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书生

散了朝,易风回到了尚书省参知政事官厅,他依然还是参知政事,这边依然有许多事务等他处理。

参知政事官衙里的属官吏员们,都如同长了顺风耳一样,此时已经知道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纷纷向易风表示恭贺,口称臣子。听到那一声声臣,易风惊觉,太孙和亲王之间的巨大差距生生摆在面前。亲王,就算兼任官职再多,哪怕当大总管任宰相,也依然是臣子。而太孙,虽然还有个太子在头上顶着,有些不上不下,可却已经脱离臣子的序列,是君了,虽然太子也只是副君。易风心里也有种很舒爽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只维持了片刻,他又马上警觉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对于杨坚为何要立太孙的分析,自己这个太孙不过是皇帝为了保持皇权独揽防止晋王声望过高,而出现另一个中心而拿出来的棋子罢了。

再想一想,早几年,那个冬至日百官按例到东宫拜见太子,本来太子为储君,按历来惯例,冬至是朝中最重要的三个日子之一,百官每年在这三个日子去东宫朝见太子是应有之事。可是因为在此之前,有一个官员给皇帝上奏,说皇帝应当退位为太上皇然后把皇位传给太子。然后不久后就出了百官东宫朝贺太子之事,本来历年也有这样的过场,可那年杨坚却抓着不放,询问臣下说这是哪种礼仪,当时太常少卿辛禀就回奏,说东宫应当只能用贺而不能用朝见,于是杨坚立即下令臣下以后不得再用朝见之礼去见杨勇。甚至进一步下旨将东宫那些强健的侍卫。都调到了自己身边,只给杨坚留下了许多老弱侍卫。

从这件事上。易风就能判断出,杨坚确实对自己的儿子也早有防范之心。若不是杨勇平庸,他还不一定能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

此时诸官吏口称臣下,易风马上脸色就变了,虽然当年东宫百官朝见之事后,杨坚只是下旨以后百官不得再用朝见之礼去见杨勇,并没有说百官不得对太子自称臣下。不过易风可不想在一些小事上,引起皇帝的猜忌不满,甚至给杨广杨谅等人攻击的借口,当下他退避一边。全然不受。

让道贺的官吏们退下后,易风坐在公案前,开始提笔写奏章。奏章的内容就是以后官员对太孙不能自称臣下,具体的内容就是说国家只有一位君主,太子太孙虽为国家储君,但一样是臣子。臣子没理由对其它的臣子称臣的道理,因此应当改变这一不当称呼。另外易风想了想,最后又写道,他认为没有必要设置太孙的八率二将侍卫兵马。自己的护卫规格照亲王之制就行。写完后,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易风立即封印后叫来属下让他送进宫去。

易风不得不谨慎。他没有被太孙两个字就给砸昏了头,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要是表现出有什么不当之处。那就随时可能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送出这封奏章,尉迟恭将一大摞信件送到他的案头。这些用火漆封印的信件,全都是从怀荒送来的。而且全都加了封印,并且里面的信纸上全都是用暗语写成,虽然看上去全都是一个个的标准汉字,但直接连起来读却没有一个人能读懂意思,前后根本不搭。这是加密过的信件,只有知道约定好的密码才能破译出来。而且为了防止泄密,易风当初离开怀荒的时候,就已经和留守的高伯他们说过,书信往来的密码每五天换一套。他们早设计过上百套的密码,五天换一套,而且是随机变更,只有先用另一套复杂的密码破译了送来信件是哪套密码,然后才能根据相对应的那套密码解译。而这两类密码整个怀荒也仅有几个人掌握而已,特别是对于后面的那套密码,更只有易风和高伯两个人才知道。

易风拿着信件仔细的观察一遍,然后叫来了程名振,告诉他用指定的那套密码开始解译信件。

程名振就在易风的身边解译,每译完一封,易风就看一封,看完后就直接烧掉,一个字也不流到外面去。

这些信件,全都是怀荒来的,但并非全都是什么机密之事。总之,怀荒的事情,负责留守的高伯代他处置完后,都照例再把事情以及他的处置结果发一份给易风。另外特科等三个情报机构也会源源不断的把情报汇报上来,就算易风不在怀荒,可怀荒每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军事、民事、商务等各项事情,易风都能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甚至就是对各文武官员们的动态,他也能通过三个情报机构完全掌握,而且三个情报机构还互相监督,让他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蒙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一套,易风并不完全相信。他更相信的是良好的组织架构,通过一个良性的制度来解决信任方面的问题。无条件的信任短期内也许可行,但时间变化,局势变化,谁也不能确定人心就是不变的。没有监督是不行的,易风搞的这套制度,其实对于下面的人也是公开的,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头上有一把利剑,那么谁想要越过那条线,就得多考虑考虑头上的那把剑。这样的做法看似有些不近情理,但却其实是对大家的保护。

怀荒的一切都很稳定,怀荒新建的四城已经大体完工,防御主体部份的城墙濠沟箭楼等都完成了,内部的房屋仓库街道商铺也都完成了第一期项目。现在四座新城与原来的三座城已经连结起来,六座城池将内城围绕护卫在内,仿如梅花吐蕊,六座外城之间的城墙已经连接起来,六城的城墙围出了一个更宽阔的城区,一个崭新而又规模宠大的怀荒七连城已经在塞外拔起,这里将能容纳更多的商铺和作坊以及驻军和军属。连城的建成。将让处于塞外的怀荒诸城镇有了一个坚固的中心,能让他们承受住来自草原上突厥人凶狠的攻击。

怀荒军队的训练也依然在紧张的进行着。按易风的指示,怀荒七军按着预定训练计划进行着训练。这是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队,三个野战步军一个野战骑军三个城防守备军。其中由单雄信秦琼张称金等统领的骑军,数量已经再次增加不少,第一次正式突破了一万骑的大关,在李靖这个教头的帮助训练下,他们年前还主动出击打了几仗,效果极佳。李靖一面给怀荒骑兵训练,一面也利用从怀荒贷款买来的军械战马装备训练自己的大宁镇骑兵。在年前,李靖再次向怀荒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申请报到易风这里,他批准通过。按现在怀荒报上来的情报,李靖正在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将他的大宁镇兵马扩充到三千人,完全超出大宁镇的编制数额,李靖仿易风先前的做法,对这超额的两千人马,准备以大宁关民兵的名义招募进来,表面上是为了预防突厥进攻做准备。以防万一到时可以协助守关。只是易风却知道,李靖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似乎认定了大战会烧到大宁关,或者说。他早做好了准备到时要出关做战。对于这些,易风倒没什么意见,先前他是管不了。现在他已经当上了幽州大总管,李靖属于他的直属部下。对于手下多了一支精锐兵马,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怀荒各军工坊目前还在加班加点的生产着各种军械武器。特别是战车和箭羽以及投石车等器械,更是日夜不停。

三蕃那边传过来的情报也还不错,在去年吃了铁勒人进攻的大亏之后,三蕃现在完全依附于隋朝,跟怀荒之间的合作更是亲密无间。三蕃各部从易风这里签订了大量借款合同,然后用这些借款向怀荒军工坊购买武器铠甲,请怀荒的教官为他们训练兵马。三蕃对于草原上的紧张气氛十分敏感,不用易风多说什么,他们也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他们这样的部族,向来是夹缝之中生存。这个时候为了自身的安全,以及想在这场战争中分一杯羹,就必须得加强实力。没有实力,不但有可能再次受到突厥人的进攻,甚至有可能会被大战中获胜的一方到时顺便一口吞了。

怀荒的钱很好借,对于要求借钱的三蕃诸部,易风的要求是来者不拒。当然,开银行的人都不怕借钱,但不表示他们会没条件的借。三蕃在怀荒的北方银行借钱,但这些钱只能用于在怀荒采购各种军械以及其它商品消费,而且他们的借款利息要比普通的商业借款高,并且还必须提供担保以及签署一些附加条件。三蕃的担保就是他们的牛马,同时附加条件是他们的矿山得向怀荒商人开放,允许怀荒商人在三蕃境内修建道路和城堡商铺,另外三蕃各部开放与怀荒商人的各种牲畜草药皮货等交易要求。总之,就是通过贷款的条件,让他们借了钱又在怀荒花出去,同时还加强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打破过去的明显界线。紧靠近怀荒的奚族西面山区的部族,就已经开始跟怀荒更一步的合作,把许多矿山甚至是河谷都直接卖给怀荒,甚至让怀荒在他们境内建立城堡设立商铺。

按这种势头,怀荒就能一步步的向着三蕃境内渗透,加强关系,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局面。特别是如今朝廷已经将三蕃设立为羁縻州,这种局面会更进一步。与三蕃深入的合作,受益最大的人将是怀荒,是易风。按这样的趋势下去,三蕃早晚会成为怀荒的后院,成为怀荒的畜牧场军马场,甚至是税源地、兵源地、商品输出地。

后面还有几十封信件,来自怀荒各个部门机构,大小事情都有,易风仔细浏览一遍,将其中一些重要的事情用英文记录在自己的一个小本子上,既为备忘也防止泄密。记完后顺便翻了翻前面的记录,总的来说,一切顺利。

时间很快过去,结束一天的工作,易风返回王府。

一到门口,就发现礼部和太府寺的官员正在家门口忙碌着。见到易风,向他禀报说皇帝旨意因为易风马上就要出京坐镇幽云,因此皇帝考虑,暂时就先把赵王别府改为临时的太孙府。稍后,太府寺会直接在先前皇帝赐下的赵王府空地上,直接建造一座太孙府。

对于这件事情,易风并不在意,与他们说了几句话就进了府。

刚一进去,临时客串管家的张仲坚立即过来向他通报:“殿下,三颜三温奉诏前来,正在前厅中等候。”

三颜三温是当今最有才名的颜氏三兄弟和温氏三兄弟,颜氏三雄老大颜思鲁,老二颜愍楚,老三颜游秦,温氏三兄弟,老大温彦弘老二温彦博老三温彦将,两家兄弟,都为一时人物之上选,并称颜温三雄。

眼下,温彦弘温大雅与颜思鲁俱在东宫,温彦博温大临与颜憨楚同直内史省,温彦将温大有与颜游秦典校秘阁。

杨坚立易风为太孙,给他也选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太孙府属官,其中以当朝的六位重臣为六傅,那是兼职。另外又选了李纲和薛道衡两位品德才能极佳的两位臣子为太孙洗马,又下旨召国子监助教包恺以及河东大儒王通同为太孙洗马,另以李百药、封德彝、陈叔达、萧瑀、虞世南、杜淹、孔颍达、王珪八人为太孙舍人,温颜三兄弟则并为太孙学士。

四位太孙洗马李纲、薛道衡、包恺、王通都是极有名望的大儒名士,而八位太孙舍人和六位太孙学士,则也全都是年轻俊彦,士族英才,杨坚一下子把这些人调到易风太子府中,不可谓不重视。不过这些人却也有一个特点,多是山东士族出身,而非关陇贵族出身,而且这些人全都是才学为名,但原来在朝廷担任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说白了,皇帝给易风的全是一群书生,老书生和年轻的书生。这样的人有名气,可却都只是群书生而已。

ps:依然头痛的很!(未完待续。。)

第41章 冤大头第182章 小娘子,我认识你吗?第491章 请降第492章 急怒攻心第165章 武州总管府第147章 鸟枪换炮第335章 落幕第481章 野心勃勃第258章 分成第297章 红拂相约第569章 劫富济贫第289章 买买买!第35章 侮辱第125章 引 诱第226章 借鸡生蛋第426章 易风的贱命真硬第116章 得意第135章 战争之王第208章 善守者第352章 太子、太孙并立第294章 归宗第503章 金墉第168章 连环第413章 女怕上错床,男怕跟错人第233章 美人逆袭第313章 赵王选妃第85章 刘黑闼与王伏宝第384章 我下面给你吃第365章 玉人何处教吹箫第215章 联军第188章 战车第95章 先下手为强第85章 刘黑闼与王伏宝第369章 嫌疑第57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439章 易风更好欺负第373章 五王对调第200章 调●戏第343章 副相第164章 交易所第547章 双喜临门第185章 破镜重圆第572章 最 致命的一击第445章 易风的麻烦第271章 张三第18章 就是现在第11章 萧美娘第296章 利益均沾第324章 天子之怒第95章 先下手为强第470章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跟我说这个?第164章 交易所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110章第385章 战斗间歇第473章 两难选择第254章 英雄 英烈第323章 阻击第246章 晨间第509章 捷报连连第200章 调●戏第218章 好饭不怕晚第101章 坑第9章 见面第298章 上柱国第121章 臣服第169章 不可阻挡第198章 萧素媄第404章 一 日 三惊第267章 山寨第508章 改弦易辙第317章 赐婚第390章 千金市骨第358章第128章 怀荒新军第433章 日南国第562章 开拓者第135章 战争之王第306章 搅屎棍第152章 退避三舍第90章 季瑶、霍氏第542章 大清洗第373章 五王对调第305章 天威难测第446章 小心高颎第307章 高处不胜寒第210章 蛮月第503章 金墉第407章 玩个狠的第522章 逃第512章 荆门第569章 劫富济贫第5章 赴汤蹈刃第56章 我愿意!第519章 好消息与坏消息第123章 论功行赏第75章 算我一份第220章 北方联盟第153章 漫山遍野第73章 地下军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