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初战

十二月末,康承训率五万大军由宋城出,西击徐州,比历史上提前了一个月。

朝廷应允了康承训的上奏,赦免归降叛军之罪,任命天雄节度使马举为徐州南面招讨使,泰宁节度使曹翔为徐州北面招讨使。此二人果然没有辜负于轲的,马举在寿州屡次击败了王弘立的进攻,不但保住了江淮北上的运输线,更将王弘立所率的三万叛军精锐拖在了南面,使之无法及时回援徐州。而北面招讨使曹翔亦击退了叛军对海州的进攻,进围滕县,与康承训西北两面合攻徐州。

那庞勋屡番大胜之后,自以为天下无敌,遂坐守徐州,日事游宴,听不进手下谋士劝告。而同他在桂林举兵的将领则更为骄横,夺人财资,掠人妇女,弄得徐州一地污烟瘴气,人怨沸腾。故而朝廷赦令一下,有不少图一时之利加入叛军的官僚士绅都纷纷背叛逃离,大量的士兵或归降朝廷,或逃入山中,反而劫掠起叛军财资来。

虽然叛军的实力戏剧性的急速降低,但毕竟是趁了屡胜之势,那庞勋闻知**西进,竟是不以为然,只命大将姚周率本部兵马四万固守柳子镇,自以为只要能够守住此险要之地,则徐州可高枕无忧。

一日之内,**急行军三百余里,逼近柳子镇西,叛军因此镇为徐州屏壁,早已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环镇而建连营之寨,树以高木墙一丈三,又尽发民力,数日之间修起箭楼数十座,可谓防御森严,起码从外面看来是固若金汤,难以撼动。

出人意料的是,那姚周并没有凭险固守,反倒自恃勇力,大摇大摆的率领三万大军开出城外对阵迎战。

康承训大喜,他正担心叛军会固守不出,到时攻城日久不下,待叛军援兵一到,只怕要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之中,姚周狂妄自大,率军出城野战,这正是中了康承训的下怀。

是日天色阴沉,两军列阵于枯原之上,康承训头戴黄金大帅盔,身披黄金帅字甲,外罩桔红战袍,胯下追风赤电马,腰挎滚珠剑,好不威风。左右朱邪赤心,朱邪克用,以及其他诸道镇军大将肃目而列,旗帜似乌云蔽日,刀枪似寒星掠月,军事威盛,只令对面叛贼瞧得心惊胆战,暗生惧意。

于轲也穿了一身银盔银甲跟随在康承训旁边,此刻他已俨然成为了康承训最为信任的谋士,无论军中议事,或是上阵对战,康承训都要带他在身边随时参略。

杨行密同样是全副武装,手提一柄横刀,紧随在于轲身后数步之处。当夜杨行密干了那一出之后,于轲只觉过意不去,遂决定暂留康承训帐下效命,助其早日平定叛军,也算是一种补偿。

后来于轲又想,沙场征战那可不是闹着玩得,总须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他便顺带将杨行密带在身边做一名卫兵,一来也算给他找了份工作,省得再去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二来嘛万一有个形势不对,有杨行密这么一个好身手的人在身边,逃跑也方便利索一些。

至于黄巢,于轲让他损失了百余车草料,心中过意不去,便是恳请康承训将向黄巢购买一部分军粮。康承训本为粮草短缺困扰,朝廷的下发的粮草屡屡推迟,军心浮动很大,所以他也有心从民间商贩中手中购粮,解决一时之急。当然,这价格自然要比平常要高上许多,不然黄巢又怎么有赚头。

风起,方向斜向叛军,这对**是一个有利的兆头。

康承训人虽温和,但治军却甚严,三万余的大军在一里多长的战线上排开,竟是听到不士兵的私语之声,寂静的令人窒息。反观对面的叛军,形似嚣张,喝骂不断,实则军心已虚,败象已露。

这是于轲头一次上战场,头一次目睹冷兵器战争中的对阵之战,此刻,他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隐约感到热血在沸腾,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强烈的冲动。

**此番西进大军共五万余人,除了伙夫、医官等非战斗人员,能上战场的约有三万五千余人。这三万五千人共分成了五百七十个队,包括沙陀、契丹等番族,以及本部**构成的一百二十个队,分左、中、右三军列阵,中军七十二队,左右共十二个军,合计四百九十八队。

这三军共组成了两个战阵,各二百八十五队,前二百八十五队叫做战队,顾名思义,既是打仗冲锋的先锋队,后二百八十五队则叫做驻队,属于预备队,而一百二十队的骑兵队则置于驻队两翼。

所有的骑兵,包括主将都不准上马,要站在地上,只有等到出击命令下达时才准上马,一方面是为了迷惑敌人,令其不知我骑兵在何处,另一方面则是防止骑兵位置鲜眼,从而成为敌军射程远的弩箭的靶子。

事实上,从于轲进入军中的那一刻起,他就无时无刻不意识到,真正的军队,真正的战阵与他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激情飞扬,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战争完全不同,而在今天,这种意识达到了强烈的顶点。

风更大了,渐渐可以掀起地面的沙尘,对面叛军的旗帜开始有所晃动,部分前排的士兵不时的揉进了沙子的眼睛。康承训的目光中闪过一抹志在必得的笑意,他知道到,此刻正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擂鼓。”康承训一声令下,中军的五十余面牛皮鼓同时鼓响,轰轰如雷,声声震天动地,与此同时,对面的姚周意识到**有进攻的意图,于是也传令军中擂鼓,准备对冲进攻。

一时间,震耳欲聋的鼓声冲斥着每一个人的耳膜,所有人的心跳都在随着鼓点的震动、加快,嗜杀的目光充满了他们的瞳孔,涨红的脸庞透露着血腥,于轲身处于这千万杀意浓浓的身躯之中,他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那种不知是兴奋,还是恐怖的气氛所带来的震撼。

三通鼓罢,战队二百八十五队人马轰然杀出,几乎在同时,对面的叛军也呼喊杀出。

**的士兵装备精良而齐备,不但配有刀、砺石、解结锥等武器,还配有弓弩、胡禄。海潮般的战士们飞快的冲向敌阵,当距敌一百五十步时,弩兵开始射击,近八千枝弩箭如雨一般,抢在叛军弩射之前轰落,立时有五六百人当场倒于弩矢之下。

紧接着,敌军弩矢倾泻而落,只因这些叛军有许多是临时入伙的农民,平素缺乏训练,射击水平远不如**这些职业军人,这一排弩矢下来,**中箭者不足百人。

第一波远程交战**占据了上风,双方冲锋的速度并没有因此减慢,很快便接近了六十步,此时,弓手也开始射击。弓较于弩的准确性要更高一层,所以在这第二波的交锋中,双方的损失都近乎于惨烈,当两军接近二十步之时,**已有近一千人中箭倒地,而叛军中箭或死或伤者竟有三千余众。

于轲在中军中目睹了这无比惨烈的箭攻,那些活生生的人,不断的倒在枯原之上,每前进一步,都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条前进的道路,以血铺成。

在这样的距离,两军的士兵都无法再去射箭,再射的话就要碰头了,于是中军鼓声再起,战队士兵将手中的弓弩换作了近战的陌刀,纷纷向两翼散开,驻队中除却骑兵,全部人马也发进了冲锋,最终两队将士汇聚成最强大的攻击波,冲向敌军。

在那茫茫枯原上,只见两股黑压压的浪潮,排山倒海一般,无可退缩的相向涌来,相撞的一刹那,无数的惨叫声化成最高亢的声音,盖过了两边激励的战鼓声。

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二章 长安第二十五章 火攻第五十四章 传艺第十六章 缉盗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四十四章 享乐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十一章 赏识第四十九章 下厨第一章 少年第四十一章 主谋第四十九章 下厨第五十五章 争位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三章 擂台第三十一章 佞佛第三十四章 笼鸟第二十一章 素雪第二十八章 色诱第十二章 会试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五十四章 传艺第四十二章 嫁祸第三十一章 佞佛第四十五章 尊严第三章 擂台第十章 叛乱第八章 侍女第三十六章 绑架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三十七章 贫富第十二章 突袭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五十五章 争位第五十五章 争位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四十五章 本恶第十二章 会试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四十五章 本恶第二十四章 陌生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四十九章 胆色第四十九章 胆色第五十六章 让步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二十八章 军饷第十七章 神策第二十六章 残局第一章 少年第十章 皇帝第四十三章 情伤第四章 好汉第十三章 杀人第二十章 赌约第九章 纵论第二十七章 屠杀第八章 悲怆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五十二章 三甲第七章 求助第二十二章 苦肉第二十六章 残局第五章 抱怨第七章 求助第十四章 南下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二十二章 苦肉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七章 公主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七章 求助第四十一章 压寨第五十七章 锋芒第十八章 朱邪第三十六章 绑架第七章 求助第三章 擂台第四章 好汉第二十二章 透露第十九章 征税第三十六章 绑架第五十四章 拥兵第八章 悲怆第十五章 盗贼第四十一章 压寨第三十五章 冒犯第四十九章 下厨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十章 皇帝第五十六章 让步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十七章 普王第八章 悲怆第四十一章 压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