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赞助

(感谢土匪马、头疼也不行、18991899几位的支持,谢谢!)

刚靠近前厅,已经有几个争论的声音传进易风的耳中,什么军中医疗、官方采购、招标等等词语不时响起。本来已经走到门口的易风不由的将脚步停了下来。颜温三雄的名头他自然是听说过的,如今皇帝将这些士族才子们选入太孙府中来,易风倒也想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人如其名,还是说只是空有文才而无治世之才。现在无意间听到他们讨论起这些来,他倒正好有机会听听他们的见解。

诗作词赋甚至是经学讲义乃至琴棋书画这些,虽然易风也很欣赏那些才学出众者,但对于他来说尽管感兴趣,很欣赏,但这些在易风的眼里却只是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已。自后世而来的易风,跟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许多观念是不同的,就例如,他从来不觉得诗作的好的人,就能够官也当的好。做诗和当官就应当是两回事,也许有人既能把诗作的好也能把官当的好,但那仅仅只是特例。虽然说当官和作诗都得需要有才识的人,但这才识不表示好诗人就是好官员,也许好官人有可能也是一个好诗人。诗作的好,那么可以当一个天下闻名受人追捧的诗人,不一定就非要当一个官。当一个官的好坏,也不会在于他诗作的好坏。可这个时代的人,却往往把写诗作画书法等才能跟当官才能混为一谈,许多人只因为诗作的好、对经典理解的深,甚至只是字写的好。就成为提拔升官的理由,这在易风看来是很荒谬的。

易风现在需要的不是那些诗人、画家、经学家。他需要的是真正的治理事务的办事实务官员。

眼下易风主持的医疗计划其实是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寻常做法的,包含了许多新奇的理念。他现在很想知道,这三颜三温在自己并不在场的情况下,对这个计划真正的看法是什么。

这温颜六人都是久负才名,且出身士族大家,温家是太原祁县书香士族,温氏兄弟的父亲温君悠曾为北齐文林馆学士,周灭齐后入仕周朝,杨坚受禅后又为隋泗州司马,后来归隐家乡。一心教导三个儿子。温君悠的好友薛道衡就曾经对温家三兄弟说三人都是卿相才子。等三兄弟长大,一个个都才名远著,世人称赞,特别是三兄弟后来还往河东大儒王通门下求学,后来才名为杨坚所重,先后征召温家三兄弟入朝为官。

说来,温家三兄弟跟易风还算的上是同门师兄弟,毕竟易风也曾在王通门下听过学。而历史上,温家三兄弟在隋朝时还只算是仅有名声。所居官职却不并不算太重。但温家三兄弟最有成就却是在入唐之后,温家三兄弟跟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掌握机要,温大雅最后官居礼部尚书、封黎国公。温大临最后高居中书令。封虞国公,老三温大有最后官居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而颜氏三兄弟则是江东华族代表,他们的父亲颜之推十九岁就是南梁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高位。周灭齐,入周为御史上士,后入隋为杨坚征召为东宫学士,卒于任上。颜家典型的江东士族,颜之推和温君悠一样都是出身士族官僚家族,而且都还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更是为世人称颂,颜之推的三个儿子,也俱为当时名士。

颜氏三兄弟比温氏三兄弟年纪大了不少,颜氏兄弟老大颜思鲁此时已经将近五十,老三也都四十,而温氏三兄弟,老大温彦弘温大雅此时才刚三十。

温颜两家诸兄弟其实相互之间很熟,温君悠曾是北齐文林馆学士,而颜之推曾为北齐黄门侍郎,在北齐时两家就相互往来,后来又一齐仕周、仕隋,因此颜温诸兄弟之间关系极近。温家老大颜思鲁和温家老大温彦弘又一起供职东宫为学士,颜家老二颜愍楚和温家老二温彦博同在内史省为舍人,两家的老三则一起在皇家宫廷藏书的秘阁任职。

两家诸兄弟六人此时一起被调入太孙府为太孙学士,今天接旨后便一起赶来拜见太孙,在客厅等待之余,不免就谈到太孙最近在主持的那个医疗计划。因为也没有外人在,他们谈论起来倒是很直接,直抒胸臆。

“军用医疗计划我觉得确实有大用,历来征战,军士伤亡极大,然正如太孙于此医疗计划开头所言一样,实际上伤亡的将士中直接战死在战场上的十不足一,更多的伤亡实际上是战后医救不及时,或者是缺医少药以及没有足够的大夫,和合理的疗养所致。而眼下太孙的这个计划,如果真正能够实行,不敢说能将此旧弊改变多少,哪怕是将原有的伤亡减少一成,也是完全值得去做的。”颜思鲁抚着胡须赞扬易风的计划。

“计划自然是好的,但如何实行却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如太孙在计划中所列明一样,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那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一得增加药品供应,其二得增加军中大夫,其三还得建设伤兵疗养院,给战士配发战场急救包。不说其它,就此这三条,想要完成就绝不容易。增加药品供应,那就得提高军需费用,还有采购以及运输这些环节的困难。第二,增加军中大夫更难上加难,一个好的大夫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时间,根本培养不出来,要大量增加军中大夫,这人从何而来?另外建设伤兵疗养院和配急救包,也和前面两条一样,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温彦弘也对于易风的这个计划很赞同,可关键一条,计划做的再好,如果不能实现。那就没有半分价值。

颜愍楚点头道:“这个计划还是很好的,但关键一条。得需要很多钱,这么大笔的支出。朝廷能拿的出来吗?”

温彦博原先是在内史省任职内史舍人,因此对于一些消息也比较灵通,当下把自己听到的一些消息说出来:“你们恐怕还不知道,我听说原本民部向大兴银行借贷了五百万贯款子,韦尚书打算从中拔一笔钱给太孙的这个医疗计划,谁知道太孙却是拒绝了,太孙还说不要民部的拔款就能完成任务。”

“这?太孙真这样说过?”颜思鲁觉得有些难以相信,这还有有钱不要的?

“太孙殿下之富有,满京师百姓都知道。也许殿下打算自己掏钱完成计划。”颜游秦猜测道。

颜思鲁皱眉打断兄弟的话:“公是公,私是私,如果殿下真打算这样做,那我一定要当面向他劝止,这于制不合。”

易风听到这里,当下也不再站在外面,便大笑着向厅中走去。

颜温兄弟诸人见易风到来,连忙一起起身见礼。

“诸位从此以后就都是太孙府的学士了,不必如此客气。以后你们可就是我的顾问,还需要你们经常为我拾遗补阙呢。”易风把六人都连忙请坐。

颜思鲁却是马上向易风道:“既然陛下授我等为太孙殿下学士,殿下又让我等以后为顾问,拾遗补阙。那么老朽眼下就要向殿下进言,老朽认为医疗计划用款一事,殿下不当拒绝民部韦尚书的拔款。就算殿下有钱,但公是公私是私。不能混为一谈。”颜思鲁不过才五十,可此时却已经自称老朽。易风听了不禁心里好笑。但也知道,在这个时代,年过五十,确实已经可以自称老了,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七十岁的,在这时代跟后世活一百岁一样的稀罕,二十岁就能当后世三十,五十岁自称老已经很正常了。

易风微微一笑,先请颜思鲁坐下,然后向他解释道:“公私我还是能分明的,不管我是不是有钱,但公事私事还是不能混在一起为好。至于我拒绝民部拔款,其实原因很简单,民部现在也是处处缺钱,要不然也不会向银行借款了,而民部就算给我们拔款,也根本拔不了多少,挤出那一点点的款子来,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当然,我也完全没有拿自己的钱办事的打算,我之所以拒绝,还是因为我有另外一个筹款的计划。”

易风筹款的计划其实相当的简单,就跟怀荒商人赞助怀荒的马球联赛一样,易风准备也引入一个赞助商计划,来解决这次的医疗计划用钱问题。

“赞助商计划?”温彦弘问。

“我听说怀荒工商业繁华,那里似乎就有这个赞助商计划,听说怀荒有个马球联赛,商人们可以给这个联赛赞助款项,然后能获得联赛的广告权?”温彦博对赞助商似乎有些了解,但也仅限于这点了解而已。

“赞助商的模式确实大致如此,在怀荒现在已经有比较活跃的赞助商活动,总的来说,这是个既简单但也很复杂的模式。就好比我们眼下这个医疗计划,我打算也推出赞助商计划,具体的将赞助商分为三级,合作商,赞助商,供应商三等,不同的等级赞助的标准也不同,合作商的赞助费用标准最高。”

“殿下的意思是商人们给钱赞助?”颜思鲁对这个赞助商模式还有些弄不明白,“商人为什么要赞助?是强行摊派吗?”

颜思鲁原先在东宫也是做学问的,主要还是给杨勇讲解经义,对于外面的事务不太了解,因此一听说赞助商,马上想到的就是强行给那些大商人摊派任务,好比派饷加捐一样。这其实也是历朝的一种习惯做法,朝廷缺钱的时候,就直接找商人们借钱、加派、开捐等等,总之就是拿商人开刀,跟养肥了猪再宰杀一样。颜思鲁和很多士人一样,是不太喜欢商人的,但却又对于朝廷这种野蛮粗鲁的行径不满。

“不不不,赞助绝不是摊派。”易风摇头,“赞助的实质是双方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因此我们的赞助商计划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互有所得的前提条件下的。杀鸡取卵,绝对不是聪明的做法,聪明的做法是养母鸡,然后等着下蛋。因此,我们的赞助绝非只是卖广告,而是双方资源重新配置的深层次合作。”

颜思鲁皱着眉头,易风说的每个字他都听的明白,可连在一起,却有些让他搞不太明白了,总之就是好高深的样子。

“具体是怎么体现呢?”他问,不管说的再怎么高深,总之最关键的是你到底要怎么做才是互惠互利。

“符合我们条件,并最终成为我们赞助商的商家,将会获得相对应的赞助商头衔,例如‘大隋军方药品合作商’,‘大隋军方药品赞助商’‘大隋军方药品供应商’。”

“只是一个头衔?”

“当然不会。”易风做事,向来不喜欢做那种简单粗暴的抢掠,他更喜欢的是有技术含量的互利双赢的合作。就如刚才他对颜思鲁所说的一样,双方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商人们的资源就是他们口袋里的钱,而朝廷的资源是什么?易风认为朝廷所拥有的资源太多了。随便拿出一点来,就能让那些商人们心满意足了。当然,这种资源不会是免税啊官爵啊之类的东西,那样做就太没技术含量了,不符合易风的风格。他要拿出来跟那些商人们互换的资源很简单,那就是赞助商的头衔,以及背后明确规定这头衔所能享受到的相应利益。

商人在这个时代是很弱势的,虽然通过经商能赚取财富,但社会地位却很低,商人不得做官,甚至商人不得参加科举。钱赚的再多,可若没有个靠山,随便一个官员就能置他们于死地。因此商人们辛苦赚钱的同时,也往往担惊受怕,不得不依附那些贵族官僚大族,把赚到的钱大笔大笔的献出去。未完待续。。

第97章 先下一城第341章 反诗第407章 玩个狠的第466章 攻防易主第81章 书生万户侯第52章 月黑杀人夜第469章 绝户计第312章 美人计第484章 首鼠两端第12章 夺宗第426章 易风的贱命真硬第331章 弃卒保车第431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第361章 一直向东第212章 斩帅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409章 反击第90章 季瑶、霍氏第82章 积销毁骨第133章 长弓第518章 夺城第62章 秦二哥、来六郎第576章 裁撤第170章 点石成金第291章 嫡与庶第291章 嫡与庶第505章 黄雀在后第216章 枕边风第69章 义薄云天窦建德第123章 论功行赏第403章 夷男第188章 战车第295章 封王建国第126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505章 黄雀在后第269章 一拍即合第3章 赘婿第503章 金墉第179章 来袭第405章 鬼门关第117章 黄雀第352章 太子、太孙并立第414章 打怕他第43章 贵妃夜夜娇第130章 一石三鸟第343章 副相第99章 塞上连城第166章 商报第552章 防不胜防第95章 先下手为强第35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9章 茶与故事第121章 臣服第458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3章 那一瞬的温柔第86章 清河第246章 晨间第55章 你得娶慕容蔷薇第471章 高颎的投名状第564章 灭国第112章 种子第351章 愿做太上皇第304章 李渊投效第369章 嫌疑第4章 逃婚第38章 打脸第128章 怀荒新军第82章 积销毁骨第181章 撤军第71章 徐世绩、程咬金、罗士信、苏定方第149章 发媳妇第86章 清河第190章 一路向北第70章 借将第256章 戏弄第125章 引 诱第449章 和谈第233章 美人逆袭第464章 关门打狗第346章 借钱第198章 萧素媄第364章 红拂的决定第63章 白马坡第568章 人均二十亩地第223章 特科第222章 连襟第58章 萧美娘的警告第516章 新罗公主第384章 我下面给你吃第12章 夺宗第279章 卧榻之侧第511章 杨广归天第21章 乱臣贼子第106章 八骠骑第12章 夺宗第414章 打怕他第232章 进击的杨谅第4章 逃婚第412章 终日打雁第234章 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