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大礼

要是觉得朱大小姐只会任性撒娇……呵呵,那绝对会被人坑惨。

就比如皇帝,那就是在猝不及防之下被直接将了军。他倒不在乎花七会不会把他在清宁宫中的话转告张寿和朱莹,毕竟他自己也当着花七的面这么承认了,又不负责任地把清宁宫那烂摊子丢了出去,再加上对裕妃也吐露了实情。可他真没想到朱莹会这么“另辟蹊径”!

面对那一双执拗而清澈的眼睛,皇帝哪里能说一个不字?要是他真觉得自己没错,就不会把三皇子这个太子丢在清宁宫陪伴太后一晚上,也不会在裕妃的劝谏下,让花七去清宁宫捎话说他去奉先殿呆一晚上了。

于是,他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道:“好,好,朕准了你就是。说吧,你几时请母后出宫,朕事先吩咐好锐骑营,让他们沿途护卫警戒,以免有人惊扰了太后,惹她老人家生气。”

除了你,这世上还有谁敢惹太后生气?朱莹迅速斜睨了皇帝一眼,可到底这句话她没有说出来,也没有拒绝皇帝的这番好意,只是却也额外补充了几句:“日子还没定,我祖母和娘回头也会去,秦国夫人还有江都王妃也会去,女眷多,女学附近本来就会派人清场……”

朱莹井井有条地把清场和警戒等事情一一说清楚,见皇帝明显心不在焉,她这才气定神闲地说:“我这个督学御史本来打算亲自带队警戒巡查,以防有不长眼睛的人敢冲撞。皇上既然要派锐骑营,那么我得不客气地说一句,回头这队人马要交给我来管带指派。”

“干脆就这样,就是上次我带去皇庄的那队人马,反正也熟了,比其他人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就这么说定了。”

幸亏这是临时归你管,否则朕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咳咳,幸亏没说出来,否则他真得被气急败坏的小丫头狠狠咬上一口!

皇帝心中庆幸,但脸上却从善如流似的连连点头,一副极其赞同的样子。直到朱莹一板一眼地屈膝行礼。说是要去清宁宫,就此告退,他赶紧答应下来,这才轻轻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可谁知道朱莹这才走出去没两步,竟是突然头也不回地轻吟了两句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皇上,我娘从小一直都在寺中静修,我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见到她,但这并没有丝毫减少我对她的孺慕,她回来之后,加倍对我好,我更是加倍孝顺她,哪怕出嫁之后,我也常常去看她陪她。而太后娘娘这么多年对您的付出比我娘更多,您不该那样说话,那也太过分了!”

见朱莹说完就大步往外走去,皇帝不禁揉了揉鼻子,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又被骂了,昨天晚上一次,今天一次,真是自作孽,不可活!然而,高高在上的天子却并没有生气,因为他很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还有人敢骂他,那他就不至于独断专行到没人阻拦的地步。

因此,等到朱莹的背影完全消失在视线之中,皇帝不禁伸手敲了敲旁边的铜罄。直到外间陈永寿忙不迭地闪了进来,他这才没好气地说:“莹莹闯进来你也好歹出个声,万一她遇到的不是老吴这种好脾气的,而是个暴脾气的,那岂不是要和这丫头硬碰硬吵个天翻地覆?”

我就是看和您说话的是吴阁老,再加上朱大小姐一副你不放我进去我就闹事的架势,我才不得已放人的……

虽然委屈极了,但陈永寿哪里敢置辩,少不得低头连声谢罪。而皇帝选中这么一个人留在乾清宫,就是看中人的老实本分,因而迁怒两句也就算了。毕竟,朱莹刚刚那悍然直闯明显也是要看人的,换成孔大学士在,她十有八九不会这么放肆。

别看朱莹横冲直撞,这丫头聪明着呢!想到这里,皇帝再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才又问道:“莹莹是先来的乾清宫,还是先去的清宁宫?”

昨天清宁宫中的那一幕,陈永寿并不知情,但皇帝大半夜的不睡觉却在宫里乱逛,在永和宫小坐一会儿就径直去了奉先殿,而太子此前也留在了清宁宫,他当然还是知道的。

哪怕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至少知道,这肯定是出事了。于是,他刚刚也故意稍微离远一点,避免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而此时他开口回答,那更是多添了几分谨慎。

“回禀皇上,虽然奴婢没来得及问过,但看大小姐来时那言行举止,应该是直接来的乾清宫,然后这会儿再去清宁宫。”

也是,如果真的见了太后,刚刚朱莹这丫头骂得估计会更狠。当然也未必,太后素来是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声张的性格,说不定会轻描淡写,太子那就更加是为尊者讳的性格,绝对不会在背后说父皇。想到这里,皇帝就揉了揉眉角,突然问了一句非常没头没脑的话。

“朕记得莹莹虽说嫁给了张寿,但应该还没来得及封诰命吧?”

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及以下授敕命,对于大多数朝官乃至于妻母来说,五品是一道极大的沟坎,一旦一跃而过,就代表仕途全面打开,等再跃过三品之后,那就更是一片通达。但这并不代表,你当上五品官就能立刻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你一旦加官,妻母就水涨船高。

因为除却皇帝特别优待,诰命封赠往往都是批发式的,每年固定时日,一封一大批,一赠一大批,否则一次封一个,吏部专门管封爵和袭荫事宜的验封司,估计能忙到昏死过去……

故而张寿这才刚刚娶妻,朱莹这个新婚妻子毫无疑问还没来得及封诰命。一来张寿还没来得及给妻子请封,二来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五品宜人对从前在京城横压一时的朱大小姐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还不如别提起惹人生气比较好。

所以,皇帝这特地一提,陈永寿想起当初皇帝好像还赐过朱莹公主冠服,而朱莹却不怎么领情。于是,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

“皇上,大小姐是还没有诰封……不过,这事儿应该不急吧?”

见皇帝手指轻轻敲着扶手,一脸不置可否的样子,陈永寿只能硬着头皮再次提醒道:“都说夫荣妻贵,大小姐这么看重张学士,肯定是希望夫唱妇随。诰封的事情其实不急,等日后张学士当到一品太师的时候,谁能不敬她这个一品夫人?”

“你还真敢说!你怎么知道他能当到一品太师?”

皇帝哑然失笑,伸手点点这个低头作鹌鹑状的管事牌子,这才淡淡地说:“朕又没说,要封莹莹什么出格的诰命。你这么说,五品宜人的诰命封轴要是特地送去张园,确实有点别扭,这样吧,朕再给张寿一个职司!”

然而,陈永寿此时非但没有释然,反而更加吓了一跳。

张寿这年纪轻轻已经是东宫讲读官了,而且并没有经历过科场,却堂而皇之地在翰林院挂了个侍讲学士的名义,朝堂中当然很多官员都有意见,但之所以这些反对没办法奏效,那是因为张寿曾经前后两次解读过谁都解读不出来的密码,但最重要的是……

三皇子极度推崇张寿这个老师,而且京城那些曾经一度被人认为无可救药的纨绔子弟们,竟是都对人服服帖帖,不说一个个都非常有出息,但都洗心革面,改过自新了!

虽说这些学生在家族中大多数都是边缘人物——张琛这种奇葩除外——但也禁不住一个一个数量太多,而且抱团在一起,竟然也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张寿还给张武和张陆找了两门世上顶尖的好亲事,怎不叫那些学生家里头心动甚至心折?

于是乎,张寿就这么收获了一群分量不小的支持者,比方说襄阳伯张琼,人就在外头宣扬,张学士的事就是我的事,谁要是敢和他过不去,老子我打到你家里去。真是不知道楚国公那么持重到被人称之为胆小的人,怎么就有这样一个兄弟。

陈永寿想着张寿那些不可小觑的支持者,却也不由得想到了张寿的那些政敌,因此哪怕刚刚已经拦住了一件事,他此时却不得不竭尽全力地试图再拦下皇帝的一时起意:“皇上,张学士管的事情已经真的很不少了,您之前不是还说,他一直抱怨实在太忙……”

没等陈永寿把话说完,皇帝就呵呵笑了一声:“这家伙是惯会躲懒,如同算盘珠子似的,点一点拨一拨,这才会动一动。更准确地说,他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尽心竭力,其他事情压根懒得管。”

“也就是那些实在是眼睛瞎了心也瞎了的家伙,才会提防他想要揽权争权。他这家伙,不给你躲事就很好了,还觉得他会揽权?他连国子监都不愿意呆,干脆另起炉灶躲开那边的倾轧,难道他在朝中呆着不顺利,他还能另起炉灶弄出一个朝廷来?”

见陈永寿面如土色,皇帝却不觉得自己说了什么大不了的:“既然他是老师的弟子,又号称算学奇才,那么,之前朕答应赐给老师的那些算学典籍,难道他不应该好好帮一下忙?反正半山堂那讨论,他已经找好了评判,布置了下去,那他就不用操心了。”

“那些通译懂海外文字,但未必就懂全部国家的文字,更何况这些家伙对算学那是一窍不通,之前老师从古今通集库里找出来的那一套什么大部头,事后就大骂说当时翻译得太烂。既如此,张寿带着九章堂那些学生,好好翻译一下送进京城的这些书,难道不是最合适的?”

嘴里这么说,皇帝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个念头。等做成这件事,就和当年太祖皇帝让人编《四库全书》,等到太宗年间方才完成,但编书者却一个个都加官进爵一样,他给张寿提个一品两品的,那应该不过分吧?

如今又不打仗,张寿又不是地方官,用别的借口来升官实在是不太方便……只能选取这种比较漫长,但也至少符合张寿路子的办法了。否则,他好心办坏事,朱莹说不定又会冲进宫来找他这个皇帝算账,这丫头真敢!

于是,这天傍晚的时候,九章堂中刚准备宣布今天下课的张寿,就收到了皇帝打包送来的大礼——满满当当一车书!

九章堂中这些一年级的学生可不是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甚至于就连半山堂中的纨绔子弟都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书这玩意很贵重,价值不下于金银珠宝,因此张寿一出去,他们你眼看我眼,最后纪九带头,一群人一窝蜂似的跟着出去看热闹。

而很快,二年级的前辈们也同样闻讯出来,然后,他们就只见正在翻书的张寿面沉如水,那张脸上看不见欢喜,反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这要是换成陆三郎在,早就大剌剌地上前去翻书了,可他们却到底还相对有规矩,最后,还是一个外来者打破了僵局。

“这是皇上赏给老师的算学书?哎呀,皇上真是太器重老师了!”

嘴里说着这话,刚刚闻讯也带了半山堂众人来看热闹的张大块头就凑上前来,见张寿没反对,他就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紧跟着,他就化成了泥雕木塑。

而他这样鲜明的表情变化,别人自然看在眼里,有人因为疑惑而没有动,却也有人实在是好奇到心痒痒,尤其是看到张寿竟然没有责备那个大块头,于是也悄悄溜了上前,学着张大块头那样拿起了一本书,然后,却也是和某人一模一样的表情。

随着这些半山堂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陷入僵化状态,九章堂的众人渐渐也忍不住了。出身富贵的纪九当然不至于认为这书上施展了什么魔法,只觉得这肯定是写着那帮家伙完全看不懂的艰深算学知识。

毕竟,刚刚那位来自宫中的陈公公前来颁赐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的是……算学典籍!就凭你们这些算学一窍不通的渣渣,看得懂这个?

他轻轻哼了一声,昂首阔步地走上前去,随即一把从依旧还没解除石化状态的张大块头手中抢过了那本书。然而,只翻了第一页,他就觉得眼睛花了。虽说张寿教给了他们一大堆数字符号,所以这一页书上的大多数字符他都认识,可为什么合起来他就眼瞎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房钱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七百零七章 夜无澜而晨惊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四百二十章 兜来转去坑自己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儿当自强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货和意外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第六百二十二章 决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虚怀若谷求教忙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无忌第六百五十六章 视察公学的大宗正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四百零四章 不争这口闲气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战国子监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七十五章 葛氏语录新编(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第二百八十章 师生反目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三百三十五章 心累……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错,救急?第七百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场,头铁第六百九十五章 抱大腿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实验和妖法第五百一十二章 深坑第四百六十四章 礼轻情意重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间安有两全法?第八百三十六章 超强求生欲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镖船第七百零四章 领命第六百二十章 教训第五百三十四章 赏秋遭遇熊孩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九十八章 拯救陆三胖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术第三百三十四章 跋扈,蠢哭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乡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两百三十章 冬至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家亲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看好你!第六十章 葛府堵门事件第六百八十四章 嫁妆,传书第五百五十六章 变味的大考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六百四十一章 闹洞房的熊孩子第六十六章 留宿庆安堂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异心第九十一章 太祖题匾藏密卷?第六章 不把自己当外人第七章 三个人,两张床第四百零四章 不争这口闲气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设第四十二章 装睡原是装糊涂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处有难题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乡人第三十七章 葛……葛……葛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零六章 一个都不靠谱!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托“理财”?第二百五十三章 别苗头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护短的第六百六十章 惨不忍睹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边镇需强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抢先报喜讯第四十五章 生辰前的恶讯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女须强第六百八十三章 知父莫若女第八百六十九章 将心比心,继续忽悠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八十三章 张博士上京第七百零八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养废物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过关?第五百九十九章 适可而止第两百零六章 终非同路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镇的背后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胃王,拉客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婵娟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