爷大驾光临?鄙店这真是蓬荜生辉……”

没等他把奉承话说完,阿六就非常不耐烦地打断道:“四色补品,要最好的,其他的废话就别说了。”

虽说被人这样蛮横地噎了回来,但那掌柜只是面色微微一变,继而就立刻又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好好,六爷您放心,我这就让人去备办……要说小店有一支年份够足的野山参,乃是镇店之宝,您要不要看一看……”

“我说了,要最好的。”阿六再次不耐烦地重复了一次,“适合伤病人的,你看着办!”

面对这样一个阿六一再强调的答案,那掌柜终于心里完全有了数。他没有再继续阿谀奉承,一个眼色示意旁边的伙计过来陪着,自己则是匆匆去了后头。然而,打发了一个年长的伙计去库房找那几样珍贵的补品,他却来到了后头,对着之前那位贵客毕恭毕敬赔礼。

“孔九老爷,实在是对不住,外头是张学士家那位小六总管。他大约是要代张学士去探望朱大公子,人一来就火烧火燎地说要最好的补药,外头小伙计拿不准,只能把我叫出去,我已经答应,把店里年份最久,号称能续命的那支野山参拿出来……”

被掌柜奉作贵客的,恰是孔大学士的堂弟,如今在太常寺里当太常博士的孔九老爷。三十出头的他相貌俊秀,此时立刻通情达理地笑道:“我不过是替家母来看看是否有上好的天麻,哪里就比得上赵国公府朱家这件天大的事?掌柜你只管先去忙,我下次再来便是。”

而说到这里,他又笑道:“家兄和张学士从前有那么一点龃龉,我从后门走就好。”

在那掌柜再三赔罪后,孔九老爷风度绝佳地出了后门,等到伙计通知了他的马车绕到这条后巷,他登车之后就立刻吩咐道:“快,回府!赶紧去个人送信给大哥,让他能回来就赶紧回来一趟,就说我这里有急事……”

想了想还觉得这样说不够紧急,他就干脆利落地说:“就说娘突然有些不好!”

虽说作为儿子,拿自家母亲来当作由头实在是有些过分,但孔九老爷一想到刚刚那掌柜透露的讯息,他就忍不住一颗心怦怦直跳,只觉得这兴许是一桩能改变朝中格局的机会。

要知道,皇帝对赵国公父子的宠信简直是无以复加,从前的江阁老也好,现在他的堂兄孔大学士也罢,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加以削弱,可却事与愿违。直到不久之前曝出朱莹和永平公主的身世,他那堂兄才忍不住哀叹,道是朱家竟是早早就打点好了伏笔。

历朝历代的天子大多都忌惮外戚,可当今皇帝就因为朱莹和永平公主身世纠缠,却一直反其道而行之,别说对朱家素来亲近,甚至连对张寿都爱屋及乌。

眼看朱泾竟俨然解兵权入了兵部,朱廷芳却奉命主持五城兵马司,正如日中天之际,若是朱廷芳真的不是如外界传言那样,不过是一点轻伤,而是重伤垂死,那岂不是极妙?

当然,这也可能是别人的障眼法。但据他所知,张寿身边的那个阿六,论能打,整个京城是其对手的人大概绝不超过一掌之数,可如果要论心眼……大概不用那些老油子,整个京城有一多半人都在这位小六总管之上。

因为人家是斗智不斗力,可这位是公认的以力破巧!人还是出了名的不解风情。上一次人在某家兵器铺中,对人家一个娇俏丫头买弹弓时的反应,竟然是九出十三归!想来张寿派人出来时,没来得及解释说明太多,所以人就没注意,露出了这样鲜明的口风!

阿六并不知道,自己买补品的事竟然被人脑补了这么一大堆理由和背景出来。从前他在村里,但凡有人因为干农活又或者别的什么事受伤,又或者生病,吴氏总会送一些伤药乃至于补品过去——尽管那些补品大多不过是红枣桂圆之类的东西,但乡人仍然千恩万谢。

既然如此,那么现在朱廷芳既然遇刺,张寿让他前去慰问,可不是补品最最适合?

提着那掌柜号称店里最贵重的四色补品,留下一张十贯钱的钱票,剩下的钱令人去张园支取,阿六出了这家商行就策马直奔宣武门。等到从宣武门进了内城,他就只见街头明显防戍森严了许多,四处都可见西城兵马司的人在巡弋。耳力极佳的他甚至捕捉到了一个声音。

“听说朱大公子重伤垂死!”

第七百章 难题不留白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衬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难记第三百七十章 避重就轻第两百二十章 驸马和仪宾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一百章 二进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过关?第三十八章 最美丽的误会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悔第两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书房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后第五百九十章 虚惊和捧哏……第一百六十四章 九章堂的第一个课题第六百四十章 婚礼贺客忙第二十三章 拿钱砸懵你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八百二十三章 西北发展基金第三百三十五章 心累……第二百八十八章 乔迁见闻第四百七十三章 教训熊孩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误打误撞第四百八十八章 商圈和正名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学生”第二百五十章 众星捧月第五百三十七章 红叶第三百九十八章 治个病换心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零七章 鸡毛飞上天第八百章 证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嫁给我吧第四百二十章 兜来转去坑自己第六百一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三百三十七章 将死之……树?第五百六十二章 向往天空的燕雀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后第四百八十四章 郑鎔和斋长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八百五十三章 偷懒和猜测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连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师常背锅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货和意外第两百二十章 驸马和仪宾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五十八章 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咸鱼第六百九十九章 丧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愤和蹭饭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为虚,农事为实第三百二十九章 宴无好宴第四百六十五章 黑暗英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鸡用牛刀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七十五章 葛氏语录新编(下)第五百四十章 礼未行而行第两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绵绵情话第两百零三章 奇怪的朱公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贤妻夫省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难记第八十一章 我想当斋长!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锅和背锅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一百零九章 问君心意第三百零一章 哄抬,咸鱼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胜古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书和多事之秋第二百五十三章 别苗头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犹如阳光第八百六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当诛,其情可悯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驾到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过……第五百五十七章 饿货败家子第七百零八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陈仓,闲人大叔第三百六十九章 闲人不闲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剑,别小气第七百二十二章 嘴甜心明最机灵第一百八十八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陆三胖求萌妹子第五十二章 难得糊涂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风未到蝉先知第二百九十七章 骑牛和农事第三十章 欺世盗名之徒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气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四百九十七章 肃然起敬第两百二十六章 坐地分钱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忽悠第一百七十三章 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