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图穷

当赵国公朱泾来到林府的时候,就只见这里已经是一片缟素,放眼看去,进进出出的客人不多,而林府自己的下人则是在悲伤之外,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凄惶。尤其是当林家长子匆匆迎出来的时候,那更是整个人颤抖到犹如筛糠,一副扛不住大梁的模样。

朱泾素来就讨厌畏怯懦弱的人,但就算是他,此时也没办法过分苛责这位林大少爷,因为年富力强的顶梁柱父亲突然暴死,然后死因又和最近那风波暗暗契合,换成他家中三个儿女遇到这种事,朱廷芳和朱莹一个志坚一个心大,大概还不要紧,可朱二从前也好不到哪去!

因此,他没有像平常那样冷淡,而是语气温和地说:“我来给林尚书上一炷香。”

父亲突然急病故去之后,门生故旧亲朋好友几乎都避如蛇蝎,只有几个关系实在是太亲密的登门吊唁,而外间议论风潮赫然越来越急,原本几乎是在绝望边缘的林大少爷,只当今天朱泾前来是奉旨查问,因此心下甚至做了最悲壮的准备。

可此时朱泾竟然委婉表示是来吊唁的,他微微一愣之后,心中那块千钧巨石仿佛瞬间炸裂了开来,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眼泪竟是夺眶而出。好在身为丧父的孝子,这般哭哭啼啼却也不算过分,因此,他连忙一边低头擦拭眼泪,一边恭恭敬敬把朱泾往里头请。

而把人带到灵堂之后,眼见朱泾灵前拈香吊唁行礼,继而默立了一会儿,却是没有多说什么就要转身往外走,答完礼的林大少爷终于忍不住了,爬起身就一步冲上前去,鼓足勇气拦住了这位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子信臣。

“赵国公,我父亲的事……朝廷到底是个什么说法?”

见林大少爷那悲愤之色溢于言表,朱泾低头再瞥一眼那些跪在旁边的孝子贤孙,见年纪小的不过三四岁,跪在那儿满脸懵懂,其他人或低头不语,或仰头期盼,或和林大少爷一样义愤填膺,恰是和外间众生相如出一辙,他就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不要听那些人云亦云。”

一句话落地,他当然能看见,整个灵堂里里外外众多人的精气神都瞬间不一样了。可是,他并不是想单纯安慰,当下就淡淡地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说死者为大,你们身为子孙,林尚书这一家之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做派,自己应该最有数才对。”

这一次,林大少爷那张脸再次变得惨白。自己的父亲在外那确实是低调到不像是一个吏部天官,但在家里尤其是在他这个长子面前,那却是本性毕露,而且他知道往来自家的那些官员其实很不少,就前些天上窜下跳,投石问路的人,不少都是他家中座上客。

“我们是心中有数。”他竭尽全力才挤出了这么几个字,见朱泾沉默不语,便不得不硬着头皮说,“可外间风头全都对准我家,家母本来就因为丧夫之痛而卧病在床,如今更饱受惊吓,弟妹儿女们更是还小。赵国公,此事总该有个说法吧?”如果朝廷能赐葬祭就好了!

朱泾盯着林大少爷看了好一会儿,直到把人看得惶然低头,他这才一字一句地说:“扶灵回乡吧,京城这种是非之地,你们一家病的病,小的小,不适合再待下去。当然,若是觉得寄籍京城,科举更容易,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过。”

林大少爷登时哑口无言。因为他就是在顺天府考中的秀才,然后在北直隶考中的举人,却是比江南容易得多。本来今科他还打算趁着父亲掌管吏部,看看能不能通过会试,然后在殿试中取得一个好名次。可现在,随着父亲的撒手人寰,以及现在这苗头,一切都完了。

不止是功名,甚至很有可能影响他以及弟弟们,甚至再下头几代人的前途!

因而,他眼睁睁地看着朱泾出了门去,有心想要去追,可脚下却偏偏如同灌了铅一般,到最后只能扭过头来恶狠狠地瞪向那灵位。

都是你,都是你贪得无厌,都已经是吏部尚书还不知足!要是你没有在背后捣腾出这些事情来,我还是安安稳稳的尚书公子!

而出了林府的赵国公朱泾,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上马疾驰离去,而是上了护卫们簇拥在当中的一辆马车。这对于他来说相对少见,但对于发现他此行的有心人来说,却觉得这位兵部尚书固然光明正大地来吊唁,但稍稍遮掩一下行迹,那么如此阵仗却也不足为奇。

而也正因为侍卫前呼后拥,旁人无法靠近,也就没法注意到这些护卫随从的端倪。所以,当然也就没人发现,朱泾在一个随从打起车帘之后,先是愣了一愣,随即才虎着脸上了车。

马车后部那昏暗的角落中,此时还坐着一个人。等到厚厚的门帘落下,窗帘纹丝不动透不出半点光线,上车的朱泾才冷冷问道:“我还在想,太后怎会突然授意我来林府吊唁,原来是你的撺掇。可林尚书在位的时候,太后早就撤帘了,而且林尚书对宫中内侍不假辞色。”

“太后和你都应该对他都谈不上什么好感,你为什么还要撺掇太后,让我走这一趟?现在又特地到这来候着我?”朱泾目光倏然转厉,甚至连口气都变得肃杀了起来,“他林尚书确实不是什么好人,这次外头的风声其实也并不冤枉他,可你怎么敢!”

车上人若无其事:“还没开棺验尸,赵国公你就把事情栽在我头上,这是不是太武断了?”

朱泾哂然冷笑:“我只不过在灵前行了个礼,那浓重的药味就扑鼻而来,除非我嗅觉失灵了,否则断然不可能忽略那样的气味。那几味药和在一块,能够让本来就有心疾的人突然病情加重,而后暴病而亡,想当初你就曾经用过这一招。”

“从那一次开始,药方我就记下了,那种合在一起有些特殊的味道,我也记下了。而现在,一晃都快三十年了,你又用这一招,是以为我会忘记你当年那桩奇功吗?”

车厢后部隐藏在阴影中的人终于微微坐直了身子,随即气定神闲地说:“赵国公记性之好,我自然无可匹敌,所以当然不敢不把您放在眼里。这不是我故意露出这样的破绽,而是因为,要让一个吏部天官堂堂正正地暴病而亡,能用的手段很少。”

“我总不能把人吊到房梁上去!”

听到如此露骨的说法,朱泾那张脸顿时就更黑了。尤其是眼见得对方陡然身体前倾,他就厉声喝道:“你这是承认了?指量我真的不会去禀告皇上?”

“赵国公你是一等一的忠臣,所以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就去禀告皇上的。”说这话时,人终于完全露出了头脸,恰是楚宽。面对朱泾那如同针刺一般的视线,他依旧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地说,“有些人能够用国法制裁,有些人却不能。既然如此,何妨我来替皇上分忧?”

“你这是越俎代庖……不,简直是无法无天!”朱泾顿时怒容满面。此时,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今天太后派了一行御前近侍跟着他过来,原来不是为了防止某些人偷窥以及刺探林府,而是为了防着此时这一幕被外人看见。

他明明记得这些年楚宽很少出入清宁宫,和太后昔日情谊仿佛淡了很多,如今看来,他那位姨母依旧如同当年一样,将其视同腹心。

然而,越是如此,朱泾越是不理解,楚宽为什么将这样一个把柄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就算这是太后知道也默许的——这不是没有可能——但他深信皇帝不会赞同更深恶痛绝这样的手段,因此对楚宽的目的不由得更加警惕。

而紧跟着,他就听到了一番几乎惊得他撞破车厢的话:“而且,废后也好,大皇子二皇子也好,虽说是死于叛贼之手,却也和我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关系。”

“当然,你不用疑心太后,她老人家绝不知情。我在宫里呆得时间太长了,这些御前近侍虽说如今由花七接手,但之前那些年,我在他们身上花费了太多太多时间,所以他们和我一样,一切以大明为重。”

这最后一句话,赵国公朱泾非但没能产生一种稍稍有些心安的感觉,反而更加警惕了起来。他算是阅历极其丰富的人了,自然知道世上有些人根本听不进去某些道理,一心一意把自己这一套奉为金科玉律,而且绝不悔改。

皇帝就有点类似的性格,但相较之下,这些年这位至尊天子已经比少年时代好多了,可楚宽分明比皇帝更加严重,人竟然敢对废后母子三人以及林尚书下黑手!

兴许还不止这四个,这些年很可能有更多的人受害!

朱泾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这些年来非正常死亡的名单,而以他的记性,这个名单从废后、大皇子、二皇子、林尚书,一路拉到了之前的某行人司行人、某侍郎……就这么粗粗一算,他竟是发现至少有不下一二十人,这下登时暗自倒吸一口凉气。

他一时再不迟疑,直接探身就要去掀开面前的门帘,谁料转瞬间就觉得有一样东西紧紧贴在了自己的后背,仿佛只要他一动,就会毫不留情地直搠而入。

哪怕前年北征时并不像昔日随同睿宗皇帝北征时那样,有生死边缘搏杀挣命的经历,毕竟最危险的任务被他的长子朱廷芳担负去了,可朱泾的反应却依旧极其敏锐。然而,还不待他放手一搏,就听到了楚宽那淡定的声音。

“如果我是赵国公,就不会这么轻举妄动。你应该知道,我既然说出了这么多,那就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你和我不是第一天相识,应该知道一旦我下了拼死之心,那就绝对不会退缩,更不会手软。”

“没错,你若是不说,天下只怕没有人知道你做了这些,但你既然说了,那么就表示,相对于之前那些事,接下来你想做的事,你觉得比这些事情更大,所以才会将其丢在一边。”

哪怕腰间顶着利刃,而在这小小的马车中,他很可能不是更擅长小巧腾挪功夫的楚宽那对手,但朱泾在最初的惊疑以及愤怒之后,还是迅速冷静了下来。他缓缓坐了回去,见楚宽不动声色地将手中利刃拢回了袖中,他这才问出了一句话。

“你到底想要如何?”

“很简单,把赵国公你的乘龙佳婿请出来。”

见朱泾一时眉头倒竖,赫然是为之气结,楚宽就嘿然笑道:“太后乃是我的救命恩人,更是我侍奉多年的女主人,我对她老人家敬若神明,自然不会对她的外甥如何。而你也不用担心我对你的乘龙佳婿如何,如果不是因为他对我敬而远之,戒心太重,我也不会出此下策。”

朱泾简直觉得楚宽不可理喻。人竟然觉得张寿比他更加重要,这无可厚非,毕竟纵使是他,也理解不了张寿那一套艰深至极的东西。

然而,楚宽这说法竟是隐隐表示,与其之前下手暗害过的废后和大皇子二皇子相比,竟然更看重张寿?而且,什么叫做张寿对人敬而远之,戒心太重?难不成张寿早就洞悉了楚宽的某些事情,却一直秘而不宣?

尽管朱泾是武人,但楚宽很清楚,人素来心思缜密,不下文官,所以此时一看人这样子,他就知道对方想多了。可此时此刻,他不在意朱泾是不是想太多,反而很担心对方不管不顾直接拒绝,他又不可能真的对人如何,那时候就只有用最激烈的手段。

因此,趁着朱泾在那皱眉沉思,他就循循善诱地说:“赵国公,张寿是你安排养在那个小村子里的,那个小村子里应该遍地都是你的眼线。所以,皇上和葛老太师认为,是有来自海外的博学人士给他启蒙,教导了他现在教别人的这些东西。”

“可你应该能够体会到,这不可能!既然如此,这些东西他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是不是和太祖皇帝一样,能够梦到天帝,所以才能够能人之所不能?”

朱泾清清楚楚地看到,楚宽越说脸上越是狰狞,又或者说是狂热,到最后甚至在手中转起了刚刚那把利刃,眼神也变得比刚刚更加危险。在心中斟酌了许久,他就冷冷反问道:“梁九城奉旨单独试过他,却没什么结果,我看你是失心疯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过……第一百九十七章 单摆和脉搏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才有鬼!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四百五十一章 忽悠和煞风景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乱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寿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兴师问罪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来如此第五百八十三章 冠礼如戏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才有鬼!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实相符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顶罪?第三百章 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第五十八章 往事和决意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处有难题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悔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里的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五百八十章 为老不尊第四百六十四章 礼轻情意重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胁?妥协?第五十七章 不要相信外貌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踪和会面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恶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第一百一十章 十万火急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学办报,出人出钱第七百四十一章 绝世而独立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欢第六百五十八章 教子第两百零一章 脏兮兮的小鬼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轿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护短的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约第一百六十章 真·小黑屋第八百六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十四章 三面受敌?第五百七十二章 为人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残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话剧吧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限风光第八十八章 戏精和行动力第一百章 二进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养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三百零九章 滚出去!第一百八十章 设套和再发难第四百三十一章 请君上船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语?第一百七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九十五章 公子好工农第两百零二章 女孩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贼探讨学术问题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两百一十一章 倒啃甘蔗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乱了第三十七章 葛……葛……葛第七百五十七章 称呼,谗言第八百章 证明第六百六十五章 紧急任务第七百三十章 虚惊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八百四十三章 没完没了第六十六章 留宿庆安堂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猫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惊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八百五十七章 动若雷霆第两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绵绵情话第三百九十五章 公子好工农第五百八十五章 谁难倒了谁?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对头第八百六十章 威吓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愤和蹭饭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两百二十七章 说来就来第四百七十九章 务实的教育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时代和坏时代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双入对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坚钢意如铁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如辞京去?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发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七百零七章 夜无澜而晨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