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淑妃

懿宗把自己表现成了一个明君,接着才把话转入正题,道:“你就把苍山亭起发生之事,其中来龙去脉如何,尽数说与朕听吧。”

于轲道:“那日殿下心情好,把侍婢们全赶到了山腰,单命臣去抚琴给她听,临近黄昏之时,只因陛下圣心感动佛祖,天降润雨。而就在此时,突然有几名蒙面的贼人闯入了苍山亭,臣为保护殿下,奋力与之搏斗,怎奈那几个贼人都会武艺,臣力不能敌,还没等殿下逃远便被他们给打昏了。”

于轲所讲的过程大体是真,局部胡编,还不忘把降雨的功劳记在皇帝头上,这让懿宗听着十分的舒服,更加的相信他。

接着又道:“等臣醒来时,已被绑在一处牢房之中,那几个蒙面贼人逼臣向陛下上奏,请陛下停止正在执行的征税计划,否则就以同昌殿下的性命做要胁。臣想这征税计划陛下为国之大计考虑,怎能轻易撤除,何况臣当时不知同昌殿下安危,所以更加不能答应。贼人们见臣不答应,所以就带臣去见殿下,臣趁看押的贼人不注意击倒了对方,带着殿下逃出了贼穴。贼人们发现之后就一路追杀,再后来天幸遇上了神策军的杨行密,殿下和臣才因此得救。”

这一段于轲不敢太过夸张,因为毕竟有一部分同昌公主是经历过的,若将自己描写的太过英勇,与同昌公主所说的不符,反而会引起皇帝的反感。

皇帝默默的听着,然后沉声道:“灵儿说你们在三名贼人的尸体上搜出一封书信,是幕后的主谋写给贼人的命令,可有此事?”

终于说到最重要之处了。

于轲道:“确有此事,臣当时以为此书至关重要,所以让那杨行密立刻送给王相保管。”

懿宗道:“那你知道这封书信是谁写的吗。”

于轲当然不知道是谁写的了,不过模仿的却是韦保衡的笔迹,这时却只能假装不知,道:“信封上并没有落字,恕臣不知,不过这信也是重要的线索,也许可以凭着笔迹查出来是谁写的吧。”

于轲的所言所表,给人感觉他与同昌一样,也只是一个受害者,对于其中的细节,根本没有半点明了。

懿宗点了点头,正准备叫人去宣王铎前来,门外宦官进来禀报,言宰相王铎正在宫外求见,懿宗即刻宣其进见。

这已经是王铎的第二次入宫求见,当他进入殿中,还未行君臣拜见之礼时,皇帝便挥手道:“免礼了,王相,朕听于侍郎说,有一封关于同昌绑架案的书信证据在你那里,你可带来了吗?”

“臣正为此事而来,书信在此,请陛下过目。”王铎将那书信呈上,随后瞧了一眼一旁侍立的于轲,眼神中带着几分关心,于轲点头而笑,以示感谢。

韦保衡身为大学士,属于内设侍从机构的学士院,是为玄宗皇帝所始设,最初招揽才学之士谓“待诏”,又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再后来又有“内相”的别称,事实上属于皇帝贴身的智囊,其权力某种程度上比三省之相还要大,所以韦保衡在朝中才会有那么大的势力。

也是因此,懿宗皇帝对于韦保衡的笔迹自然识得,只一眼就认了出来,不由勃然大怒,拍案道:“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枉朕对他如此的器重,更将爱女嫁与他,他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也!”

王铎见皇帝神情如此,便知其也看出了是谁的笔迹,其实他身为宰相,心思自然有几分细腻,暗中分析时也考虑过几处疑点,比如那三名贼人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书信随身携带,而不是看完即毁。

不过王铎从未想过这竟会是于轲与一个秘密组织设下的计策,他原本就想掰倒韦保衡这个奸臣,只是碍于皇帝对其之宠信,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如今碰上这天赐良机,便也管不了许多,当即道:“陛下英明,想必也看出了写这信的人是谁,如此虎狼之辈存于朝中,实在是莫大的危险,臣请陛下速作决断,将此人依法查办。”

懿宗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拍案道:“传朕之旨,速将韦保衡加入天牢,交由刑部审理。”

于轲故作惊异之状,道:“陛下,恕臣直言,如此万万不可呀。”

王铎一震,急喝道:“于侍郎,韦保衡大逆不道,绑架公主,铁证如山,又什么不妥,你难道还要替他辨护不成!”

于轲道:“王相误会了,陛下公正严明,臣当然没有异议,只是那韦学士乃是陛下亲自赐婚给同昌公主的,天下之人皆知,若是将其交由刑部审理,必会弄得人尽皆知,试想当天下人知道准驸马绑架了公主殿下,他们会怎么想呢,大唐与陛下的颜面又将置于何地呢?”

韦保衡一党甚多,更有郭淑妃暗中相助,何况此事还存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所以如果把案子拖久了,反而会给韦保衡找到脱身的机会,于轲想要趁着皇帝盛怒之时,一举解决了韦保衡。

果然,懿宗听其言,不住的点头,道:“此事宣扬出去确实不妥,那依于爱卿之见,该当如何处理。”

“就地正——”

“且慢!”

于轲未将“就地正法”四个字说完之时,却被一个清厉的女声打断,众人一惊,回头看时,却见郭淑妃正是一脸惊容的闯入殿中。

后妃干政乃是大唐帝国的忌讳,如武周代唐、韦氏乱政等事,都给李唐王朝带来了莫大的阴影,所以玄宗以来,后宫女人们对政事的参与都被严加约束,百余年来,从未曾有一名妃子能踏入皇帝议事的含元殿中一步。

郭淑妃的出现,无异于打破了这一禁忌,不光是宰相王铎,就连懿宗皇帝的脸上也顿时现出阴云。

第七章 求助第八章 侍女第四章 好汉第五章 抱怨第十七章 神策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十七章 神策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五十四章 传艺第五十五章 争位第四十三章 情伤第十一章 逼良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四十六章 赐死第四十九章 下厨第十章 叛乱第十八章 南诏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二十八章 军饷第八章 侍女第四十八章 赌命第五十四章 传艺第十章 皇帝第五十二章 热血第四十四章 享乐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二十六章 残局第二十一章 天机第五十七章 锋芒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三十四章 笼鸟第五十四章 传艺第五十一章 身世第二十一章 天机第十六章 缉盗第十八章 朱邪第四十五章 本恶第二十七章 屠杀第七章 公主第二十八章 军饷第四章 才子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三十四章 笼鸟第五十六章 让步第五十二章 三甲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三十六章 绑架第四十九章 下厨第二十二章 苦肉第四章 好汉第二十七章 屠杀第六章 报复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十七章 普王第三十二章 官匪第二十二章 苦肉第四十六章 赐死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三章 擂台第十五章 财政第十五章 盗贼第一章 佳人第二章 长安第四十章 死士第二十三章 初战第五十章 出狱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二十四章 围城第九章 纵论第二十六章 裂痕第二十章 赌约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十八章 南诏第八章 侍女第十八章 南诏第六章 报复第二章 工作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二十六章 残局第十五章 盗贼第五十一章 身世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五章 故人第二章 长安第十九章 征税第十八章 南诏第五十六章 让步第四十七章 聚义第五十三章 赐婚第三章 擂台第十九章 征税第二十二章 苦肉第三十六章 公正