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见

“白云观?你是说,岳父派人捎口信来,约我去城外白云观,还说有要事相商?”对于这么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地名,公学中的张寿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熟悉是因为白云观在后世也算是个挺有名的道家之地,当然这个名是好恶都有。而陌生是因为他到了京城之后还没到那地方去过,毕竟他闲着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当然最重要的不是熟悉又或者陌生,而是……

赵国公府一大堆人,太夫人和九娘素来坚定站在他这一边,朱二也早就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而如今进门的朱莹那两位嫂子,也都对他相当亲切,和他最不对付的,也就是朱泾和朱廷芳父子了。朱泾一般不会特别指名要见他,而且见他可以在赵国公府,去什么白云观?

见张寿明显在踌躇,好像在质疑这件事是否有名堂,得到外间门房通报,于是亲自进来送口信的阿六就主动问道:“少爷,要不要我先去一趟赵国公府问问?”

要是平时,岳父约见,张寿怎也不至于推辞,可现在情况不同,他总觉得最近这些事情来势汹汹,却别有一番诡异。思来想去,他最终就点了点头。而少年去得快回来得也挺快,当张寿在九章堂上完又一堂课之后,阿六就再次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赵国公不在家里,大少奶奶告诉我,他派人送了口信回家,这两天有要事处理,暂时不回来。”说这话的时候,阿六脸上也有些狐疑,“我又去兵部衙门问过,说是今天上午早朝之后,赵国公先进了宫,后来就去林尚书府上吊唁,然后就出城去了,只捎了个告假的信。”

“然后我又去了一趟林府,因为吊唁的人不少,我就悄悄潜了进去,听到人议论赵国公来过,才有那么多人跟着来,全都是趋炎附势之辈。还有人说,赵国公今天坐车而不是骑马来的,带的随从很多。”

一口气说到这里,阿六见张寿翘起大拇指,似乎在夸奖自己的缜密,他却并没有因此高兴起来,反而更肃然了一些:“然后我去打听了赵国公一行人的行踪,有人看到他们一行人确实出城了。但是,赵国公在林府门前上车之后,在那条街上停留了一会儿才走的。”

张寿对朱泾虽说谈不上十分熟悉,但就阿六所言的这些,他却已经觉得,这明显迥异于朱泾那往日的作风。上马车却不走……岂不是因为那马车上还有别人?

所以,当他听到阿六说,人又特地进宫一趟,确证朱泾今日是从清宁宫出来方才去了林府吊唁,而后又去了赵国公府二度求证,打探到朱泾今日出门只带了八个随从,而区区八个人明显摆不出林府下人所言,那护卫前呼后拥的架势,他沉吟片刻,最终就立刻做出了决定。

“你跟我去一趟女学见莹莹,事有蹊跷,我要和她商量一下。”

因为女学中从上到下用的都是女子,张寿虽说来接过朱莹几回,但从来都是在大门口。此时他带着阿六匆匆赶到,让人通报一声后就在门前等,没想到不多时,却正好迎面遇上永平公主出来。

他和这位金枝玉叶也算是很早就相识了,但个性不合,所以也没有太多交集,此时不过侧身一让,拱手行礼而已。可永平公主并没有像平常那样,就和对普通官员一样微微颔首答礼,而是在他身边停留了下来:“张学士是来接朱监学的?”

虽说朱莹常常戏称自己是女学的督学御史,但实际上,皇帝当初让人刻了两方印,永平公主才是督学山长,朱莹则是监学巡查,可这名头张寿压根没有刻意去记,所以永平公主这么正儿八经地用朱监学三个字来指代朱莹,他不由得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

而紧跟着,张寿就没有在乎这样一个称呼,而是沉声问道:“怎么,莹莹也不在?”

永平公主见张寿这短短一句话里,竟流露出几分焦躁的情绪,她不禁有些纳闷,随即就开口说道:“宫中太后娘娘派人来传见莹莹,因为人来得突然,又是在侧门接走的他,所以这正门的门房不知道,这才通报进去,我正好回宫,就告诉张学士你一声。”

“又是太后?”下意识地迸出这四个字,张寿也顾不得永平公主此时那微妙的表情,立时转身对阿六说道,“走,我们先去南城兵马司!”

意识到张寿这竟然是打算去见朱廷芳,永平公主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这恐怕有事情发生。她本想开口询问,可眼见张寿带着阿六走得飞快,她再转念一想,最终决定与其追上去讨没趣,还不如立刻回宫,去清宁宫太后那儿打探一下事情原委。

一个也字,一个又字,莫不是又出什么事了?

然而,张寿却根本没有寄希望于永平公主那边有什么样的收获。尤其是当他来到南城兵马司,最终却得知,朱廷芳在大约一个多时辰之前因事外出时,之前就已经隐隐怀疑的他终于彻底确定,自己这一趟白云观之行大概非去不可。

因为之前阿六捎来的白云观约见口信并未定下时间,因此他并没有立刻就出外城,而是先带着阿六赶回了张园一趟,取了一个匣子之后,主仆两人这才马不停蹄地出了西便门,往西直奔白云观。

之前张寿带阿六去女学时就已经黄昏,此时到了白云观,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在张园匆匆塞了两块点心垫饥,又灌了一通水,此时张寿腹中并不饥饿,但心头那股怒火却相当炽烈。

此时的白云观静悄悄,高大的门楼巍峨矗立,仿佛犹如一座寻常的方外道观,可听到身后阿六提醒的声音,他却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假象。因为耳力和目力一样敏锐的阿六正轻声告诉他,什么地方隐藏着人,什么地方有人窥伺,就如同他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

虽说这地方就犹如龙潭虎穴一般,正等着人去自投罗网,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大步走过门楼入内。随着一个年轻的知客道人犹如鬼魅一般现身,态度非常恭敬地深深行了一礼,他就沉声问道:“我家岳父呢?”

张寿没有问朱莹和朱廷芳是否也在这里,而那知客道人显然也没有问一答二的意思,人甚至一言不发,只是再次弯腰行礼,继而就转身在前头带路。

紧随其后的张寿努力使自己心平气和,很快,他就在这无比静谧的环境中,捕捉到了前头这个带路人那若有若无的呼吸声,然而,他自己身后阿六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却仿佛完全消失了一般,以至于他禁不住突然转头往后看去,继而立时瞳孔一缩。

身后竟是连个鬼影子都没有,阿六不见了!

然而,只是瞬间的惊诧,张寿就扭回头来,镇定自若地继续紧紧跟上了前头的知客道人。阿六跟了他这么多年,这天底下想要无声无息将少年放倒的人绝对不存在,所以更大的可能是,这小子趁人不备,悄然潜入了黑夜之中的某处。

虽说这同样很危险,但他来之前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不论永平公主在回宫之后是否有所作为,其他人却也能把相应布置执行到底,所以他心中固然有忐忑,可绝对谈不上有太大的畏惧。

毕竟,他进京之后固然结下了不少仇人,但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的仇人,那无疑是废后和大皇子二皇子母子三人,如今他们都已经死得干干净净,至于剩下的如江阁老之类,要报复他也使不出这样的手段。

所以,此时这样的局面,他就算用排除法,也能大致把嫌疑人缩小到一个最小的范围。

当前头那知客道人仿佛不知道带来的两个人已经少了一个,在一处偏殿门口站定,轻轻敲门后又悄无声息地退到一旁的暗影中,他就毫不客气地开了口:“楚公公,你借用我岳父的名义约见我,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须臾,内中就传来了一个声音:“赵国公,我对你说的没错吧?令婿对我深怀戒心,你那时候不信,可现在你听听,他一开口就说是我在背后搅动风云。”

“你都已经把事情做到了这不能回头的地步上,他若是再算不到是你,那也就不是莹莹会在千万人中挑中的夫君了。”那另一个声音顿了一顿之后,当即就喝道,“张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可不像是你!”

“岳父大人,莹莹被人以太后相召为名请走,朱大哥也不在南城兵马司,我虽说对永平公主露了点口风,也布置了相关人士去做他们该做的事,但却也不得不亲自来走这一趟。”

如此回答过后,张寿就直截了当地进了偏殿,眼见一瞬间四周灯火犹如有人控制似的一盏盏亮起,他却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连眼睛都没眨动一下。

他从前看多了华灯璀璨,烟花绚烂,看多了各种神奇魔术大变活人,甚至连一座摩天大楼都能给你变没……这么一点小小的伎俩又算什么?因此,在火光乍现那第一刻就微微眯起眼睛适应明暗变化的他,第一时间就看见了空无一人的正位,以及右下首的朱泾。

至于楚宽,人恰是站在正位旁边稍后一点的地方,一如他曾经去乾清宫时,见到人站立在皇帝身后的那个位置。

“张学士,你号称自幼长在乡野,因葛老太师的教授方才有如今的才学。但这是葛老太师替你扛下了外间可能有的质疑,他在那小村中固然住了一阵子,却根本没有能够教你。而在皇上和他看来,你和某些精通海外蕃学的贤士有所关联,甚至他们教了你。”

“但是,京郊不是那些海边的渔村,常有大船小船从海上来,于是常人不以为意。尤其是那座小村,四处都是你岳父安插的人,若有陌生人,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纵使你用那座竹林以及竹屋作为遮掩,却也瞒不了一辈子。”

“所以,没有什么精通海外蕃学的贤士,也没有什么竹林隐贤,更没有什么大病之后开窍……有的只是和当初太祖皇帝梦天帝一样,生而知之的奇迹!”

饶是张寿算到楚宽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恐怕是要拿着某些事情逼自己,可此时那一层窗户纸被人捅破,他还是禁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人家穿越之后从书呆子、傻子、瞎子、废柴变成天才,人人都觉得毫无问题,理所当然,可轮到他的时候,他好歹还在融水村中悄悄铺垫了三年,可却依旧被有心人盯上。

说来说去,全都是当年那位太祖皇帝干出来的事情太绝了!梦天帝制球仪画地图……要不是在海上失踪,人真的有可能征服四海,到时候就不是梦天帝,而是天帝转世了!

楚宽咄咄逼人的灵魂拷问在前,张寿却有余暇考虑这种完全无关的事,自然不是因为他镇定又或者破罐子破摔,而是这种完全从心的事,只要他抵死不认,楚宽还能拿他去切片吗?

因此,他哂然一笑,没好气地说:“生而知之,楚公公你未免把学习二字,看得太过简单了。我也懒得反驳你,你既然咬定了我是生而知之,那你扣下我岳父,约我到这儿来,到底想干什么?”

楚宽直接从那正位之后走了下来:“古今通集库里的那些书,梁九城既然试过你却没什么发现,我也没那个自信能超过他,再拿那些手札试你也没用。而太祖皇帝以及那些部属的下落,皇上既然派人扬帆出海寻找,十年二十年,百八十年坚持不懈,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

“毕竟,如今不是球仪在军器局里束之高阁,朝臣们压根不在乎海东还有一块广袤大陆的时候了,有海东那些与大明截然不同的农作物当作证据,他们没办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但是,太祖皇帝早年间南征北战,屡战屡胜,不止是因为他练兵得法,将帅归心,也是因为他招募能工巧匠,根据他画出的图纸做出了一批所向披靡的武器,所以从大明立国之初,军器局就是重中之重。”

“而这些图纸,因为渭南伯张康之前某一个蠢货的关系,几年没有拿出来晾晒摹写,以至于损毁到几乎难以辨识。又因工匠每人只通一样或者两样部件,装配的人又死了……这么多年,军器局拼尽全力,还有一小半无法制造。张学士你如果生而知之,不觉得责无旁贷吗?”

第二百七十八章 打人者朱莹?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够分!第二百四十章 如你所愿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六章 不把自己当外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寻常路的大戏第六百七十章 纷至沓来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第三百二十五章 礼贤下士?第六百三十九章 过气?过火?第七百一十二章 墙倒众人推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见?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惊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群臭皮匠第六十九章 “二”少爷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难自禁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五百零五章 题海无涯,陪衬难当第八百零八章 回宫第一百三十四章 钓到了好大一条鱼……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变老第五百五十四章 初相见第九十四章 温厚竹君子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才有鬼!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一百一十章 十万火急第六百八十八章 婚宴那些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风未到蝉先知第八百零二章 不轻狂,枉少年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第四十一章 葛门徒孙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请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师是正人君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西北发展基金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无忌第四百七十九章 务实的教育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乡遇老乡?第六百九十五章 抱大腿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七百五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一十二章 这个位子,你来坐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张旗鼓,退避三舍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有道理第六百五十三章 病急乱投医第三百章 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穷追猛打第三十七章 葛……葛……葛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过火了!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后急求援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静第二百五十七章 忍无可忍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十二章 道是无晴却有晴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锅和背锅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五百八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码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第五百六十二章 向往天空的燕雀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兴师问罪第五百一十六章 祥瑞和奇葩第六百零七章 没钱没势,思路清奇第六百八十六章 求助,劫持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万千难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咸鱼第二十四章 颜值即正义第六百四十四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版必究?第三百三十四章 跋扈,蠢哭第三百二十五章 久违的味道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无忌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有道理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婚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才有鬼!第三百六十九章 闲人不闲第两百一十八章 好事将近第八百六十七章 准女婿登门第五百三十五章 嫁给我吧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气第四十二章 装睡原是装糊涂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五十五章 谁怕谁第三百六十七章 无影脚尾声1 兄弟第三百一十六章 确实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